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中国现代性的四个陷阱
从洋务运动开始,经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现代性被引入中国。五四以后,由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压倒实现现代性的任务,中国走上了以反(西方)现代性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道路,导致现代性长期失落。在80年代改革开放运动中,现代性重新被请回来。90年代又出现了反现代性思潮,包括文化保守主义、现代新儒学和新左派等。现代性在中国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遭遇,不断被肯定、被否定的命运,既由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艰难曲折,也缘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渴求现代性,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性充满疑惧。渴求现代性是出于救亡图存和不被“开除球籍”的压力,疑惧现代性则是对于现代性负面效应的忧虑。由于对现代性的焦虑,在现代性接受过程中就遇到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抵抗,这四种主义也成为中国现代性的陷阱。中国知识分子往往不能超过这四个陷阱,从而造成中国现代性的失落、现代化的延迟。
  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之一,是对失去民族特性的恐惧,因而民族主义成为现代性的第一个陷阱。现代性与世界主义相联系,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又需要民族主义,这样二者就发生了矛盾。由于中国现代性的外源性,现代化事实上等同于西化。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又需要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必然拒斥西方文化。虽然民族主义与现代性有某种相容性,但在更多时候则表现为不相容性。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期间,现代性与民族主义虽有抵触,但大体相容。为了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学习、引进工业技术、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现代性成了救国的手段。WwW.11665.COm但即使在这个时期,民族主义对现代性也有所抵制、限制,如洋务运动时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在肯定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称“中国道德文明比外国人高若干倍”;章太炎以民族主义来批判西方文明;鲁迅虽然主张“别求新声于异邦”,但他在《阿q正传》中又塑造了假洋鬼子这一反面形象,表露出对西化的某种厌恶。“五四”以后,现代性与民族主义的相容性渐消,民族主义排斥了现代性。20年代中期兴起的社会变革,取法苏联,放弃了西方民主革命道路。“五四”启蒙知识分子也纷纷转向,由西化而苏化,或转向民族本位文化,从而切断了现代性的源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以反帝代替反满,重新阐释了民族主义,并且大力提倡中国固有道德,试图借助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来实现现代化。“五四”激进分子大部分由取法西方转向取法苏联,并站在民族主义立场批判“五四”的“欧化”。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五四”反传统持反对态度,形成了一股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如新儒家、《甲寅》派、《学衡》派、“中国本位文化”派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并非遗老遗少,而大都是学贯中西(许多人留学欧美)的学者。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高涨,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复兴,扭转了“五四”以来的颓势,并且取代了西方文化的支配性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民族主义成了一个陷阱,中国知识分子大都没有越过这个陷阱,他们由于民族主义而背弃现代性,导致中国现代性进程的中断。而具有世界主义胸怀的自由知识分子(如胡适)毕竟是少数,他们对现代性的执着并没有被历史认可。
  在当代,由于传统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能力的弱化、丧失,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而且新儒学、文化保守主义、新左派等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西方的“后殖民主义”在中国也成为民族主义的理论工具。当代民族主义与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一样,往往掩饰着对现代性的抗拒。反西方的话语背后,是反现代性,是对科学、民主的拒斥。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可能获得某种正当性、合法性,但这不能掩盖其反现代性的性质。因此,民族主义陷阱就更危险,更需要警惕。
  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个现代性焦虑是对资本主义的恐惧,因而民粹主义成为现代性的第二个陷阱。现代性意味着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包括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这是由现代性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这一事实所决定的。从洋务运动至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逐步认同了资本主义制度,因为这是现代性唯一所在。但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对资本主义也有所保留,他们很难接受资本主义的财产私有、自由竞争、贫富分化以及多党政治的格局,而试图创造一个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洋务运动不像明治维新那样发展私人工商业,而重在建立官办工业(官僚资本主义的滥觞)。康有为的《大同书》也带有东方色彩的空想主义。孙中山试图避开资本主义而“弭此贫富战争之祸于未然”,建立一个“均富”的社会。在20年代社会革命兴起之前,就已经存在着民粹主义倾向。民粹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主张绕过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二是主张从民间文化和大众中间寻求现代化的动力。章太炎拒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还鄙弃知识分子精英意识,认为农民等劳动者道德水准最高尚,社会地位也应最尊贵。朱执信也主张避免资本主义“放任竞争”,“绝对承认私有财产权”,“贫富悬搁”,通过社会革命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社会。“五四”以后,一方面世界大战中资本主义弊病显露,现代性神话破灭;另一方面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失败,形成了自卑感,民粹主义倾向更为显露。梁启超高喊西方物质文明破产,等待中国文化的拯救。梁漱溟声称“欧洲近代民主政治的路”和“资本主义的路”是“第一个不通的路”。他施行“村治”运动,力求做到“知识分子与乡间人二者乃浑融没有分别”。孙中山进一步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非资本主义因素,主张“节制资本”,以避免自由资本主义;主张“以党治国”、建立党军,以代替资本主义多党制议会民主。这种理论的实践,就是以后国民党建立的官僚资本主义制度和极权政治。

