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科技文化成为主导文化,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开始分离与对峙日益引起人们的忧虑。这一“分离与对峙”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已明显表现出来。
  
  严酷的实事——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失落”
  
  我们曾于2001年分六大区,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达1万余人,调查结果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已成严酷事实。
  “个人本位” 走向极端,明显疏于对他论文联盟http://人和社会的关心——只有25.34%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有社会责任感”,只有6.85%同学认为大学生“肯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26.78%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关心切身利益,不理会社会事务”,有52.79%的人公开表示,假如在街上遇到歹徒行凶,只有受害人是自己的家人时,才会挺身而出。
  “技术至上主义”滋长——在回答“最崇拜的人是谁”时,只有0.78%的同学崇拜艺术家,位列倒数第一,2.64%的同学崇拜文学家,位列倒数第三,远远排在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实业家之后;在回答“除专业课外,您目前最想学习的知识是什么(选三项,并排序)”时,仅有34.34%的同学选“人文知识”,排在“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能”之后,位居第四,比排在第三位的“实用技能”相差14.39个百分点。Www.11665.cOM
  理想失落,个人追求功利化、世俗化——在回答“您选择未来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什么(请选3项)”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收入86.45%、专业对口40.47%、社会地位40.00%;甚至要求加入共产党的同学中,竟有16.12%的人把入党动机定位在“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和“追求执政党的好处”。在回答“您认为生活中哪些内容最重要(可选三项)”时,把“理想”作为首选的只有5.70%,远远排在“知识”“健康”“事业”“家庭”“友谊”之后,并有19.63%的同学认为“金钱”最重要。
  人际、人伦关系陷入迷茫、混乱、痛苦——有32.58%的学生感到最苦恼的是“人情冷暖”,13.24%的大学生“陷入交友矛盾之中”;41.58%的同学同意乃至非常同意“恋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31.20%的大学生赞同“只要不破坏家庭,婚外恋可以接受”,23.64%的同学认为“婚姻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17.61%的大学生认为结婚与“爱情”“幸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只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结婚会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
  人格残缺状况凸现——对“做什么事情都应等价交换”这一观点,6.28%的同学非常赞同,32.71%的同学表示同意;有29.92%的大学生“在未来5年内,最大的愿望”是“赚一大笔钱”;另有资料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已上升为27.03%,北京大学近10年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1/3左右;最近杭州市从七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抽取2961名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占25.39%;30.8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15.68%同学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是“生活空虚的表现”。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本质上是精神家园的失落,是美好追求的失落,是完善人格的失落。它说明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半个人”的教育,如果不能尽快加以解决,我们的社会将滑向“物欲横流”,将滑向“人性泯灭”,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深刻的反思——教育的“人文失落”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究其根源就是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失落。约翰·奈斯比特说:“科技在不断提供消费可能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人类的生命力,科技让你疲于奔命,科技让你冷漠疏离、抑郁疯狂,科技带来了具有潜在的毁灭人性的危险。”1在不少西方学者看来,伴随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消费文化,已经变成一种令人生畏的意识形态,“多数大众性娱乐最终会沦落为‘反生活’的东西……它们最终会导致这样一种世界观:进步就是占有更多物质财富,平等就是大家都向低的道德水准看齐,自由就是无止境地但又不负责任地追求快乐”2。 正因为如此,物质主义、技术至上与人文主义、精神解放始终是一对矛盾,伴随着一次次科技革命进程的深入,这对矛盾的运动在客观上影响并推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遗憾的是,我国的教育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恰恰在这方面失误太多,在科技革命不可避免地带来“物质主义”“技术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未能及时拿起“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这一武器加以“矫正”。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回归绝不仅仅意味着实施以人文主义为教育内容的教育,而是一种教育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的切实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追求人的真正全面的发展,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自身的完善,旨在通过教育使人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和状态,以实现对人性的拓展,并能够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确证人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力量;它认为教育是不断发现、开发、展现人的本质力量、潜能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应该而且必须引导人的精神信念趋向更符合人的本性的方向发展,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形成人正确的社会观和责任感。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3
  由此,在肯定我国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存在很多误区。首先,在技术主义、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欲望掩藏了对自身完善的价值追求,很多人变成了“技术动物”“经济动物”。反映到教育领域表现为教育目的中的功利化色彩浓厚,重视课堂学科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轻视甚至无视对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应有重视和人文关怀。更有甚者,老师在课堂上大讲“好好学习,为了将来挣大钱,娶美女”,致使“他们一味思忖着干什么才可成富翁,干什么才可成名人,怎样才能不劳动而成功”;“他们不是在那里做自己认为非做不可的愿做的事,仍在那里看着自己的朋友或周围的人们,羡慕他人生活的舒适”;“只打算医生、教师、画家与律师何者最为安乐易富,择其便利者为之,他们这是不想自己的天分与使命的虚伪轻薄之选”4
  其次,与教育目的的功利化相联系必然出现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偏狭、功利。在实际生活中,“升学率”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和“分数成绩”几乎成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和学生水平的惟一标准,于是形成“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只要考出高分数,即可“一俊遮百丑”。很自然,那些追逐高分数而陷入题海战术的“书呆子”,便获得了老师、家长、社会的肯定;进而那些听话的、唯唯诺诺的、循规蹈矩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那些“调皮”的、好争论的、“冲撞”老师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学生不可能有自我意识,不可能有思维伸缩的空间,不可能有发展自己多方面才能的机会,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个性的张扬。这种导向极容易使受教育者逐渐放弃幻想、想象等健康、单纯的稚气 ,泯灭掉许多富于创造性的闪光灵感,成为循规蹈矩、缩在习俗和惯例中人格严重分裂的人,成为“会走路的两脚书橱”。这样的教育排斥了教育应有的对人性拓展的功能,必然导致教育产品的“干瘪”“乏味”和人格残缺。这样的教育不是以“人” 为本,而是以“分” 为本。
  其三,在这种畸形教育目的和评价标准作用下,教育过程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对象作为“人”的地位被忽视。教学过程见“技”不见“人”,教育被窄化为“记问之学”,而且教育过程就像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流水线,使受教育者成为机械的、被动适应的“零件”。正如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所说:“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来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5 如此下去,“学校繁荣,教育衰败”,教育在一种缺乏文化底蕴的狭小空间运行着,人的各种潜能被埋没,甚至退化,人的完整性被肢解,成为“考试机器”“文凭奴隶”,被机械切割的“标准件”,也必将沦为“精神侏儒”。他们会操纵现代化的高技术设备,却不会调整自己;他们有着良好的学校教育背景,甚至拿到许多文凭、证书之类的装潢自己的标志,然而感情越来越贫乏,焦虑烦恼越来越多,内心自由越来越少。
  
