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话语权与文化解构:“山寨”现象的精神分析
摘要 从“山寨”机到“山寨”春晚,“山寨”现象”已经进行了一种文化植入,而逐渐演变成一种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它表达了一种民意,即公众对话语权以及与精英对话的需求。如果把“山寨”“现象”的文化内核剥离出来,山寨文化所努力进行的其实是一种文化解构运动,其文化功能指向是对某种价值禁忌的反抗,附带着明显的浮躁心态特征。
  关键词“山寨”现象 话语权 文化解构
  
  当下的中国似乎进入了一个“山寨”时代:“山寨”礼服、“山寨”艺人、“山寨”大学、“山寨”电影电视剧、“山寨”春晚……如果说2003年在南方城市出现的“山寨”手机等数码产品是以低价、知识产权划分极为模糊的面目偷偷现身的,那么现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山寨”春晚无疑受到了众多的好评与支持声。在网络舆情越来越能反映社会心态和民意的今天,为何“山寨”一词的含义能由贬到褒,为何网友们对“山寨”现象津津乐道,为何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山寨”现象……这个时候来对“山寨”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山寨”现象的属性
  
  目前围绕着“山寨”现象的很多争论都是由于对“山寨”的属性划分不明晰所引发的。“山寨”究竟是经济行为还是文化现象?我们必须对“山寨”现象进行追根溯源。“山寨”现象最早源于2003年前后在南方省市出现的“山寨”手机。这些出身小作坊的手机,直接套用了最新款品牌手机的外观设计,在功能上直逼品牌手机,甚至更为强大,而价格却极为低廉。在大众眼里,它们不过还是仿制和盗版产品。wWW.11665.Com除了侵犯各大手机公司的专利,它们没有到信产部做人网检测。逃避工商的税收,属于手机中的“黑户口”。随着2007年10月中国手机生产核准制度的废除,使得大批“山寨”手机得以取得合法身份,摆脱了“黑户口”的尴尬。不久之后,“山寨”机,从手机扩展到数码相机、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等方面。这些“山寨”机的特点主要就是仿造性、快速性、平民性。
  随后,这股强劲的“山寨”风从it行业刮向了整个文化娱乐领域。今年8月份,某电视台播出“山寨”版周杰伦的广告。随后众多的“山寨”版明星迅速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崛起,“山寨”、“山寨”刘翔、“山寨”周华健纷纷出现在报纸、网络,而后的刘亦菲“山寨”礼服事件成为本年度最惹眼的时尚“山寨”事件。在网络上,“山寨”版《红楼梦》,“山寨”版《百家讲坛》,一直到向央视春晚叫板的“山寨”“春晚”,都吸引了不少眼球。
  “山寨”现象,从it数码产品扩展到精神文化产品。于是“山寨”现象也从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山寨”现象的属性也随之扩大了内涵,但是“山寨”特性还是延续了下来。无论是数码产品的“山寨”,还是文化娱乐产品的“山寨”,它们都有着模仿、快速、平民的本质属性。
  
  二、“山寨”现象的精神分析
  
  从“山寨”机到“山寨”春晚,“山寨”现象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种文化植入,特别是“山寨”春晚的出现,更是淋漓尽致体现了“山寨”的实质——种大众文化现象。我们如果把“山寨”现象的文化内核剥离出来,能发现“山寨”文化所努力进行的其实是一种文化解构运动,其文化功能指向是对某种价值禁忌的反抗。
  1 争取话语权:“山寨”文化的动因
  “山寨”现象背后,是大众希望获得一种话语权的愿望。
  “山寨”文化的起源在互联网,其助推因素就是草根阶层话语的表达。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媒介的控制者拥有话语权,只有正统的主流的价值序列中才可以被放置在话语平台上,受到各方关注和争论,草根阶层则难以发出声音。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一切都得到转变。在开放的网络里,每个人都拥有表达的权利与自由,每个人同时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人们实现了“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人们拥有了可以发表言论,宣泄情感的空间,往日被淹没在精英身影下的“草根阶层”可以对原来被精英控制的文化霸权发起挑战。
  “山寨”文化就在这种颠覆传统的话语发布模式的潮流下应运而生,在传播场中,普通百姓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单向度的信息接收者转而成为双向度的传播者与接收者。这种转变不仅仅标志着草根阶层从传统主流阶层手中争取到了一部分的话语权,而且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也为草根与精英阶层展开对话提供了可能。
