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

 1 引言
  
  皖江文化是以安庆为传统中心并涵盖整个皖江地区所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地域文化。有着百年办学历史,身为安徽高等教育源头的安庆师范学院是安徽省内研究这一区域文化的重要基地。传承文化道统,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特色文献资源保障是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为此,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以现有馆藏文献为基础,设立了“皖江文献特藏室”,通过一年多该文献的挖掘和分析,皖江特色文献在馆藏上初步有了一个雏形。但由于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内容丰富,涉及众多领域和学科,因而文献资源非常庞杂和难以采集。为避免特藏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文将对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特征、分布情况以及结构、形式和作用进行分析,并对特藏文献采集的要求、原则和途径进行论述。
  
  2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特征
  
  2.1 特藏文献的含义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是指图书馆以皖江文化为依托所收藏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地方性文献,在图书馆中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是以反映皖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为基本特征的一切文献信息载体的总和。广义地说,该馆藏包括皖江地区制作、出版、流传的各类文献,如地方出版物、民间传说、书信曲谱等文字记录;从不同侧面反映皖江地区历史与现实的基本状况,如: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发展、民风民俗、人物万象等。wWw.11665.CoM其内容纵向贯穿古今,横向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既反映地方特色文化,又体现时代发展历程。故可通俗地理解为:皖江文化特藏文献是皖江地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文现象等有关人、事、物的文字记载,简称为:“写皖江的书”和“皖江人写的书”。
  
  2.2 特藏文献的特点
  特藏文献与特色文献是有区别的。特藏文献是特色文献的一部分,是指一个个体图书馆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殊文献。它是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特殊文献,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对一些原始资料、灰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体现的是“独有”和“唯一”的特点。而特色文献是指图书馆围绕某一专业学科所建立起的完整、系统的藏书体系,并在高频率的使用中所形成的某一专业特色。特色文献与它的利用率紧密相关,而且是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馆藏建设。特藏文献和特色文献有相同的成分,但又不完全相同。特藏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文献,它的收藏与利用价值关系不大,例如我馆“皖江文献特藏室”所收藏的本校教职工的论著、校友的论著与赠书、校史资料等,其主要目的是收藏和保存。而特色文献是建立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两者的区别是一方侧重于“藏”,一方侧重于“用”。对此进行分析,目的是特藏文献采集中要处理好“藏”、“用”之间的关系,特藏文献“概不外借、只供室内参考”已是所有图书馆的惯例。
  
  2.3 特藏文献的分布情况
  特藏文献的分布情况要从安庆区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分析。
  安庆市区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现辖一市七县三区,总人口610万。安庆境内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迹,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有天柱山、花亭湖等16处a级风景名胜区,鹞落坪、板仓2个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安庆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统领中国文坛200余年;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两弹元勋邓家先、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家邓石如、宋画第一人李公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章伯钧、京剧鼻祖程长庚、著名章回体小说家张恨水、中国美学泰斗朱光潜、黄梅戏表演艺论文联盟http://术家严凤英以及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姚鼐、吴汝伦;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陈延年、陈乔年,首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原驻美联络处主任和文化部部长黄镇;京剧名家杨月楼、杨小楼,杂技皇后夏菊花,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著名现代诗人海子等一大批领时代风骚的人物,创造了辉煌绚丽的皖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我们留下了书写不完、采集不尽的“书”。
  
  3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结构
  
  3.1 文献的架构
  皖江文化是祖辈创造、遗留下来的一笔丰厚财富,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通过梳理和分析,要构建九大特色的板块:①以禅宗为核心的佛教文化;②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古典文学;③以邓石如、李公麟为代表的书画文化;④以敬敷书院、国立安徽大学为代表的教育文化;⑤以徽班、黄梅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⑥以方以智、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文化;⑦以张英、陈独秀为代表的政治文化;⑧以陈独秀、张恨水、朱光潜、朱湘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⑨以“五山两水”(天柱山、浮山、妙道山、司空山、小孤山、天仙河、花亭湖)为代表的旅游文化。
  
  3.2 文献的形式
  皖江文献的形式非常丰富,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具有独一无二的研究价值,是比较重要的特藏资源。主要包括:①地方报刊、地方志、统计年鉴、大事记、史料汇编、地方风情录、族谱家谱、石刻印本等反映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些出版物;②皖江名人的著作、手稿、日记、生平传记、照片、书信、书画作品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字记录;③对皖江名人、大事件进行记录、评价、研究的各类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④本校师生编纂撰写的学术著作、论文、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名师的讲义等,另外还有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学校的一些史料等;⑤电子出版物类,如:录音带、录像带、缩微带、缩微制品、光盘、专题数据库等。
  
  3.3 文献的作用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作用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是保持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章第十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的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安庆师范学院作为安庆地区唯一的高等学府,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馆藏体系。这既是我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我校地方性特色学科、专业、研究院所,如:黄梅剧艺术学院、再芬剧院研究中心、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陈独秀研究所、桐城派研究室、邓石如书法研究室等教学和科研单位,均需要图书馆丰富的特藏文献资源作强有力的支撑。其二,是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特色馆藏是形成图书馆核心能力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的基础,因为特藏文献的建设过程是图书馆办馆质量、水平、能力等得以体现和提高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①有利于提高馆藏文献质量;②有利于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③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④有利于发挥图书馆在本地区的社会影响力,比如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提供文献服务。
  
