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统战文化  和谐  建设
  论文摘要:对于中国人而言,“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个不变的追求,它渗透于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处世观、审美观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为特质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对中国“大一统”社会结构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更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统战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凝聚着民族对世界和生命历史的认知及现实感受,积淀着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彰显,更是民族创造力、发展力的重要源泉,同时还是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文化中,“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个不变的追求,无论是看待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还是认识宇宙万物关系,人们都把和谐当作最高境界,可以说,中国人对和谐的憧憬和向往已人脑人心人骨人髓,且表现于国人观念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它是一种和谐关系,“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因此,人类行为的最高境界就是符合天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wWW.11665.coM”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把“和为贵”作为国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谐”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在宇宙万物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和谐的生命统一体,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的交感即互相组合与相互作用实现阴阳总体的和谐平衡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万物生成变化的前提:阴阳的交感和趋于平衡是自然界及人类社会获得和谐发展的根本条件,顺之者吉(阴阳和谐则发展顺利),逆之者凶(阴阳失和则必定招致祸乱),“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及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新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作用重大、地位重要,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法宝。”“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大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共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要实现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这项重大部署,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统战文化建设尤其应当先行一步。所谓统战(统一战线)文化,其实就是社会各民族、党派、宗教、阶层、社会团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协同合作的内在追求和外在行动。
      由于统战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和谐”意义上高度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客观上为统战文化建设奠定了厚重的历史基础,积淀了充足的人文养分。
      一、传统“和谐’,文化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为统战文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和谐”不是完全相“同”,不等于整齐划“一”,所谓“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即一种声音不成弦律,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因此,“和谐”的前提是多,多样统一(不“同”但彼此协调)才一可谓“和谐”,如五音成声、五色成文—只有多种声音有机组合才有“和声”,只有多种色彩有机交织才有“美纹”—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国语?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更是将其上升至政治、社会层面:和谐发展(和)能够使万物生生繁衍并产生新的果实,相同东西的简单叠加(同)则会导致死亡。
    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包容万物、求同存异的大智大慧,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磨难而薪火相传,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统战文化究其根本也正是“和谐”文化的产物。目前,我国客观上还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所有制的状况,作为社会各民族、党派、宗教、阶层、社会团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协同合作的内在追求和外在行动,统战文化本身就是“和谐”的产物,是“和而不同”的结果,是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具体表现为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和衷共济,共生共荣。没有异,就无所谓统战文化,没有同,就构不成统战文化,因此统战文化本身就是一道“和谐”风景线,既存在多样性、差异性,又存在共通性、统一性,还存在互动性、互补性,闪耀着“和谐”的光辉。可见,传统“和谐”文化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国各党派之间、各民族之间、各阶层之间、各团体之间、各宗教信仰者之间人们和谐相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传统“和谐”文化主张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根深蒂固,且“和谐”不止于天人之间、物我之间,也不止于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而是施及天下,泛及大众。如《礼记·礼运》所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国人普遍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传统的“和谐”文化反映了国人对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殷切向往。因此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崇仁尚义、谦和善良、温柔敦厚、海纳百川:张赛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和藩、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等等,无一不昭示着中华儿女在传统和谐文化引导下向外播撒和平的种子、传播中华文明,同时又不断吸收他方的优长和异域的养分,客观上发展和完善了自身,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毕竟泰山不辞杯土方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加上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长期积压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各党派、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宗教系统—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利益诉求,如何通过与人为善的积极引导、沟通协商,彼此谅解,达成妥协,从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实现多赢,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而传统“和谐”文化主张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则有效地为今天的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三、传统“和谐”文化强调和衷共济,共同发展.为统战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路径
    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和谐”不是简单的知雄守雌,不是静态的维持不变,更不是相见笑脸相迎、相处一团和气的表面景观,而是一种积极的激荡,一种动态的整合,一种内在的凝聚,正如老子凝炼的概括:“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虽然在激荡和整合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 但只要各方真心实意地“兼爱”“兼善”“兼济”他方,真正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成为一种心灵深处的默契,进而外化为各成员之间的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则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影响和谐,而且可以激发各方的活力,促进和谐进人更高境界。
    在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中,“和谐”追求亘古不变。今天,我们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以供学习,没有既成的模式以供借鉴,要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必须最大范围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必须得到尽可能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的鼎力支持,必须结成尽可能宽泛的统一战线,无论其属于哪个党派、哪个群体、哪个民族、哪个阶层,无论信仰什么、追求什么,无论其人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只要是热爱祖国的团体和个人,只要其希望国更富民更强,我们都要与他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齐心协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团结的面越宽,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大,对党的事业就越有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有了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就有胜利。我们的势力越大,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这是很硬的道理。”要结成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量”的“众多”是必然要求;要结成最为牢固的统一战线,“质”的“和谐”更至关重要。由于“统一战线”这支浩浩荡荡的联盟大军中汇聚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行各业的人士,要使其成为一道铜墙铁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其中沟通情感、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情谊,促进团队成员和洽、和睦、和悦、和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成员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大家肝胆相照、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广泛团结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可以说,强调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和谐”文化的熏染、沐浴,不仅能使每一个成员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人们真诚互助,团结协作,使各种关系相安相融、平衡协调,方方面面互济互补、相得益彰,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共生共荣。这其实正是当前统战文化建设的目标路径。
    统战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根本使命是围绕革命和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最真诚的大合作。由于它在中华大地有深厚的“根”(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有肥沃的土壤(崇尚“和谐”的民风),有56个民族13亿国人的悉心浇灌培植,我们坚信,统战文化之“树”一定能够“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陈晓莉 [标签: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
    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我国传媒热点现象的文化研究进路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化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