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谈学习的“社会”理论基础
   论文 关键词:学习 风险社会 知识社会 学习社会
  论文摘要:在当代,学习无疑已占据了核心地位。一些社会学理论为学习的这种地位做出了注解,主要有风险社会理论知识社会理论及学习社会理论等。
    学习已成为当代的核心话语,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1997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世界成人 教育 会议上,与会的一百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提出了著名的汉堡宣言。该宣言特别从地球村的共同命运出发,向每一个村民推荐“每天一小时”自觉地、主动地用于学习。今后,个体整个的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学习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专利品。终身学习是社会中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一些当代的社会理论为这种状况提供了注解,粗略看来,至少有风险社会理论、知识社会理论以及学习社会理论等。
    一、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学习意蕴
    “风险社会”是以贝克、吉登斯、拉什等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所倡导的,它所描述的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景象:传统 工业 社会的“财富分配的逻辑”为新的“风险分配的逻辑”所取代;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全球化趋势结合在一起;社会舞台的中心角色是 现代 化所带来的风险与后果;从个体感观、家庭生活、社会角色、民族认同到民主 政治 ,都无不被“风险化”了。风险社会是对当今社会的描述,而风险社会蕴含着学习的必然。wwW.11665.cOm要了解风险社会理论,必须先理解“风险”。风险是“处理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风险与不安全的一套系统方法。”风险是个新近才有的概念。人类社会的早期并没有风险的概念,而只有危险。在传统社会,理性尚未发达之时,人们力量十分微小,无法应对与控制灾害。所以对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取决于人为决定的、来自于 自然 力等不可改变的威胁,就是一种无法以人为因素干预的“危险”。而当人类开始理性决策,知道灾害的原因,能以现代的方式 计算 其发生的机率,并以人们共同分担的方式来减低个人所受的损害,这才有了人为决策的风险。
    1.风险的特性
    风险社会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日常性。根据贝克的观点,风险社会的来临,让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不会因特定的个人、群体、家族而有所区别。风险社会中,风险分配的逻辑是超越阶级,以个人为单位的,一旦灾难发生,没有人不被包括在内。所以,从风险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将不存在社会不平等,不再是社会边缘群体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所有的人都涉人其中。同时,在风险社会中,在社会福利的大环境下,人们被迫制度化地“个人”了,所有的人“个人化地”面临着无处不在的风险,承担着自我决定生涯与承担风险的责任。那么,专家和政府何为呢?能不能替普通公民抵御、减少风险呢?贝克认为现代化 发展 所带来的现代风险是人为决策所致,专家无法完全预见所有技术应用上的后果,政府官员也难以在风险问题上充分地控制情况,反而还成为风险的共犯,再加上现代生活的任一方面都是高度地依赖科技产品,现代风险既是源自于科技的应用,其所隐含的风险因子也就无所不在。
    2、风险社会的学习意蕴
    面对不确定的风险,诸多成人教育学者皆指出,终身学习之必需,如johnston, ushe:等。贝克也认为,在风险社会中的个人需要有可能加倍面对危机的承担、对环境有深人的认知和掌握,而得积极地学习。处于要进人风险社会的当代人类,为应对风险社会的来临,首要任务即是要认清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不论是因为风险知识的不确定,科技知识更新之快速,人们需要一直学习,或是因为个人主义化,人们需要自我决定、自己承担而不断地学习,更是因为在凤险社会里专家并不可靠,所以人们要警醒,要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便不能不持续地学习。另外,不少的研究还证实,对于风险的分类与认知,常带有文化性差异,也和社会阶级、教育程度有关,而且有愈来愈多的现代风险,是因为当事人缺乏正确的知识,或无法获得足够的资讯而蒙受损害。因此当我们从科技文明改善传统社会自然风险,进人到一个现代科技所带来的风险社会时,可以看见的是,人们的学习变得日益重要。
    那么,在风险社会中,人们学习什么呢?首先,风险社会的风险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科技生态环境的风险。因此,成人需要学习的内容即是关于高科技与生态环境的知识,了解它们,一方面人们需要有该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则是需要有分辨与判断的能力。成人教育的责任即是要提供更多时间与场所,帮助人们认识与觉察风险。其次,风险社会中,个人化的存在状态,使得个体面临需要自己抉择、自我承担的局面,一方面个人拥有创造自己生命的自由,一方面却因而承担更多的责任与风险。但是,在被迫制度化的个人主义化过程中,人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要迎接这些挑战。有时,甚至自己所做决定带来的影响是超出个人能力所及的。因此,hake主张,成人教育应把个人面临抉择的生命重大事件列人教育的内涵,给予成人充分的抉择资讯,提供面临选择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成人做最恰切的选择,以及克服面临承担选择风险的焦虑与恐慌。同时,个人化了的人,面临着新的生活 哲学 和意识形态,人们免不了迷惘。因此,承认教育的任务即是提供精神教育等课程,以帮助人们塑造自己的生活形态。另外,风险社会的学习,还要学习责任伦理。要勇于承担风险,在风险承担中,不能只考虑利益,而必须有一种为自己、为他人、为下一代负责的态度。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风险社会的学习是批判的学习,要有怀疑精神,要与生活体验相协调。风险社会的学习,是集体的学习,协商的学习。

    二、知识社会中人的学习必然
