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中国文化创新论略(之三)——浅谈关于个体生命与文化创新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文化创新;个体生命;精神家团
    [论文摘要]文化的生命植根于社会生活,靠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生命来承载。丈化创新的动力源自个体生命的自由精神,文化创新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没有个体生命的创造性,文化必将无所依附而枯姜凋敝。文化创新的起点是个体生命,而文化创新离不开时个体生命意义的追求。因此,在个体生命的活力日渐枯竭的当下,应在继承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创建一个让人们安身立命的新的精神家园。    
    文化的生命植根于社会生活,靠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生命来承载。文化创新的动力源自个体生命的自由精神,文化创新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没有个体生命的创造性,文化必将无所依附而枯萎凋敝。文化创新的起点是个体生命,而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追求。因此,在个体生命的活力日渐枯竭的当下,如何在继承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创建一个让人们安身立命的新的精神家园,使个体生命更加康健、丰满和具有活力呢?这是个在构建创新型国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很值得研究。
    一、文化创新的起点是个体生命
    文化的生命植根于社会生活,靠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生命来承载。文化创新的动力源自个体生命的自由精神,文化创新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WWw.11665.CoM没有个体生命的创造性,文化必将无所依附而枯萎凋敝。
    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层面多以个性展现,个性的自由发展显现了个体生命的活力,而个体生命的活力正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个性的自由发挥,都与个性的自由发展相伴而行。马克思对人的个体生命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个性自由发展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个体当中,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理论研究的载体就是现实存在的人。他从人的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而,马克思认为,杜会就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的个体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也就无法探究人的个性问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也指出:“人就是人的世界。”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马克思认为,在思考人的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时,要“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用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因此,马克思指出:“人始终是一切实体性东西的本质。”这充分说明了人是整个世界的主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生物个体,而“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马克思认为人是个体存在的人。但是人的存在又不是单纯存在的生物个体,而是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的社会存在物。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一现实的基础就是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结果。人的“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人只有通过这个基础才能进一步地生存和发展,离开了这个基础,人类社会就不会存在。因而,人类社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劳动而结成的社会。“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另外,社会关系又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而这现实中的人却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人。马克思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历史是现实的人通过实践活动而创造的,这个人不是观念的产物,也不是宗教的产物,而是通过社会的实践活动把每个个人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实的人。
    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就要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要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要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因而,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就是要解放人,要让人独立出来,不要成为物或者是制度,更不是他人的附属物,而是完全的独立个体,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大地发挥。当人的个性自由得到极大地发展的时候,人就具有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来源于个性。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不可能具有创造力。有了创造力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个性生命是文化创新的起点。
    二、追求个体生命意义的老庄思想
