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西方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人才策略

 提要:本文主要从人才的选拔、教育及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叶卡特琳娜二世独特的人才策略,指出正是由于叶氏不仅善于选拔人才,而且还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才使她网罗了大批有用之才,从而使她的治国方针奠定在丰富的人才资源之上。

  关键词:叶卡特琳娜二世;人才;选拔;教育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particular talent tactics of catherine ii by her selecting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alents. and it also emphasizes that catherine ii gained many useful talents since she was good at selecting talents and paid an important attention to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alents, thus her administrating tactics were founded on the rich talents resources.

 key words: catherine ii; talents;selecting;educating

  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是俄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沙皇。国内学者对其“开明专制”研究颇多,而对其人才教育的举措却极少涉及。WWW.11665.CoM笔者认为叶氏除了其在政治上的卓越才干外,在人才教育策略上也有独具匠心之处。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网罗一大批天下贤才,把一个在其即位前混乱衰败的俄国治理成了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本文试图对其人才教育策略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叶卡特琳娜二世不因政见的不同、出身的低微而对人才有所轻重。只要是有用之才,她都会加以重用。叶氏刚即位时,为了笼络人才以尽快巩固她脚下的这片土地,她没有急于在人事上大换班,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短视行为[1]。当时人们注意到,虽然女皇换了 ,但伊丽莎白女皇(1741—1761)在位时所提拔的有才干的廷臣要员和政治家基本上保留下来了。即使是那些对她有成见甚至反对过她的人,她也未弃而不用。她的这个明智之举稳定了许多老臣们的情绪,免去了他们担心下野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从而保持了政局的稳定。米·沃伦佐夫是一个过去曾激烈反对叶氏的廷臣,直到她政变成功,他甚至还来为彼得三世(叶氏的丈夫,在位不久即被叶氏发动政变所杀害)谈判。他归顺女皇之时,人们都估计女皇会治罪于他,但出人意料的是,她不仅接受了他的归顺,而且还继续让他担任重要的参政院大臣[1]。彼得宠姬的哥哥谢苗·沃布佐夫品德高尚,功绩卓著,富有军事指挥才能,他曾率兵反对帮助叶氏兵变的军队,在事败被捕后,叶氏并未把他处死或流放,而是任命他为驻英国大使[2]。在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府具体领导外交院的尼·伊·潘宁,过去曾与叶氏政见不同,甚至还公开批评过她。但女皇上任后,还继续让他主管外交院的工作。她在一个札记中写道:“他是我宫廷中最老练、最机敏、最热诚的人物。”[3]虽然在政见上并不一致,但他们还是并肩作战将近二十年,直到1780年俄国外交方针的改变,潘宁才被更换。

  叶卡特琳娜二世对出身寒微而非名门望族的人才也非常器重。1764年10月,她在自己起草的一份关于扩建科学院的文告中写道:“任何人,即使目前仍是农奴,只要受过合乎要求的教育,均可以成为它的成员,所有科学院,不仅院士,也包括助手,他们的孩子乃至他们的子孙后代,将永远成为自由的人。任何人都无权使他们,或者使他们的子孙后代再次沦为农奴。”同时,她还诏示天下,只要是农奴被任命为科学院成员后,便当然摆脱农奴地位,成为国家保护和支持的自由人。[1]

