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论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及对策
【摘要】本研究采用刘贤臣等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456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段、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压力状况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青少年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其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2)不同学段的中学生在受惩罚因子差异显著,男女中学生在心理压力总量、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及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3)男大学生生心理压力普遍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在受惩罚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本研究进而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现状问题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压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3
  
  1 引言
  压力(stress)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1]。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每个人难免需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推动个体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期望的动力,也可能在个体内心形成绕过不去的“心坎”,被它所击败,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跘脚石,使自己一蹶不起。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适宜程度的压力有助于激发学习效率,但过度的压力则容易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生活满意度降低,严重的甚至会直接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旨在调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进一步考察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段、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压力状况的特点,进而为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应对压力,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wwW.11665.COM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477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77份,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其中初一27人,初二38人,初三9人,高一15人,高二31人,高三80人,大一51人,大二48人,大三67人,大四20人;男生161人,女生225。
  2.2 研究工具
  采用刘贤臣[2]等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简称aslgc)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进行调查。该量表为自陈问卷,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常见负性生活事件构成,评定期限依据研究目的而定,可为最近3个月、6个月或一年。在使用过程中,本研究将期限定为一年。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应先确定该事件在限定时问内发生与否,若未发生过仅在在未发生栏内划打勾,若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进行5级评定,即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全部事件可概括为六个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每个因子中所有题目得分总和除以因子条目数,可以得到该因子的得分,累计各事件评分为总应激量。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分半信度系数为0.88。
  此外,本研究加入两道题目:“总的来说,我感觉我的压力很大”;“我觉得压力已经影响我目前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考察青少年的总体压力感及压力对其的影响程度。
  2.3 测试程序
  将研究对象年分别集中在安静的教室,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发放问卷,被试先填写性别、年龄、年级等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对问卷中的各项目进行自陈回答,当场回收问卷。
  2.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学生总体压力感和压力影响程度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对于题目“总的来说,我感觉我的压力很大”,选择“是”的中学生占56.7 %,大学生占55.6%;对于题目“我觉得压力已经影响我目前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选择“是”的中学生占32 %,大学生占18.6 %。这说明有50%以上的中学生、大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对30%以上的中学生、近20%的大学生来说,压力已经影响到他们目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见表1)。
  3.2 青少年学生总压力量及各压力因子的结果与分析
  3.2.1 中学生总压力量及各压力因子的结果与差异分析
  从总体上看,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得分最高( m=1.93),人际关系因子次高( m=1.68),健康适应因子得分最低(m=0.75),这说明中学生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见表2)。
  我们从学校类型、学段、性别来考察中学生在总压力量及各压力因子是否有差异。
  从学校类型来看,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压力量最大(m=35.31),较差中学的学生总压力量最小(m=31.44)。普通中学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两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重点中学和较差中学学生。进一步以学校类型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和六个压力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学生其总压力及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接近。
  从学段来看,初中生在总压力量、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因子均高于高中生。进一步以初、高中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和六个压力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受惩罚因子上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t=2.26,p<0.05),在总压力量以及其他五个因子上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性别来看,男生的总压力量和六个因子的压力量均大于女生。进一步以性别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和六个压力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压力量、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上,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总压力量t=2.82,受惩罚因子t=3.05,其他因子t=3.00,p<0.01),在丧失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30,p<0.05),在其他三个因子上则差异不显著。
  3.2.2 大学生总体压力量和各压力因子的结果与差异分析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得分(m=1.70)最高,人际关系因子得分(m=1.55)次高受惩罚因子得分最低(m=0.82),说(m=0.82),说明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见表3)。
  从年级上看,大二学生的总压力量最大,其次是大一学生,再次是大四学生,总压力量最小的是大三学生。大二学生除在学习压力上稍低于大一外,在人际关系、受惩罚等其他压力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进一步以年级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以及各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四个年级大学生的压力是相近的。
  从性别上看,男大学生的总压力量以及各个方面的压力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进一步以性别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以及各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受惩罚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45,p<0.05),在总压力量以及其他五个因子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男大学生的压力大于女生,特别是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压力比较明显。
  
  4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4.1.1 青少年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总的说来,56.7%的中学生、55.6%大学生感到压力感很大,32%的中学生、18.6%的大学生感到压力已经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说明目前青少年学生感受到各方面压力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拥有知识是应对社会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表明社会对“知识为本”的认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青少年学生面临不少压力,同时也表明社会对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体验到现实性的社会要求,这种现实性会转化为青少年对于自我的压力。