    重视个体生命和谐,是老庄道家思想的价值旨趣,它不同于儒家的道德本位,也不同于法家、墨家的功利本位,而是以个体生命为本位,以完善个人的自由无拘的自然天性为目标的人本主义,它所流露出来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所张扬的是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关爱个体生命。在老庄看来,整个宇宙生命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机趣盎然。这种充塞于宇宙之间,贯注万物的力量,来自于生命本源的道。道孕育了天地万物,因而万物都秉道而赋有生命。而万物之所以有生命,在于万物皆不离道,因而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万物的生机所体现的正是道的生命性。正是道的这种生命性,老庄道家充分肯定了天地万物的生命价值。
    老子认为,由道产生的宇宙大化中,要使个体生命有所依归,就必须体察“道法自然”的原则,用道的自然无为属性—节欲、守静、谦德与个体生命相贯通,完善个人的自由无拘的自然天性,希图达到圆融道的和谐境界。老子按照道的属性,把个体生命与道贯通为原则,要求用节欲来保持精神上的自由,通过守静来使身心达到统一或圆融于道境,还要求在与他人和社会互动中具有谦德。如此,老子在人与自然、人的身体与精神、人与社会方面达到了和谐统一,将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三者联系起来,形成了完善个体生命的理论。老子完善个体生命的理论是以体道为基础,以用道为方法,以达道为目标。
    庄子推崇个体生命的思想来源于老子,但他的思想却比老子的思想更进了一步,他把老子的自然无为发展为逍遥自在。这逍遥境界既是对个体生命自由精神的张扬,也是为个体生命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为飘泊的灵魂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
    人类个体生命的法则来自于宇宙生命的法则。庄子认为,构成宇宙本体的是阴阳之气,“两者交相成和”,生育万物,万物的生成,是阴阳之气的聚合,而万物的灭亡,则是阴阳之气的离散。如果“夭气不合,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庄子·在有》),或者“阴阳不和,寒暑不时”,则“必伤庶物”(《庄子·渔夫》)。人的物质生命运动同自然天道规律是一样的“人本无生无形无气,杂乎芒荀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因此,人类个体生命应以宇宙生命来滋养自己的精神。在这一意义上,人类个体生命精神与宇宙生命精神是合一的。人类个体生命精神得宇宙生命精神之精要,从而与宇宙生命浩然同流。中国人恰恰是在宇宙生命的意义上,领悟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而人生之“道”恰恰是天地万物生命之“道”。人类个体生命是宇宙万物同体的生命,自然无为是天道和人道的共同规律,故人应顺应自然,合于自然,人与天一。人类个体生命只有在这种最高存在的意义上,才可能获得具有永恒的终极价值。

    庄子追求个体生命精神的自在逍遥,是以个体生命得以延续为前提,而使个体生命延续的方法就是养生。庄子的养生理论有养形和养神两个方面。养神是从心理上进行防护保健,以便从中产生出延缓衰老的积极成果;养形是在养神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身体保健以求延缓衰老。通过养神与养形,人有了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就会有健康的生命,从而长寿。庄子是我国最早从形神两方面来描述概括人的生命活动的哲人。《庄子·徐无鬼》有“劳君之神与形”,《庄子·在有》有“女神将守形”,“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长生”。在庄子看来,形是指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方面,神是指人的生命存在的精神方面,形与神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两方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庄子正是从人的形神两方面来探讨养生之道。不过,就养神和养形两者相比较而言,庄子更注重养神,《庄子·天道》说:“形得仁义,神之末也。”《庄子·刻意》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老庄注重个体生命的康健与和谐,是缔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三、文化创新需要张扬个体生命的自由精神
    文化创新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个体生命。人是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又是文化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文化创新说到底就是为了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体生命为本。个体生命创造活力的激发,就会形成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创造力,生命个体的活泼康健,就能凝聚成一个生机勃发的伟大民族或强大国家。当然,我们目前面临文化创新的迫切任务,就是要挖掘老庄道家生命哲学中的精华,把文化创新的焦点落实到每个生命个体,让个体生命的灵魂回归自然宁静,只有重视个体生命的生存价值,张扬个体生命的自由精神,刁能放飞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
    (一)重视生命个体的生存价值
    老庄的生命哲学中,重视个体生命生存价值的观点也值得借鉴。其实,重视生命个体的生存价值,关心个体生命的生存过程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民族要善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国民,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当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一切都是以高素质的国民为基础。国民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生命过程,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生命理性,释放出人性中积淀的热情。如果漠视生命,就是漠视人性,没有人性的人,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