    “知识社会”这个术语最早是由伯特·e.莱恩于1966年在《知识社会中政治和意识形态衰落》中采用的。德鲁克于1969年在《不连续的时代》中也使用了“知识社会”的术语。这本著作所展示的论点是将知识置于“我们社会的中,以及 经济 和社会行为的基础”的地位。他在1993年出版的《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把“后资本主义社会”看做是“知识社会”,并认为人类社会的21世纪是知识社会生长并完成的一个世纪。人类正进人“知识社会”。伴随着互联 网络 的迅速发展与巨大推动,知识社会的特性更加明显。正如《数字化生存》作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指出:“长此以往,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投人时间与智慧的人将会越来越多,网络也将成为一个人类交流知识与互助的网络。”知识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知识社会有着与以往社会不同的特征。
    1.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
    知识成为了社会的核心。《知识社会》的作者尼科·斯特尔认为“知识社会”的概念意味着一个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确定性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的特征正在出现,正在生成的社会日益受到“知识社会”的驱动。斯特尔指出,尽管劳动和财产的资源属性确实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一种新的原则,也就是知识已经被加进来了,这个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对作为社会的基本机制的财产和劳动既进行改造,又提出了挑战。丹尼·贝尔在其关于“后工业社会”来临的讨论中也指出:第一,革新的源泉日益从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中衍生出来;第二,由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的较大部分所测定的“社会的份额”在知识领域中日益增加。“知识是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即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没有消失,但它们已成为次要的了。在知识社会中,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更好地获取和应用知识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知识社会的主要社会团体将是“知识工作者”,即像资本家知道如何把资本用于生产一样,他们是知道如何把知识用于生产的知识经理人员、知识专业人员、知识雇员。知识型劳动者主导了生产及社会发展。
    2.人的知识性生存
    知识社会中,人的生存处境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由物质性生存图景,向知识性的生存图景过渡。西方学者霍斯金称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生存图景为“知识性生态系统”。在传统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是直接与物质世界的交换,而在知识社会中,物质世界隐退到知识世界的背后,知识成为人不可回避的基本生存环境。知识从传统社会中只属于少数人的专业性的生活方式,变成大众化、日常化的生活方式,构成人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与人的生活具有不可分离性。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存方式也发生着彻底的改变,进人一个“知识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只能与知识打交道,只能用知识来解决生存中的一切问题。掌握了知识就掌握了生存的条件和命运。知识通过支配社会的经济关系而支配人的生存能力。知识社会中,人的消费也知识化了。日本著名思想家界屋太一提出了“知识价值社会”取代“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认识,指出现代社会的变革既不是单独的技术革命,也不是临时性的潮流,它是人类在产业革命200多年后迎来的将产生“新社会”的巨大变革,即“知识价值革命”,通过这一革命,将出现一个“知识价值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将着力追求时间与智慧的价值,即“知识价值”的大量消费,人们将认为“知识消费得越多越体面”。物质的消费逐步在被知识的消费所侵占。

   3.知识运转的加速化
    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生产非常快速,进而形成“知识的爆炸”。各种不同的新知识,不断地被创造、被生产出来,可谓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根据某学者的估计,目前专业知识每隔5年即增长一倍(merriam&caffarella, 1999)。因此,在知识社会中,知识或信息的生产极其迅速,崭新的知识不断地被创造,充斥在整个社会中,存在于我们生活与生存的环境中,对个体形成了莫大的压力,需要个体去了解和吸收,才能适应与生存。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存在的周期正快速减少,亦即知识的寿命不断地缩短。在今天仍然有用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过时而被淘汰,因此我们绝不能存有所学的知识将一辈子有用的观念。知识老化的速度正日益加速,知识的半衰期也日益缩短。在知识社会中,这是一项严酷的事实,也构成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三、学习社会—学习的自由国度
    学习社会是learning society的中译词,也有人译为“学习化社会”或“学习型社会”。一般认为,“学习社会”的概念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 r. h. hutchins)于1968年在其出版的书《thelearning society》中提出的。他指出,学习社会除了个人生涯中不同阶段的 教育 外,更是一种以学习、自我实现、人性 发展 为指标的社会,使一切的制度都能实现此种目标的社会。他强调,学习化社会是以“社会全体成员充分发展自己能力为目标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也采用了“学习社会”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从而使得这个概念开始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报告认为:“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在其性质方面,正在发生变化”。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1998年,兰森教授编辑出版了《处在学习社会》一书,概括了学习社会的基本内涵,并指出学习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形式。“但对我们来说,学习社会这个短语指称的是一种不同的社会形式,学习社会是一个不得不设法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同的社会形式。”兰森已旗帜鲜明地把学习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
