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订单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订单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多个专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也是十大战略性支柱(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也愈加明显。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省级教改试点,以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九州通医药集团“订单联合”的校企合作为平台,按照学院“校企双融,岗证双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在调研基础上,与订单企业合作开发,确立了订单模式下“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的物流管理新课程体系。
  一、面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原则
  课程作为沟通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其结构来自外部世界。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着重培养的是职业能力,因此,其课程体系出发点是工作体系,学校通过分析工作体系结构,建构职业教育课程,将具体导向一般。既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来自于职业能力结构,而职业能力结构又取决于专业面向岗位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此,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原则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适岗能力、应岗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变岗能力。
  另外,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在围绕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重构课程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优化衔接、定向选取、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的原则。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选择与职业综合素质相关的,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为课程内容。wWW.11665.cOM在实现课程内容整体优化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逻辑性,并能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
  二、基于岗位分析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我院重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从社会需求入手的,要求按照合作企业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开设相关课程,再根据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构建课程体系。为此,我们首先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培养目标定位。2011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先后对武汉市城市圈主要物流企业进行了调研,完成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调研显示,2010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达1107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480亿元,物流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以上。武汉市许多物流服务行业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2010年,武汉市还被商务部批准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物流标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准化、物流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并且,《湖北省服务业十二五规划》指出,物流产业比重未来将持续增加。
  (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目标定位
  根据调查结果,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各大企业专家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员工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把脉问诊,最后确立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及周边及经济发达地区。与此同时,目标在于服务商贸流通行业和生产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人才就业岗位群包括采购管理、运营管理、仓储管理、信息处理、物流营销、货运及单据处理等六大类岗位;具备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设计物流项目运作方案能力、国际物流操作能力等。
  (三)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分析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上,行业专家和物流骨干教师一起,参照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了14项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具体转化情况如表1所示:
  三、“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确立
  (一)物流管理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框架
  新课程体系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参照物流管理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地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标准对接融通,确定了学习领域,形成了对应课程。之后再依据物流职业能力结构的逻辑顺序,兼顾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模式学时分配,对课程体系中各项目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与排序,形成了“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课程体系(具体见框架图)。
  (二)“三标对接”是面向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内容
  我院推行的“校企双融、岗证双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展开的,采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即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要求引入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课程内容“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将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能达到职业资格要求,到企业后工作时适应性强,具有很好的适岗应岗能力。
  另外,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在职业岗位群分析基础上,确定岗位能力要求,与订单企业合作。依据企业岗位标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学校的课程标准,形成专业技能标准。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接,相互贯通,融合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中。
  (三)以岗位职业能力构筑课程体系平台
  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作为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岗位素质和能力。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流程和就业岗位趋向,通过对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事业心、爱岗敬业、有高度的责任感等素质,与此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转移的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对突发问题能迅速有效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整体来说就是,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见137页表2)。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从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来看,应依次培养学生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专业技能、基本素养和岗位能力不断进阶。为此,我们将原来的课程进行了整合,按照“能力进阶”理念来构筑相应的课程平台,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跨度上形成了“通用能力课程平台—职业基础能力课程平台—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平台—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平台”式的进阶平台课程体系。
  (四)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模式
  以紧密订单式培养为主线,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学习分四期、校企三出入”的校企合作下教学组织模式,即“三出校门,三进行业,四入学习”。
  第1、2学习期是通用能力和职业基础能力培养期。在学习通用能力课程和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时,学生初步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第1工作期:一出校门,贴近市场,到订单企业、合作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明确能力目标,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学习。第3学习期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期。根据物流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5门主要岗位核心能力课程; 第2工作期:二出校门,到合作企业开展岗位实践,到企业开展现场教学、生产实践,强化职业核心技能。第3工作期:三出校门,到订单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学生毕业前必须到订单企业、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创立预就业平台。第4学习期是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期。在初步掌握职业核心技能基础上,回炉学习物流递进岗位课程,并将订单企业课程纳入学习中,让学生进行预就业准备,掌握递进岗位能力。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配合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物流管理专业重构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合作模式为平台,以物流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为内容的项目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结构的能力递进设计,能增强课程弹性,能对职业化课程进行柔性与优化。其突出特色在于:紧密结合订单校企合作模式,将教学过程和岗位实践融为一体,围绕岗位能力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施行“分段施教”,学习和工作轮换,为学生未来择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岗位驱动课程教学,使教学过程针对性更强,目的也更明确。
  四、“三标对接”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实施
  (一)创新项目化课程内容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确立了“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5门职业核心岗位能力课程。在课程开发上,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学校课程标准,形成专业技能评价体系。课程内容设计上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行动领域,通过“逆向拉引法”,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按物流工作过程项目化,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二)运用分段交替式教学模式
  为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相适应,突出岗位技能培养,学校在教学组织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等课程在校内进行学训交替式教学;“配送管理实务”等课程在校外企业进行实境教学,教学与实习同步进行,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
  (三)实习实训系统化设计
  “多段分期”课程体系组织模式要求学校对物流实习实训进行系统化设计。利用校内物流仓储与配送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实施“1234”系统化实训体系教学。具体来说:“1”是以岗位任务和行业技能标准为层面,所有的实训项目、实训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必须遵循岗位和技能标准要求。“2”是指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路线,以职业技能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综合素质来设置教学项目,在实习实训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是构建三个课堂轴心。第一课堂是指课程实训、项目设计、校内综合实训等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是通过培训考证、自主实践、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创新能力、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第三课堂则是到企业现场教学、市场调研、产学合作教学、校外岗位实践等,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相关职业素养。“4”是围绕四个节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一是基础素质训练,包括职业道德、创造性思维、就业指导等;二是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包含口头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三是专业技能训练,是从事某一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四是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是适岗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纪律观念等。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严军 [标签: 改革 订单 公司 接受 订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从管理理论演进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趋势
    基于客户需求的移动终端新营销模式设计
    用户驱动的创业型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理论与模式分析
    宪政视阈下的公共管理模式创新
    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及“
    关于“订单式”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丽娜模式”评析
    浅谈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理论与模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反应原理》的“三效”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