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商周兔形艺术精品赏析
中国论文联盟我国商周时期,玉雕和铜雕艺术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兔子则被认为是一种瑞兽,因此也就成为雕塑艺术表现的对象。这些兔之造型装饰,或刻画细致,或注重形态,雕塑精美,生动可爱,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直接反映,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可供观摩的珍贵范本,构成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该文通过对有关文物考古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时期已有兔形陶塑,二里头文化亦发现刻有兔纹的陶器。兔形玉雕始见于殷商,商周时期较为流行,青铜器上的兔纹装饰和兔形圆雕铜器,这一时期也有些许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动物造型装饰,抽象深奥,给人一种神秘感,但众多文物中兔的形象却并不多见,这种现象直至汉代,之后与兔有关的各种文物方又多了起来。总之,商周时期的兔形雕塑装饰,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不但是我国古代的珍贵艺术品,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物,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风格独特,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放射出永久灿烂的光辉。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铜雕和玉雕艺术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当时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动物也是人类崇拜的神灵,兔子则被认为是一种瑞兽,因此也就成为雕塑艺术表现的对象。这些兔之造型装饰,或刻画细致,或注重形态,雕塑精美,生动可爱,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直接反映,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可供观摩的珍贵范本,构成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关兔的实物资料和传说记载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①时期已有兔形陶塑,其不仅展现了远古先民精湛的艺术创造力,而且折射出原始宗教习俗的信仰与追求。WwW.11665.cOM在二里头文化遗址②中,出土的陶器上亦发现刻有兔纹。兔子作为装饰图案,被形象地刻划于器物之上,而成了宝贵的艺术品,说明艺术源于生活,它同当时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后,文化艺术的飞跃发展。
  商周时期较为流行兔形玉雕,青铜器上的兔纹装饰和兔形圆雕铜器也有些许发现。迄今所知,玉兔雕刻始见于殷商。商代青铜工具的使用,使琢玉技术得到很大提高,能够雕出比较薄而均匀的肖生玉饰。举世闻名的河南安阳殷墟,就曾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商代晚期兔形玉雕,其中不乏表现较为突出者。如安阳殷墟刘家庄北m1046③出土的白玉兔形佩,长5.9厘米,厚0.25厘米。玉色乳白泛青,有沁斑和钙化痕迹。体形扁平,作卧伏状,首略昂,口微张,圆眼突显,大耳后竖,凹背翘臀,短尾上撅,前肢蜷曲撑地,后肢贴于腹部。眼、耳、鼻、足结构均用粗阴线刻出,前足处钻一圆孔用于穿系佩挂。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形象写实,尤其长耳与短尾的着重表现形成明显对比,一种蓄势待发和机警灵敏的神态被刻画的活灵活现、跃然眼前(图1)。
  又如安阳殷墟王裕口村出土的兔形玉佩,长4.13厘米,高3.37厘米,厚0.74厘米。受沁白化,质粗松,不透明。片状较厚,呈半圆形,垂首,翘尾,豁唇,张口,圆眼突起,大耳斜竖,曲体弓背,肢足交连,作蓄势欲跃态。背部中脊两侧饰有连续的短条线纹。双面雕刻,双线勾勒,身饰云雷纹。工艺方面采用“双阴拟阳”④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浮雕感(图2)。
  1935年安阳殷墟侯家庄西北岗m1550出土的青玉兔形佩,长3.9厘米,高2.3厘米,厚0.8厘米。青玉略显淡绿色。体扁平,伏卧状,两面雕刻,昂首朝前,双圈大眼,眼珠突出,阔口微张,刻出鼻翼,长耳后伸且贴于脊背,身躯较肥,鼓腹凹背,臀尾均翘,爪趾毕露,肢足前屈后蹬,整个身体呈一触即发之态,寓动于静,富有神韵。全身刻以双阴线云雷纹,腹中自头下至尾有一穿,前足中间及股后各有一孔,可用于穿系佩挂(图3)。
  1953年安阳殷墟大司空村m157出土的浮雕玉兔,长4.3厘米,宽2.5厘米,厚0.7厘米。青玉泛绿,略显透明,片状浮雕,磨制光滑。头平抬,面向前,长耳后伏,贴于脊背,短尾较宽,尾尖上翘,体稍肥,肢粗壮,凹背鼓腹,提臀蹲伏,呈欲跃状。没有细致刻画和佩系穿孔,隐约可见圆眼等轮廓划痕,似为半成品,却显大手笔(图4)。
  此外,1976年在安阳殷墟妇好墓中,还出土有三件兔形玉佩,均为片状雕刻,一是标本m5︰412,长10厘米,高5.8厘米,厚0.5厘米,呈黄褐色,作奔跑状,昂首前视,张口露舌,双圈圆眼,长耳斜竖,短尾上翘,足刻五爪,凹背鼓腹,臀部圆弧,阴线刻出眼、耳、鼻、足,余皆光素无饰,前足上钻小孔,应可系佩(图5);二是标本m5︰1026,长10.2厘米,厚0.5厘米,褐色,方头齐吻,圆眼较大,长耳后伏,短尾上翘,肢爪前曲,俯首张口,作拱身觅食状,身以双阴线刻出云雷纹装饰,前足与后腿部位各钻一孔,均可佩系(图6);三是标本m5︰471,长10.6厘米,厚0.4厘米,褐色,形制与上件基本相同,口上和后腿处各钻一小圆穿孔,可系可佩(图7)。
