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孔子音乐思想的精神涵化
摘要:“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是音乐艺术的灵魂,他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只有尽善尽美能感于人心灵的艺术,方可在教育上发挥特殊的
社会功能,懂“诗”通“礼”,还不尽,最后还要靠“乐”来成就一个人。具备这些才能达到完美人生品格的境界。
 关键字:孔子;核心;音乐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宋国的贵族家族,是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和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做过小官吏,后受鲁国权臣季氏赏识,才进入大夫的行列。他自幼喜爱音乐,尤其是对传统性的音乐特别喜欢,会击磬、弹琴、唱歌、作曲等,掌握了多方面的音乐技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即使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而“累累若丧家之狗”时,仍然是“弦歌不衰”——不停地弹琴唱歌。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一生热衷于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以下从四个方面论述孔子的音乐思想。
         一、孔子的音乐思想核心
         孔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比如说“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等等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落伍;孔子的教育实践也令人称颂,门下弟子据说有三千,精神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非同小可,至今我们不少的教育方法、教育原则还保留着孔子思想的印记。wWW.11665.Com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现在已成为教师普遍尊崇的教学品格。《论语》中描述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具体生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品性、修养等情况给予不同的解答,使教学成为培养人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他授课时从来不讲怪、力、乱、神即迷信那一套,对命运、人事不抱一丝侥幸,而处处强调人自个主体的道德、学问、修养,是让人们积极入世,勇敢的面对生活。
         处在奴隶制社会崩溃、封建制社会将要脱胎的历史转折点上,传统的思想文化给予他沉重的负担,而现实社会的变动又启发他一些新的见解。也正是由于这种变革引起了当时各诸侯国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不同反应,因而引出了一场“百家争鸣”的局面。怎样对待艺术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持久战,孔子站在保守方一面,由于出生决定孔子的阶级立场,他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将“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的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其心目中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由于“仁”加强了人的道德训练和修养,提高了人的道德素质,因此,礼的执行才有保障,可见孔子是坚决维护将要崩溃的封建领主和旧礼乐制度。
         当时的礼乐制度,是贵族集团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也是当时最高军事权力的象征,他认为:如果礼乐不兴,当权者的各种制度不能发挥作用,人们缺乏了礼乐的教养社会无所事事容易引起社会的动乱,将正名提到从事政治的首位,故“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中。”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内容:爱人、恭敬、谨慎、含蓄、刚毅、朴素……等等,都是“仁”的表现或方法。“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包含了伦理和道德等多方面的原则,即体现为“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仁”者还必须有勇气、乐观,能吃苦,甚至“杀身成仁”,不要“求生害仁”。可见“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
         二、孔子的音乐思想追求
         公元前517年,35岁的孔子,在齐国同乐师议论音乐“尽善尽美也”,“尽善,谓太平也;未尽善,谓未敬太平也。”可见所谓“善”,是指政治和道德的评价标准;所谓“美”,是指艺术标准和审美感受,感觉到了“美”与“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孔子提出了“郑声淫”,认为淫乐是违背礼义规范的,因为内容上太过分、太刺激,不够朴直,对统治者所提倡的雅乐是很不利的。
         当时郑国和卫国的一些民间音乐称郑卫之音,音乐多是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乐舞场面及内容,从音乐形式上来说,多是流畅华丽的旋律,并带有些“邪”的色彩,感染力很强,这与统治者所推崇的慢而枯燥无味的雅乐是背道而驰的。得到过宫廷音乐之妙处,受到过正统音乐教育的孔子,自然要反对郑卫之音,推崇雅乐,从而达到复辟西周时期的统治制度。
         孔子不仅追求音乐艺术在形式上的“美”,而且还追求内容上“善”的辩证思想。认为只有艺术才能感于人的心灵,只有“尽善尽美”的艺术,方可在教育上发挥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天下大齐”,起到娱人作用,并教人以“仁”为做人的目标。
         孔子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品,使人们受到美的陶冶,受到善的教育,推崇那些在人的心目中传留下善的意识作品,反对那些堙灭民主自由的淫词乱调的作品。可见,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提出了作品的评价概念,为后世音乐美学的评论提出了标准,在他之前没人提出过,现在我们提倡的美学思想和观点,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出现了。由此可见,孔子不愧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他不仅欣赏音乐的形式之美,更重视音乐的内容之善,但孔子提出的“仁”也好、“善”也罢,归根到底,都是为他的“仁”服务,他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提倡的是“雅乐”,反对的是“郑声”,主张用音乐教化民众,想用音乐与“礼”、“仁”、“中庸”来为巩固统治政权做出些贡献,整治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便是孔子对理想艺术、理想音乐的追求,更是孔子审美取向的集中反映。
