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三方博弈 谁与争锋——2009中国电视新闻述评

关键词: 电视新闻 2009 新华社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后奥运时期,“变革”仍然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主旋律。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新闻立台、民生新闻转型到媒介融合,都显示出电视媒体不甘落后,不断创新,打造更强竞争实力,追求最大传播效益的决心。电视新闻的兵家之争历来是中央台和地方台两强相争,但在2009年,新华社电视新闻异军突起,加入到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中国电视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到底谁能在新一轮博弈中占据制高点?我们不妨扫描一下。

  一、中央台:重擎“新闻立台”大旗

  如果说2008年吹响了电视回归新闻的集结号,那么,2009年则可以说吹响了“新闻立台”的冲锋号。汶川地震的及时报道和信息公开,北京奥运的成功转播和巨大影响,让中国电视界重新审视电视的新闻属性和媒体的社会责任。而这一切都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电视的旗舰——中央电视台。

  由于僵化刻板的面孔以及在重大事件上的缓慢反应,导致央视新闻节目收视率降低,公信力下降。“从新闻节目的报道质量来看,中央电视台在时政新闻和国际新闻方面的报道实力雄厚,但是社会热点类新闻呈现出视野不够开阔,大众生活类新闻品质不够完善等问题,新闻节目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①新闻要做到及时、公开、透明才会获得公信力。新闻改革对于央视而言,优先需要解决的是“新闻立台”问题。重提新闻立台,需要强化央视以下几个方面特色:中国声音、国家意志、公共话题、舆论引导、新闻回归、舆论监督等。

  2009年7月份央视新闻频道再次“变脸”,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突破。wWW.11665.coM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包装上注重可视性,大号鲜艳字幕和3d动画等,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此次央视改革最大的看点还不是《新闻联播》,而是央视新闻频道的变革,其核心是加强信息量和评论力度,更加尊重新闻规律,使新闻频道的面孔逐渐清晰化。央视新闻改革不只关注新闻的迅速和第一落点,还对整体的节目架构进行了改革。改版后的央视新闻频道不仅将加大新闻播出量,甚至有望推出更多的新闻栏目,打造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的节目架构。本次改版可以说是一次理念的提升,使节目更具亲和力、回归新闻本位,新闻频道逐渐成熟。

  继《实话实说》、《每周质检报告》、《新闻会客厅》等名牌栏目纷纷下课后,《小崔说事》也于12月被曝即将停播。《新闻联播》这档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也已经自7月30日晚开始变脸。在25分钟的国内新闻中减少领导和会议新闻,加强对民生的关注,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性内容。节目增加了本台短评,央视还进一步完善特约评论员机制,邀请权威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

  《朝闻天下》和《世界周刊》主持人的变化也凸显了两档节目的兼容并蓄,胡蝶和康辉的青春朝气,令节目显得亲切活泼,引发网友热议。每日18:00在新闻频道播出的《共同关注》被认为是改版后变化最大的一档节目,原来是一档以公益慈善为品牌特色的日播专题栏目,改版后保留原有栏目名称,内容却变成了播新闻。由央视一套“移师”新闻频道晚间八点黄金档的《东方时空》,时长增至一个小时。它的改革和《共同关注》一样:强化新闻、淡化专题。全新的《东方时空》新闻资讯量大幅增加,同时将增强对突发新闻的报道。早间的《朝闻天下》、午间的《新闻30分》、午后的《大直播时段》、晚间的《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再加上被换到了22点的《国际时讯》,以及《新闻直播间》、《环球引擎》、《时事解码》等新节目的纷纷上马,使得央视新闻资讯类节目覆盖了所有时段,新闻播出总量和首播量与改版前相比都有显著提高。同时,组建新闻评论员队伍,在新闻节目中加入专家连线和短评,探索新闻深度。可见央视不仅要“新闻立台”,还要“评论强台”。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突发事件是电视新闻的最大卖点。央视大力强化突发事件出境记者中心制。从6月初开始,在北京、上海、成都等8个城市设立应急报道驻点,一旦当地发生突发事件,驻点记者须在4~6小时内赶赴现场报道,这就为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09年1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2010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现场,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向媒体介绍道:央视新闻中心改版后收视率翻番。改版之后的新闻频道全天新闻总量和新闻首播量,和改版之前是有天壤之别。以11月17日为例,新闻总量为666条,其中首播是353条,首播率超过50%,在改版之前,无论是总量还是首播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那个时候首播量只有17%。

