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基于Qzone的移动学习研究

提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大众的一种学习趋势。qzone(qq空间)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受到广泛的欢迎,其具有的即时性、移动性、方便性等特点,为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概括分析qzone和移动学习的概念、发展历程及特点,对qzone应用于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qzone;qq空间;移动学习

  一、qzone概述
  (一)qzone的产生。qzone(qq空间)是腾讯公司于2005年6月6日开发出来的一个个性空间,它是腾讯公司主打产品——在线即时通讯工具qq的延伸产品,是以网络为载体、以qq号为关联,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二)qzone的特点。qzone具有博客的功能,但与其他门户网站的博客相比,qzone有着它自己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即时性:qzone作为qq的延伸产品,使得更新的信息能及时同步到qq好友,它可以看作是博客和即时信息工具的集中展现形式。用户不仅可以在qq上向其他用户发送即时信息,在qzone上随时发布日志、记录心情,还可以随时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
  2、移动性:手机qzone为用户提供手机接入qzone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自己和访问他人的qzone,随时随地用短信记录下心情和感受,传送到qzone中,轻松发表短信日志。
  3、多功能性:一般博客只有日志、评论、音乐、相册4个功能,但qzone却集游戏、动态、装饰、送礼、读书、共享、升级等多种功能于一身。WWW.11665.cOM
  4、互动性:与传统博客相比,qzone在设计上更注意互动,qzone内的留言、日志、相册、说说等几乎可以实现同步反馈。这些都还原了现实中人际传播中多向互动的特征。
  二、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综合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的内涵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上是移动的。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者都是移动的。
  2、内容上是互动的。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只有这种双向交流的模式,才使得“移动”更有意义,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移动学习的优越性。
  3、实现方式上必须是数字的。也就是说要使用移动计算(ia)设备进行数字化的学习。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设备主要有智能电话、pda、便携式电脑等。
  总之,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其特点是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随意的学习,学生和教师能够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三、qzone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qzone实现了“随时随地博客”,而移动学习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由此看出两者的相似点,下面就分析了把两者结合起来——利用qzone进行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一)qzone应用于移动学习的优势
  1、qzone操作简单、普及面广,为移动学习创造条件。qzone并非一种全新的技术,它和qq面板相连,方便进出,任何一个能使用qq的人都能很快开通qzone并使用。自从手机能够上网后,腾讯公司顺势推出手机qq,让那些qq使用者即使没有电脑也能随时随地登录qq,有效地利用qzone记录自己的学习心情或最近的生活状态。据腾讯官网统计,截至2010年底,qq活跃账户数达6.476亿;qzone活跃账户数达到4.920亿。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与因特网的结合为人们随时随地使用qzone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2、qzone传播方式多样化,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知识的广泛传播。从传播途径看,qzone实现了手机-手机、手机-pc、pc-手机的互动访问,可以同时在web和wap中发布;从传播方式看,qzone采用的是典型的web2.0传播模式,web2.0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和自组织,个体集信息的接收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于一身。个体既是传播的起点,也是传播的终端。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主客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强生弱”的状态,形成从单向到多向的多角度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形成了网状的学习群体,很容易产生集体智慧,这极大地体现了移动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广泛性和高效性。

  3、基于qzone的移动学习有利于开展个性化学习。随着网络学习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不满于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而倾向于按需订制学习内容,实行自助式学习,从而减少一些流于形式的不必要的知识灌输。而基于qzone即时性、移动性的特征,可以允许学生自定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步调,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观发展的要求,从而可以成为促进新课程观发展的良好手段。
  (二)qzone在移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1、教师利用qzone开展移动教学。教师可以开通qzone,记录自己教学中的重点,或是补充在面授课堂概要讲述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日志,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并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知识。根据qzone提供的功能,教师一有新动态(发布教学大纲、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等教学日志),就会在好友(学生)的qzone中显示出来。即使是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在收到教师的日志更新信息后,也有可能随时进入教师的qzone,浏览阅读相关日志。
  qzone日志可插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这就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可以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设计微型学习内容(比如一个小动画、一条说说、一个评论等)便于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qzone进行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指正和评价,发起并参与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等。
  最重要的是这些过程是在移动中解决的,师生不用在电脑前等待,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地学习,实现了移动教学。
  2、学生利用qzone进行自主学习。从qzone的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建构主义的学习工具。qzone是个人的半私密空间,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及时表达各种思维过程和成果。通过qzone建立个人学习电子档案,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看到很有价值或需要的信息,可以随手摘录到自己的网络日志里,日后加以整理和利用,及时积累资料,从而丰富知识和发展思维。
  另外,师生可以就某一主题发起自定计划或自定时间的讨论,学生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搜集资料,经整理资料并讨论后就这一主题回帖,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协作或自主学习后,将学习结果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空间里。作品的共享性,能够得到不同的观点,这不仅是对自己观点的诊断,更是在促进自我反思,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3、学生之间利用qzone开展协作学习。qzone为学习者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虚拟学习环境,有共享的信息资源、交互性学习工具和协作学习的空间,可以使得参与者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学习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研究中遇到的向题及时发布到qzone请求帮助,也可以解答其他学习者的问题,或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而qzone所提供的双向即显功能,使得学习个体在各方面的进步或退步都会被同伴所注意和评价,这些外部评价所营造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每个学习者的自身素质。
  在协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涉及到文件的共享问题,传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借助可移动硬盘、邮箱等形式来实现的。而借助qzone的分享功能可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拷贝文件带来的麻烦,提高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此外,qzone不仅能方便地实现对学生最终成果的评价,还能借助qzone中的学习日志追踪学生的交流内容、提交的作品及提交的时间等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化。
  四、结论
  总之,在提倡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国情之下,无线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可行性和便捷程度愈加提升,这决定了移动学习的巨大潜力。目前,qq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qzone作为qq用户的社区活动平台,以其在中国社交平台的领先地位成为移动博客之星,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基于qzone的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两者的结合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伦墨华.移动学习内容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杨天瑜.qq空间人际传播特征探析[j].东南传播,2010.
  [3]陈娟红,孙祯祥.基于mblog的非正式学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
  [4]李婧.基于twitter的移动学习趋势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  作者:纪福菲 [标签: 学习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现象—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
    基于远程虚拟数字电路实验仿真技术的研究
    基于Si4432的散射式大气低能见度仪设计
    基于AT89C2051倒车防撞超声波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ARM控制的1KW零电压零电流全桥DC/DC变换
    基于AHP的特殊电梯开发项目风险评价
    电网运行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探讨
    基于公平视角的买方垄断市场信任机制实证研
    论基于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即时
    中国区域消费价格水平差异研究:基于面板门
    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企业本体构建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