  叶卡特琳娜二世对有真才实学的人非常赏识,而那些不学无术的平庸之辈则很难得到她的提拔和器重,且不管这些人过去对她有多大的功劳。有一位青年农学家和经济学家让·雅西沃斯就很让她器重。她发现这位年轻人很有才气和头脑,就打破年龄和资格的限制,破格任命他为诺夫哥罗德州的州长。叶氏以后的各项改革所以能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位年轻的州长所提出的许多颇为中肯的建议[1]。选拔年仅34岁的亚历山大·维亚岑斯基亲王也是一样。当时人们对他有许多非议,说他傲慢无礼。但女皇在接触中看中了他的才华,于是力排众议,任命他为总监察长,这可是帝国最高的行政职务。维亚岑斯基亲王还是杜马会议的主持者。不仅如此,女皇还让他掌管财政、内政和司法大权。他可以代表女皇出席会议,向外界发布新闻,权力很大[1]。戏剧家法威则在戏剧上颇有成就,富有文采。叶氏在1769年看了 他创作的戏剧后,对他很器重,随后任命他为外交协会的秘书[4]。相反,叶氏对于那些才能平平者,则不会委以任何重任。曾帮助她发动政变的格列哥利·奥尔洛夫虽是她的情夫,但因为他的能力并不出众,所以一直没有让他担任什么高官要职,只是赏赐一些金钱、农奴和土地。只有那些能力卓绝者,才能在她的帝国被委以高官显位。叶氏宠臣波将金屡立战功,并且是新俄罗斯的创立者,所以他深得叶氏的赏识,并得以加官晋爵[5]。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鲁勉采夫和苏沃洛夫(1730—1800年)两将军以及在经济学上造诣极深的沃姆斯公爵,都是在叶氏王朝脱颖而出的[6]。叶氏的慧眼识才于此可见一斑。

  为了弥补国内人才的不足,以适应俄国建设的需要,叶卡特琳娜二世还从国外大量招聘人才。招聘国外人才的途径,一方面是通过与她保持联系的朋友,其中主要是启蒙思想家;另一方面是派人到国外直接去招聘。叶氏曾委托狄德罗代她招聘人才,一时间狄氏的寓所似乎成了人才中介地,大批文人墨客云集于此,甚至还有大量的学者、医生、教师和工匠来求助于他,希望他出面把自己推荐到俄罗斯去。其中有些人技艺很高而在本国不被重用,他们希望投靠女皇,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狄德罗的推荐,法国著名雕刻家法尔科内(1716—1791)来到俄国为彼得一世(1782—1725年在位)建立了一座青铜纪念像[4]。法尔科内创造的这座彼得一世的青铜像不仅在俄国,而且在欧洲也非常有名,就其对俄国艺术的影响和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来说,恐怕18世纪再也没有一座纪念碑堪与法氏的相比。雕像所体现出来的俄国伟大君主的形象,合情合理地受到了当时世人的珍视和赞美。它也为后世历代人所交口赞誉,一直到今天。难能可贵的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在接到狄德罗对法国作家米西欧的推荐书后,马上命令当时主管外交工作的潘宁和这位法国人商议,要求想方设法吸引他到俄国来工作[7]。叶氏之求贤若渴于此可见一斑。狄德罗死后,叶卡特琳娜二世又和德国宫廷里的瑞士籍哲学家、医生齐默尔曼建立了通信联络。她除了和其书信往来,探讨哲学问题外,还要齐氏以俄罗斯女皇的名义广泛联系著名学者、医生、专家及技术人员到俄罗斯来工作。叶氏不仅让她的外国朋友帮她招聘人才,还派其心腹大臣施卢泽公爵到国外广揽各路英才。