  央视新闻改革对于全国无疑会产生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央视新闻改革,对舆论环境和新闻体制势必产生蝴蝶效应。怎样平衡政治和民生,做到政治正确,这正是中国新闻媒体改革的暗礁处。央视新闻改革如果能够试水成功,不可不谓是对新闻体制改革以及言论建设的贡献。伴随央视新闻改革的不断突破,我们希望中国新闻局面能够大好,相应的新闻制度和法律也能催生、健全起来。”②

  “新闻立台”能否成为中国电视的唯一选择?“新闻立台”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们有必要认清“当前我国‘新闻立台’的性质、构成、目标和任务:1、在办台宗旨上,确立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以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来统领全台宣传业务;2、新闻节目必须奠定其在全台的重要地位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形成核心品牌和强势传播;3、充分利用各种新闻资源和各种传播渠道,在传播区域内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以确保电视媒体所承载的历史使命。”③

  二、地方台:内外兼修各谋发展

  目前,电视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金融危机导致广告萎缩,电视台之间竞争激烈,节目同质化严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给电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分流着受众和广告。地方台遭遇发展困境,竞争更趋激烈。面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资源的优势,在过去的一年里,地方电视台的突围和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还是可圈可点的。2009年民生新闻除了在表达方面继续花样翻新之外,江苏台和南方台分别在内涵和外延上的突破最值得关注。

  1.《零距离》:民生新闻内涵提升

  自从《南京零距离》在全国异军突起后,各地电视台纷纷开办民生新闻类栏目,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但近年来,节目呈现同质化、琐碎化、低俗化,日益为人们所诟病,影响力式微。为适应传播发展多元化趋势,民生新闻节目亟需从理念、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转变和提升。

  自5月1日起,江苏城市频道的著名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正式升级为《零距离》。升级后,《零距离》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大民生”,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计民生,从百姓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探讨。栏目强调“五个一”:一个焦点、一个人物、一组评论、一个调查和一个故事。寻求权威性、主流性和市场性三者的统一是《零距离》实现高位突破的核心。以崭新面貌呈现的《零距离》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升级:

  首先,去“碎片化”,加强深度报道比重。《零距离》在版面上提出“五个一”的新做法,即将栏目大量零碎的民生新闻打包进板块,以五个板块《聚焦》、《角色》、《孟飞读报》、《调查》、《纪录》的形式,在每期节目中向观众展现一组聚焦、一个人物、一组评论、一个调查和一个故事。这种做法不仅使新闻资源得到整合,改变了以前容易陷入低俗化的局面,节目更有整体感,而且也促使节目取材由传统的动态新闻报道向多方面形式拓展,多层次、多侧面地发掘了新闻资源,使新闻报道更显深度和广度。

  其次,强化新闻评论,构建电视主流舆论场。民生新闻尽管可以做到贴近、服务本地观众,但是一个电视台要树立自己的品格内涵,还是少不了新闻评论。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场的构成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话语权利开始由精英话语转向大众话语,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也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换,电视媒体更应强化新闻评论,通过电视评论发出时代强音。《零距离》不仅有个性主持人提出建设性意见,摆脱社会情绪宣泄误区,提升节目理性品质,还请来新闻评论员、意见领袖、特邀嘉宾、场外观众参与意见和观点表达,并在特别节目及周末节目中引入场外观众,在注重断面的全面性和平衡性的同时,让各个群体都有话语表达的平台,促使各种社会意见在博弈中形成社会共识,形成和谐舆论。

  再次,加大与网络的合作,体现网络特色。通过台网互动,实现与观众的全方位互动,使电视栏目成为多元化意见的表达平台。《零距离》的升级体现了网络时代媒体创新的理念,是民生新闻步入3.0时代寻求突破、完成自我转型的战略之举。

  从长远来看,民生新闻应转型为“公民新闻”,发动公共议题讨论,充分汇聚民意,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探寻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构建和谐的公民社会。

  2.南方台:民生新闻外延拓展

  由于民生新闻有较高的收视率,不少地方台纷纷加长播出时间,但随之而来的“注水”却带来品质的下降和琐碎化造成的审美疲劳。但广东南方电视台并没有简单的做加长版,而是在理念创新基础上进行外延拓展。

  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实际上是一个民生新闻综合频道,他们找准民生频道定位,敢于突破新闻的边界,选择以其品牌民生新闻栏目《今日一线》为立足点,相继打造新闻评论栏目《马后炮》和栏目剧《真实故事》,形成“民生新闻报道+民生新闻评论+民生故事演绎”的整个民生节目集群。“社会转型期电视新闻媒介的传播模式由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继而转向个性传播。”④多个节目多种形态的节目集群正是实现分众传播和个性传播的最好方式。