  4 皖江文化特藏的采集
  
  4.1 文献采集的要求
  4.1.1 增强特藏文献建设的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特藏意识是图书馆深化特色服务、产生特色成果的直接思想动力,同时更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观念。因此图书馆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多方宣传介绍特藏文献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以引起学校和全社会对图书馆的高度关注。
  4.1.2 对皖江历史文化的信息资源开展专题研究由于皖江特藏文献分布广泛、内容庞杂、影响较大,而且分散于各学科中,必须加强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并将成果作为文献采集的参考依据。另外,要摸清家底,除馆内藏书外,各院系资料室也收集了一部分特藏文献,因而编制《皖江特藏文献书目索引》尤为重要。
  4.1.3 管理到位 为避免文献建设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的工作状态,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如:订立特藏文献采集方案,确立文献采集范围和方向,制定具体工作细则等。目前我馆“皖江文献特藏室”属采编部下面的一个子项目,由兼职人员管理。其文献来源仅限于馆内现有的藏书,实际按类目上架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被动性。
  4.1.4 人员要到位 特藏文献的采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且慢慢积累的工作过程,不是一两人花几天时间就能突击完成的。故图书馆要配备对事业具有奉献精神以及务实工作作风的人员专门从事特藏文献采集工作,要求其不仅要有图书情报学知识、历史学知识的学历背景,而且要有较强的公关能力、文献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和收集最新文献的能力。
  
  4.2 文献采集的原则
  4.2.1 原创独特原则 要在“独有”、“唯一”上下功夫。主要是对一些原发、原创、原始等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其次是对灰色文献的收集与例如:2008年5月27—28日,由“陈独秀学术研究会”、“安庆师范学院皖江文化研究中心”首次共同举办的《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汇聚了中央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130多位有关专家和学者,对陈独秀研究进行了专题交流和探讨。会议中的发言稿、讲话稿、提交的论文、其他文字资料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原发性文献。再例如:曾任我国文化部部长的黄镇先生书写的“安庆师范学院”门牌牌匾的书法作品,属原创性且无价的宝贵文献。原创独特文献具有不可模仿、再生和复制的特点,既有很高的收藏保护价值,又有可供参考、研究并能使文献知识增值的经济价值。
  4.2.2 优质实用原则 图书馆一贯遵循的宗旨是“用户至上”。我们所讲的特藏文献的“藏”,其目的是为了“用”。作为地方性高校图书馆,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见“特”就收。一般来说特藏文献的“收全率”都很低,读者群也相对较少,而且是在特定的范围内,文献收藏的规模效应难以形成。因此,要本着实用的原则,确立重点专题特藏文献的方向,并立足于质量优、品位高的文献资源,有选择性地对一些内容新颖、有一定深度、反映专题学科前沿、水平和特点的文献进行采集。例如,可依据黄梅剧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学科、文学院戏剧学系黄梅戏编导专业、皖江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特色、陈独秀研究学会等我校地方特色的专业学科和研究实体,进行重点采集,实现以藏致用的目的。
  4.2.3 全面多样原则 这里不是指整个皖江文化特藏结构都要全面收集。而是指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一专题、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某一重要历史人物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全面多样性采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二是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或事。例如:根据我校黄梅剧艺术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学科以及该学科教学科研的需要,必须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多样性的挖掘和采集。包括她的手稿、日记、书信、生活照片、剧照等;有关她的生平传记、曲谱唱腔以及对她进行评价的各类文字资料;还有她演唱的各类音响制品、表演的各类影视作品等。个人完备齐全的艺术成长史料,为这一戏剧艺术的教学科研以及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也体现出特藏文献“藏”“用”结合的最高价值。
  4.2.4 动态发展原则 是特藏文献采集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项原则。由于皖江文化时间跨度大,有2 000多年的历史,反映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都有文字记载。特藏文献采集中,如果片面追求“独有”、“唯一”,甚至猎奇求异,就会不切实际,脱离办学需求,远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一些落后的、低俗的、没有使用价值、没有存在意义的文献也就难免会纳入特藏采集的视线。譬如宗教文化中,就存在不少淫祀迷信、乱神邪说的文献。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并立足于动态发展的要求,对特藏文献进行评价和鉴别。内容上必须以反映社会和谐、追求人性真、善、美,并体现时代先进性、思想性、继承性、可持续发展性的文献为采集对象。
  
  4.3 文献采集的途径
  4.3.1 购置包括:①现购:采购人员多跑书店、古旧书市、书展等;②代购:邀请教师、科研人员尤其是历史系、中文系、地理系等那些具有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专长的教学科研人员代购;③邮购:通过网上、邮局、出版社等渠道邮购。
  4.3.2 免费征集 免费收集文献的主要方式包括:呈缴、调拨、交换、赠送等。比如免费获赠文献,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图书购置经费,更重要的是可以收集到用付费方式收集不到的有价值的文献。免费征集是特藏文献建设的重要补充方式。
  4.3.3 协作搜集 要与各相关单位建立协作联动的文献采集机制。一要与安庆市七县三区的图书馆、县志办、文化馆、档案馆、陈列室等相关单位进行对口联系,这些部门一般都搜集了很多反映地方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历史变革等方面的文献;二要加强与校内各相关部门之间,如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处、学报以及各院系资料室间的协作。
  4.3.4 多渠道采集 一是从个人藏书、校友藏书、有关专家的藏书中采集;二是从有关会议中收集,如一些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召开的信息发布会、科研成果鉴定会和学术研讨会等,都会有许多重要而新颖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可派人参加这些会议,现场收集所需的文献;三是从网上搜集,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在网上搜寻相关文献,并有选择地下载有关数据进行加工重组,转化成便于利用的纸质实体特藏文献。期限应以一周一次为好,因网上公用信息平均寿命为45天。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黎莉 [标签: 江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