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从《突厥语大词典》看中世纪维吾尔人的婚姻习俗
   论文 关键词:《突厥语大词典》   喀喇汗王朝  婚姻习俗
  论文内容提要:文章收集了《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婚姻习俗的词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力图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反映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人的婚姻习俗。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词汇与社会的紧密关系这一角度出发,对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婚姻习俗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及词源实例论证,所依据的词汇资料主要是这一时期由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编著的语言学巨著《突厥语大词典》①(下面简称《词典》)。这部词典收录喀喇汗王朝所用词汇7 soo多条,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各个方面,比较真实可靠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除此之外,笔者还 参考 了其他重要史料如《福乐智慧》②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更正。
    本文共从《词典》中收集了反映这一时期婚姻习俗状况的相关词汇31个,并逐一分析考证。
    1. ert}en“未婚男子,单身的”。该词为哈喀尼亚语,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1世纪的《词典》。用来称呼那些“到了结婚年龄,但还没结婚的男子”。例如((词典》中:ert}en er(卷一,117页)“一个单身汉”。《词典》中的一则谚语:ert}enge elik kart boziin am tikemes(同上)(五十柞布,缝不成单身汉的一条裤子)。WwW.11665.COm这则谚语劝那些单身汉娶妻成家,因为外人不会关心他。
    2. ktidegu“新郎”。这是一个古突厥语词,本义为“女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后的 文献 中。如佛教文献中:qizli kiidegulike(你的女儿和女婿婚礼即将开始)③。到喀喇汗王朝时期,kiidegti除本义之外,还可指“新郎”,如《词典》中:yovusliig kiidegii(卷三,12页)(被赠予财物的新郎); kiidegu tayak b} ; rdi ;(卷三,166页)(新郎送给新娘一个女仆或奴隶,以便新娘在他的搀扶下从马上下来)。
    3. kelin“新娘”。该词是一个古突厥语词,由动词kel一(来)派生而来,意为“成为家庭成员的人”,即“媳妇、儿媳”,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后的文献中。如回’}i文佛教文献中:qiz b}ri抑kelin i8gerip〔两家〕相互嫁出自己的女儿,获得各自的儿媳)④到喀喇汗王朝时期,ke-lin除了本义之外,还可用来称呼“新娘”,如《词典》中:yiiriislug kelin(卷三,11页)(被赠予财物的新娘);qizlen 8ii;  kelinde;(卷三,242页)(〔新郎]在新娘身上发现了被藏的财宝);《福乐智慧》(2380行):kelin qiz sevin8i kiiden tiinleri(新娘的快乐洋溢在结婚的晚宴上);《福乐智慧》(3567行):bezenmis kelin teg(像新娘一样佩带上珠宝)。    4.  qadin tiit}iir dadin qadnayu“亲家”
    (1)  qadin为古突厥语词,有形容词义及名词义,形容词义为“结亲的”,名词义最早指夫妻双方的父亲即“岳父或公公”,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文献中。如回鹊文献中:oz qadi-ni y}rit}e tegdi他到达了他岳父的国家)①。到喀喇汗王朝时期qadin的词义有所扩大,用来指称“亲家”,如《词典》中:tiii}iir qadin bolusti(卷二,110页)(他成了我的亲家);《词典》中的一则谚语:qadas temis qaymaduq qadin terms qaymis(卷一,40页)(听说兄弟来,置之不理;听说亲家来,彬彬有礼)。13世纪以后,qadin以qayin的语音形式在突厥语中常与具体的亲属称谓如ata , ana一起连用,将qadin的词义分得更加具体:qadin ata(亲家父),qayin ana(亲家母)。由此笔者推测,qadin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其“亲家”义主要侧重于称呼夫妻双方的父母。
    ( 2 ) tiii}iir为古突厥语词,本义为“有女儿要嫁的部落或部落成员”,但在文献中,tiii}iir主要指“通过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关系”,即“亲家”。t峋tir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文献中。