  南方台经济频道的这种集群方式一方面使节目在播出内容上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大大丰富了民生新闻的内涵。而另一方面,也使频道在统一定位的调配下,做到了节目资源的最大共享和充分开发,品牌效应的互相叠加,收视更是达到了一脉相承,并强化了频道的民生特色。节目集群内部因节目之间组合形式灵活多变,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易于保持集群独特性,对维护节目以及频道品牌生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新华社电视:悄然崛起的第三方

  谁是中国电视新闻博弈中的第三方?过去是以凤凰卫视、香港无线和亚视为代表的境外新闻媒体,尽管境外媒体有限的落地使其传播力并不大,但由于其先进的新闻理念使之影响力不可低估,成为内地电视新闻纷纷效仿的竞争对手。然而时至2009年,新华社新闻悄悄地进入传统电视新闻的世袭领地,新华社电视业务全面启动,引起电视新闻界的极大关注。

  “近年来,各级电视台在建立新闻交换平台上做过许多尝试,充分显示出各级电视台对建立新闻资源交换平台的强烈需求。”⑤2009年3月1日新华社视频专线正式运行,利用通稿系统及时将电视新闻传送给全国各电视台。正确的政治导向、过硬的质量,独家的采访,崭新的新闻理念,使电视台播出新闻时有了新的选择,新闻竞争力增强。目前新华社电视新闻主要是提供信息,侧重国际市场,对国内电视媒体冲击不是很大,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竞争。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打造文化软实力,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必须建立一批有规模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媒体,提升舆论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作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新华社拥有遍布全球的庞大新闻网络、优秀的驻外记者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中国电视新闻争取国际话语权,必须建立独立的新闻采集系统,遵守新闻传播规律。新疆7.5事件发生后,新华社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将最新的现场画面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全球观众,大大压缩了西方媒体的炒作空间。2009年7月1日,新华社英语电视新闻线路开始运行。cnn、bbc、路透社等媒体已成为其用户。英语电视专线的开通,大大增强了新华社的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国媒体走向世界的积极尝试。中国国际电视台在也将于2010年元旦期间开播。目标是建立国际一流媒体。诚然,打造国际化媒体,需要具有国际传播视野,掌握跨媒体经营策略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媒体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当今是一个立体化传播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着强大的冲击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逐渐融合是发展趋势。“新华社电视”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及大屏幕等终端,实现与新媒体的共生共荣。6月16日,新华社电视成为开心网的第一个机构用户。网友们可以加自己为新华社电视的“粉丝”,观看并评论即时发布的电视新闻,提供新闻线索,与主持人和记者进行交流。新华社电视则能够及时掌握网民反应,改进报道质量,并利用社交网站的互动性和高人气,开拓市场,培养目标用户。新华社电视与开心网的合作是媒介融合时代传播理念的一种全新探索。便捷的传播渠道、即时的权威消息、畅通的互动交流,为新华社电视赢得了众多“粉丝”的支持,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2009年9月1日,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全面上线,新华社cfc手机财经电视频道开播。手机电视频道运用现场直播、现场连线、演播室访谈、专题片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使新华社的权威声音影响更多的手机受众。随着业务的不断成熟,手机电视台的栏目将更加细化,内容也将更加丰富,为广大用户带来精彩的视听体验。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尽管悄然进入电视新闻领域的新华社才还刚刚起步,但它或许会起到一种“鲶鱼效应”,激活中国电视的竞争、加快电视新闻的改革。2009年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主办方新华社与路透社、美联社等西方媒体巨头共同对话,显示出其打造国际强势媒体的雄心。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媒体已不再被动,正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世界新闻竞争。中央台、地方台和新华社的三方博弈,最大的赢家必然是中国电视的新闻改革。


[注释]
①段鹏:《中央与地方双重视角下的中国电视新闻新发展》,《现代传播》2009年第2期,p48。
②王彦飞:《央视新闻变脸的蝴蝶效应》,《长江商报》2009年8月3日。
③谭天、覃晴:《论“新闻立台”的再现》,《南方电视学刊》2009、4,p1。
④杨柳:《社会转型期电视媒介的发展及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攀登》2009、4,p119。
⑤段鹏:《中央与地方双重视角下的中国电视新闻新发展》,《现代传播》2009年第2期,p50。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谭天 马海江 于凡奇 [标签: 方博 谁与 中国 电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新闻场与政治场的互动与博弈—以区域性主流…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博弈论方法
    试论理想与现实的博弈:关于公共信息披露的…
    “真相传播”与“策略传播”博弈——“三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