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在“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结合实施农村水电增收解困工程论证分析(上)

一、农村水电增收解困基本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增加对农村水电等‘六小’工程的投入。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回良玉副总理指出:“我国‘三农’问题面临两项重要任务,一是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既要靠外部力量支撑,更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农民的创造力。”

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农村水电增收解困的基本思路是:开辟农村水电资源丰富地区贫困农民持续增收的新途径,即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把国家对“三农”的扶持转化为农村水电生产力,量化为农民的股权,实行股份制办电,使农民长期稳定地从农村水电直接获得分红收入,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的体制与机制。

二、我国贫困地区分布及其特点

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山区,涉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山西、河南、河北 、海南、辽宁、广东、福建、浙江等26个省(区、市)。

不包括辽宁、广东、福建、浙江和西藏的21个省(区、市)的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国家扶贫重点县)中,有49个县在东部地区,占8.28%;有150个县在中部地区,占25.34%;有393个县(含湘西6个县、恩施8个县、延边4个县)在西部大开发地区,占66.38%。WWW.11665.COM国家扶贫重点县地域占国土总面积的25.3%,总人口2.23亿,占全国农村总人口近1/4。

2004年末,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600万人(2004年标准:人均年纯收入637元以下),初步解决温饱但尚不稳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有5000万人(2004年标准:人均年纯收入924元以下),也即尚未解决和尚末稳定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共有7600万人。都主要分布在西部大开发地区。

贫困地区的特点主要是:

1.多属国家扶贫重点县、少数民族县和牧区县、边境地区县、偏远山区县。

2.农民人均纯收入很低。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4: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其中西部地区151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4%,中部地区180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44%,东部地区197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2%);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尚未解决温饱的260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为579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占3.5%,在200-400元之间的占9.1%,在400-500元之间的占14.2%,在500-600元之间的占23.4%,在600-637元之间的占49.8%。一半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处于入不敷出、现金短缺的状态。

3.地处偏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无电缺电人口主要集中在这里,总体用电水平很低,农业主要靠天吃饭,二、三产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显得极为突出。

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有的人畜混居,农民生活水平远低于全省(区、市)全国农民平均水平,而且差距在继续拉大。农村贫困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弱势地位,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

5.农民收入来源单一、脆弱,急需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和途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6.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区位分布与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基本一致。如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人口大头在西部大开发地区,而西部大开发地区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4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80%以上,开发率仅为8%;其中农村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占全国农村水能资源总量的70.8%,开发率仅为12%。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中,有420县有农村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5650万千瓦,目前仅开发15.9%。

    三、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实行股份制办电,农民分享股权,促进农民直接增收,效果显著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将农村水电列为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更显著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六小”工程,要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要求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加快试点进度,扩大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下,各地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实行股份制办电,农民分享股权,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生动事例。突出的如:

(一)在尚未解决温饱和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地区,将国家扶持资金量化为农民股权

1.中部地区事例

湖南省委领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精神,支持桂东县黄洞乡沤菜村、沙田镇水庄村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将国家扶持资金转化为农村水电生产力,量化为农民的股权,直接落实给贫困农户,使农民长期稳定年复一年地从农村水电直接获得分红收入,形成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黄洞乡沤菜村位于高寒山区,全村人口430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1999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6元,是一个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村。2000年在省委领导支持下,用扶贫资金125万元作为农民的股份,建成了装机320千瓦的沤菜村小水电,年发电量100多万千瓦时,年纯收入16-18万元,扣除集体提留6-7万元用于村级道路维护、小学建设、贫困补助等外,平均每人每年可从小水电分得红利200-300元。小水电安排待业青年3人,人均年工资7000多元。开发小水电带动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企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8元,比1999年增长了5倍多,一举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沙田镇水庄村建成了水庄小水电,装机570千瓦,共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其中配给每户农民股份1000元、水庄小学教育基金股份5万元、村集体股份47万元,吸纳其他入股资金140万元,总投资240万元。投产发电后,除保证每户农民每年分红200元左右外,年满60岁的老人可领到一份“养老补助”,还可为全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其他公益事业提供资金。