如回鹊文佛教文献中:tii0iir btisiik bolusup qiz b}risip bayir btisiik edgti ogli bolurlar(他们自由地通婚,互相把女儿嫁给对方,他们既是血缘亲戚,又是亲家,并且彼此之间相处得很好)②。到喀喇汗王朝时期tiii}iir的词义有所缩小,专指“姻亲中女方的亲戚如妻的兄弟,父母等”。如《词典》(卷三,372页)ttii}iir为“妻的兄弟”;《词典》(卷二,110页):tiit}iir qadin bolusti(他成了我的亲家)。
    ( 3 )  qadin qadna ; yun qadan ;  yun是由qadin派生而来的集合名词,它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而常与qadin一起连用来表示“两家儿女相婚配的亲戚关系”。qadin qadna ;  yun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卷三,349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qadin ,   tiii}iir及qadin qadna ;  yun三个词彼此之间存在着细微差别:qadin主要指“夫妻双方父母彼此之间的相互称呼”;tiii}iir主要指“通过婚配而结成的女方的亲戚,如妻的父母,兄弟等”;qadin qadnayun则为“亲家”的总称,指婚姻男女双方结成的亲戚关系。
    5. arquc} sdwc}i yoric}“媒人”
    (1) arqu‘为哈喀尼亚语,其文字记载仅出现于《词典》,其义为“在婚事中来往于男女双方之间的媒人”(卷一,141页)。
    (2)  saw‘是古突厥语词,由名词saw“消息、陈述、格言”派生而来,最初一般用来指“信使,使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文献。如突厥文文献中:sawc}i } } } } } } yalava(一个sawc’i骑着一匹黄色的马,一个yalava骑棕色的马带来了好消息)③。到喀喇汗王朝时期,sawc’i在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往于亲家之间作媒的人”即“媒人”,此义主要存在于当时乌古斯语中(《词典》卷二,441页)。
    ( 3 )  yoriyic}是由动词词根yori一(走,前进)派生而来,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词典》,其义为“报信的人,传消息的人”,“在亲家之间传递信件和消息的人”,即“媒人”(卷三,55页)。
yori砂i虽为乌古斯语,但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它已成为整个突厥语言的共同词(卷二,51页,19行)。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rquc’i , sawc’i ,  yori瞬i三个词的“媒人”词义有着使用区域范围上的差别:arquc’i主要在喀喇汗王朝的文学语言哈喀尼亚语中使用,sawc’i“媒人”义主要在乌古斯语中使用,而yori钟1则存在于整个突厥语言中。
    6. qolu}一“提亲,求婚”。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是动词qol一(请求,要求)的交互共同态,为“要求”、“提亲,求婚”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词典》。如:olar ikki qiz qolu}di(卷二,109页)(他俩都向姑娘求婚了)。
    7. qalit}“聘礼,彩礼”。该词为古突厥语,义为“聘礼,彩礼”,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9世纪的回鹊文献中。如qizimin qalit}siz b}rtim(我嫁女儿并没有要聘礼)①。到喀喇汗王朝时期,词i0延用其义。如《词典》中的一则谚语:qalit} b}rse qiz alir kar2k bolsa qizy alir(卷三,371页)(给了聘礼,可以娶姑娘,需要之物再贵也要买)。
    8. sep“嫁妆”。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其义为“新娘的嫁妆”(卷一,319页)。

    9. yovti}“新娘的亲戚送给她的礼物”。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是由动词yov一“帮助,接助”派生而来,义为“新娘的亲戚送给她的对她有所帮助的礼物(财物或衣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如一则谚语:ytivii}lig kelin kiidagii yafa}bulur(卷三,11页)(获得礼物的新娘能找到老实的新郎)。这多发生在新娘出嫁时,其亲戚为表示对新娘的尊敬,而将比较合适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给新娘。那时人们认为由亲戚送的礼物而受到尊敬的新娘能得到和蔼而稳重的丈夫。