  从西欧各国招聘来的大批人才,分赴到俄罗斯各个地方的各个行业,他们为俄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来自德国的奥古斯特·路德维希·施罗塞是俄国戈丁金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并深受伏尔泰思想的影响,主张开明专制。施罗塞学识渊博,著作等身,除了写有《新变革中的俄罗斯》、《俄罗斯史》、《捏斯托尔编年史》等俄国史著作外,还著有《大迁徙与联合中的世界史》等世界史方面的作品,推动了俄罗斯历史学的发展[8]。由于施罗塞在史学上的杰出贡献,在叶氏时期,他得以成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当时俄国科学院里还有许多外国科学家在那里工作,他们对俄罗斯科学的发展及科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列·埃列尔(1707—1783)是长期在俄国科学院工作的外国科学者(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生于瑞士巴塞尔,1727年到达彼得堡,1766年开始在那里定居下来。他是第一个对俄国著名学者罗蒙诺索夫(1711—1765)的研究成果作了正确评价的人。他的三卷本《屈光学》对光学和光学仪器的精密理论在俄国的推广作出了贡献。他还为培养俄国的科学家做了许多工作[9]。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欧拉(1707—1783)在俄国住了31年之久。他在俄国写出并发表了有关数学、光学、天文学和天体力学的著作。侨居俄国的磁体力学的奠基人d.贝努利(1700—1783)在俄国科学院的实验室了完成了著名的实验[10]。十八世纪下半期住在俄国的肖像画家如格罗托兄弟、罗塔里、托凯、托列利等人向俄国画家介绍了洛可可艺术的技艺、风格和色彩,这种风格后来在俄国的肖像画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还有一些外国建筑学家不仅把新的建筑风格、建筑技巧介绍到俄国来,而且还为俄国设计了许多优美的建筑物。当时在彼得堡工作的外国建筑师主要有苏格兰人卡梅伦、意大利人夸伦吉(1744—1817)和法国人瓦兰·德拉莫特(1729—1800)。卡梅伦致力于沙皇村宫廷房屋的装饰和宫殿各种附属物的建筑。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帕夫诺夫斯卡宫及其附属宫殿花园和园中的各式厅馆。卡氏把彼得堡的一郊区装点成欧洲最美的风景区之一。夸伦吉设计了彼得堡科学院大楼以及一些英国式宫殿建筑物等。这些建筑物大都保持着富丽堂皇的气派。古典主义的严谨和质朴风格在夸伦吉的创作中达到了最完美的程度,正是这些建筑物决定了彼得堡的面貌并使其驰名于世。德拉莫特是俄国建筑艺术中古典派的创始者,他为彼得堡设计的艺术学院大厦就属于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二、注重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叶卡特琳娜二世不只是注重选拔人才,招聘人才,还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当时教育被认为是塑造一个有理想的完善的公民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这种观点,那时已成为公理,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叶氏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通过环境的调节,就能造就一批新型的人。

  1764年,叶氏建立了一所专门收留弃婴的育婴学堂。育婴堂内所有的孩子不管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都是自由的。他们都要接受一种手艺和技能训练,素质好的将被选派到莫斯科大学或艺术学院继续深造[4]。同年,叶氏还开办了专门培养女子的斯莫尔尼学院。学院开设的课程有:德文、教义回答、品德行为修养、外语、音乐和舞蹈等。女皇为筹办这所学校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从校址的选择到人员的落实,均是女皇敲定的。就连这所学校的校规也是她亲自制定的[4]。接着,她又开设了为第二等级女子接受教育的纳耳达威什女子学院。尽管该学院的学生出身低微,但她们和斯莫尔尼女子学院开设同样的课程。1774年,俄国又开设了矿业学校,后改为矿业学院。同时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都附设有外科学校,培养医生。这些学校对发展俄国专业教育、培养建设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叶氏对军队人才的培养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766年她为军事院校制定了条例。条例规定要征召年龄较小的少年到学校学习,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直到他们年满21岁方准毕业[4]。军校开设的课程很广,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历史及法律等,力求提高军校生的全面知识素质,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

  成立于1758年的艺术学院,在叶氏时期,为非贵族、平民、甚至持有解放证件的农奴接受教育提供了一条途径。艺术学院第一批入学的学生与彼得堡科学院的学生一样,大都来自贫苦家庭。学校主要教授绘画、建筑学、雕刻、工程学及音乐等。1764年开办的斯莫尔尼女子学院也设有贵族班和市民班。1786年,她还颁布法律批准按照奥地利式样建立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的教育计划,其中初等学校向所有等级的孩子开放。其中大多数学生是商人、手工业主和矿物主的儿子[11]。

