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索伦鄂温克“蒙古包”的居住文化研究

索伦鄂温克“蒙古包”的居住文化研究

  在古代人们用简单的住所防御野兽外来侵犯,同时免受酷暑、严寒、风雨和雪的侵袭。经过文明的洗礼最终形成所谓的居住文化,它是指在其中居住和建造住所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经验、技能、风俗习惯,知识、即人们生产、居住、生活的方式方法、功能、过程等结构的组合。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各族人民的住所样式,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及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各所不同。索伦鄂温克人由于世代追随野生驯鹿过着游猎的生活,先民为了生存繁衍,就需要一个能避酷暑、抵严寒、防御侵袭和休憩居住的场所。因此产生了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住所“仙人柱”,在“仙人柱”的基础上借鉴蒙古族的“蒙古包”发展成自己民族的“蒙古包”。那么在这种居住生产和演化过程中又富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住所的选择
  索伦是鄂温克族的一个部落,在雍正十年(1732)迁入呼伦贝尔草原的。由于戍边的需要,索伦鄂温克族开始过上了游牧生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活,他们一直没有固定的住处。夏秋在一处最多住20天,冬春住2、3天就搬家,搬家总是沿着一个固定的路线,每一年走一个来回,所以有冬季、夏季、春秋季猎民点之分。从清代雍正年间开始,索伦鄂温克族逐渐成为毡帐之民,今天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绝大部分鄂温克族就是清朝迁于此的这部分鄂温克族发展而来的。Www.11665.com
  居住在内蒙古的索伦鄂温克人,由于生产、生活的游牧性也创造了他们的特殊建筑形式。这种可拆卸、搬迁并且可以在新的营地重新搭建起来的帐篷,称“仙人柱”是用小杆搭的房子之意(又称撮罗子),它一般是用几十根桦木杆子支起一个圆锥形木架,木架的尖端处留有小孔,成了自然的烟筒,里面拢起火可以煮肉。“仙人柱”高约3米,直径4米左右,围和的内部空间地面铺有兽皮可席地而坐。周围盖上桦树皮或兽皮,每一“仙人柱”可住六人,里面三面是床,一面是门,当中有一火坑,上吊一口带耳的小铁锅,屋顶开一小孔,以便出烟和空气流通。夏季用桦树皮、草围子等覆盖物。冬季盖上兽皮或毛毡,如狂皮、鹿皮,以防雪御寒。无论是东西的摆放还是家人的居住都有较为固定的位置。“仙人柱”内部陈设比较简单,主要有火撑子(或火炉)、箱柜、橱柜、奶桶、小桌等,其特点是少而小,这是适应游牧生活而制作的家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索伦鄂温克的“仙人柱”逐渐也发展成如蒙古包一样的居住方式,在鄂温克语叫“鄂儒格就”,与蒙古族的蒙古包相比具有如下特点:这种包可大可小、可高可低,伸缩性强,伸缩性主要靠网状围壁“罕”来调节。“鄂儒格就”的大小与高低成反比,在各个部件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罕来调整室内面积的大小。冬天的时候搭建得低些,方法是适当拉长罕片,罕片拉长后室内举架变低,如此则能在狂风的吹动下仍然不会倒塌,同时能有效地保存室内的温度。而夏天为了使室内凉快和棚顶不存水,一般把包建得高些,方法是收缩“罕”片。二是拆卸、搭建均容易,据索伦鄂温克人介绍,一个包通常一个人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建立起来,如果全家一起动手,无论是拆还是建,在十分钟内都能完成;非常适合游牧生产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需要,三是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木架取自当地的森林,芦苇、柳条子是当地所盛产,羊毛、毛绳是其牧业生产的产品,所以所有建筑材料均不须花钱就能获得。
  二、建造方法