  公众不再满足于仅仅充当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而进一步有着参与文化传播的愿望,实现这种愿望的第一步,就是发出自己的声音,当这种声音被广大草根阶层所接收并且引发争论的时候,互联网的争论漩涡越来越大,最终激发起传统主流声音与之对话的兴趣,而这种对话的机会才是草根阶层真正追求的。
  “山寨”版《红楼梦》创作者“蜀山少侠”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趁过年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拍了两个红楼梦场景。演员是家中亲戚,不管是服装、化妆、还是道具都甚为粗糙,但当他把视频放到网上后,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山寨”版《百家讲坛》的主讲者韩江雪原本毛遂自荐,但被央视《百家讲坛》两次拒之门外,于是自费制作了学术讲座《从靖康耻到风波亭》视频,在自己的博客中贴出,以挑战《百家讲坛》。网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他们发现能代表草根阶层声音的时候,便开始联手打造出一个个话语漩涡,这些话语漩涡最终引起精英阶层的注意,使得主流声音愿意与之对话,一个与主流声音对话的平台也由此被成功地开辟出来。新版《红楼梦》的制作人去了“蜀山少侠”的家,鼓励了他的创作热情。韩江雪的“山寨”《百家讲坛》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各个专家对其进行点评。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的出现是对某种主流文化话语权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它实际上是对与主流话语对话机会的积极争取。
  2 文化解构:“山寨”文化的内核
  “山寨”文化所努力进行的是一场文化解构运动。
  在后现代理论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设定好的文化秩序结构中,这个结构来源于权力中心对意义和中心的先验性设置,而且其本身往往无法逃离权力中心的控制和话语制约。这种由精英话语所设定的文化结构与草根阶层对话语权的需求是相悖的,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伴随着网民自媒体的实现,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得更为激烈。
  在现有的文化结构中,人们对精英话语的灌输渐生抗拒,受众的反精英主义情结也日益普遍,因此需要对这种抽象结构进行消解,最终使得“社会从所有那些作者、创造支配性话语的知识权威们的观念束缚中挣脱出来。”事实上,正是受众对现有结构的审美疲倦和逆反心理促成了文化解构。而”山寨”文化所代表的大众文化方式,正在成为后现代潮流中文化解构的生力军。
  “山寨”文化的核心就是可以对任何经典文化、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产品进行解构。通过对原有文化序列的肢解,拼贴、再编码,使得其“能指”与“所指”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消解其经典性、高雅性和精英性,使其失去原来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化”,从而失去其庄重和严肃性。与此同时,“山寨”文化也构成了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模拟、戏仿和反讽的再编码中获取文化解构的快感。
  3 调侃:“山寨”文化的反抗手段
  “山寨”文化的文化功能指向了对精英价值禁忌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以喜剧的方式进行的,其重要手段是调侃。调侃,不仅成为“山寨”作品叙述话语的方式,而且成为“山寨”作品的一种态度。“山寨”文化调侃正统文化,也调侃自身。这仿佛成为“山寨”现象的一种策略,一种向现存秩序挑战的策略。名为orange(橘子)的“山寨”机是对apple(苹果)iphone的手机的调侃,打个结做披风的被单是对新版《红楼梦》服装设计的调侃。由于新版《红楼梦》不对胃口,所以创作者干脆自己找家里人演出,这个“山寨”剧的拍摄动机本身也是充满了调侃精神。
  “山寨”文化的调侃精神正是来源于其在“解构”过程中产生的。也许“山寨”作品的创作初衷只是为了表达创作者个体的“解读”行为,但他们所采取的策略却是标准的后现代“解构”:将作品的能指和所指撕裂,从而瓦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度模式。在解构中,通过“复制”“拼贴”与“再编码”等手法,赋予事物新的含义,通过夸张、幽默,形成强烈的讽刺、另类的效果。
  充满了调侃精神的“复制”、“拼贴”、“再编码”的过程,为受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而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原作本身所无法达到的视觉体验使得“山寨”文化的“解构”进行得更为彻底,也更能体现加载其中的喜剧张力。“山寨”作品越戏谑、越搞笑,反讽效果显现得越明显,其对精英价值禁忌的反抗也就越能强烈地得以表现。