湖南桂东县地处湘、赣边界,是“老、山、边、穷”县、国家扶贫重点县。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全县总面积1452平方公里,人口16.9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9万人。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可开发量19万千瓦。他们立足丰富的水能资源,按照“以山造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富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这些年来推广黄洞乡沤菜村、沙田镇水庄村的经验,全县115个村有85个村利用扶持资金开发农村水电,有占27%的4万农民拥有农村水电股份,从农村水电开发经营中直接收益。6年来全县农民从农村水电建设中收益8000多万元,平均每年每个农民收益近100元;有420名农民在农村水电企业上班,每年获得工资报酬302万元;农村水电发展共转移2.1万个农村劳动力;城镇化水平由过去的12.1%提高到目前的23.5%。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98元,其中农村水电增收占1/3。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其中靠农村水电增收80元。桂东县农村水电建设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还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新修村、组道路45条150余公里,改造村组电网40公里。全县农村水电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相当于12.6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30多万吨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减少了大气污染。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7%,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2.东部地区事例

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处粤西北,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6.9%,耕地面积占5.6%,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广东省的偏远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总人口11.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3万人。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3.3万千瓦。“十五”期间,主要采用集体和民间集资办法建设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全县新增农村水电发电装机5.88万千瓦、变电容量7.35万千伏安、高压线路428公里。总投资2.25亿元,其中国家扶持资金1910万元(中央电气化补助资金258万元,省级配套补助资金1162万元,地方扶贫资金490万元),占8.5%;农民出资1802万元(出资现金1306万元,投工投料293万元,土地入股180万元,相关补偿23万元),占8%;各类贷款1.46亿元(主要是信用社、银行贷款,之外是少量民间借贷),占65%;民营资本4188万元(其中当地农民企业家出资1216万元),占18.5%。目前全县农村水电累计发电装机9.58万千瓦,年发电3亿多千瓦时,年收入1亿元左右,年创税1000万元以上;年创利3000余万元,其中农民可分红利500多万元,全县平均每年每个农民获益近60元。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62元,比2000年2257元年均增长76.25元,其中农民从农村水电的分红增收占78%。农民从农村水电的分红额中,“国家扶持”量化为农民股权的部分占8.5%,农民投工投料土地入股等股权部分占20%,农民集资股权部分占71.5%。

2004年全县通电户率达98.8%,人均年用电量590千瓦时,户均年生活用电量700千瓦时。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7亿元,比2000年增长40.1%;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013万元,比2000年增长80.54%。在偏远山区每建设一处小水电,都建设一条乡村道路,并在实现电通、路通的基础上,推进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有了电,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上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读书难”的问题。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不但促进了全县农村能源结构改善,而且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前全县小水电代燃料户率已达到30%,森林覆盖率达到82.4%,初步建成了52.4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基地、43万亩杉林基地、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4.5万亩以沙田柚为主的水果基地,以及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风坑、芙蓉山、犁头山、天堂岭、大旭山等市级自然保护区。

3.西部地区事例

甘肃临夏县刁祁乡是临夏县第一人口大乡,原也是未解决温饱的特困乡,总户数4790户,总人口2.4万人。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傍乡而过,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2万千瓦。“十五”以来,在国家的扶持下,通过农村集体和鼓励农民集资开发农村水电,先后集资810万元(国家扶持农村集体部分占51%),建成了3座农村集体小水电和两座股份制小水电,共装机2464千瓦(终期规模4068千瓦),年发电量800多万千瓦时,一年收入200多万元。实现了全乡户户通电。除免费向学校、五保户供电外,对农村用电实行0.25元/千瓦时的优惠电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30多万元,平均每户70余元。全乡农民除通过集体和个人入股分红和在小水电企业就业取得收益外,还通过投劳及砂石料供应等增加收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集体和个人入股分红收入占10%以上。近年来,小水电企业还投资近百万元用于学校、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得到改造和发展,小水电供电区得到巩固、提高和完善。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推进了大夏河流域综合治理,巩固了刁祁乡退耕还林成果,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改善了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乡村交通状况,发展了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事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实现温饱和相对富裕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集资办电

1.东部地区事例

(1)福建德化县大铭乡由乡政府用原建成的乡集体小水电企业资产提供无偿担保,帮助贫困农户贷款兴办小水电,做到全乡家家都有小水电股份,户户都有小水电分红收入,共享乡村小水电资源,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全乡农民人均拥有小水电装机0.9千瓦、享有小水电股份100o 元,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486元,其中小水电贡献占2/5。随着农村水能资源的开发,大铭乡一是积极推行小水电代燃料,家家用电烧饭,户户保护林木,村村涵养水源;二是积极引进加工企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为全乡人民朝着宽裕型小康迈进不断作出新贡献。