    重视个体生命生存价值,就必须重视生命个体的自强,自悟,和自我完善。一个社会的文明建设,一个国家的法度实施,必须以国民的自强精神、自悟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要求为基础,一个国家的国民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不会在道德品质、社会正义等方面完善自己,一切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也就失去了效力。在现代社会中,不重视普通民众的人文情怀宣传,不重视富有者道德规范的评价,法律就成为社会利益争夺中的游戏规则,成为权利和金钱的奴隶。这也是一种社会管理中的腐败现象,一种人性的败坏,民族的败坏。
    重视个体生命生存价值,就必须重视个人生命过程的质量。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生命个体人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历史,是生命个体人延续的历史,是由个体人的生命过程相互组成的历史。社会历史是一种抽象的概括,个体人的生命过程是具体的,生动的,充满活力的。生命质量首先表现在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程度。在这融合中丰富着自我感受,发展着自我体验,升华着生命意义,感悟着人与自然的亲密一体。提高个体生命的人文精神境界,重视用心灵感悟现有物质条件下所形成的人文价值和生命内涵。人是一种自然的产物,必须重视人的归属性,这种对自然的归属是不以人们的认知能力而有什么本质的变化,也不会因为人创造了多少文明而成为超自然的神灵。在宣传人的灵性和社会意义时,无视或淡薄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灵性发展中的一种错误结论。人的一切社会性都是人的自然性的变化、发展、延伸或退化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在“人是天下最贵者”、人是宇宙的统治者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下,对大自然进行无情的掠夺和残酷的破坏,出现了许多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人如何争取生存之道,人如何与大自然共处,老庄的养生理论也许有重大启示。
    (二)张扬个体生命的自由精神
    老庄重视个体生命的自然属性,要求遵循自然之道养生,体悟道的精神,让个体生命升华,达到与宇宙精神相往来的境界。这种重视个体生命的自由舒展,张扬个体生命的自由精神,对于创造具有蓝色生命意识的新的思想文化,培育具有蓝色生命意识的高素质国民,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的思想文化很少从生命与生命的关系去思考问题。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系呢?人人都有生命意识,如何确定自己生命意识的属性,是属于蓝色或是红色呢?蓝色生命意识是与红色生命意识相对的一个文化概念。红色象征革命与竞争,而蓝色象征自由与安静。建国以来的主流文化,无非是两个内容:一个是革命时期把人分为不同阶级的斗争哲学,一个是改革开放时期根据“丛林法则”的竞争哲学。这种红色生命意识的思维出发点,就是生命与生命是不能够共融的,自己的成功必须以他人的失败为基础。于是乎,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间,文化宣传上的主轴是英雄主义,而英雄主义是建立在一种生命模式对另一种生命模式的否定中。为什么另一部分人会成为敌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生命,为什么会成为敌人。这些基本的问题没人思考,也不允许人们思考。盲目崇拜英雄,产生的是“文革”对人生命的践踏。似乎社会必须分成两部分人,一部分人只有踩着另一部分人才能生存,才能成为社会的真正生命存在方式。这就是阶级斗争留给人们的生命观。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对物质利益的争夺中开始了一种近似原始的竞争。因为在这种竞争过程中,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退缩到动物般的最低要求,一些人从动物性的本能出发开始了无情的争夺,社会道义、国家法律、人间真情都成了这场游戏中的手段,唯物性使我们忘记生命之间的依赖性。
    我们所要张扬的蓝色生命意识,就是主张让个体生命回归自然本原,在自由、自在与自主的状态中,使生命与生命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赖、同生共赢的关系。我们看看原生态森林的生命状况:从苔醉、杂草、灌木、乔木、藤蔓等,还有穿行栖息其间的动物,这就是一个高低错落、动静有致的生命共同体,它们之间虽有竞争,但总体而言,是一种互相依存,同生共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这个生命共同体中,人是其中的智慧者和主动者,如果人未能准确理解生命的属性,将导致生命共同体的崩溃,最终遗害的还是人本身。君不见,灾害性的洪水、干旱、赤潮、沙尘暴、温室效应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过度行为的严重警告;最近几年搅得世界不安宁的沙土、禽流感、艾滋病、疯牛病等病毒,都是人与动物关系恶化的表征。至于人与人的关系,君不见发生于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和恐怖活动,也是在霸权和强权压迫下,族际、国际、人际生命关系恶化的一种极端反应。我们国内现在出现的贫富之间、干群之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还有升学就业、评职上岗等,把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弄得如此不协调,还将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呢,令人不堪设想。今天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这是看到了问题的要害,也是治国理政的当务之急。但是,和谐社会是由和谐生命个体组成的,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就要从生命个体和谐着手,让每一生命个体都充满蓝色生命意识。一方面让生命个体都自由、自在、自主,根据自己的条件、特长和质素,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在生命与生命出现矛盾时,学会相处之道,避免你死我活的相互争斗,努力寻找共赢之道。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老子主张不争的思想,极有现实针对性。陈鼓应评价说:“老子的不争,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乃是为了消除人类社会不平的争端而提出的。·一主要目的乃在于消除人类的占有冲动”(《老子注释及评价》)。老庄的处世哲学,或可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借鉴。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甘安顺 [标签: 中国文化 创新 个体 创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当代中国法官的定位、思维与追求
    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