  索伦鄂温克的“鄂儒格就”的各个构件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可反复使用,搭建时只需将各个构件组装起来即可。在立“鄂儒格就”的时候,要在“鄂儒格就”上放哈达,还要往上弹奶子、奶酒,这是一种敬天地的仪式。搭“鄂儒格就”的第一步是先立门,门面南而立。然后立罕,立罕从门西开始,逐渐向北、向东、向南直至架到门的东侧,立好的罕用一道马鬃绳子捆好。立好罕后支包顶,用三根托隆架起包顶,再续其他的托隆,托隆的底部架在罕头的叉口上,用托隆上面的皮套挽住。第二步是用柳条簾子把罕片围住,用围绳捆住,围绳鄂温克语叫“贺希日”,从包门的西面横拉到包门的东面,起固定门和罕的作用。然后苫盖顶部苇簾子,有一工具叫“俄勒本克”,是用来苫盖顶盖苇簾子的,它是一个带叉的木杆,用叉翻卷苇簾子,把成卷的苇簾子放到包顶的适当位置后就用这个工具把苇簾子打开并摊平。为了保证顶盖不被风吹掉,要用三四根马鬃绳子从包顶斜压下来,绕过棚顶保护房盖的绳子叫“乌希楞”,“乌希楞”以门为中心,相互交叉,左右对称。第三步是在包的左右各斜钉地里两根木橛子,这两根木橛子称为“嘎它”,分别钉在南面和北面,在包左右的嘎它上各连接一根鬃绳子,这根鬃绳子叫“吉勒”。从包顶绕过来的各条“乌希楞”分系在“吉勒”上,各条绳子紧紧地把包拱卫住。不仅如此,形成拱卫之势的绳子在包的表面形成对称的图案,非常好看。
  索伦鄂温克“蒙古包”的建筑构造轻巧灵通,拆装非常方便,以其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功能,并借助于草原的粗犷和辽阔,与大地坦荡起伏的曲线和绿草如茵的环境形成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造成一种豪放而又优柔的氛围。
  三、住所的特点
  索伦鄂温克“蒙古包”通常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一个猎民点有2、3个到5、6个不等。索伦鄂温克“蒙古包”必须一字排开,不允许围成圆圈或其他形式,这是鄂温克人的传统。
  另外,索伦鄂温克人从很早到现在,建有“靠老宝”这种具有民族特点的树上仓库。它以自然树为四柱,高约3.4米,保证野兽特别是熊上不去的高度为宜。锯断树冠,过去在树桩上用较细些的擦子,搭成木制小房,现在只是在树桩上很简单地搭上木杆,储藏猎获物、粮食、衣物、工具等,上盖桦树皮或塑料布遮挡雨雪。可防野兽,又不潮湿。人们蹬梯上下。仓库从不设锁,它是家族社会公有的设备。在索伦鄂温克人的传统习惯上,其他家族社会的人出猎断了粮,可在就近仓库拿取接济,没有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恰恰相反,认为这是断粮人的权利,是主人的义务。
  索伦鄂温克族的家庭成员根据辈分居住在室内的东、西、北三个方位上,东面是小辈居住区,西面的长辈居住区。东边的铺位是儿子、媳妇居住的地方,北边的铺位是老人住的地方,西边的铺位是未婚男子的铺位。人多的时候在地面上也可以铺地板或牛皮褥子席地而卧。旧时,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只能坐在室内的东南方,而且必须是单腿跪着,即便70岁的老妇在自家或到别家做客也必须坐在东南方,吃饭不能和老人、丈夫一起吃,只能在火灶旁边吃。
  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萨满教和喇嘛教所信奉的许多神灵在居室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间。喇嘛神像摆在西、北面的柜子上,萨满神偶都挂在老人铺位后面的罕上,所供奉的神偶有牲畜保护神、孩子保护神。
  索伦鄂温克族的蒙古包将使用功能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生活中的这种蒙古包,既充分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和谐,又体现了建筑的科学实用性,而且有富有美的韵味。■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李考智 [标签: 鄂温克 蒙古 居住 蒙古 鄂温克 蒙古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狩猎经济的消失对驯鹿鄂温克民族传统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