  安阳殷墟出土的兔形玉佩,虽然都是片状,但从雕刻手法来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刘家庄北m1046的白玉兔形佩,素面无饰,以粗阴线刻出五官及形体主要结构轮廓,注重外形,简洁明了;侯家庄西北岗m1550和王裕口村出土的兔形玉佩,以及妇好墓m5︰1026和m5︰471兔形玉佩,造型不同,前者尚有具象之处,后三者则很抽象,只是粗具大形,但都身刻双阴线云雷纹,纹样精美,装饰性强;而妇好墓m5︰412兔形玉佩,则介于两种风格之间,既具写实形态,又有重点装饰,尤其是舌之刻画,立体再现,惟妙惟肖。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兔纹装饰极为罕见。1972年在河南洛阳北窑铁二中,出土的西周早期兔纹铜戈觯,通高13厘米,口径6.9至8.2厘米,底径7.2厘米。呈椭圆形,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颈饰一周逼真的浮雕兔纹,上下界以两周凸弦纹为边。兔作半蹲踞姿势,长耳斜竖,短尾翘起,阴刻圆眼,中间点睛,口微张,似俯首吃草状。这种写实性兔纹形象,迄今为止仅见一例,非常简美,生动可爱。腹内底部铸一“戈”字,当为族氏(图8)。
  西周的兔形圆雕铜器,造型则更为巧妙别致。1992年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出土的三件西周中期兔形铜尊,可谓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件,长31.8厘米,通高22.2厘米,器作匍匐兔形,尖嘴,突目,大耳,短尾,腹部中空与上连喇叭形口相通,足下设矮长方形座,身侧有同心圆纹饰三周,由里向外依次为火纹、斜角雷纹及勾连雷纹,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图9);还有一件形体较小,长20.4厘米,高13.8厘米,兔作爬行状,前足点地,后肢弯曲,犹如跳跃前之瞬间动作,形象和纹饰与前件基本相同,腹仍中空,唯有上下不同,下无底座,上无喇叭形口,而是背上开有圆角长方形口,并覆以与身浑然一体的盖,盖上设以扁圆形环状钮(图10)。以兔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北赵晋侯墓地m8(晋献侯夫妇墓)和m64(晋穆侯夫妇墓)中,均有数件兔形铜尊作为礼器陪葬,且大小形制不一,是为奇观。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中国论文联盟西周的兔形玉雕,在工艺和造型上都继承了商代的某些风格,但仍不失其独有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的兔形玉佩,雕工不如商代精细,虽仍以片状居多,但纹饰已不再那么图案化,也不像商代的线条硬,而是重视纹饰的布局,以略带弧形的线条为主,采用“一面坡”⑤刀法琢刻纹线。如河南省鹤壁市博物馆陈列的西周白玉兔形佩,长2.8厘米,重0.5克。白玉质,略透明。兔呈片状,头方圆,目圆睁,耳后抿,尾短翘,形似奔跳瞬间动作。以斜刀技法双面工勾勒出兔的口、鼻、眼、耳及肢爪骨骼结构和肌肉轮廓,胸钻圆孔,可供佩系。体虽小,却乖巧,表现了兔的轻灵和动感(图12)。又如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征集的青玉兔形佩,长6.5厘米,仍呈片状,但与前述玉兔体态明显不同,属于西周时期较为典型的一件玉器。玉兔匍匐,体若璜形,俯首,大眼,圆耳竖立,短尾下垂,耸肩凹背,凸胸鼓腹。整件玉雕仅见单阴线刻出圆眼,寥寥数刀,简单明了,轮廓清晰,刚劲有力(图13)。
  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在山西省曲沃县史村镇羊舌村南的岭地上,发掘了一处两周时期的晋国墓地,其中m1和m2是一组晋侯和夫人的异穴并列合葬墓,是迄今山西发现的两周时期最大墓葬。m2出土的两件玉兔(标本m2:39),形体较小,一青一白,造型基本相同,头部微抬,圆睛凸目,大耳贴背,短尾略翘,白兔伏卧,青兔欲奔(图14)。据发掘者判断,m1主人可能是两周之际的晋国一代名君晋文侯,m1和m2的时代约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但同时又认为m2部分玉器是商代遗物。
  1997年9月开始,在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遗址,发掘了一座周初长子口墓,这是淮河流域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墓葬。长子口为商代封国——长国的国王,商亡后又臣服于周,死后按商代葬俗埋葬。该墓所处的豫东地区,在商周时期是中原文化与东夷、淮夷文化的交汇处,更是商末周初中原与东方战争的要冲。因此,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商末帝辛征人方,以及周初武王、成王东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8年1月26日,该墓发掘结束,出土各类文物总数近2000件。这件兔形玉佩,便是其中104件玉器中的一件。它编号为标本m1︰346,长4厘米,高2.9厘米,厚0.35厘米。色呈红褐,局部泛青,略微透明。似用不规则边角料制作而成,上厚下薄,只是粗略地雕刻兔之大体外形轮廓,以及耳、尾、肢、爪等主要结构,长耳向后,斜贴于背,宽大短尾,尾尖上翘,肢屈前伸,足刻三趾,前扬后蹬,作奔跑状。前足上有一单面钻小圆孔,应系玉佩类装饰品(图15)。