福建南靖县金山镇河乾村原是贫困村,880户,3400人,总面积3.5万亩,全为山地,其中耕地3347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00多元。但河乾村位于九龙江西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九五”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致力自身筹资包括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贷款、出资、引资实行股份制办电,共建成小水电装机1.1万多千瓦,年提供村财政收入120多万元,占村财政的2/3。全村用0.20元/千瓦时的廉价电发展小加工、小作坊式企业,形成了100多家个私企业;另有投资上亿元的企业2家、上5000万元的企业6家、上100万元的企业30多家。年创工农业增加值6亿元。近80%的劳动力到企业务工,形成了农民“上班族”。目前,本村出身拥有百万资产以上的农民企业家已有67人,其中卢金福投资1.6亿元创办了三福钢艺铸造有限公司,吴明钟创办的万士利饼业有限公司在全国5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吴家驹创办的港兴兴业园已破土动工。2004年全村人均用电量1000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2120千瓦时,家家实现了小水电代燃料;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小水电及相关产业贡献率达80%。村级财力的壮大,极大地促进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全村村道全部实现了水泥柏油化,建起了幼儿园、教学楼、健身场、蓝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建立了奖教奖学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退休制度和老人互动基金会。初步全面实现了少有所学,中有所为,老有所养,在共同富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坚实的步伐。如今的河乾村己由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工业村”,变成了南靖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全县第一个“亿元村”,变成了省上授予的全省“文明村”、“明星村”、“亿元村”,还变成了国家授予的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福建永春县一都镇美岭村地处本县邻县交界的丛山中,原为一都镇三岭行政村的一个偏僻自然村,1979年人均纯收入只有70元,是名副其实的特困村。1981年后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87年升格为行政村,1988年成立泉州市首家村级党委会。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1996年、2001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全村112户,475人,外来员工2000多人。1981年美岭村领头人苏新添带头出资5万元,动员群众集资13万元,共筹资18万元建成1座40千瓦的小水电,用自发电力带动胶合厂生产,年获利30万元,跨出脱贫致富第一步。1986年又筹资108万元建成1座320千瓦的小水电,带动制材厂、纸箱厂、竹编厂、茶叶加工厂等一批村办工厂生产。从此以电养电,以电兴业,滚动发展,村办企业越办越兴旺。1993年,建成泉州市最大的水泥厂,年产量30万吨,并在泉州市区购地50亩创办了美岭商贸大厦。随着村办工商企业的蓬勃发展和用电量的急剧增长,“九五”、“十五”期间他们跨县开发小水电,全村发电装机达到2.2万多千瓦,2004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本村用电量7000万千瓦时,包括2000多外来员工人均用电量2.8万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5357千瓦时,自给有余,余电上网销售,达到国际社会发达地区平均用电水平。美岭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从山沟里崛起,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美岭集团,全村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型向新工业型的跨越,农民全部成了工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999年美岭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全村工农业增加值达3.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4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530万元,村财政收入4580万元。2001年以来,投入1.2亿元发展教育,创办全县首家村办高级中学;投入1300多万元美化环境和增强文体、保健设施;投入1500多万元铺设水泥公路38公里。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400元福利费,全村累计用于扶贫济困资金达2000多万元。美岭村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成为我国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全国已有30多万人次到美岭村参观学习。美岭村党委书记苏新添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中央候补委员,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位于粤北山区的省定少数民族贫困县。全县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8.9%,总人口38万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县境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50多万千瓦。过去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和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70元。1993年以后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逐步全面推行股份制集资办电,全县已建成小水电295座,总装机40余万千瓦,14个乡镇、镇镇有小水电,有40个行政村、村村有小水电股份,有240个自然村、年年分享小水电红利。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26元,比1993年增长了3.7倍,其中小水电贡献1490元,占41 %。2004年农民人均增收197元,其中靠小水电增收65元,占33%。田螺坑村630人,建有一座890千瓦的小水电,除农民用电免费,可减轻每户农民每年的电费负担800多元外,每户每年还有约1000元的红利收入。泉水村每月每户享用15千瓦时免费电量,超过部分按0.25元/千瓦时的低电价收费。田螺坑村还由小水电投资兴建小学教学楼和教师宿舍,对考入县级高中的学生每人每年奖励500元。坪溪村小水电投资改善坪溪小学,对独生子户每户每月补助10元,对独生女户除每户每月补助10元外,还每年补助100元(一直到14岁),对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补助50-100元,对考上县级高中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洛阳村890人,建有一座900千瓦的小水电,年均收入约90万元,成为村集体的稳定收入来源,除增加农民收入外,还用小水电收入进行农村小康住房改造,每户补助1万元,还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农民的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全由村集体支付。乳源县乡村小水电的开发,壮大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大部分村的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乡村道路、有线电视等,在上级的扶持下,都主要由村集体支付。目前全县大部分农民实现了家庭电器化,大都拥有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电冰箱、消毒碗柜、电饭锅和电取暖器等家用电器,过上了初步小康生活。乳源县农村水电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县农村水电企业年收入4.5亿元以上,年上缴税金7000万元左右,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一半。乳源县充裕的电力,低廉的电价,吸引了许多省内外境内外企业落户投资置业,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让乳源县早早地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乳源县实行股份制集资办电,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筹集的资金来源,除国家扶持资金、自身积累、引入民营资本外,主要的还是依靠信贷资金。40余万千瓦小水电中,以农村集体和农民为主兴办有25万多千瓦,总投资约13亿元,其中国家扶持资金4250万元(中央电气化补助资金862万元,省级配套补助资金1180万元,地方扶贫资金2208万元),占3.3%;农民出资3800万元(出资现金1900万元,投工投料200万元,土地入股900万元,“相关补偿”800万元),占2.9%;信贷资金92300万元(银行贷款为主,还有扶贫贷款、信用社贷款、民间借贷等),占71%;民营资本29650万元(其中当地农民企业家出资5300多万元),占22.8%。近年来,农民从农村水电的分红额中,农村集体股权(含集体积累出资、贷款出资形成的股权,以及“国家扶持”量化给农村集体的股权)分配给农民的占80%以上,农民股权(含现金出资、贷款出资形成的股权与“国家扶持”量化给农民的股权,以及投工投料、“相关补偿”、土地入股等股权)占20%以下。