  4 浮躁:“山寨”文化的心态特征
  “山寨”文化是一种缺乏后续动力的浮躁文化,这一浮躁心态,恰恰是由其模仿、快速、平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浮躁心态导致了创新机制的缺失,并最终导致“山寨”文化发展的非可持续性。一种潜意识里的浮躁情结,明显成为了“山寨”文化的一个心态标签。
  从产业上来看,“山寨”产品的浮躁心态表现为创新缺失。作为中国制造模仿的集大成者,“山寨”机的敏感度之强、仿造速度之快,往往会令品牌机生产者们瞠目结舌。国外知名品牌的热销机型一出,同款的“山寨”高仿机便已经横空出世,并且以超低的售价刺激消费者眼球。当iphone还未登陆中国市场的时候,“山寨”版的“苹果机”已经抢先问世。尽管“山寨”制造由于其外观时尚。功能丰富,价格低廉而获得不少好评,但是颇为尴尬的是“山寨”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仅仅是低层次的模仿。由于天然附着的浮躁心态,“山寨”产品直接忽视内在技术的创新。仅仅凭借高仿度和低价格并不能保证可持续性发展,由浮躁所导致的技术创新缺失正是“山寨”制造的非可持续的原因。
  从文化产品上看,“山寨”文化也呈现出一种浮躁情结。“山寨”出品大都缺乏自主性,仅仅只能作为一种附属物的形式出现,而无法单独成立。“山寨”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的出现必须借助于主文化本身,并且必须附着于主文化之上。一旦失去了所倚靠的根基,“山寨”文化就不得不轰然倒下。“山寨”浮躁特性直接导致了浮华现象的产生,而媒介的传播促进了这种浮躁心态的发展。经过各类媒体的放大之后,“山寨”文化表现出一种极度繁荣的景象。一方面,这会导致人们忽视“山寨”作品本身的原创性,不利于其后续发展。 因为“山寨”文化的浮躁心态决定了这种繁荣必然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另一方面,这也会导致人们过分关注“山寨”形式本身,而忽视了其文化真正蕴含的价值内涵。这种浮躁会直接造成“山寨”文化的身份迷失。
  随着“山寨”文化的盛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主意识的觉醒。网络民意正在被付诸于实际行动,无论是不是会酝酿出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山寨”文化都可以看作是社会发展迈向更成熟阶段的一个前兆。另一方面,是亟需产权意识的归位,“山寨”文化靠打擦边球起家,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长此以往的产权意识缺位必然会招致诸多不利,而一个产权意识缺位的社会,必然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2 文化解构:“山寨”文化的内核
  “山寨”文化所努力进行的是一场文化解构运动。
  在后现代理论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设定好的文化秩序结构中,这个结构来源于权力中心对意义和中心的先验性设置,而且其本身往往无法逃离权力中心的控制和话语制约。这种由精英话语所设定的文化结构与草根阶层对话语权的需求是相悖的,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伴随着网民自媒体的实现,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得更为激烈。
  在现有的文化结构中,人们对精英话语的灌输渐生抗拒,受众的反精英主义情结也日益普遍,因此需要对这种抽象结构进行消解,最终使得“社会从所有那些作者、创造支配性话语的知识权威们的观念束缚中挣脱出来。”事实上,正是受众对现有结构的审美疲倦和逆反心理促成了文化解构。而”山寨”文化所代表的大众文化方式,正在成为后现代潮流中文化解构的生力军。
  “山寨”文化的核心就是可以对任何经典文化、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产品进行解构。通过对原有文化序列的肢解,拼贴、再编码,使得其“能指”与“所指”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消解其经典性、高雅性和精英性,使其失去原来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化”,从而失去其庄重和严肃性。与此同时,“山寨”文化也构成了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模拟、戏仿和反讽的再编码中获取文化解构的快感。
  3 调侃:“山寨”文化的反抗手段