  1979年3月,在山东省济阳县曲堤镇刘台子村西,m2出土的西周早期偏晚昭穆时期青玉兔,长4.9厘米,高2.1厘米,厚0.3厘米。青玉,微透,片状雕刻,两面纹同。呈蹲踞状,头部昂扬,圆眼大瞪,吻部突出,口鼻明显,长耳后展,短尾稍卷,前肢长,后肢短,屈肢翘臀,凹背鼓腹,足爪点地,静中有动,好像随时可能一跃而起。胸臀前后钻有二孔,可系可佩。以斜坡粗阴线刻划五官、耳、尾、及肢足,刀法熟练简洁,具有浮雕效果(图16)。
  1974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弓魚伯墓出土的两件兔形玉佩,则是西周中期的代表作品。其中较大的一件编号为标本brm1甲︰234,长4.7厘米,高3.2厘米,厚0.2厘米,青玉质,灰绿色,微透明,体扁平,呈片状,双面雕琢,纹饰相同,首上昂,目圆凸,口微张,大耳后耸,短尾略翘,曲肢翘臀,似作蹲伏欲跃状,前足处钻有圆孔,用以系佩,采用剔地浮雕与阴线雕刻相结合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动物的内在性格和特征(图17);另件标本brm1乙︰198较小,长3厘米,高1.8厘米,厚0.2厘米,俯首,翘吻,长耳,短尾,臀部浑圆,肢爪尖长,作蹲踞欲奔状,与前件表现方法不同,造型相对圆而不方,没有细致刻画,仅以外形轮廓就足以说明兔子的典型特征(图1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发掘出土了多件西周晚期兔形玉雕,其中尤以m2006和m2009发现颇丰,备受关注。如1990年虢国墓地m2006出土的兔形玉佩,长5.2厘米,高2.3厘米,厚0.3厘米。青白玉,不透明,局部受沁呈黄白色。横长形,扁平体,片状,双面雕刻。头部稍昂,大眼圆睁,长耳后伏,短尾上翘,口唇微启,耸臀曲肢,作伏卧欲跃状。器之下颌部位钻有一圆孔,可以穿缀。兔的外部体征明显,头大臀丰,耳尾突出,略以单阴线简单勾勒各部结构,就已经非常形象(图19)。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中国论文联盟又如翌年虢国墓地m2009出土的兔形玉佩,长3.7厘米,高1.8厘米,厚0.5厘米。青白玉,质温润,微透明。整体弧形,片状雕刻。俯首,圆眼,长耳,弧背,翘尾,曲肢。头部钻一圆穿,用于缀系佩挂。造型抽象,刀法简练(图20)。
  而与之同出的圆雕青玉兔,则打破了商周时期兔形玉雕的片状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和更加立体的感觉,反映了西周晚期玉雕工艺的进步。它长3.9厘米,高1.3厘米,厚0.9厘米,玉质细腻,温润透明,冰青色,有沁斑,沾有朱砂。圆雕作品,呈伏卧状,圆眼突起,长耳贴背,斜臀,短尾,四肢前曲,俯首连足。采用“一面坡”刀法,又具高浮雕效果(图21)。据有关专家考证,虢国墓地m2009主人系“受天子禄”的一代虢国国君虢仲,生前曾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虢国墓地m2006主人孟姞之身份是贵族夫人;出土玉兔的陕西弓魚伯墓,是史料失载的方国国君墓;山东济阳刘台子m2是西周逢国贵族墓;山西曲沃羊舌m2是晋侯夫人墓;长子口则为商代封国——长国的国王。此外,周礼还对不同等级的贵族有着严格的用玉制度,可见当时只有贵族方可佩用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动物造型装饰,抽象深奥,给人一种神秘感,但从目前所知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众多文物中兔的形象却并不多见,这种现象直至汉代,之后与兔有关的各种文物方又多了起来。总的来说,商周时期的兔形雕塑装饰,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不但是我国古代的珍贵艺术品,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物,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风格独特,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放射出永久灿烂的光辉。
  
  注 释
  ①石家河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的石家河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地区。
  ②二里头遗址是徐旭生先生1959年调查“夏墟”时发现的,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夏文化的重要遗址。后来,学术界把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分布于豫西、晋南地区的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统称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主要有两个类型:分布在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称为二里头类型;分布于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称为东下冯类型,起始年代略晚于二里头类型。二里头文化共分四期,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一种考古学文化。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翟镇乡,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寨后和辛庄五个自然村,总面积约达375万平方米,发现有宫殿、大墓、铸铜作坊遗址,以及精美的玉器、青铜器和陶器等,因此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夏都斟鄩。1988年中国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考古学专业术语,m1046代表1046号墓,其中m为墓葬的代号,即第一个拼音字母,数字则为墓葬编号。有了这些代号和编号,从而更加便于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清点和保管。
