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的整合及其优势

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的整合及其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大学生思想修养和道德风尚也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整合大学美育和国学经典传播,抵制不良社会习气,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联盟http://
  一、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整合的必要性
  1.大学人文教育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以人文学科为核心,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人文教育可使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培养健全的判断力和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趣味和情操,为社会和人类培养了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目前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文知识贫血、人文情感冷漠、人文价值残缺以及人文责任失落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美育和国学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必然选择。
  2.大学美育成功开展的文化基础。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性格、思想和意志。故美育被视为建构现代人格和现代文化的重要方式。国学经典只有和大学美育结合起来,学生才能领略国学的魅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
  3.大学国学传播和教育的迫切需求。目前,许多高校加强了通识教育,开设了国学课程。研读国学经典,促成了国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的局面。一些高校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传播中心。WwW.11665.Com如首师大还创建了“国学网”,开发了《国学宝典》大型古籍电子文献数据库,出版了《国学备览》丛书等。但很多高校国学经典教育开展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道德训导,缺乏审美教育,一味板起面孔进行理论的灌输,很难使国学深入人心。教材方面,许多国学课程用的是老师自编讲义,教学目标和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常会根据教师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兴趣而发生变化。
  二、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整合的可能性
  1.中国美育发展史和国学经典密不可分。我国具有悠久的美育传统。早在先秦孔子就提倡培养“尽善尽美”的儒者——“君子”的目标,而“君子”的养成需要审美塑造。中国独特的以诗歌、音乐为美育途径的“诗教”“乐教”传统是古代美育观的充分表现。因为,“诗教”和“乐教”有了情感和理智、审美和教化、道德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故能达到更深入的教育效果。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德性教育,其特点就是和美育一体化。人文教育追求情感、道德、人格等社会美特性,如古代贵族教育子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其中的礼、乐就包含了丰富的美育内容。各种礼仪规范是仪表美、风度美和内在美的表现,而“乐”则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是审美教育的集中体现。射、御表现了力量美、技术美,书、数表现了形式美、理性美等。国学经典是传统审美文化的表现,作为“传统”它又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无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等,都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解读和传播来教育人。音乐之美为中和,立身之美为中庸,为政之美为仁义,人伦之美为和谐等。国学经典之中,美无处不在。在大学美育中传播国学经典,可以发挥经典的文化认同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把握古典文化的审美特征,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涵养性情,完善道德,开启智慧,完善人格。可以说,传播国学经典是强化大学美育实践中生动有效的新途径。
  2.海内外国学传播已积累了相关经验。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首先在北京大学开设美育课程并成立研究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蔡元培1912年任教育总长时,确定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确定美育为基本教育方针之一。此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学热”成了社会转型期中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国的一股文化潮流。许多地方开设了“读经班”,向中小学生传授“四书五经”及传统文化;许多专家、教授纷纷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阐释和传播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同时,国学经典传播在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新加坡等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香港新亚书院、台湾鹅湖学社。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美育是促进教育追求论文联盟http://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内研究者也从各方面展开研究,如普颖华的《国学寻美》。各方面的收获颇大,值得借鉴。
  三、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相整合所产生的教育优势
  当大学美育遇到国学经典传播,“强强结合”之后产生的教育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大学美育方面。第一,丰富深化了美育的文化内涵。大学美育不管从自然、艺术、情感或者道德等任一方面而言,都需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虽然,作为学科的中国美学和美育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但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中一直不乏美育的思想,因此大学美育具有中华文化的底色。而国学经典作为一种历史经典化了的审美教育范本,它赋予了大学美育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二,强化了社会美育功能。中国古代没有教育学或美育这样的学科划分,美育和政治教化融合在一起,人生观、道德修养以及外在的言行、风度等都是社会美育的内容。古代美育有“比德”理念,如孔子看到流水就感叹光阴“逝者如斯夫”,看见树木就赞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此外,如老子的“上善若水”都是在强调美的社会属性。古代的音乐、舞蹈、书画、雕刻等艺术,同样打上了深深的社会伦理烙印,社会美和艺术美水乳交融,社会美育无所不在。国学和美育的结合更是强化了社会美育的功能。
  2.国学经典传播方面。第一,化经典为现代。国学经典作为古典性文化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当中。“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已经构成今天的人们进行审美创造的重要文化资源和文化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典性文化又常常是作为一种当前审美文化的‘经典’范本而存在的。”①传统和经典总是和现代人活生生的时尚生活有距离,但有一道桥梁可以沟通古今,这就是美育。国学经典和现代生活可通过审美观念的古今对话和碰撞,点燃现代人对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是站在古今对照、中外甄别的制高点上的,赋予了现代审美以深厚的文化内蕴。第二,化灌输为感化。对大学生来说,国学经典总有一种接受压力,几千年历史的厚重仿佛都堆积在经典之上。一些板着面孔进行理论说教的哲学、历史课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隔膜。改进的办法主要是“祛除国学头上的神秘光环”“淡化功利回归大学学术”“强化原典学习拒绝演绎”②,这应该是大学国学传播的康庄大道。正如“道不远人”,国学经典作为一种古典审美符号,它往往和古代人民的生命情怀密切相关。古今人民的生命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如蒙学经典《弟子规》提倡“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至今依然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因为它在伦理教化的同时,又充满了亲情和关爱。因此,如果把更多美学的、情感的、艺术的教育方式引入国学经典传播之中,必将化灌输为感化,化理性为感性,顺利打开经典之门,引导学生进入充满生命跃动和人生魅力的国学宝库。
  总之,从教育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是两位一体的。在国学经典传播的技术操作层面,可以借鉴赵伶俐提出的“审美化教学”策略,实现三大转化:“一是将教学的各个因素转化成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审美品质或审美价值的对象”,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二是将教学过程转化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审美欣赏、审美表现与审美创造的活动”;“三是将原传统的生硬呆板的教学关系转化为师生互为欣赏、师生共同欣赏、实现和创造教学(因素、过程、结果)美的审美关系。使师生双方获得充分的教学美感体验,指从教学因素与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③。可以畅想,如果国学经典传播实现了美育化,必将唤起积极的美感效应,整个教育的品质都将发生深刻、巨大的本质变化。那么,国学经典传播必将达到教育的卓越形态,即美育的境界。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张申平 [标签: 动画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定位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歧义容忍度研…
    浅析《大学日本语》(第一册)
    蔡元培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成都地区大学生在人人网中人际资源利用情况…
    大学英语体验式自主学习型教材
    释意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改革探究
    全英文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
    “90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