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英美文学作品在电影中的文化价值

英美文学作品在电影中的文化价值

 文学与电影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随着电影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名著被引入电影剧本中。从早期的《战争与和平》《简·爱》《哈姆莱特》《傲慢与偏见》到现今的《哈利·波特》《指环王》等,都是较为成功的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电影。经典名著中的文化内涵也在电影中得以诠释,以一种更为生动、立体的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而电影也随之拥有了鲜活的灵魂。
  一、文学在电影中的文化蕴涵
  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以各自不同的艺术媒介展示着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文字是漫长发展和反复积累的结果,会受到由于政治或者战争带来的融合或扭曲,因而才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蓬勃、灼热的活力,以及深沉、荒蛮的力量。相比电影则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更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从1900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世界上第一部有情节的电影开始,已从最初的杂耍成为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建筑之后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第七艺术”。
  文学是通过文字对大脑的刺激而去想象与重建,电影则是通过影像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这种思想形象与视觉形象之间的差异,是文学作品与电影这两种艺术手段之间最根本性的差异。电影通过影像传达的信息是具体真切的客观事物,较为容易感知和接受。但对于表现深层次和隐藏的内涵,影像的表达则显得乏力,此时文字的优势凸显,传达言外之意,通过接受者的想象而实现作品深层含义的表达。WWW.11665.COM虽然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的相容性使电影从诞生阶段就不断从文学中汲取养分,从默片时期电影从文学中获得片段素材到电影成熟后根据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电影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随着电影业的发展,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已经司空见惯,文学越来越成为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也是文学的体现,文学作品成为拍摄电影取之不竭的题材。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作者的小说被一再搬上银幕,《雾都孤儿》《孤星血泪》《王子复仇记》《亨利五世》《呼啸山庄》等影片都成了世界电影的瑰宝。文学名著在电影中被诠释,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电影的欣赏,更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根据影像的表现调动情感,需要想象和联想等心理能力的发挥,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试听信息中进一步解读作品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破译更为深刻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学与电影同是对文化的表达与体现,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拍成电影的形式,是“文本文化”与“形象文化”的巧妙结合,更是对作品所代表的文化的完美阐释。
  二、诠释英美文学作品的电影赏析
  随着文学的发展以及电影技术的提高,电影与文学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引入电影。下面就从几部经典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的电影作品中来分析优秀文学作品在电影中的运用。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断地被搬上银幕,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是一出充满青春气息的乐观悲剧。故事主要围绕着16世纪意大利互相敌视的两个家族展开主线,两家的儿女却是一见钟情,由此展开的一段爱恨情仇,最终以两位主人公双双殉情而收尾。从16世纪到21世纪的今天,《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断被改编成电影、歌舞剧、音乐剧、芭蕾舞剧等。根植于原著基础之上的改编,不仅使古老的原著活跃于今天,更是通过灵活的改编手法将其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美国导演罗伯特·怀斯执导的《西区故事》(1962),它的创意在于把故事由16世纪搬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上西区,编剧与导演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借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变换故事的时空背景。《西区故事》讲述的是美国本土的喷射帮与波多黎各鲨鱼帮经常在街头械斗,而鲨鱼帮首领的朋友东尼却爱上了喷射帮首领伯纳度的妹妹玛利亚。一次械斗中,伯纳度杀死了鲨鱼帮首领,东尼为朋友复仇,杀死了伯纳度,最终东尼也被喷射帮杀死,酿成悲剧。整部影片将社会、种族、宗教之间的矛盾代替莎剧中的家族仇恨,反映了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问题,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
  (二)《傲慢与偏见》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自诞生以来,不仅风靡19世纪的英国,而且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扔拥有广泛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原名《第一印象》,是奥斯汀在21岁时以书信的形式开始创作的小说。在1810年到1812年期间几度修改文稿,终于在1813年得以正式出版发行。《傲慢与偏见》与电影这一现代媒介形式的结合最早始于1940年,并于1938年、1952年、1967年、1980年和1995年被改编为电视剧,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处于19世纪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道德标准,而且让处于新世纪的我们审视着自己所处时代的生活状态与社会变迁。
