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当代审美文化的世俗化与物化倾向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间,中国整个社会审美风尚有了很大改变,诸多审美方式都显现出一些新的审美倾向,本文仅就日常生活审美的世俗化与物质化倾向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审美文化 世俗化倾向 物化倾向
  
  一、大众日常生活审美的世俗化倾向
  
  这里首先应该明确,所谓“世俗化”,同一般意义上的“庸俗”、“粗俗”、“低级”是有区别的。“世俗化”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从内容形式到深度都无限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没有伟大的理想追求、宏大的生活目标、坚毅的精神信仰,有的只是满足生活基本享受的热情、获取现实享受快感的需求。在这种消解了精神的理想性和崇高性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兴趣多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的感性表达和表达的快乐和一种对基本生活的自我感动。
  在这种倾向的直接或间接引导下,大众审美不再追求历史意义和文化深度,而是极力寻求能够直接体现当下满足的活动,以便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直接乐趣。“享乐化”的生活无须强调文化的历史性深度,生活的愉快享受也并不需要以历史的深度体验作为保障,大众只需关心自身在感觉层面上是否获得了最大的快乐,于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文化风行“当下性享乐”。
  如近几年来,每到年末上市的几乎完全以取笑逗乐、东拼西凑形式出现的冯氏贺岁影片,都能在国内走红,迅速压倒同期放映的所谓艺术影片而占据各地影院的票房榜首。在日常生活的直接享受活动中,文化正在被不断消解,娱乐化成为一种具有巨大力量的支配性话语。www.11665.COm我们进一步可以看到,这种倾向甚至可以对历史进行“娱乐化”处理。曾激起大众巨大热情的历史影视剧(《秦颂》、《英雄》、《康熙帝国》、《雍正王朝》等等),以影视技术特有的影像方式,在银幕上制造出了异彩纷呈的“娱乐化历史”图景,而非真实的历史图景。显然,影视是在以一种有意识的方式,将历史演绎成为大众感受性层面上的“当下性”存在。它把历史从人的记忆深处放逐出去,并把历史交还给了大众的直觉性活动及其娱乐性满足,最终生成一种“享乐性”的文化产品。
  对此,我们还可以从近几年大批所谓“文化明星”极度走红的现象来观照。在所谓的“严肃文化”领域内,其传播与民众的审美口味也显现出世俗化倾向。如一度非常火热的易中天“品三国”、孔庆东“散评鲁迅”、于丹“感悟论语”等。显然,《三国演义》的价值、鲁迅其人其文的认识、《论语》的精深,我们是不能完全由易中天、孔庆东及于丹那种“评书式”解读中得到准确认识的。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象易中天、孔庆东、于丹式的“文化明星”在大众文化领域内却有大批的追随者,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广大民众在文化审美中的“世俗化”倾向,人们能从其中切身体味到一种“当下性”的享乐。普通民众对曹操的奸雄、鲁迅的深刻、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不尽然都能真正理解品味,也不尽然都有兴趣理解品味,因而他们对这种把经典放在当下世俗文化中来解读自然会津津乐道。再如对于“四大名著”的了解更多的人恐怕是来源于改版的影视,这除了声象的因素之外,改编影视中或多或少都融入了一些时代的世俗化趣味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对于审美文化中的世俗化倾向本也无可厚非,它的确也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高快节奏以及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但我们还是有必要分类处之。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厚重耐咀嚼,我们可以允许“戏说”、“散打”的评说方式存在,但绝不能把这视为进入经典的便捷而正确的途径。

  二、大众日常生活审美的物化倾向
  
  中国传统美学大都有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的倾向,中国传统审美多强调对物质世界的超越,追求善的精神价值,而当代审美文化中则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物化倾向。
  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本身处在一种不断趋近于以经济为中心的结构调整过程之中,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开始充分体现为物质利益的主导性,物质的积累与丰富已经成为审美的现实前提,在生活审美化过程中直接引入了物质功利主义,物欲的充分实现成了日常生活在审美方向上不断自我拓展的内在因素,而生活的审美情调则包装了人的具体物欲动机。
  日常生活开始变得非常实际,就是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而进行的活动过程。在这种取消了精神的理想性和崇高性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兴趣在于对自身生活物化的感性表达和表达的快乐。就连从西方引进的弘扬人际关怀的“亲密无间”拥抱活动也被新潮人士狠狠“物化”了一把,几位成都妹妹在这一活动日公然在街上打出了“亲密无间,十元一抱”的招牌。“物”已然成为审美活动的必要保证与终极目的。
  对于当今的中国大众、尤其是城市居民来说,物质富裕如今已不是不可实现的目标;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满足,似乎越来越取决于其物质占有的丰富程度。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要求获得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享受,也不是什么奢侈的或不道德的事情了。因此,我们总能看到一种大众物欲冲动和满足的感性形式。三年前,重庆卫视一栏目播出了一女性的电视征婚,其先决条件是应征男士必须有500万。理由是500万才能体现出应征者的能力与智力。这应该是审美物化的一个极致了。
  再看关于审美标准的物化。我们可以从“身体美学”的角度来观照,“不及物”性是东西方传统美学最重要的特性。对人自身的审美考察,这种“不及物”的美学原则往往以伦理判断代替审美判断,肯定心灵美淡化人体美。如我国谚语“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面,人美在里面”;西方“人体美如果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等。而在当代审美文化中人体美越来越受人重视了,化妆、丰胸、整容一系列新手法层出不穷,当红明星中的帅哥靓女整容早已不是秘密。 在古人眼里,美人“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曹植《洛神赋》)。而我们呢?除了喊声“美女!”还能想到什么?我们重视外在美并无过错,但这样的物化处理真能达到真美吗?可以想到,在时代性审美风尚的引领下,如果满大街都飘浮着刘德华或金喜善式的标准美男或美女的面孔,这种千人一面的状况无疑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
  所以,对于当代审美文化的新的倾向我们有必要予以正视,既要看到这是审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又应该注意到多元化并不是一窝蜂、一刀切。诸多学者文人都提到我国国民的审美趣味每况愈下,实际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审美过多的表现出了“世俗化”与“物化”倾向。
  
  参考文献:
  [1]北大哲学系编.西方文学家论美和美感[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2]北大哲学系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刘小枫.经典美学文选: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谭时康 [标签: 世俗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
    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网络政治传播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当代中国教育文苑》征稿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冷漠现象浅析
    探析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