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试论程颐对今本《周易》古经分篇的义理阐释
 

    摘要: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易传·序卦》和《易纬·乾凿度》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关键词:《周易》古经;分篇;程颐;上下篇义;阴阳

on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expressed by cheng yi when he divided the ancient text of zhouyi into two sections


  abstract:the ancient text of zhouyi in current version is divided two sections. as for the reason for this kind of division, cheng yi, a yiologis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views of the xu gua (the orderly sequence of the hexagrams) and yi wei qian zao du (chiseling open the regularity of qian of the apocrypha of the changes), wrote the shang xia pian yi (connotations contained in the division of the two sections), clearly set forth the principle of yin and yang for the division: “the hexagrams with excessive yang are arranged in section one; those with excessive yin in section two”, and analyzed the hexagrams one by one, having enriched people's insight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the ancient text of zhouyi; division of the chapters; cheng yi; connotations of the division; yinyang

 

    

    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WWW.11665.COm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易传·序卦》、《易纬·乾凿度》等,都曾或直接、或间接地作过解答。生当北宋的著名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前人相关识见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即拟不揣浅陋,试对程氏之探讨作一番粗浅的析论,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上下篇义》吸收了前人关于《周易》古经分篇的思想。
    众所周知,《周易》古经成书后,《易传》最早对古经作了系统诠释,其中《序卦》中有两段文字隐含了古经分篇的思想。其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其二,“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古圣先贤仰观俯察,近取远取,然后用八个符号表征或符示大宇宙和社会人生中的各种物象,此即八卦。八卦所代表的八种物象并不同等重要,又可归纳为两个最基本的物象,即天地。代表天的卦皆由阳爻组成,代表地的卦皆由阴爻组成,天地间其它物象则由阴爻阳爻交互配合的卦来表征或符示。代表天的卦名乾,代表地的卦名坤,“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说卦传》)。由是,父天、母地生育万物,更包括禀天地之灵气、五行之秀气的人。《序卦》在此两段文字中即揭示出今本《周易》古经体现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且上篇讲“天地之道”,或曰“天道”,而下篇是讲“人道”。《序卦》之后,针对今本《周易》古经的分篇,《易纬·乾凿度》云:“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第83-84页)[1]。古人见万物万象都有正反两方面,于是有阴阳二观念。如《国语》:“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伯阳父之后,老子首次真正有意识地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宏廓的总体大宇宙视野提揭阴阳观念,响亮地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四十二章》)。到《易传》,阴阳观念日臻丰富、成熟。《系辞下传》云:“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对此,荀爽曰:“阴阳相易,出于乾坤,故曰门”(第656页)[2]。乾坤乃宇宙变化之所由起,故为阴阳之根本。“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系辞下传》),“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辞上传》),故日月为阴阳之常。《说卦传》指出,离为日,坎为月。进而,坎、离为阴阳之常。基于此,《乾凿度》从上篇、下篇卦之总数出发,认为上篇三十卦象阳,下篇三十四卦法阴。同时指出,上篇之所以以《乾》、《坤》为始,乃是因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而《坎》、《离》为“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故上篇以《坎》、《离》终结。与之相对应,下篇始于《咸》、《恒》乃是体现“人道之兴”,终于《既济》、《未济》在于“存王道”。要之,《乾凿度》认为上篇法阳,体现《周易》古经作者的天道观;下篇法阴,显现古经作者人道观。以此为基础,《上下篇义》曰:
    《乾》、《坤》,天地之道,阴阳之本,故为上篇之首;《坎》、《离》,阴阳之成质,故为上篇之终。《咸》、《恒》,夫妇之道,生育之本,故为下篇之首;《未济》,坎、离之合,《既济》,坎、离之交,合而交则生物,阴阳之成功也。二篇之卦既分,而后推其义以为之次,《序卦》是也。(第692页)[3]
    此处,程氏以阴阳为卦序终始之脉络,认为上篇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乃“阴阳之成质”,下篇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实“阴阳之成功”,显然承继、整合了《序卦》和《乾凿度》的识见。

 

二

    基于以上识见,程伊川明确提出了他所解读出的今本《周易》古经的分篇原则:

    卦之分则以阴阳。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同上)[3]
    在伊川看来,阴阳消息为《周易》之根本,今本《周易》古经分篇应以阴阳为准: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那么,何谓阳盛、何谓阴盛呢?《上下篇义》称:
    所谓盛者,或以卦,或以爻。卦与爻取义有不同。如《剥》:以卦言,则阴长阳剥也;以爻言,则阳极于上,又一阳为众阴主也。如《大壮》:以卦言,则阳长而壮;以爻言,则阴盛于上,用各于其所,不相害也。(同上)[3]
就一卦是阳盛还是阴盛,程氏以取义为原则,而不拘泥于卦或爻。如《剥》卦,以卦言,五阴而一阳,阴始自下生,渐长至于盛极,阴长阳剥,群阴消剥于阳,阴盛阳衰;但是,以爻言,则上九一阳极于上,又一阳为众阴之主,在程氏看来,《剥》卦取义应以爻为主,为阳盛之卦。又如《大壮》卦,以卦言,四阳而二阴,阳长已过中矣,阳长而壮盛;以爻言,则六五、上六二阴盛于上,伊川以为,《大壮》卦宜以爻取义,为阴盛之卦。可见,伊川取义极为灵活。
    论卦之阴阳,八经卦中乾、坤两卦最典型。乾卦是纯阳之卦,当然阳性最盛;坤卦是纯阴之卦,自然阴性最强。因此,六十四别卦中有经卦乾者应该阳盛,有经卦坤者应该阴盛。伊川在《上下篇义》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指出:
乾,父也,莫亢焉;坤,母也,非乾无于为敌也。故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篇。(同上)[3]
    但是,古经六十四卦并不是有乾者一定居于上篇,有坤者一定居于下篇。 于是,程氏特别分析了十二消息卦中的八卦:
    而《复》阳生,《临》阳长,《观》阳盛,《剥》阳极,则虽有坤而居上;《姤》阴生,《遁》阴长,《大壮》阴盛,《夬》阴极,则虽有乾而居下。(同上)[3]
    《复》、《临》两卦上体为坤,《观》、《剥》两卦下体为坤,按程氏取义原则,该四卦均为阳盛之卦,故虽有坤而居上篇。同样,《姤》、《遁》、《大壮》、《夬》四卦或上体或下体为乾,却为阴盛之卦,所以虽有乾而居下篇。伊川认为“《易》随时取义,变动无常”(第760页)[3]。实际上,《伊川易传》中“随时取义”之处屡见不鲜。在程伊川看来,随时变易是《易》之根本精神,“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第689页)[3]。只有因时制宜,与时偕极,才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卦中有乾居上篇、有坤居下篇”,在程氏看来只是一条原则,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在确定了“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的分篇原则后,伊川即按照一阳之卦、一阴之卦、二阳之卦、二阴之卦、三阳三阴之卦五种情况对别卦之分篇逐一作了具体分析。
    一阳之卦与一阴之卦。六十四卦中,一阳之卦共有六卦,即:《师》、《比》、《谦》、《豫》、《剥》、《复》。在程氏看来,一阳之卦一阳为主,为阳盛之卦,“卦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故一阳之卦皆在上篇,《师》、《谦》、《豫》、《比》、《复》、《剥》也”(第692页)[3]。一阴之卦共有六卦:《小畜》、《履》、《同人》、《大有》、《夬》、《姤》。该六卦或上体或下体均有经卦乾。按王弼理解,五阳一阴之卦,“一阴为之主”,但《上下篇义》与王氏的观点相左,伊川曰:
    卦一阴五阳者,皆有乾也,又阳众而盛也,虽众阳说于一阴,说之而已,非如一阳为众阴主也。王弼云“一阴为之主”,非也。故一阴之卦皆在上篇,《小畜》、《履》、《同人》、《大有》也。(第693页)[3]
王弼以《老》解《易》,首提“卦主”说: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寡者,众之所宗也。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矣;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矣!夫阴之所求者阳也,阳之所求者阴也。阳苟一焉,五阴何得不同而归之?阴苟只焉,五阳何得不同而归之?故阴爻虽贱,而为一卦之主者,处其至少之地也。(第591页)[4]
    王弼以为,“五阳一阴之卦”则“一阴”为主,“一阳五阴之卦”则“一阳”为主。程伊川认可“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但不接受“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于此可窥程氏乃“尊阳卑阴”。