  “山寨”文化的文化功能指向了对精英价值禁忌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以喜剧的方式进行的,其重要手段是调侃。调侃,不仅成为“山寨”作品叙述话语的方式,而且成为“山寨”作品的一种态度。“山寨”文化调侃正统文化,也调侃自身。这仿佛成为“山寨”现象的一种策略,一种向现存秩序挑战的策略。名为orange(橘子)的“山寨”机是对apple(苹果)iphone的手机的调侃,打个结做披风的被单是对新版《红楼梦》服装设计的调侃。由于新版《红楼梦》不对胃口,所以创作者干脆自己找家里人演出,这个“山寨”剧的拍摄动机本身也是充满了调侃精神。
  “山寨”文化的调侃精神正是来源于其在“解构”过程中产生的。也许“山寨”作品的创作初衷只是为了表达创作者个体的“解读”行为,但他们所采取的策略却是标准的后现代“解构”:将作品的能指和所指撕裂,从而瓦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度模式。在解构中,通过“复制”“拼贴”与“再编码”等手法,赋予事物新的含义,通过夸张、幽默,形成强烈的讽刺、另类的效果。
  充满了调侃精神的“复制”、“拼贴”、“再编码”的过程,为受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而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原作本身所无法达到的视觉体验使得“山寨”文化的“解构”进行得更为彻底,也更能体现加载其中的喜剧张力。“山寨”作品越戏谑、越搞笑,反讽效果显现得越明显,其对精英价值禁忌的反抗也就越能强烈地得以表现。
  4 浮躁:“山寨”文化的心态特征
  “山寨”文化是一种缺乏后续动力的浮躁文化,这一浮躁心态,恰恰是由其模仿、快速、平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浮躁心态导致了创新机制的缺失,并最终导致“山寨”文化发展的非可持续性。一种潜意识里的浮躁情结,明显成为了“山寨”文化的一个心态标签。
  从产业上来看,“山寨”产品的浮躁心态表现为创新缺失。作为中国制造模仿的集大成者,“山寨”机的敏感度之强、仿造速度之快,往往会令品牌机生产者们瞠目结舌。国外知名品牌的热销机型一出,同款的“山寨”高仿机便已经横空出世,并且以超低的售价刺激消费者眼球。当iphone还未登陆中国市场的时候,“山寨”版的“苹果机”已经抢先问世。尽管“山寨”制造由于其外观时尚。功能丰富,价格低廉而获得不少好评,但是颇为尴尬的是“山寨”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仅仅是低层次的模仿。由于天然附着的浮躁心态,“山寨”产品直接忽视内在技术的创新。仅仅凭借高仿度和低价格并不能保证可持续性发展,由浮躁所导致的技术创新缺失正是“山寨”制造的非可持续的原因。
  从文化产品上看,“山寨”文化也呈现出一种浮躁情结。“山寨”出品大都缺乏自主性,仅仅只能作为一种附属物的形式出现,而无法单独成立。“山寨”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的出现必须借助于主文化本身,并且必须附着于主文化之上。一旦失去了所倚靠的根基,“山寨”文化就不得不轰然倒下。“山寨”浮躁特性直接导致了浮华现象的产生,而媒介的传播促进了这种浮躁心态的发展。经过各类媒体的放大之后,“山寨”文化表现出一种极度繁荣的景象。一方面,这会导致人们忽视“山寨”作品本身的原创性,不利于其后续发展。 因为“山寨”文化的浮躁心态决定了这种繁荣必然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另一方面,这也会导致人们过分关注“山寨”形式本身,而忽视了其文化真正蕴含的价值内涵。这种浮躁会直接造成“山寨”文化的身份迷失。
  随着“山寨”文化的盛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主意识的觉醒。网络民意正在被付诸于实际行动,无论是不是会酝酿出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山寨”文化都可以看作是社会发展迈向更成熟阶段的一个前兆。另一方面,是亟需产权意识的归位,“山寨”文化靠打擦边球起家,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长此以往的产权意识缺位必然会招致诸多不利,而一个产权意识缺位的社会,必然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郑义 应蓉珊 蒋研川 [标签: 的精神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权的重塑
    现代性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电视话语格局
    封建专制集权与中国社会发展
    新世界史观、 金融霸权与大国兴衰
    论20世纪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变迁
    中国传统与西方话语--对这一论题下三部思想…
    中产阶级话语空间的扩张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
    第六章 解放话语权――网络文学主体视界
    民间美学与极权话语-《红旗歌谣》及其他
    被放逐的边缘话语——解读建国初期文坛有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