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从酒诗文化浅谈中西方民族思维差异

从酒诗文化浅谈中西方民族思维差异

  1. 引言
  
  酒诗文化现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纵观中西诗酒文化发展史,翻阅诗歌史的任何章节都可闻到那扑鼻的醇香。诗借酒神采奕奕,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李杜、三曹、竹林七贤等等历代文豪用醉态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人类诗歌史上最精彩的诗句,创造了一种超越的诗学境界。诗人杨万里在《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山川谷月下传觞》中有云:“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把酒与诗的不解之缘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西方,狄奥尼索斯酒神文化是民俗性的、群众性的、狂欢暴饮的。在酒诗中,诗人喝酒主要是追求狂醉的快乐、本能的释放,理智与道德的东西都幻化为两个字:“狂放”。正如裴多菲的《我们喝吧!》中写的:“谁若是没有情人/就把这酒喝掉/他相信每个姑娘/都在为他燃烧/谁若是没有金钱/就把这酒喝掉/世上的一切财宝/统统属于他了。”中西方的诗与酒同样是酣畅空灵,异曲同工,酒醉神通,但各国酒文化的不同导致酒诗的民族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
  
  2. 酒在中西诗词中的不同代称
  
  在酒诗中,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根据酒的味道、颜色、酿造、人名、季节、作用等而定。酒的这些绰号常在诗中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特色。WwW.11665.coM
  (1)颜色借代。古语有云:“观其色而闻其香”。古代的酒盛在杯中,常浮起有颜色的泡沫,故酒常在诗中被称为“鹅黄、黄封、黄汤、黄酒、鸭绿、绿蚁、琥珀、珍珠红、状元红”等。杨万里《生酒歌》云:“坐上猪红间熊白,瓮头鸭绿变鹅黄。”苏东坡诗“为我取黄封,亲拆官泥赤”,非懂中国古代酒文化者,不明其中之故也。
  (2)器皿借代。在酒诗中,以“杯、盏、盘、樽、筹、壶、觞”等喝酒的器皿来指代酒是中国古诗词的另一大特色。如贺知章的《春兴》:“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宗子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诗中用的各种用来盛酒的词汇都被用在诗中借代“酒”。
  (3)人名借代。除了众所周知的以杜康人名为酒的代称外,还有以人名为酒代称的如晋代的刘伶在酒德颂中写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其中“清圣”、“浊贤”为曹操主政下令禁酒时人窃饮之酒,意以清酒为圣人,白酒为贤人,皆指酒也。
  (4)季节借代。以季节为代称的酒诗如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麹米春,才
  倾一盏即醺人。”苏轼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韩愈《感春四首》诗云:“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这里的“曲米春”、“洞庭春”、“抛青春”都是酒名,正像我国当代以“春”命名的“剑南春”“景阳春”等酒。
  (5)作用借代。以酒给人带来的作用为代称的酒名通常也用于诗中,如白居易《劝酒寄元九》云:“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苏轼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销愁药”、“钓诗钩”、“扫愁帚”皆代称“酒”,指古人常借酒消愁。销魂的酒如同苦涩的药同在杯中,个中滋味,怎一个愁字能了?酒不仅能消愁,同时也能给人带来欢乐,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指酒为“欢伯”:“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如果不是谙熟中国的酒文化,断然是不知诗词中所云的。
  (6)酒令借代。中国酒文化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行酒令作诗。这是西方酒诗文化中所没有的。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起源于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流传广泛的是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大诗人一人一句联诗行令的一首诗:“一轮圆月照金樽,金樽斟满月满轮。圆月跌落金樽内,手举金樽带月吞。”此诗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酒兴玩兴。中秋佳节,对月当歌,别有一番韵味。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里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博大而精深的。
  与中国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借酒消愁寄托救世理想的传统诗风不同,西方的酒诗是整个情绪系统的激动亢奋,是情绪的总激发和总放纵,关注的是人性的原始欲望。西方广为传颂的基督教以酒为圣血,并把酒看作耶稣救世精神的化身,因此人喝了酒便能与上帝的心灵相通,得到仁慈的上帝的佑护。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是最先发现葡萄者,是酿酒之神与狂欢之神,因此在西方的酒诗中,“葡萄”常常被作为酒的代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世纪英国女诗人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在她的《葡萄牙十四行诗集》中第6首十四行诗《徘徊在你的身影里》写道:“what i do /and what i dream include thee, as the wine /must taste of its own grapes.”(正像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份)(罗义蕴等,1987:192)。诗人用“葡萄”和“酒”来暗喻