    二阳之卦。二阳之卦共有十五卦,其中上篇六卦:《屯》、《蒙》、《临》、《观》、《颐》、《坎》;下篇九卦:《晋》、《明夷》、《蹇》、《解》、《萃》、《升》、《震》、《艮》、《小过》。《屯》卦上体为坎,下体为震;《蒙》卦上体为艮,下体为坎;《颐》卦上体为艮,下体为震;《坎》卦上下两体均为经卦坎。《屯》、《蒙》、《颐》、《坎》四卦的共同特点就是组成它们的上下两经卦均为阳卦,即:震、坎、艮。经卦震,一阳生于下;经卦坎,一阳始于中;经卦艮,一阳在上。伊川认为,“(一阳)生于下而上达,阳畅之盛也”(第693页)[3],因此《屯》、《蒙》、《颐》、《坎》四卦居于上篇。此处,程氏还特别指出,经卦坎,一阳陷于两阴之中,别卦《坎》为什么阳盛而居于上篇呢?曰:“一体有坎,阳为阴所陷,又重于阴也;二体皆坎,阳生于下而达于上,又二体皆阳,可谓盛矣”(第694页)[3]。显然,经卦坎与别卦《坎》已大不相同。二阳之卦中,《晋》、《明夷》、《萃》、《升》四卦或上体或下体均有经卦坤,有坤则阴盛,因此居于下篇,“卦二阳者,有坤则居下篇”(第693)[3]。二阳之卦《蹇》、《解》、《震》、《艮》、《小过》等五卦何以居于下篇呢?《蹇》卦上体为坎,下体为艮;《艮》卦上体、下体均为经卦艮。经卦艮一阳在上,因此《蹇》、《艮》两卦“上有阳而下无阳,无本也”(同上)[3],阳弱阴盛,所以居于下篇。《解》卦上体为震,下体为坎;《震》卦上下两体均为经卦震。经卦震一阳在两阴之下,阴众而阳寡。“阳生于下而不达于上,又阴众而阳寡,复失正位,阳之弱也,《震》也,《解》也”(同上)[3]。故《震》、《解》两卦均居于下篇。《小过》卦上体为震,下体为艮,二阳陷于四阴之中,“阴过之卦也”(同上)[3],故《小过》卦亦居于下篇。
    二阴之卦。二阴之卦共有十五卦,其中上篇六卦:《需》、《讼》、《无妄》、《大畜》、《大过》、《离》;下篇九卦:《遁》、《大壮》、《家人》、《睽》、《革》、《鼎》、《巽》、《兑》、《中孚》。《需》、《讼》、《无妄》、《大畜》四卦的上体或下体均有经卦乾,“二阴者,有乾则阳盛可知,《需》、《讼》、《大畜》、《无妄》也”(同上)[3],故《需》、《讼》、《无妄》、《大畜》四卦居于上篇。《大过》卦,上体为兑,下体为巽,初、上为阴爻,二、三、四、五均为阳爻,阳盛阴弱,“《大过》阳盛于中,上下之阴弱矣。”(同上)[3]故《大过》居于上篇。经卦离,一阴陷于二阳之中,虽名阴卦,实其性阳盛,“离则二体上下皆阳,阴实丽焉,阳之盛也”(同上)[3],故别卦《离》亦居于上篇。《家人》卦,上体为巽,下体为离;《睽》卦,上体为离,下体为兑;《革》卦,上体为兑,下体为离;《鼎》卦,上体为离,下体为巽;别卦《巽》,上下两体均为巽;别卦《兑》,上下两体均为兑;《中孚》卦,上体为巽,下体为兑。《家人》、《睽》、《革》、《鼎》、《巽》、《兑》、《中孚》七卦,其上体、下体,或为巽,或为离,或为兑,均是阴卦,“二体俱阴,阴盛也” (同上)[3],所以该七卦都居于下篇。伊川还对卦形相似的《中孚》、《颐》两卦进行了比较。《中孚》卦二阴居四阳之中,《颐》卦四阴居二阳之中,为什么《颐》卦阳盛,《中孚》卦阴盛呢?程氏依然是从组成别卦的上下两体的阴阳性诠释的。《颐》卦上体为艮、下体为震,经卦艮、震均是阳卦,而《中孚》卦上体为巽、下体为兑,经卦巽、兑都是阴卦,即:“《颐》二体皆阳卦,而本末皆阳,盛之至也。《中孚》二体皆阴卦,上下各二阳,不成本末之象,以其中虚,故为《中孚》,阴盛可知矣”(第694页)[3], 所以《颐》卦阳盛居于上篇,《中孚》卦阴盛居于下篇。
    三阳三阴之卦。六十四卦中,三阳三阴之卦共有二十卦,其中上篇六卦:《泰》、《否》、《随》、《蛊》、《噬嗑》、《贲》;下篇十四卦:《咸》、《恒》、《损》、《益》、《困》、《井》、《渐》、《归妹》、《丰》、《旅》、《涣》、《节》、《既济》、《未济》。关于三阳三阴之卦的上下分篇,伊川是按照“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序”来划分的,因为“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序,天地之大经也”(同上)[3]。《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泰》、《否》两卦,或上体、或下体均有乾,阳盛,故居上篇。《蛊》卦上体为艮,下体为巽;《贲》卦上体为艮,下体为离。艮为少男(少阳),巽为长女(长阴),离为中女(中阴)。《蛊》少阳居长阴上,《贲》少阳居中阴上,在伊川看来,“阳少于阴而居上,则为盛”(同上)[3],故《蛊》、《贲》两卦皆阳盛,都居于上篇。《随》、《噬嗑》两卦为什么也居于上篇呢?《随》卦上体为兑,少女;下体为震,长男。《噬嗑》卦,上体为离,中女;下体为震,长男。程氏解释:“长阳非少阴可敌,以长男下中少女,故为下之(应为“上之”——引者注)”(同上)[3],所以《随》、《噬嗑》两卦阳盛而非阴盛,故居于上篇。对于三阳三阴另十四卦为什么居于下篇,伊川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诠释。第一种情况,一卦两体有一体为坎,而另一体为阴卦者,居于下篇。因为“《坎》虽阳卦,而阳为阴所陷,弱也,又与阴卦重,阴盛也”(同上)[3]。别卦《困》,上体为兑,下体为坎;《井》卦,上体为坎,下体为巽;《涣》卦,上体为巽,下体为坎;《既济》卦,上体为坎,下体为离;《未济》卦,上体为离,下体为坎。经卦巽、离、兑均是阴卦,所以《困》、《井》、《涣》、《节》、《既济》、《未济》六卦都是阴盛卦,故都居于下篇。第二种情况是,一卦上体为阳卦,下体为阴卦,若第五爻为阴爻,则居于下篇。这是因为,在伊川看来“男在女上,乃理之常,未为盛也。若失正位而阴反居尊,则弱也”(同上)[3]。即:一卦上体为阳卦,下体为阴卦,“男尊女卑”,为正常秩序,不能说阳盛,隐含着阴阳旗鼓相当,但是若阴爻居于天子之位,即第五位,则整个卦阳弱,从而相对的阴盛了。《恒》卦,上体为震,下体为巽,男在女上,可是六五爻失位而居尊,整个卦表现为阳弱阴盛,故居于下篇。《损》卦上体为震,长男;下体为兑,少女,男在女上,理之常,亦是第五爻为阴爻所居,因而整卦阳弱阴盛,居于下篇。同样,《归妹》、《丰》亦是。第三种情况是,若一卦上体为阴卦(女),下体为阳卦(男),则该卦为阴盛卦,这是因为“女在男上,阴之胜也”(同上)[3]。《咸》卦上体为兑,下体为艮;《益》卦上体为巽,下体震;《渐》卦上体为巽,下体为艮;《旅》卦上体为离,下体为艮;《困》卦上体兑,下体为坎;《涣》卦上体为巽,下体为坎;《未济》卦上体为离,下体为坎。这七卦,其上体或为兑,或为离,或为巽,均为阴卦;下体或为艮,或为坎,或为震,都为阳卦,所以都居于下篇。


