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清解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清解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予臣功再欣口服退热,治疗组予清解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退热效果。结果  治疗组单次退热见效时间短,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清解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见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无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清解退热合剂  保留灌肠  外感发热   临床观察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者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一系列不同表现的临场症状的外感病证。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如不及时退热很容易引起患儿高热惊厥、脱水等症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探讨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法亟待可行。笔者自拟清解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疗效明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1]。wwW.11665.com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元月,在本院因发热就诊的患儿60例,要求治疗前未使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整个病程中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岁;入院时病程在12—24h之间;体温38.5℃—40℃。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5岁;入院时病程在12—24h之间;体温38.5℃—40℃。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温、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臣功再欣颗粒(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6469)3—5岁儿童一次半包;三岁以下儿童一次三分之一包。
        2.2  治疗组  予清解退热合剂(本院协定处方),药物组成:石膏50g,知母10g,栀子10g, 柴胡20g, 羌活10g,黄芩12g。由本院制剂室配制成浓缩液,每瓶100ml。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每次30ml左右,高位保留灌肠。选择较细肛管,插入深度10—15cm。药液温度采用常温。灌肠时药液缓慢灌入,肛管拔去后用纱布按住肛门片刻,以免使药液流出。
        两组均可酌情抗感染治疗2—3d。                                                     2.3  观察方法  两组患儿分别于用药后30min、1、3、6h测量体温,并采用摄氏温度单位记录。观察患儿精神、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
        2.4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全部统计过程在spss16.0软件中进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24—28h体温恢复正常为痊愈,48—72h体温恢复正常为有效,体温未降低或升高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比较(x-±s,h)
组别     n    单次退热持续时间(h)  完全退热取效时间(h)
治疗组    30     9.26±1.26           23.83±14.65
对照组    30     5.68±1.68          34.26±12.54▲
▲p<0.05
        两组治疗后比较,单次退热持续时间与完全退热取效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单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且完全退热取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3.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  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21(60.00)  6(31.43)   3 (8.57)     90.00
对照组   30  15(51.40)   8(28.60)    7(20.00)  76.67▲
        注: 秩和检验,与治疗组比较,▲p<0.05
        两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类同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症。直肠给药药物有效成分可被迅速吸收,同时可避免或减少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及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而且解决了小儿不易喂服药物的困难。臣功再欣为复方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成分中起退热作用的主要是布洛芬,具有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长时间应用对外周血细胞有一定影响。
        小儿乃“纯阳”之体,外感风热,首犯肺卫,肺卫之邪不解,可迅速传入气分,正邪交争,引起发热,同时小儿脾常不足,多易饮食积滞,脾胃蕴热复感风邪而致邪热壅盛。方中大剂量生石膏、知母清泻阳明邪热壮火;黄芩清中上焦之热毒;栀子泻三焦之火从小便而出;柴胡疏解少阳之邪;羌活散太阳之风,使邪有出路;甘草调合诸药。合之共成泻热解毒为主,而兼疏风散邪退热为主要功能之剂。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清解退热合剂单次退热时间及药效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臣功再欣,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疗效高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0-26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王宏霞 刘爱娟 [标签: 清解 外感 观察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喜炎平、双黄连、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芩菊清解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浅谈中医药退热机制的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