  每一次电影的改编都意味着对文学作品的一次再创造,不同时期的电影往往又会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心态,它给读者和电影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和可能性去理解、重识和接受文学作品。1940年的版本是处于二战的背景之下,人们都期望实现和平,消除矛盾。因此,此版本的电影注重喜剧效果,淡化冲突,突出和平趋势。男女主角之间有刺探、不满、争论,但好像是建立在早就相互衷情的基础之上,似乎在玩一场双方都知道答案的优雅游戏。尽管这一版本与原著稍有差距,但电影展示了文学爱情之美和生活和平幸福,较好地迎合了当时的公众期待。1980年版本更为注重文学本身的审美,较多地考虑公众的狭隘的文学期待视阈。无论是从演员的形象,还是影片细节的处理都做到了终于原著。尤其是加入了许多内心独白,有些对白甚至是照读原著人物心理活动。随着对《傲慢与偏见》理解与研究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作品中流露出的女权思想萌芽更是被电影的导演所重视,在2005年版本的电影作品《傲慢与偏见》中,以女主角伊丽莎白为整部电影的中心,活泼调皮的个性也表露无遗,将奥斯汀笔下那种不会装腔作势,说话词锋犀利,聪敏机智,坦率直接的女性个性发挥到了极致。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三)《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之一,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淳朴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贫苦的苔丝受到贵族恶少的侮辱而失身,备受歧视。而待她找到幸福时,又再次被社会虚伪的伦理道德打入深渊,直至毁灭。作者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发起挑战。
  20世纪80年代《德伯家的苔丝》被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搬上银幕,改编成影片《苔丝》。这是罗曼·波兰斯基从好莱坞回到法国后拍摄的一部最长、最美、最昂贵、最具雄心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影评界和媒体纷纷交口称赞。《洛杉矶时报》盛赞它是“本年度最佳影片”;《新闻周刊》称它在“洛杉矶和纽约的首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纽约时报》更是推崇备至,称之为“一部充满田园风光,风格细腻的影片”。整部影片制作精美,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把哈代笔下的威赛克斯小说世界中自然恬美的环境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如影片一开始展现布蕾谷宜人的春色,一群身穿白裙的少女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生机盎然;安玑·克莱回头凝视脉脉含情的苔丝,略带羞涩却心意缠绵;花花公子德伯把草莓塞进苔丝那鲜艳欲滴的红唇,强硬中又透出些许温柔;在塔布篱牛奶厂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和劳动,与苔丝在棱窟槐农田做短工时的荒凉凄清形成强烈对比。影片为观众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把读者面对书页的单向度的想象化为真实的二维场景呈现在银幕中。
  以上几部电影作品讲电影与文学作品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艺术形式的转换,让二者受到了更多观众的喜爱。作家在创作一部文学作品时,注重的是故事情节、人物动作与对话。而导演在拍摄电影时注重的就不只是故事情节,还要考虑电影的拍摄效果、演员演技以及整个拍摄团队的合作。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电影中,不仅因电影有在原著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潜力而备受关注,也因为它具有使原有作品及作者重新焕发魅力的能力。通过把著名作家的小说搬上大银幕,能使他们的文学作品得以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将经典深入人心。文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和接受生活所赋予的一切,文学电影则在此基础上让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文学经典也因此能一代代流传下去。
  三、结 语
  电影是一种集视觉、听觉、时间和空间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演技让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更为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电影演绎的方式塑造文学作品的形象,不仅能够以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向观众展现英美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在电影的渲染下更为饱满与生动,而电影的文学价值也从中得以提升,寓意更为深刻,价值更为凝练。
  传统小说多以叙事为主,重视情节结构,而现代电影突出空间造型的作用。将文学作品引入电影,在电影艺术的影响下,丢开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优势,增加光、影、声、色等视听元素;摆脱了时间的束缚,却开辟了更为广阔而又自由的艺术空间。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改编自名著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文学作品的深刻思想为电影情节的起伏提供了十分独特的素材。而电影也同样是更加真实、具体地表现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加以演绎,让文学作品以传媒的形式展现给人们。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描述不能直接表现出人物的生态和内心,而电影则能弥补这一缺陷。这种电影与文学的巧妙结合,将电影与文学联系得更为紧密,通过电影的演绎,使经典文学作品更有独特韵味。无论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表达思想的深度,还是从艺术表现的力度上,文学与电影两者相辅相成,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沈文香 [标签: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作家 文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分析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集结号
    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反思的必要…
    叶兆言:现代文学确实没那么好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古代文学赏析 豪气诗歌咏自然
    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