  中国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更彻底地反对资本主义,并逐渐形成的大众崇拜意识,导致新民粹主义倾向。中国革命是“新式农民革命”,工农(主要是农民)成为革命主体和领导者,知识分子则成为被改造者。他们接受了大众崇拜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原罪意识,并在革命和政治运动中不断忏悔自己。毛泽东发动“文革”固然有巩固权力的考虑,但也有民粹主义思想渊源。他试图以群众运动清除资本主义影响,避免现代化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在当代,民粹主义有复活之势,特别是新左派对现代性的批判就有民粹主义的成分。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现代性建设片面化,出现了社会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新左派对这种片面现代性的批判,本来带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它又没有区分片面的现代性与现代性本身,对现代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企图回到传统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平民主义,这就导致新民粹主义。新民粹主义有相当的社会土壤,因此它的危险性就更大,如果处理不当,就有葬送现代性的可能。因此,必须加以警惕。
  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焦虑还表现为对个人主义的拒斥,因而国家主义成为现代性的第三个陷阱。现代性含有个体本位价值观,以私欲这种“恶”的形式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中国传统文化是集体理性文化,群体本位价值观根深蒂固。五四运动中,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的家族本位观念被打破,但个人主义并没有确立,代之而来的是国家主义。由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压倒了实现现代性的任务,因此国家主义压倒了个人主义。中国知识分子不是从个人主义出发接受现代性,而是从国家主义出发接受现代性。康有为《大同书》认为家族意识妨碍国家意识,他主张去私产、废家族,不是为了解放个人,而是为了增强国家意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也不在加强国民的个体意识,而是在树立国家意识。孙中山意识到中国人只知有家族,不知有国家,因此是“一盘散沙”。但他不主张以个人主义取代家族主义,而主张把家族主义放大,形成“国族主义”。他强调:“民权主义是为国家争自由……万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便要大家牺牲自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二讲》)只是在五四运动中,个人主义才有了合法性,取代了家族主义。陈独秀明言“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改造国民性也由树立国家意识转向树立个体意识。但是,国家主义并未消歇,而是作为更高一层的目标而存生,即树立个体意识是为了改造国民性,从而增强国家活力。胡适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可见,个人自由只是国家自由的手段,离开国家自由的目的,个人自由便没有合法性。“五四”以后,社会革命代替启蒙,集体主义代替个人主义,知识分子精英也认同了这种集体主义。30年代一些著名学者主张权威政治,拥护国民党政权,表明在国难当头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放弃自由主义,认同国家主义。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则洗心革面,清除自己的自由主义,代之以阶级意识。建国以后,出自巩固国家社会主义的需要,国家主义全面加强,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受到批判、清除。这种倾向在“文革”中达到极端,发展为“斗私批修”,“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个人主义连同现代性被一齐拔除。
  在当代,面对现代性的冲击,形成了新的国家主义思潮。新国家主义表现为主张以国家名义限制和取消个人权利、个体自由,以获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一些知识分子也认同国家主义,认为国家高于个人,个人必须为国家牺牲。这种新国家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反动,必须予以批判。
  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个现代性焦虑是对社会乌托邦失落的恐惧,因此政治化的道德理想主义成为现代性的第四个陷阱。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信仰与道德理性混沌不分,因而具有道德理想主义性质。西方现代性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天国坠落到人间,天人分离(彼岸与此岸分离)。中国知识分子接受现代性,必然面临着世俗精神与道德理想主义的冲突。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科学、民主,抛弃了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造成了天人分离。严格地说,这应该是信仰的丧失(五四运动没有引进西方文化宗教之维)和形而上的缺失(五四运动也忽视了现代哲学的引进、建设)。“五四”后期发生的科玄论战,表明了科学主义对信仰的排斥。这种信仰的丧失及道德理想主义的崩溃,使中国知识分子迷失了精神家园,从而对现代性发生动摇。“五四”以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开始寻求理想主义,而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学说,征服了中国知识分子。共产主义的理想主义战胜了实用主义的三民主义。政治化的道德理想主义可以激发革命热情,但在建设现代社会中造成偏失,一次次的政治运动,大跃进的狂热,以及“文革”闹剧,都与这种政治化的道德理想主义的偏失有关。毛泽东的政治化的道德理想主义是他发动“文革”的思想根源,而青年学生的造反狂热也源于这种政治化的道德理想主义。
  在当代,政治化的道德理想主义仍然没有消亡,面对不那么理想的现代化前景,新儒学、新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乌托邦理想。特别是新左派对现代性的批判属于孙中山所说的“社会病理学”,它主张的“第三条道路”仍然是一个乌托邦。中国受理想主义、乌托邦之害极其深重,因此必须加强警惕。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现代性历程的迂回曲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而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似乎又重复了“五四”以后反现代性的历史。如何走出历史的循环,实现现代性,有赖于中国知识分子克服现代性焦虑,以健全的心态接受现代性,从而越过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民粹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陷阱,庶几中国才有希望。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杨春时 [标签: 中国 现代 陷阱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
    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与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思考
    在现今高等美术教育中思辨地延承中国传统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