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文化视角
  [关键词] 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摘 要]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文化形式表现,意识形态的整合、渗透等功能借助于文化才得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能够形成这种良性的互补、互动关系,是因为文化本身就具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叠的内容。在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上,晚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寄予厚望,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 发展 的活力,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里实际上已经涉及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那么,文化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这里的文化指的是精神文化,在探讨文化对意识形态的作用时,我们首先要澄清的是文化是否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问题。
  
  一、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同心圆的关系,意识形态作为较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带有强烈阶级意识的特殊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约、引导、规范着文化的表现形式。wwW.11665.Com虽然一定社会的 政治 、 法律 、 哲学 、宗教、道德、 艺术 等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但文化的外延要比意识形态宽阔。意识形态与文化之间有很多重叠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强烈的时代性等特征。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价值合理,而文化的主体部分即精神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同样是价值观念, [1] 在价值取向方面,它们也存在着重叠。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观念领域,是由 经济 基础所决定的。因此,文化的内容是受特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而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阶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文化主体的人总是处于特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人们的创作和想象不能脱离开特定的社会生活背景,人们的思维方式受到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之一,文化生产不是自由的创造,它在客观上总是受到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制约,从根本上与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相关,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哲学、道德、法律、政治学说,只能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生产。法兰克福学派的“ 科学 技术即意识形态”的思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看似最具有审美特性的文学艺术同样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大都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是马克思文学理论批评家中的“珍品”的伊格尔顿明确指出:文化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现实政治的问题。 [2](p43) 他把文学与生产范畴结合起来,认为文学生产的不只是技巧、形式、内容或消遣对象,从本质上看,它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文艺理论家詹姆逊指出:“意识形态并不是传达意义或用来进行象征性生产的东西;相反,审美行为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而审美或叙事形式的生产将被看作是自身独立的意识形态行为,其功能就是为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发明想象的或形式的‘解决办法’。” [3](p67-68) 同时,从概念的归属来看,由于意识形态并不是实体性概念,而是以经济政治关系为核心内容并对整个社会系统产生强烈辐射与解释效应的观念系统,因此,我们无法撇开意识形态来看待文化。撇开意识形态的纯粹的“美”或“文化”现象是不存在的,因为“美”不可能完全脱离“真”和“善”而独立存在,所以审美评价和审美选择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无疑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语言学看似远离意识形态,但语言的构成、句法也会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考察西方近百年来句法的变化时,弗罗姆发现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名词,越来越少地使用动词,几十年前的西方人说“我忧虑”,而现在他们说“我有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就是私有制使重占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入到人们的日常语法当中。 [4](p25-28) 晚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强调这一点,在伊格尔顿看来,语言绝非中立的符号地带,而是“布满了政治 历史 的灾变留下的疤痕和裂隙,到处散落着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地方主义以及阶级斗争的废墟。语言学问题总是政治语言学的问题,在这个领域,进行着宗主国征服者与臣服者、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地区与全国、阶级与阶级之间的争斗。” [5](p54) 可见,语言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东西,文学可以被视为是这种语言斗争的动因和结果。
  在多数文学理论家看来,文学批评也难逃意识形态的性质,伊格尔顿就持这样的观点,他的论证也合情合理:既然文学理论的对象——文学已被论证为不是一个具有稳定文学本体的对象,而是一种意识形态,那么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这种意识形态的反思,其本身也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他认为文学与文学理论无非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支,文学批评明显带有现实功利性和目的性,因此也必然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伊格尔顿自信地说:“一切批评在某种意义上都有政治性”,“‘纯’文学理论是一种学术神话”。 [5](p87) 所以他倡导一种“革命批评”,要求“批评”充分利用自身的固有属性,积极发挥应用的政治功能,真正成为改造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话语实践活动,也就是要求激进批评家自觉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使“批评”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一部分。
  在我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时期,将文化仅仅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的附属物,把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看成是文化的唯一性质。而现时一些学者所强调的文化研究的中立立场就源于

  1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就是对社会关系和思想文化的聚合作用和统领作用,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不是将越来越多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排斥在外,而是将它们凝聚在自己周围,选择并吸纳非主流意识形态有益部分,引导并规范非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一主多样和谐不悖的意识形态格局,从而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 发展 。主要表现为从文化、观念等方面对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整合,以达成一种行动上的协调优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意识形态整合与军事征服和政权控制不同,不能主要依靠强力排斥和权力强制,而是通过思想交流和价值认同;而其整合功能是否发展或发展的程度如何,并不完全体现在对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观念的控制上,而是体现在社会成员的自觉认同和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上。如果依靠政权的强力去排斥、反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会造成思想观念上的“大一统”局面,而且会带来人们心理上的逆反,造成形式上的虚假认同,这样更加不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从文化、观念方面的整合有多种方法可以利用,按照伊格尔顿的说法,至少有6种战略:宣传一种价值和信仰;对于这种价值和信仰作出自我理解;把它普遍化与中立化;批判反对它的、并与之相竞争的信仰;排斥反对它的、并与之相竞争的思想原则;掩饰社会现实(神秘化)。 [7] 我们认为宣传、解释、批判、排斥都是常见的手法,而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发挥文化的普遍性特性使人们认识、了解、接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文化的普遍性是体现在文化内涵中对 自然 、社会 规律 性认识的观念或思想,是一种真理性认识,这种真理包含符合人类需要和目的的价值理性。在这里我们需要去探询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相重叠的价值合理性,将意识形态所体现的阶级内涵与价值诉求转化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和意识,因为较 政治 而言,文化属于公共领域,以知识形态出现的文化具有相对的普遍性,一种赤裸裸地用政治权力来为自己辩护的意识形态是没有“公共性”的,也无法表现自己的普遍性,“为了展示思想上的普遍性,各个阶级必须在公共领域中,必须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必须在思想的斗争中展示自己思想的普遍性。” [8] 只有这样,才能拓展自己的统合力和影响力,既为政权提供合法性基础,也为提高政党的政治动员能力提供可靠的保证。
  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积极成果,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仅 科学 理论具有普遍性, 哲学 、道德、 法律 思想具有普遍性,文学 艺术 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实际生活中的一般的、典型的东西,所以也具有普遍性。毛泽东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 [9](p861) 文艺作品既要立足现实,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又要具有提升现实生活的理想价值,提供一种超越现实且具有鼓舞人心力量的理想,这才是它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将千差万别的价值取向加以协调与整合,形成共同的价值导向。比如,文艺复兴时期优秀作品的反封建、反教会、反神权、反蒙昧主义的精神和理想,既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又具有超越阶级性、超越时代性、超越民族性的全人类性,这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作品的共同特色。
  

  在当代社会,有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有文化的多元传播方式。
  人们的感受、感知以及价值观是通过传媒获得的, 现代 传媒成为人们理解认知世界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源泉。由于现代传媒及传播工具的迅速 发展 和广泛应用,我们应当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依托信息而广泛传播,形成舆论攻势和广泛影响,从而为意识形态由理论转变为实践提供最好的途径。
  西方传媒对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薛蓉 [标签: 社会主义 意识 实现 视角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