  必然的选择——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回归
  
  我国当前正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实质就应该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回归。这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意,也是中国教育质量取得突破的必然选择。当务之急是素质教育的要义必须准确把握。
  一是要提升“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最根本的是要明确:教育对象是人,教育是人的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人更是教育的出发点。其基本理念是:教会学生做人,相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巨大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潜能,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一同发现这些潜能,一同开发这些潜能,并使之变为现实的能力。
  二是要特别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人的内部的整体性表现为思想、智力、情感、感觉等方面的一体化联系,如果人的多种潜能被严重地分裂,就不存在自我。为了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教育论者特别强调要从人的内部去寻找创造性的源泉;而主要承担这一“寻找”任务的就是教育者。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既要认识内部创造源泉的存在,同时又要注意改善外部条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把“内部”和“外部”沟通、互动、结合起来,使人达到最大程度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就是教育。教育从内部点燃生命的智慧、理想、激情和进取精神,从外部赋予其自我更新、追求卓越的广泛机遇和条件,以使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潜能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得以开发。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是“知识的活化教育”、是“民主式的教育”、是“激励求异”和“尊重差异”的教育……
  三是仅仅一般性地强调“全面发展”是不够的,在现阶段要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其人格的完善放到首要位置。这绝不意味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因为只有这样,在实践上才能根本改变现存社会和教育的弊端,克服教育的功利化倾向,矫正现代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格残缺;同时在理论上与教育的近期目标、与教育要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并不矛盾。这就要求教育紧紧围绕人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展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其必然结果。这样的教育强调成“人”教育应优先于成“才”教育,尽管二者可能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教育反对文理分家、强调文理整合;这样的教育强调“情”“智”融合,并体现到课程目标、学科考核和评估标准上。
  教育,作为一种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应该而且能够使人们在创造和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能够创造和享受相应水准的精神文明,使人的发展在精神维度上获得更大的空间。如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回归,将把中国带入科技和人文携手发展、共同繁茂的美好历史时期。⊙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袁贵礼 [标签: 中国 失落 中国 中国人 中国 中国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
    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现今高等美术教育中思辨地延承中国传统文…
    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