同样地实行股份制集资开发小水电(资金来源一半以上靠贷款),广东阳山县有78个、始兴县有54个、梅县有42个、五华县有35个、丰顺县有30个、连平县有11个行政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3)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前几年还是浙江为数不多的山区贫困县之一,有24个乡(镇),283个行政村,5.27万户,1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万人,境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53万千瓦。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实行股份制开发,使山区畲乡人走上了脱贫之路。到2004年底,已建成小水电121座,装机21.38万千瓦,人均拥有小水电装机1.19千瓦,他们拥有的小水电装机和外出投资开发农村水电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景宁县17.9万人中有7万人是小水电企业的股东,直接或间接参与小水电开发建设与管理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0%以上。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97元,其中小水电人均分红额500元,占21%。已建成的小水电总投资12.14亿元,其中国家扶持资金5100万元(中央和省电气化补助资金2100万元,地方扶贫资金2000万元),占4.1%;信贷资金7.5亿元(银行贷款3.5亿元,信用社贷款2亿元,小额贷款1.2亿元,民间借贷0.8亿元),占61.8%;农民出资1.2亿元(出资现金0.8亿元,投工投料0.2亿元,“相关补偿”及土地入股0.2亿元),占9.9%;民营资本2.93亿元(当地农民企业家约占30%),占24.2%。小水电是畲乡山区水利的龙头。10余年农村水及电气化建设,解决了全县无电人口用电和饮水困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覆盖率从1992的66.7%上升到目前的79.1%。如今景宁县将通过小水电资产重组,推动形成优质板块的农村水电企业上市。2004年,水利部授予了景宁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的称号。

2.中部地区事例

(1)湖南郴州北湖区南溪乡一度是偏、远、高、寒、穷的代名词。自建设新时期水电农村电气化以来,这个人口不到5000人的乡镇,用社会集资以农民入股为主的办法,建成了11座小水电,装机容量5000千瓦,实现了座座盈利,人人分红,乡村经济不断壮大,公益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南溪乡3000多名“农民股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全乡人均总收入较2000年翻了两番,投资60多万元修补了洪灾水毁工程,投资30多万元解决了8个村组的人畜饮水问题。南溪乡东溪村的农民不但拿到了村级小水电的分红,村委会还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对全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奖励1000-2000元。

(2)江西铜鼓县红苏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由三户农民带头用自己的积蓄和筹集的资金,在自家门前办起了红苏村第一座农民股份合作制小水电,装机容量260千瓦,2002年建成发电,当年即获得纯收入10余万元。在榜样力量的激发下,目前红苏村已成和在建的农民股份合作制小水电已有7座,总装机容量3085千瓦,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1250万千瓦时,年可实现纯收入220多万元,全村人口468人,人均小水电收入可达4700元,全村1/3的农民将成为小水电工人。红苏村也将由原来靠山吃山的“林业村”,变成借水发财的“水电村”。