    10,  kiidan“婚宴”。该词为古突厥语词,最初为“客人”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后的文献。如世俗文书中:kiidan kalir(如果你晚上打喷嚏,那么客人就要来了)②。喀喇汗王朝时期,在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出另一个意义“婚宴”③。如《福乐智慧》中:kelin qiz sevin}i kiidentiinleri(在婚宴的几个晚上,新娘都很高兴)(2380行);olarda birisi kiidenke a}(其中之一乃尽人皆知的婚宴)(4574行)。
    11. kediit“婚礼时用的衣服”。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是由动词ked一(穿)派生而来,义为“衣服”,但多指婚礼时馈赠给新郎、新娘亲戚的衣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词典》。如kedtit berdi(卷一,357页)([他〕赠送[他〕一件衣服)。
    12.  didim“新婚之夜新娘带的冠”。该词为希腊语借词,是由早期的粟特人传人突厥语中的,义为“新婚之夜给新娘带的冠”,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后的突厥文摩尼教文献。到喀喇汗王朝时期,其义不变(卷一,397页)。
    13,  di; dek“蒙在新娘头上的盖头”。该词是非突厥语词,很可能是伊朗语借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其义为:“新娘在结婚那一天,为了不被陌生人看见,而蒙在头上的盖头”(卷一,408页)0
    1,4.  boymaq“新娘佩戴的项链”。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是由动词boy一(使窒息)派生而来的一个具体名词,指紧紧扣在脖子上的东西,如项链,衬衣的领扣,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
其义除了“衬衣的领扣”外,还主要指“用金或银制成的,上面镶有宝石、珍珠之类作饰物,新婚之夜给新娘佩戴的项链”(卷一,466页)。
    15.  bi}i}“为赠送来参加婚宴的客人而撕的丝绸”。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是由动词bid一(撕,割,切)派生而来,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其义为:“在大人物的宴会及婚宴上为赠送来宾而撕的丝绸”(卷一,366页)。
    16.  eget“伴娘”。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词典》,义为:新婚之夜陪伴新娘的伴娘(卷一,151页)。
    17.  mamu“新婚之夜陪同新娘一起去新郎家的妇人、大嫂”。该词为象声词,但非突厥语词,借方无法考证,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义为“新婚之夜与新娘一起被送去的妇人、大嫂(卷三,235页)。
    18. egetlik qarabas“新婚之夜陪伴新娘而来的婶女”。该词是由egetlik与qarabas组成的一个固定短语。egetlik表示服侍新娘的婶女;qarabas则是由qara(黑)与ba3(头)组合而成,含义为“黑脑袋”,用来称呼奴隶们,不分男女(《词典》卷三,221页)。egetlik qarabas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义为“被选中的新婚之夜陪伴新娘到新郎家的婶女”(卷一,150页)。

    19. tayaq“棍子,拐杖”。该词为古突厥语词,是由动词taya一“支撑”派生而来,本义为“支持,支撑”,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后的文献。如回鹊佛教文献:edgtike tegmeklik yiikytidmeknit} tayaqi t}tir(信仰是通向善行而承担重任的支撑)①。到喀喇汗王朝时期,tayaq在原义基础上引申出起支撑作用的“棍子,拐杖”之义,例如《词典》中的一则谚语:tayaq bile taymastanuq sozun piitmes(卷三,166页)(有了拐杖滑不倒,信任靠证言得不到)。与此同时,tayaq在被运用到婚姻当中时,产生了一个临时义“新郎送给新娘的女仆或奴隶”,如kude ;  gti tayaq b} ;rdi(卷三,166页)(新郎给[新娘」拐杖了,即新郎给新娘侍女或奴隶了)。这是因为新娘要靠奴仆才能从马上下来,这时他们就像拐杖、棍子一样起支撑、支持作用。
    20.  munduri“新婚之夜的一种庆祝仪式”。该词的文字记载仅见于《词典》。义为:客人们在新婚之夜为了庆贺向新郎、新娘头上撒钱的一种仪式(卷一,492页),但其词源至今仍没有定论②。
    21.  erlen一“出嫁”。该词为哈喀尼亚语,是由er(男人)派生而来的反身动词,指“有了丈夫”,即“出嫁”,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词典》。如:ura ;  yut erlendi(卷一,257页)(女人有丈夫了,即女人已出嫁了)。
    22.  al一“娶(妻)”。该词为古突厥语词,除了表示“抓、拿、取、接受”等基本意义外,还有许多引申义,如“娶(妻)、买、脱掉”等等。al一的“娶”义最早的文学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文献。如tur } ges xayan }  qizli ;  n ertiy ;  ii uluy tortin oylima ali ;  bertim(我以十分隆重的婚礼给我儿子娶了tiirge可汗的女儿)③。到喀喇汗王朝时期,仍延用此义,如:of   kisi aldi(他娶了妻子)(卷一,329页)。