  ④“双阴拟阳”,在玉雕工艺方面,采用两道相邻并列的阴线勾勒图案的方法叫做“双阴拟阳”,意思是在两道阴线之间的部分好像是突出来的一样。这种表现手法在商代玉雕工艺中较为常见。
  ⑤“一面坡”亦称坡刀或斜刀,是在玉器底子上先刻画单阴线,然后再把单阴线的一侧整体磨成较宽的斜坡状,就像用锋利的刀刮掉了一个边一样,使纹线外观显得格外宽深,收藏界通常把这种刀工技法称为“一面坡”。这种表现手法和雕刻工艺为西周时期玉器中所常见,殷商时期此类刀法尚未成熟,东周以后又不再单独使用,从而使一面坡刀法成为西周时期典型的工艺特征之一。
  
  参考文献: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1] 王子云著:《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2] 薄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3] 王蔚波:《汉画像中的“玉兔捣药”》,《中州今古》,1987年第1期。
  [4] 王蔚波、乔志敏:《古朴浑厚的汉代艺术品》,《河南画报》,1986年第2期。
  [5] 王迅主编:《兔寄明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版。中国论文联盟
  [6] 曹建文、徐小娇:《明清景德镇民窑兔纹研究》,《四川文物·艺术考古》,2009年第5期。
  [7]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文物志编辑室编:《河南省文物志·上卷》(第二稿,文物出版社即将正式出版发行),2007年8月。
  [8] 李宏、姜涛主编:《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玉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9] 田凯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卷5·河南,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10]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玉器全集》卷2·商·西周,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12]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5卷西周(一),文物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13]王绣主编:《洛阳文物精粹》,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14]刘航宁、晏桃风:《洛阳市博物馆藏青铜器》,《收藏家》,2010年第1期。
  [15]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6卷西周(二),文物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16]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编:《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三十年集珍》,大象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曲沃县文物局:《山西曲沃羊舌晋侯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1期。
  [1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市文化局编:《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19]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山东济阳刘台子玉器研究》,台北:众志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20]刘云辉:《陕西出土的古代玉器·夏商周篇》,《四川文物·艺术考古》,2008年第5期。
  [21]陈亮:《弓魚国墓地的象生形玉器艺术》,台北:《典藏·古美术》,2006年第3期。
  [22]陈全方主编:《商周文化》,学林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23]姜涛、王龙正、乔斌著:《三门峡虢国女贵族墓出土玉器精粹》,台北:众志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4]杨伯达主编:《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9·玉器》,文物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25]贺云翱:《玉雕羊·石雕羊》,《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2003年1月29日第103期。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子建 吴昌硕 兔形目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商周兔形艺术精品赏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