         三、孔子的音乐思想目的
         在孔子教育体系中,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卸”、“书”、“数”。“乐”指音乐教育占第二位,只看他的教育内容,便可知其对音乐的重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对人思想的启迪,是由“诗”开始的,是以“礼”为依据,—— 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来成就一个人。以此达到修身、正德、陶冶性情、培养品格的效果。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激发了孔子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激情,礼仪使孔子成熟并自立于社会,而音乐则使孔子的知识、道德、修养达到极致。这个经验恰好与古往今来人类一切人格伟大的学问家、知识者成才的道路相吻合,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宗旨。让人们掌握音乐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不仅孔子如此,推崇音乐的先哲还有很多,而且大家一致认为“唯乐不可以为伪”,——这个世界上不真实的东西太多了,只有音乐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因此,孔子认为,音乐有修身养性,以及治理社会秩序的作用,是进行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是社会教育必要和重要的手段,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工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尺度。若一个人礼乐修身不够,气质便无从谈起,仅有礼乐修养而缺乏仁义之道,礼乐无疑成了一种装饰,只有二者完善的结合实现,才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自幼喜爱音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而他的儿子也是他的学生伯鱼对音乐不太感兴趣,孔子曾批评他:一个人不学习《诗经》中的歌曲,就像是一个面对着土墙而立的人,没有什么出路,永远见不到大世面。孔子对传统性的音乐特别喜欢,好学不倦,不耻下问,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很认真、刻苦,因此掌握了多方面的音乐技巧。他所弹的琴曲《文王操》,从音乐的各个角度探索音乐的表现力。
         认为:音乐的演奏要有层次感,流畅奔放,旋律要优美动听,节奏要明快清晰,抑扬顿挫,悦耳感人,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能使乐曲丰满和谐,感人之肺腑。孔子的这一高论,也是他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把“可知论”首次用在音乐上,这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重大发现,也为以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孔子在礼乐教化中,强调和重视内在情感,品质的培养是儒家的传统观点,从而达到“以美储善”的目的,对人的思想情感,对实现教化起着巨大的作用。从音乐中得到快乐,思想得到净化,来达到以“仁”为核心的学说,把“仁”看作是音乐艺术的灵魂。学习“诗”使人获得知识的启发,学习“礼”使人获得立身处世之道,学习“乐”使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人只要完成了这些才具备达到完美人生品格的境界。
         四、孔子的音乐思想精髓
        孔子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并为“仁”服务,配合“礼”起到教化的目的。“仁者爱人”的提出使孔子仁的思想富于人性,只要做到这一点才算是合手真正的乐,不能只追求声音的美,还应重视音乐的含义及社会的效果,把内容的“善”视为首要的,把形式的“美”看成是次要的工具,来恢复拯救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所以说,孔子的音乐思想是深受统治集团欢迎的,“礼”、“仁”与“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孔子不仅把音乐看做是一种艺术手段,而且还赋予它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公元前496年,鲁国的当权者接受齐国赠给的女乐,孔子见带有郑卫之音的色彩,便极力反对,愤然离开鲁国,他认为礼崩乐坏的现象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这充分说明,孔子的用意和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恢复西周初期的统治制度,提倡“雅乐”,反对“郑声”,反对社会变革的政治态度。
         晚年的孔子被安排在“正乐”部门工作,便从乐工在民间采集的三千多首民歌中,精选并把这部书选为儒家的必修科目,这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通史》一书中道:“中国的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未失去。”就在孔子死前七天,还柱着拐杖,站在门口对他的学生唱,用歌声倾诉着自己一生对大自然的慈爱之情。
        今天,我们来论对我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儒家的创始人、音乐史上的一位伟人——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他倡导的音乐思想,给后人留下的启示,却是深远的、不可估价的。 
         参考文献:
         [1]曹尧德,杨佑仁.孔子传[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8.
         [2]陈四海.思无邪—中国文人音乐思想研究[j].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3]勾承益等译注.论语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版.
         [4]罗祖基.孔子思想研究论集[j].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齐霞 [标签: 孔子 音乐 的精神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钢琴的技巧练习与音乐表现的互动关系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
    歌剧弄臣中对二重唱的音乐演唱技巧的要求
    高中音乐教学技巧浅探
    浅议二胡音乐作品创作及其演奏技巧
    陕北与关中地区民间音乐形态差异探析
    陕北与关中音乐形态的比较研究
    《音乐新课标》实践之安塞腰鼓走进陕北地…
    陕北秧歌唱腔音乐初探
    以“民族新兴音乐”为鉴,论陕北民歌的发展
    大型陕北音乐话剧《地火》在西安公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