结语

    《周易》古经何以分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初衷很难得知,程伊川之《上下篇义》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为我们今天研究古经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上所论,《上下篇义》有些地方尚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篇”作为一条原则似乎就比较勉强,因为古经六十四卦中有坤者(《坤》、《泰》、《否》三卦除外)共十二卦,其中居上篇的有八卦,居下篇的仅四卦;别卦中有乾而居于上篇者有十卦(不包括别卦《乾》),而居于下篇者亦有四卦。再者,《泰》、《否》两卦均有乾有坤,为什么都居于上篇?程氏也未作特别分析。因此,我们以为,“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篇”可不作专门讨论。此外,朱伯崑先生认为,《上下篇义》有些观点与《伊川易传》不一致,所以“《上下篇义》不代表程氏易学的基本思想,是否程氏遗文,可以存疑”(第181页)[5]。我们对朱先生的观点不敢苟同。众所悉知,伊川于卦序极为重视,“卦之序皆有义理,有相反者,有相生者,爻变则义变也”(第223页)[3],其《伊川易传》即从《周易集解》之旧例,以《序卦》分置六十四卦之首,更以阴阳消息之理说卦序。因此,以我们看来,作《上下篇义》专论阴阳分篇符合易学大家程颐之气象。


 

 

参考文献:

[1]林忠军.《易纬》导读[m].济南:齐鲁书社,2002.
[2]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二册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陈 京 伟 [标签: 程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
    试论莱布尼茨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试论时空数据挖掘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试论意境在印象派与传统工笔画中的共同特质
    试论道家思想对张怀瓘书法美学理论的影响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试论风水学与建筑学
    试论布哈林经济哲学的思想与价值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
    试论古希腊神话对欧洲哲学的影响
    试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
    试论当代科技革命与食品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