4.1.2 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
  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是来自于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这与国内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一致[3]。这说明很多地方的青少年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特别是中学生普遍体验到学习任务过重、考前复习紧张、心理负担过重、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另一方面则说明素质教育给学生减压减负的成效还不是很大,学生还是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说明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重点还是应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上。
  4.1.3 初中生生比高中生在违纪等处罚事件上体验到更大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表明,不同学段中学生在受惩罚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受惩罚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这可能是因为初中生年龄还比较小,在道德发展水平上比高中生更倾向服从于权威,一旦因为自己违法校纪校规等收到处罚,内心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对不起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安,因而承受的压力更大。
  4.1.4 男生心理压力普遍大于女生
  研究发现,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而言均是男生的压力要大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由于社会、家庭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性别角色期待是不同的,因此这种性别角色期待也会内化到学生心理,使男生感受到家长、教师、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而过高的期望往往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得男生感受到更多的学习压力。同时,研究也发现男生在受惩罚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是由于无论是在生理特征还是在传统文化里,男生都比较冲动、攻击性强,使得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违纪,因此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压力会大于女生,他们更可能因为受到处分和批评产生心理压力。
  4.2 对策
  4.2.1 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更新教育理念,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针对地区、学校类型等特点的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整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设计,尤其是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一方面切实减轻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另一方面逐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对压力事件的处理能力。
  4.2.2 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帮助青少年降压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不仅需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参与,还需要更多的任课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首先,全社会要建立起健康科学的“成才观”以及和谐的育才气氛;其次,要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加强交流沟通,与学生一道确定成长发展的合理期望值;再次,任课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积极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挑战。
  4.2.3 采取“三层次介入理论”,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学生心理援助体系
  学校可以采取“三层次介入理论”[4],即开展对全体学生进行第一层次的发展性辅导、对部分学生进行的第二层次的预防性辅导,和对特定学生进行的第三层次的治疗性心理辅导,将这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援助体系。学校心理教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别要重点关注压力感较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教育学生正视失败与成功、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帮助学生寻找应付措施,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4.2.4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
  在大中学校应重点开展学习心理调适、人际交往、情绪调控、心理压力调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使学生能够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用积极的方式应付压力事件,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在应付各种环境压力和挫折时合理求助,不断增强适应社会生活和承受挫折及压力的能力。
  4.2.5 通过“压力情境训练”提高青少年的压力免疫力
  在青少年了解压力及应付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减压训练来提高青少年的压力免疫力。创设各种压力情境,让青少年在压力情境的“模拟应付”演习中,学习采用积极主动、适应性的应付策略,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其将这些态度和技能应用于一些相对小的日常生活压力情境,并作出综合评价自己是否能对压力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否采取了积极的应付策略。当青少年经过实践建立了对压力情境能够进行有效的认知评价、压力反应以及理智应付之后,还要鼓励其逐渐将这种新的技能应用于较强压力的情境中,直到在最大压力的情境下也能适应并产生有效的应付反应[5]。
  4.2.6 引导青少年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应对压力
  一定程度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个体有效应付压力的能力,从而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有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低、利用度不高是其产生较高水平压力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引导青少年学会发掘、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提高对应付资源的主观感受性和利用度,加强与父辈、亲属、朋辈、师生、同事间的沟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建立健全和完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4.2.7 发挥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社区心理健康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开设家长学校,通过社区互助、交流的方式,帮助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向家长宣传新的成才观,引导家长对孩子保持合理的期望,从家长入手,减轻家庭、学校带给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开设社区教育中心,配备一定的心理保健医生或心理辅导人员,进行海报、专栏宣传,定期组织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普及讲座和心理健康广场活动等等,要重点关注特殊孩子、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社区心理互助行动。 整理
  
  参考文献
  [1] 杨俊茹,卢敏,殷恒婵.重点高中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学生压力程度与特点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54-56.
  [2] 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刘洁 [标签: 压力 状况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西方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中国近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试论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
    试论中国文化支撑对外汉语传播的可能性
    试论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的的构成和要素
    试论感生母题在中西方文化中运用的异同
    试论五四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影…
    试论中国文化与现代装潢艺术设计
    试论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试论旅游发展中的“跨文化”战略
    试论文化意识对文学研究的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