    23.  beg“丈夫”。该词为早期古突厥语中的汉语借词,本义为“氏族、部落的首领”,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古突厥碑铭文献。如《胭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此时beg的使用已很普遍。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beg的词义也扩大了,可用来指一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由此,在公元8世纪时它也被人们比喻作“一个家庭的男主人”,如回鹊文佛教文献中提到一位妻子就把自己的丈夫当做beg.,但当时这是作为临时义存在的。到喀喇汗朝时期,beg用来表示“一个家庭中的男主人”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词典》对它进行了单独解释:女人的丈夫,这是因为在家庭中丈夫的地位就如同社会上的beg一样(卷三,155页)。    24.  tun beg“前夫”。tun为“初次的,第一次的”的意义,tun与beg组合则表示“妇人的第一个丈夫”,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beg的“丈夫”义确已固定下来。tun beg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1世纪的《词典》(卷三,137页)。

   25.  kis kisi ki}si“妻子”
    (1)  kis为哈喀尼亚语,其文字记载仅见于《词典》,义为“妻子”,如ani承isi(他的妻子)(卷一,329页)。
    ( 2)  kisi为古突厥语词,义为“妻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后。如古突厥文中:oyy ; n kisi :  si ; n bulun kyl[饰」(致使他的妻子和孩子成为囚犯)①。到喀喇汗王朝时期,kisi与kis共存于哈喀尼亚语中。《词典》中kisi虽没有以词条的形式出现,但其形式在例句中表现得却很明显。如:er kisisi birle toq toq boldi(男人与妻子吵嘴了)(卷一,322页)。《福乐智慧》第72章中出现了kisi“妻子”一词(4479行以后)。
    ( 3)  ki}si为古突厥语词,本义是“人、人类”,当时并无性别之差,经常与动物相对,既可指个体的人,也可指集体。ki}si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古突厥碑铭 文献 。如bir  ki}siyaiilsar, oyusi bodun3 bisiikiye tegi iqidmaz ermis(一人有错,连其族人、人民、后辈都不饶恕)②。到喀喇汗王朝时期,ki}si除了本义外,有了性别之差,可以指男人,也可指女人。《词典))中ki}si的“妇人、妻子”义被单独列了出来,如of kisi ; aldimu?(他娶妻子吗?)(卷三,224页)。

    通过对kis, kisi及ki}si三个词的分析,笔者认为kisi也许为“妻子”的最初形式;kisi与kis之间有密切关系,而且kis很有可能是人们在使用kisi一词时,将其最后的元音“i”省略不念,而慢慢约定俗成地被人们认可。而kisi由于长期使用,在言语中不可能一下子消失,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词典》中kis一词作为文学语言的词汇被单独列了出来,而kisi一词则只在言语例子中出现;由于ki}si与kisi形式上的极其相似,用ki}si一词来表示“妻子”义,很明显是kisi一词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也许是为了将kisi与kis区别开。
    26.  kiini“(妻妾间相称的)姐妹”。该词为古突厥语词,本义为“嫉妒、嫉妒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古突厥碑铭文献。如kiini tegdtik ii8n yayy bold(由于心怀嫉妒,而成了「我们」的敌人)③。到喀喇汗王朝时期,kiini由原义引申出“同为一个男人的几个妻子之间用的称呼”,即“(妻妾之间相称呼的)姐妹”义。用ktini来表示这个意思,是因为妻妾之间为争夺丈夫的宠爱,彼此之间相互嫉妒。如《词典》:kiinini t} kiilina tegii yaqi(「妻妾式」姐妹直到成为灰仍然都是敌人)(卷三,237页)。
    27.  ttirgiin“娘家”。该词为古突厥语词,本义为“聚集”,并伴有一定的引申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文献。如回鹊文摩尼教文献中:bir tiirgiln(作为一个唯一的结合的整体)④。
到喀喇汗王朝时期,tiirgiin由原义引申出“氏族成员或亲属们聚集的地方”义,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也就是“娘家”,如《词典》中:qiz tiirgtinige keldi(女儿回娘家来了)(卷一,x41页)。