刻骨铭心的爱情难分难舍,贴切形象。再如英国诗人ben johnson在名诗《song to celia》中写道:“but might i of jove’s nectar cup, i would not change for thine.”(即使众神仙献出他们的美酒,我也不愿交换这神圣的一杯)(陈立华,1997:67)。可见英诗中酒的代称不如中国的枝繁叶茂,相比之下单纯得多,在诗中多见用“cup/glass(杯)”、“wine/drink(酒)”、“grape(葡萄)”来代称。西方诗人往往给酒涂上一抹神秘的色彩,英语中的烈酒被称作spirit(精神),法语中的高度酒被称作“spiritueux”,亦表达“精神”的含义。也许正是因为诗人对酒怀有醉者能与上帝通灵的神秘感,所以西方人饮必求醉,一醉方休。
  
  3. 中西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在酒诗中的体现
  
  如果说中国的酒诗文化是飘着酒香的文化,是“酒中深味”渗透到文学、社会作品中使之“香醇”,那么,西方的酒诗文化积淀远不及中国这样深,西方人追求的是感官与欲望达到与上帝的通灵而“醉昏”。显然,这两种酒诗文化的质的不同在于中西酒诗的醉态思维方式的不同。酒诗的任何一种醉态思维方式都离不开意象,意象是酒诗的思维过程的主要符号。只有通过意象,才能生动地、艺术地表现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意象,是指立象以尽意。诗人托物言情,通过意象使读者产生共鸣。营造意象是诗歌构思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核心,而中国酒诗以醉态思维方式,语言凝练、含蓄,意蕴丰富地勾勒出诗歌的意境。诗人们选取的意象多为自然界的风花雪月山水等,与酒意诗意浑然天成。把醉态作为诗的思维方式的原创非李白莫属。正像杜甫在《饮酒八仙歌》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没有醉态思维,李白是断不敢忘却生死荣辱天子呼而不应的。又如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夕酒醒》:“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这些诗句情景交融,洒脱传神,以醉态的思维方式化合了美景诗情醉意的翩翩韵致。中国诗人往往因政治抱负无处施展,怀才不遇,积郁而借酒消愁,寄托情怀,酒诗中醉态萦绕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中国酒诗史中,李白是醉态思维的创始人,这种醉态思维始终贯穿于山水、明月、花丛、美景意象之中。饮酒使人达到一种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类似疯颠的状态,但是在醉酒的状态中,中西诗人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中国诗人在饮酒过程中保留着太多的理性和清醒,不少人更有一种对国家的强烈忧患意识。那么西方呢?西方也有一种酒神思维,但和中国有本质上的差别。在西方酒诗中,诗人喝酒主要是追求快乐。狄俄尼索斯的狂醉把理智和现实一股脑丢在一边,个体意念与上帝融合在狂放与欢畅中,被压抑的本能全部释放出来,所以西方的饮酒诗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尼采曾经用酒神狄俄尼索斯文化来解释西方的酒神思维文化是以民俗性的狂欢暴饮、载歌载舞这样一种宗教祭祀为特征的。在西方酒诗中,酒神思维原始简单,往往联想与玫瑰、激情、爱情、浪漫相关的意象。玫瑰与美酒就滋生了爱情思维,配以歌舞,诗人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罗曼蒂克意境。如scotch whisky(苏格兰威士忌)——在苏格兰,男士穿着短裙、吹着风笛、跳着踢蹋舞、狂饮威士忌是密不可分的一种“民族的脉动”。再如英国诗人ben johnson在《song to celia》中就用美酒与玫瑰表达了他对爱人挚烈的爱情:“leave a kiss but in the cup/and i’ll not look for wine/the thirst that from the soul doth rise/doth ask a drink divine”(愿你把一个热吻留在杯中/天下的醇醪算它最美/我灵魂渴望着这一杯啊/饮一口心也醉)(陈立华,1997:67),这就是西方酒诗中释放真我,回归自然,达到与上帝同在的醉意思维方式。ernest christopher dowson的名作《non sum qualis eram bonae sub regno cynarae》也是借玫瑰、百合、佳酿等意象来表达爱情:“flung roses,roses riotously with the throng,/i cried for madder music and for stronger wine”(抛散的玫瑰,人群中乱抛的玫瑰/我呼唤更疯狂的音乐,更强烈的醇酒)(孙绍先等,1989:294)。歌剧《茶花女》中由意大利诗人创作的的一首《饮酒歌》更是著名:“喝吧,朋友们,美酒能使我们陶醉!喝吧,朋友们,把一切烦恼都丢开!尽情地喝个痛快,把所有忧郁都忘怀!干杯!干杯!为一时的异想天开干杯!干杯!干杯!为瞬息即逝的幻想干杯!干杯!干杯!为昙花一现的欢乐干杯。”在这些诗歌中,饮酒使他们达到了一种如痴如醉、放松愉悦的精神状态。狂放歌舞中,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反抗压抑的本能完全释放出来。只有“干杯干杯”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西方人认为这是对人性的最高赞扬和追寻。狂饮烂醉是放纵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是与上帝精神通灵狂放的快感。所以从西方酒诗可以看出,饮酒赋诗是对个体本我的释放,是与国家民族利益毫不相干的,是对人性真我的崇高褒扬。
  中国酒诗作者将山水、明月、花丛、美景意象巧妙地与酒