  叶氏还制定过庞大的发展教育计划,打算在省城、县城分别设立中学和小学。1786年,他发出敕令,要求各省建立新式学校。在上述教育改革下,俄国的教育有较大的发展。1786年,俄国有学校165所,教师394名,男生10,230名,女生858名。到1792年,学校曾至302所,教师达718名,男生有16,322名,女生1,178名[4]。到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交,俄国已有各类学校550所,在校学生62,000名[12]。这是俄国教育史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因此叶氏王朝是俄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府还选派了大批留学生送往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学习深造。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负责挑选优秀学生到俄国去留学。第一批留学生于1765年11月从俄国出发,来到伦敦大学学习,这些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大主教的莱顿兄弟。有的留学生到牛津大学深造,主要学习希腊、犹太语、法语、伦理哲学和数学等科目。在所有俄国留学生中,最幸运的要算那些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的学生,他们是在著名学者史密斯·艾得姆的指导下学习的。达科夫公爵、杰斯米茨基、特·列季亚科夫等人就是其中的几个高徒。另外幸运的就算那些于1766年派到莱比锡大学学习的学生,其中包括反对农奴制度的著名革命家拉吉舍夫(1749—1802);还有一些学生则被派到巴黎、斯特拉斯堡和耶拿大学等地学习[8]。这些俄国留学生认真学习西欧先进的科技知识,其中一些佼佼者还在国外发表过作品,正是他们,把西方的研究成果介绍到俄国来。曾经留学格拉斯哥大学的莫斯科大学法学教授谢叶杰斯尼茨基回国后就在莫斯科大学开设了罗马法讲座,并把罗马法应用到俄国法律中来,以至于后来影响了俄国法学的发展。1766—1771年曾被派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的拉吉舍夫,在国外期间,认真研究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后国后,他即写了俄国第一篇革命诗歌《自由颂》。俄国古典主义设计大师瓦·伊·巴热诺夫(1737—1771)曾在法国和意大利接受艺术教育,回国后先后设计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莫斯科近郊的扎里基诺宫。

  由于叶卡特琳娜二世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所以俄国那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及文化名人。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产生了象拉吉舍夫、诺维科夫(1744—1766)等革命思想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出现了罗蒙诺索夫(1711—1765)、波尔祖诺夫(1728—1766)和库力宾(1735—1818)等优秀人物。在文学方面,到十八世纪末出现了一批民族大作家:如杰出的诗人、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加·罗·杰尔查文(1743—1816);暴露性现实主义文学的创造人杰·伊·冯维津(1745—1792)以及开俄国感伤主义文学风气之先的尼·米·卡拉姆津(1766—1826)等人。

  正是因为叶卡特琳娜二世既不惜一切广泛搜罗人才,又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才使得她拥有一大批为其出谋划策、竭尽全力服务的人才,而恰恰是依靠这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叶氏才把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俄罗斯也因此进入了历史的“黄金时期”。

参考文献:
[1]杜查理.叶卡特琳娜女皇〖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2][波]卡瓦利舍夫斯基.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3]王绳祖.国际关系史〖m〗.世界知出版社,1995.
[4]isabel de madariage.the age of catherine the great[m].new york ,1994.
[5]leo gershoy. from despotism to revolution (1763-1789)[m].new york:new york harper row inc,1949.
[6]ki chard pipes.ka ramizin`s memoir on ancient and modern russian[m].cambridge mass,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7〗kutharine anthory.catherine the great[m].new york ,1925.
[8]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9]孙成木.俄罗斯文化100〖m〗.东方出版社,1995.
[10][ 苏]苏联科学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从远古到1917年)〖m〗.商务印书馆,1994.
[11]david macken zie.a history of russia and soviet union〖m〗.the dorsey press ,1982.
[12]孙成木,刘祖熙等.俄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谭建华 [标签: 叶卡特琳娜二世 的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西方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中国近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试论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
    试论中国文化支撑对外汉语传播的可能性
    试论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的的构成和要素
    试论感生母题在中西方文化中运用的异同
    试论五四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影…
    试论中国文化与现代装潢艺术设计
    试论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试论旅游发展中的“跨文化”战略
    试论文化意识对文学研究的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