    28.  tegdi keldi“回门”。tegdi keldi为哈喀尼亚语,tegdi的原形tegi,是“夜间能听到的隐隐约约的声音”,keldi为“来到”义,tegdi keldi共同表示一个含义“回门”。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妻子嫁到丈夫家以后,探望娘家时,被说成tegdi keldi(《词典》卷三,230页)。
    29.  qoduz tul tuysaq“寡妇”
    (1)  qoduz为古突厥语词,很有可能是由动词qod(遗弃)派生而来,指那些被丈夫遗弃的女人或寡妇。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古突厥碑铭文献。如sariy altun,  urtil} kumiis,  qyzqoduze egri tebi ayy bunsiz keliirti(他们运回了无数的黄金、白银、姑娘、寡妇、贵重的鞍鞘和珠宝)①。到喀喇汗王朝时期,qoduz延用其原义,《词典》对它作了记载(卷一,365页)。
    ( 2) tul为古突厥语词,义为“寡妇”、“守寡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的文献。
如:xatun’i ; tuly qalmis(他的妻子仍然是一个寡妇)②。到喀喇汗王朝时期,延用其原义,如《词典》中:tul ura : yut(寡妇)(卷三,133页)。
    ( 3) tuysaq为哈喀尼亚语,文字记载仅见于《词典》。这个词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以“tultuysaq”复合词形式出现,表示“寡妇”之义(卷一,468页)。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qoduz, tul及tuysaq三个词在喀喇汗王朝时期,qaduz的意义范围要比tul和tuysaq宽,但其“寡妇”义的使用却不及tul普遍;tuysaq不能单独表示“寡妇”义,它必须与tul组合,才有该义。

    30.  oogsiiz“孤儿”。该词为古突厥语词,由bg(母亲)派生而来,本义为“孤儿”,侧重于指“无母亲的孩子”,因为当时无父亲的孩子用qal}siz来表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8世纪。如回鹊文佛教文:“你们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的母亲,没有父亲的孩子的父亲。”③到喀喇汗王朝时期,bgsiiz仍为“孤儿”义(《词典》卷一,%页),但比最初含义有所扩大,既可指无母亲的孩子,又可指无父亲的孩子,而且这时ogsiiz不再用于动物,仅用于人。
    31.  iizliis一bosu一bosan一“离婚,,
    (1)  iizliis一为哈喀尼亚语,为动词iiziil一(被拆散,被撕破)的交互共同态形式。它的意义比较多,其中就包括用于指夫妻关系破裂的“离婚”义。此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喀喇汗王朝时期的《词典)),如begi kiwi iizlii}sdi“丈夫与妻子离婚了”(卷一,240页)。
    ( 2)  bosu一为古突厥语词,是由名词bob(空、闲)派生而来的动词,本义为“释放、闲、松”。它用于婚姻关系中时表示丈夫把妻子赶回娘家,断绝夫妻关系即休妻,此引申义最早见于《词典》,如阿尔古语中:er uraqutyn bosudy(那人把妻子休了)(《词典》卷三,266页)。
    (3 )  bosan为古突厥语词,是动词boyu的反身形式,本义为“释放、摆脱、松开”。此外,在婚姻关系中它还可表示夫妻关系破裂,妻子要离开丈夫。此引申义最早见于《词典》,如urayutbosandy(女人摆脱了[丈夫])。
    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喀喇汗王朝时期,iizliis , bosu及bosan三个词在表示夫妻关系破裂方面,iizlii侧重于男女双方共同终止夫妻关系;bosu则侧重于男方对妻子的抛弃,丈夫处于主动地位;bo}an侧重于在终止夫妻关系时,女方处于主动地位。
    《突厥语大词典》虽然没有把更详细、更具体的反映喀喇汗王朝婚姻习俗的词全部列举出来,但仅通过对上述31个词汇的分析考证,已充分说明喀喇汗王朝时期,反映各种婚姻习俗的突厥语词汇是相当丰富、相当富有表现力的,而且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已把这一时期主要的婚姻习俗反映出来。下面我们将根据以上分析,对喀喇汗王朝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
    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如果一位男子过了结婚的年龄,仍没有结婚的话,周围的人都会劝他早点结婚,因为他们认为单身的男人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照顾,很可怜,所以应该成个家,娶个妻子来照顾自己,这说明当时人们心中的家庭观念还是很强的。那时,如果一位男子看上了哪家的姑娘,便会告诉自己的父母,父母便会挑选一名能说会道的媒人到姑娘家向姑娘的父母表明心意,同时试探对方的反应。媒人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婚姻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他要在两家之间传递各种消息,以促成两家亲事的成功。