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现象—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集体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动力的群体。在这个小群体当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时刻都在发挥着相互的影响和作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参加讨论的热情度和积极性等问题。从整体上对待和研究这个群体的内部动力构型,是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通过了解群体动力学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群体中的交换作用,包括情感上的、认知上的、行为上等诸方面,通过正确发挥群体的有效动力,从而提高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率和积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现象;群体动力学
  一 前言
  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度很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老师教学的差异也有学生自身的学习问题,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我认为可以从群体的内部动力入手去分析。群体动力学理论是指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该理论指出,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群体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一直存在的,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因为这种内部的动力既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动力,也很可能成为个体不良行为的动力基础。
  二 课堂教学中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旁观者现象。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上某门课程的时候,没有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有的甚至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呢?课堂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总期望其他的同学去回答问题,或者说由其他的同学第一个来回来问题。wWW.11665.coM虽然大多数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却吝于开口,选择无言的沉默,他们觉得自己不回答也会有其他的同学去回答,结果造成了无人回答问题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课堂人数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在上公共课程的时候,学生人数多,却很少有人去回答;相反,对于上专业课的时候,人数少,但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却比较高。课堂人数越多,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越大,越容易形成旁观者现象。
  2.从众现象。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还主要表现为从众现象。在此情况下个体感受到群体的某种压力而不自主的与群体保持一致。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若先提问的几位同学若保持相同的观点,后面的一些同学也遵从前面同学的观点,虽然在自己的心中有不一样的意见和见解,但是受到群体的压力,认为如果自己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势必会遭受到同学们的指责。而这种从众的现象无疑来自于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在群体活动中,人们总是试图与他人保持一致或相同。研究表明,影响从众的变量,主要有群体的特征、情境特点和个体自身的特点。对于课堂而言,群体的凝聚力越强,所处的情境越公开,个体自身的知识越少,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越大,越容易形成从众的现象。
  三 群体动力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群体目标在课堂讨论中的作用。
  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群体目标是影响群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体影响个体在课堂积极讨论形成的基本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不愿参加教学讨论,根本上还是在于没有自己明确的课堂目标。能否适时的提出能为群体成员所认同的集体目标,是决定个体成员是否积极参加教学讨论的关键。群体目标对个人的影响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遵循具体性和可操作的原则,引发班集体学生实现自我愿望和价值的意向,使集体目标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确保班级成员的目标达成一致,形成一种张力,必然会对群体成员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群体规范在课堂讨论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中沟通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个方面。正式规范带有一种强制性,而非正式规范是一种约定成俗的无形规则。两种规范在对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正式规范中,老师可以规定在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即使出现错误也不会受到批评等。在非正式规范中,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相邻近的同学之间可以组成小组来讨论问题、交流意见。无论是

群体中的正式规范还是非正式规范,都是一种内在的群体动力,通过两者的结合,可极大地提高群体成员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
  3.群体凝聚力在课堂讨论中的作用。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在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联系的无形力量,人际关系作为群体成员交往的纽带,是群体赖以形成和维系的重要心理基础。群体凝聚力较强时,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越融洽,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就会增多,如此一来在课堂上的学术交流氛围就会越好。同学和同学之间团结互助,这样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就不会因为过于在意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从众现象。摆脱群体的压力,同学之间相互畅谈自己的见解,必然提高了群体成员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
  4.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在课堂讨论中的作用。
  群体动力学认为,竞争是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竞争可以成为班级群体中个体积极性的主要动力。教师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提高班级成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但是任何的竞争都应该是和合作联系在一起,没有合作基础的竞争对群体来说只能带来负作用。本着公正性和合作性的原则,在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可极大促进班级成员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
  四 结束语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是群居性的社会,群体动力学在这个现代化人类的社会中也越发显得重要。它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作为特定的班级群体,群体动力学在研究和管理的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篇文章就是从日常同学上课参加讨论问题的情况分析,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作为切入点,总结了同学上课参加讨论问题不积极的一些影响因素,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一些理论观点,相信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1] 曹继光.《群体绩效:有效管理的基石》,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
  [2] 罗宾斯、贾奇.《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勒庞、戴光年.《大众心理研究》,新世界出版社,2010.1
  [4] 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5] 胡晓松.《课堂学习团体的几个社会心理学问题》[j],湖北广播学报,2006.2
  [6] 朱文琴.《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j],科学教育,2012.2
  [7]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8] 郝克云.《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现代出版社,2011.11
  作者简介: 林运虎;男;籍贯,河南,学历,研究生;方向,管理心理学研究.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没有了
  •  作者:佚名 [标签: 中的 群体动力学 理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口腔实验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中如何利用乐曲激发学生想象力
    论广告语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解析高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谈初中数学教学板书的设计艺术
    浅谈项目教学在中职旅游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应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问题及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