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战略选择

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战略选择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又是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选择,还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一、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打下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毛泽东指出:“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3]。wWW.11665.com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是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文化使命。其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弘扬包括三方面: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二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三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凝聚力的文化纽带,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因此,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如整理出版古代文化典籍,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毋庸讳言,传统文化打上了自己的时代烙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与现代化有某些不相适应之处。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造,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才能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当今世界,各种文明既相互碰撞交锋,又相互融合吸收。中国共产党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广泛学习、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实行文化开放战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不仅可以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而且可以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国家形象。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探索者和传播者,而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实践者。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在建党之初就大力宣传、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攻击、诬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进行斗争,使这一先进文化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中国革命道路,而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培育“四有新人”等一系列论述,丰富发展了中国先进文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江泽民号召全党: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促进中国文化走向繁荣兴盛。中国文化的繁荣兴盛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进一步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中国的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华夏文化重放异彩、走向世界就是这一崇高使命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秦砖汉瓦,古朴沉雄;盛唐气象,雍容华贵;宋元戏曲,百花争艳;明清小说,各领风骚。涌现了一大批雄视古今、震撼世界的文化大师,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汤显祖、曹雪芹,等等。近代以前中华文明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文化遗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有责任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从现实来看,没有发达的文化,没有雄厚的文化实力,没有标志性的文化产品,没有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不能抢占现代文化的制高点;在国际文化体系中没有话语权,就谈不上现代化强国,甚至无法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从国情来看,当代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党派团体,有能力承担起领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中国文化重放异彩,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二、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复杂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面临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作出这一战略选择,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一)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把文化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大首次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4]33鉴于文化在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胡锦涛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4]33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抓紧抓好以下“四大工程”: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第三,弘扬中国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第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把文化建设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高度,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之所以把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之义,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不仅如此,文化建设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2]如此强调文化的地位作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它表明我们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理论成熟。
  (二)建设文化强国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文化在促进国家强盛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具有深厚强大文化的民族,可以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使全体社会成员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志力,从而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引领思想,提高素质。先进文化具有引领社会思潮,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第三,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文化产业具有成本低、消耗少、无污染、附加值高等特点,是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增加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正因为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强盛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那些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无不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用于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二位。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综合实力仍不够强大,离世界文化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和国民创造力,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三)建设文化强国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从国际形势看,西方敌对势力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崛起,如利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地位打压中国;在我国周边煽风点火,制造事端,牵制阻碍中国的发展;打着教育、科技、宗教、文化交流的旗号,向青年一代灌输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略和思想渗透,我们必须采取针锋相对的战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青少年,培育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构筑起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想长城。同时,我们也应主动出击,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从国内形势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何尽量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震荡,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既需要加快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又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人心、抚慰心灵、振奋精神、引领思想的作用,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形成合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外,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就必须加快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既描绘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方略。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我国的文化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长期以来,一直由政府包办。原因是人们思想深处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认为文化属意识形态领域,担心在文化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会改变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削弱党对文化的领导,甚至引起思想的混乱。因此,文化由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宽、统得过死,缺乏生机活力。具体表现为: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覆盖面不宽;而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缺乏市场生存的本领和能力。文化体制的僵化,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改革文化体制,本质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生产力,一种是物质生产力,一种是精神生产力。如果说物质生产、经济发展属于物质生产力,那么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传播则属于精神生产力。作为精神生产力的文化,确实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兼具意识形态和商品经济两种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效益。“两种属性”和“两个效益”理论的提出,为文化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就是把文化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属性中解放出来,划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块: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事关国家文化安全,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划归文化事业,由政府统一管理,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对属于商品经济范畴,以娱乐和消遣为主,可以进行产业经营的,划归文化产业,让它们走向市场,由市场优胜劣汰。可以预见,文化体制改革将极大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我国文化建设出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局面,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既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又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三对关系”,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两种属性”与“两个效益”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重点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二是在处理“两种属性”与“两个效益”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三是在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述理论的提出,既是对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精辟概括,也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发展思路、发展格局的深刻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二)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首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紧密结合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各项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关系,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其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再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繁荣文化创作,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文化生活质量,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加大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第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和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是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性质。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社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文化的真正发展;没有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自内心的认同,就谈不上文化的凝聚力。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第二,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当今世界,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表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制度设计、文化模式、道德风尚、国民素质各方面。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这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如文化的创造、生产、传播能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国民教育程度,而且表现在这个国家的文化魅力,比如是否占领世界文化高地,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是否对其他国家公民具有吸引力。目前国际文化软实力的总体状况是“西强中弱”,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利用其文化产品向我国青少年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国发动“和平演变”。我国的国家安全、文化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尤其是提高我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造就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大师,打造更多的世界级文化精品,才能增加我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的国际文化地位;二是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三,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消费市场广阔,这些奠定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基础。但我国文化产业不发达,文化创造能力不强,具有国际声誉的文化品牌不多,制约了我国成为文化强国。要使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就要研究文化创造规律,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文化是靠人创造的,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调动文化工作者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迸发他们的文化创造激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拓展国内外文化市场。一方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消费意愿,扩大国内的文化消费;另一方面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市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创造出更多更好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魅力的文化产品,还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作环境。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陈林辉 [标签: 战略 选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