如果姑娘家愿意考虑这门亲事,媒人便回去告诉男方,男方父母就会带上自己的儿子及丰厚的聘礼,到姑娘家提亲。一般来说,在当时的婚姻生活中,只要送上丰厚的聘礼,就能娶上姑娘。女方家一旦收下聘礼,姑娘便可嫁给男子。这说明在当时姑娘的婚事一般是由父母包办而且主要由父亲说了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迎娶时间经两家商定后,便开始分头准备,女方家一般要给女儿准备嫁妆。结婚那天,新娘家会举办宴会,宴请家里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来时,新娘家会给他们赠送婚礼场合穿的衣服,亲戚们穿上它,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综合了对kiiden,  kediit, eget, mamu及egetlikqaraba}等五个词的分析:kediit为婚礼时赠送给来参加宴会的新郎、新娘亲戚的衣服,而我们知道那天陪新娘前往新郎家时并没有新娘的亲戚,所以可以肯定新娘家和新郎家都会各自举行宴会宴请自己的亲戚。新娘早早地装扮好,一般身上要佩带一些珠宝,而且在装扮时,新娘的亲戚都会送一份对她有帮助的礼物,或是衣服或是财物,以表示对她的尊敬和美好祝愿。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那些获得了亲戚送的礼物而受到他们尊敬的新娘才会嫁给一个性格温和、稳重的好丈夫,并且认为这也是显示新娘财富及身份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这样的新娘婚后才会受到丈夫的尊重。装扮好后,新娘为了不让陌生人看见,要蒙上盖头。新郎带着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以后,新娘的亲戚会在新娘身上藏一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让新郎寻找,以此来增加新娘对新郎的魅力。女方家婚宴结束之后,新郎及其迎亲队伍便要将新娘娶回去,据我们对eget , mamu及egetlik} qaraba}三个词的分析,这一时间应该在天黑之前。陪同新娘一起到新郎家的有三个人:一位是伴娘,一位是年长的大嫂,另一位是从新娘家中挑选出的女仆,她主要负责在新婚之夜侍候新娘。前面两位是当时必需的,而笔者认为需有女仆陪同这一习俗应限富人家庭。新娘去新郎家应该是骑着马去,到新郎家后,新娘自己是不从马上下来的,这时新郎会送给她一个奴仆,新娘在这个奴仆的搀扶下从马上下来,以示尊贵。自此,这个奴仆也就成了新娘的私有财产。这一风俗应该是流行于当时上流社会的。此时天已黑,新郎家开始举行婚宴宴请自己的亲友。亲友们带着各种贺礼纷至沓来,这时新郎家会撒下一条条丝绸送给各位来宾以示感谢,同时赠送他们结婚场合穿的衣服。客人们穿上它以示对主人的尊敬。当新娘头带婚冠、颈项上佩带着镶有宝石、珍珠的项链、蒙着盖头与新郎一起出现在婚宴上时,客人们便向新娘、新郎头上撒钱,以表示对他们的祝贺。新娘嫁到新郎家后是要回门的。回门后,才意味着整个结婚过程全部结束。
    除此之外,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婚姻生活中还存在换亲及近亲结婚的现象和一夫多妻制。一个男子可以娶不止一个妻子,这也许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因为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允许伊斯兰教徒娶四个妻子,但这种现象应该只出现在富人家。当时,已婚女子的家庭地位是很低的,而男人在家中则是统治者,他在家庭中扮演的是“beg”的角色,而妻子则像“beg”手下的奴隶。在夫妻关系继续与否中,男子起决定作用,女子如果要想中止与男子的夫妻关系,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从以_l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喀喇汗王朝封建制度的建立、 经济 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信仰伊斯兰教对时期婚姻习俗的影响。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阿布里克木·亚森 [标签: 中世 婚姻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英国情人》谈布鲁斯伯里文化圈与新月社…
    从《学者之死》谈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命…
    从《庐山恋》和《庐山恋2010》看当代中国文…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从《困学纪闻》看王应麟的历史思想
    由突厥的起源及兴衰浅谈其叛逆意识
    从《诗经》看我国古代的婚姻状况
    曹操的八大优点:从《三国演义》学习到的
    从《齐民要术》看古代农学与儒学的关系
    从《易经》之“易”看“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从《诗经》看商周时期的农田耕种过程与管理…
    从《论语》看孔子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质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