    学习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很显著的特征:
    1.学习是一种人权
    我国 台湾 学者胡梦鲸认为,学习化社会将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权力能够得到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地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去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地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应该具备六项基本条件,即“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 网络 ”。布希尔(boshier,1980)指出,学习社会的基本观念是把学习当做正常的日常生活之事,而教育则被视为所有公民的潜在人权。彼得森(peterson, 1983)进一步认为学习社会的特征有:(1)教育机会应尽可能性地向大众开放;(2)教育机会应延伸到社区,并融人社区事务与问题;(3)各种教育资源的广泛运用。范德济(vanderzee, 1996)提出了实现学习社会的五大关键,即创造学习机会、提升学习质量、建立支持体系、引导自我完善、保障学习权等!”’。也就是说,在学习社会中,教育与学习的网络要多元、开放而且富有弹性,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群体和个人的不同学习需求。英国学者贾维斯表述道:“在学习社会中,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因此,每个人均得通过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 “学习型社会……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个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学习社会要调动所有组织、动用一切资源,以便个人的学习,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时,在学习社会中,所有公民,不论其出生、性别、种族、收人或居住地区等,一生之中皆应有接受教育、获得学习机会的权利。
    2.学习是个体的生存方式
    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学习活动,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具有学习活动的社会都称之为“学习社会”。“学习社会”与非“学习社会”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学习活动,而在于这个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学习社会中,学习成为了人的生存方式。
“学习社会”要求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组织及其绝大多数成员都必须高度重视学习,都必须把学习摆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来。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局限于小学、中学、大学的在校学习,也不仅局限于各种进修班的短期学习,而且要把学习延续和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及各种活动中。人的一生应该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不断提高和发展自身素质、能力的一生,不断适应社会本身的变化和发展的一生。国际有关组织已经把“终身学习”看做21世纪的生存概念。学习社会拥有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制度。通过这个体系和制度,实现如英国 经济 与社会研究会及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所说的,使所有公民可以终身继续参与教育与训练,可以“从幼年到成年不断地学习,随着世界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地学习”。在学习社会中,学习扩展到“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 科学 中心”,乃至“工作和生活中得以发展和成熟的一切场所”。学习者不是把学习看做迫于外界的种种压力去学习,不是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学习,而是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发自内心地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和追求精神。学习者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方法。西方一位学者曾经指出,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最有价值的财富是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精神。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吴洪富 [标签: 学习 理论 基础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语言再现法
    浅谈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异同
    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谈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浅谈改革创新精神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
    浅谈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浅谈民族音乐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室内设计与中国文化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语言文化国际推广战略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