联系起来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忧国忧民;而西方酒诗作者更多的是将就酒或与爱情联系起来,或将酒作为忘却烦恼的手段,沉醉于酒精带来的快感而达到忘我的境界。中国文人之醉是诗酒之醉,是心灵的寄托与远游;西方酒神精神是迷醉,是肉体欲望的狂欢与豪放,是本能本我的张扬与释放。中西诗人赋予酒的意象与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中西酒诗的不同特质。
  
  4. 结语
  
  中西酒诗文化中,酒与诗紧密相联。酒是心灵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心灵的独白。中外文人以醉语、醉态,诗歌以醉境、体裁,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幻中呈现出心灵醉意飞翔的特征。中国酒诗如一瓶醇酒,含蓄内敛,注重人与自然的通灵玄融;醉是心灵的自远,是心灵在天地境界中对现实未实现的理想抱负的飞翔。中国文人在诗与酒之醉中踏上心灵的醉乡,尽情在酒诗中放飞自己怀才不遇,转而寄情山水忧国忧民的理想。而西方酒诗如一樽烈酒,浓烈狂放,追求乐观随性,狂欢醉舞,饱享人生的原始欲望,追求肉体或精神“沉醉”之放纵奔放的感观效果,宣扬一种激情狂放的狂欢精神,在狂歌醉舞中感受生命本我的激情与欢悦,与上帝、世界融为一体,得到轻松自由的精神享受。
  中国酒诗以其音韵之优美、对仗之工整、寓意之丰富、意境之玄妙著称,是中国诗歌的一朵奇葩。让世界人民了解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酒诗,让他们领略到中国酒诗的美妙,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正是中国人要向世界昭示的。正如举世瞩目的2008奥运会开幕式几千名演员击缶吟诵《论语》的场景,展现的是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国文化的象征;正如现在已遍布全球156个国家的175所孔子学院,民族的特质就是世界的。中国酒诗及其醉态民族思维方式已成为世界文学正待研究的博大精深的瑰宝。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李犍 [标签: 西方 西方 差异 西方 差异 西方 差异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常德:论剑诗文化
    从跨文化角度谈古典汉诗文化意象的英译
    诗文化的语用时代
    诗文化
    刘基的病及对其诗文的影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