3.西部地区事例

四川彭州市宝山村是一个位于大宝山区的600多户、2000多人的贫困山村。上世纪70年代在国家的扶持下,由农民集资3万余元建起了一座100千瓦的小水电,尝到了有电的甜头。80年代在国家的支持下,投资500万元,其中贷款300万元,其余资金由农村集体和农民筹集,建起了当时全省最大的村办电站,装机1600千瓦。从此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小水电,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济基础越打越牢,致富路子越走越宽。1994年以宝山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建立了宝山企业集团公司。目前全村约900个成年农民都是集团公司职工,外聘职工300多人,职工总数1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有68人。集团公司下辖5家分公司,24个子企业,总计固定资产5.4亿元,流动资金3600万元。现己形成以农村水电为龙头,旅游为重点,建工建材与山珍食品、化工与建筑为两翼的集团化公司。其中水电开发分公司己在外地开发农村水电15座,总计装机12万千瓦。目前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500多元,人均年产粮1200斤,年实现工农业增加值5亿元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占98%。几年前宝山村就已无贫困户,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川峨眉山市黄湾乡龙洞村是偏远高山区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476户,1480人,其中劳动力850人。1967年在国家的支持帮助下,使用扶持资金4.5万元建起了一座装机50千瓦的水轮泵小水电,灌溉了山地照亮了山村。1977年,由农民投工投料和国家扶持,筹资83万元建起了装机410千瓦的龙洞小水电,预示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实现已经不再遥远。1979年峨眉山风景区取缔开荒种植,实行退耕还林;1983年峨眉山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试点县,从此龙洞村由吃“木头”自觉地走上吃“水头”的脱贫致富道路,确立了“建设小水电,奋斗15年,振兴村经济,富裕老百姓”的发展思路。如今龙洞村的农村水电,已由过去1座装机50千瓦的水轮泵小水电,发展到现在8座总装机1.18万千瓦的农村水电公司,年发电量5500万千瓦时,年创工业增加值1200余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增加值的65%,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农村水电累计总投资5000余万元,国家补助占10%,银行贷款占50%,小水电自身积累占24%,农村集体和农民集资占16%。目前,全村850个劳动力在农村水电公司就业的有423人,向外地输送作小水电运行管理人员的有40余人。全村现有餐饮业25个,各类经营门市摊点100余个,农家乐30余家,有货运、客运车20余辆,有机茶叶加工、食品加工业10余个,旅游从业人员160余人。利用农村水电积累投资100余万元设立了4个卫生室、1所幼儿园,新建了规范化的教学楼,建立了村电教室和图书室,率先在峨眉山市实现了村小信息化教育,并开办了村初级中学。2004年全村人均用电量1013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800千瓦时,村里用电电价0.25元/千瓦时,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其中农村水电贡献占50%以上。而今家家用电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群山叠翠,四野漫绿,山更美了,水更净了,天更蓝了,草更青了。龙洞村已先后跨入市级、省级小康村行列。

无论是在尚未解决温饱和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地区,还是基本实现温饱和相对富裕地区,以上事例还有不少。根据综合分析计算,以上这些地区农村建设小水电,单位千瓦造价大体在5000元左右,平均发电电价每千瓦时0.25-0.35元,1千瓦一年发电3500-5000千瓦时,收入1000-1750元,税金占10%;成本和财务费用占45%;纯利占45%,其中扣除必要积累可用于分红部分占40%以上,即1千瓦一年可分红利400-700元。将国家扶持资金量化为农民股权,以每户股权1500元(0.3千瓦)计,年可增加农民红利收入每户120-200元,每人35-55元。按综合平均计算,建设小水电总投资中,国家补助占10%以下,各类贷款占60%以上,民营资本占20%以上,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集资(含部分扶贫贷款、小额贷款、民间借贷等)占10%以下。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李其道 [标签: 水电 农村电气化 水电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
    永煤集团“十二五”节能战略规划
    在“走出去”战略中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提高…
    多维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
    在“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结合实…
    “十五”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效果经验…
    二十一世纪城市规划具有全球性
    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环境统计…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物资流通
    “十五”期间北京市天然气发展规划及实施措…
    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环境统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