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上)

当代城市文学批判(上)

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时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27%。显然,这个简单的数字,决不仅仅表明我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而是意味着一个曾经拥有数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从此步入论文联盟http://一个以城市社会为主的历史阶段。然而,对于这个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文明“福音”,怀有百年现代化纠结的国人,并没有显现我们曾经想象的释怀迹象。对此发表评论的多是社会学家,而且大多持有忧喜参半的谨慎态度。与此同时,美国之音中文网发表一篇名为《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社会冲突将加剧?》的质疑文章,它一方面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其中包含着政府拔苗助长的行政行为;另一方面也指出,“其带来的最大隐患是将来可能层出不穷的社会冲突问题”。①如果我们搁置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那么不能不承认,它从某个意义上折射出我国社会学家忧喜参半的深层原因。
  这里令我深思的问题是,文学知识分子对于这个文明转型的历史性标志,似乎出现群体性的失语现象,而且这种失语并不是偶然的精神现象,你只要检视一下近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便不难发现,当代文学的城市想象明显滞后于城市化的社会现实。相比之下,西方作家自从19世纪开始,一直在质疑日益膨胀的现代都市:喜剧现实主义和浪漫现实主义,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商业城市的贪婪;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揭示了工业城市对人性的损害;后现代主义则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后工业城市的洞见。Www.11665.cOm②长达两百多年的城市文学批判路径,由外在现实到内在自我;思想向度则从怀疑启蒙理性到质疑个人主义,再由自我危机发展到主体解消。可以说,阅读西方城市文学就是阅读西方现代文学史,而阅读西方文学史也是阅读西方现代思想史。从思想层面看,西方现代思想似乎经由文学城市批判抵达了自我消耗的终点;但从文化层面讲,西方文学的城市批判对于遏制某些社会危机滑向社会灾难,起了难以估量的文化效应。
  我知道,中西现代城市文学并不具备完全的可比性,因为西方毕竟拥有三百年多年的现代城市历史,但是这种比较的结果至少可以说明,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学尚有较大的表现空间。其实,无论我们对于现代城市抱有怎样的理性认识和价值情感,整个城市化的社会趋势是无法遏止的。我们应该意识到,一方面文学的城市想象及其人生思考,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关联,而我们当下的生活思考和价值取向,又在一定程度上规约着城市社会的将来。另一方面,当代文学本身的发展前景也有赖于文学的城市想象,因为文学在给予日益变化的当代城市以想象性表现的同时,城市文学的生活体验与人性思考,也会反过来促使文学思想的深化与文学形式的创新。这就是说,无论是文学想象与社会认知的关系,还是文学自身的发展,我们都没有理由不重视文学的城市想象。为此,我想在梳理现代城市文学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检视既有的城市文学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其中的症结和可能的思维向度。
  一、当代城市文学的历史症结
  现代城市业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舞台。就文化创作而言,城市具有完备的生产体系、通畅的传播渠道和各种文化需求的群体,因而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精英,可以说,现代城市孕育了现代文化。尽管中西现代文学具有较大差异,但在文学与城市的关系方面,总体上是相似的,这就是身处城市的作家,将关注目光投射在自己的生存空间,阐释自身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并提供认知城市的思考方式。
  上个世纪20~40年代的上海文学,虽然没有完整描述出中国现代城市的历史过程,但在相当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那个年代现代都市的社会影像。直到现在我们才发现,“新感觉派”小说对于现代城市生活的体验是那么贴切,并不像有的人所说的只是日本现代文学的刻意模仿。这些作家对城市持有复杂的心态,他们笔下的城市既是诱惑又是陷阱:它一方面吸引来自各地的人,为他们提供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可能,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方式也使人们产生莫名的焦虑。茅盾《子夜》试图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剖析城市,固然有偏见,但对当时上海各阶层的人生和心态,进行一个全景式的描述和思索。还有张爱玲,从世俗人生的细微之处着眼,对城市特殊群体的人生和人性有着独到见解。相对上海而言,北平仅仅是个商业消费城市,现代工业的程度较低,但也有老舍创造的市民世界。这个市民世界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中,进退失据。这就是说,现代文学与城市社会基本上持有同步发展的态势。
  文学与城市的脱节发端于当代文学,究其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在新中国主流文学话语的倡导下,前30年当代文学极力回避城市社会。我们习惯于为曾经作为主流话语的传统革命文学理论,贴上极左政治的标签,而忽视其中蕴藏的民粹主义思想倾向。所谓的民粹主义,原指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俄国。当时一些怀有道德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以人民精英自居,提出到民间去发动农民,推翻沙皇制度,因而有“民粹派”之称。由于在反抗资本主义现代性上,中国传统的宗法文化与民粹主义思想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而现代革命文学深受俄国民粹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极力赞美乡村和推崇农民,试图通过村社乡土性对抗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社会主义。二是崇尚简朴而平等的清贫生活,憎恶尘世浮华和世俗享用,蔑视城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重视分配而轻视生产。三是具有强烈的怨恨情绪,而这种破坏性的怨恨来自神圣的人民崇拜及其赎罪愿望,用弗兰克的话说,“它把自己的社会理想作为偶像来崇拜,并赋予了它以统治一切的神圣尊严与权力”。③
  新中国的主流文学话语深受民粹主义思想影响,当代文学史在文学分类上基本上不是按照社会生活的空间,而是根据社会生产的行业来进行文学类别的,因而有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和军事题材文学等,却没有城市题材文学。当代文学史的“经典”,除了阐释新中国历史起源的《红旗谱》、《青春之歌》和《红岩》等历史题材创作之外,主要是表现农村生活的作品,如《山乡巨变》、《创业史》及《三里湾》等。即使是表现城市社会,也常常把它作为具有腐蚀性威胁的社会空间。在《青年一代》和《千万不要忘记》这两部影响广泛的60年代电影中,城市似乎成为人性堕落的渊薮,与此相对的乡村和边疆,则是幸福人生和健康生命的福地;至于城市爱情与日常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危险的阶级斗争新动向。直到新时期,当代文学才纠正了对城市社会的偏见,重新接续现代文学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近20年是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而且主流文学话语也失去了一统江山的权威性,这为城市文学繁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文化契机,但是文学城市现实却出乎人们预料,并没有为人们提供应有的思想启示和精神养料。其中问题的症结何在?从文学的外部关系讲,城市文学边缘化,显然来自市场经济的挤压与电子媒体的迅速崛起。至少就目前的文化态势来讲,红尘滚滚笼罩下的城市社会,使人们无法进入宁静的阅读情境,网络文化与图像文化也对纸质文学形成了致命的冲击。为此,不光是城市文学,就是整个纸质文学都在边缘化。尽管文学生产的数量依然较大,城市文学的书写源源不断,但读者的范围却越来越小,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微弱。从某种意义上,当代城市文学似乎总是生不逢世。
  从文学的内部关系讲,当代文学的自身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当代文坛获得批评界普遍认同的一线实力作家,大多对城市社会缺乏持续而专心的关注,如韩少功、张承志、张炜、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醒龙等等。他们毕竟成长于理想和浪漫的年代,同时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也强化了他们的道德理想主义,因而他们的生命感受及其价值情感,似乎天然地契合乡村而疏离现代都市。他们的创作即使是涉及城市社会,也充满偏见。贾平凹的《废都》,把拯救城市社会人欲横流的希望,寄托于乡村乌托邦。其实,他笔下的乡村世界,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实存的生活空间,而是经过情绪过滤的记忆性故乡。我们不难发现, 这批上世纪50年代生的大多数作家,尽管生活在城市,但是审美视域的重心依然在乡村,似乎越是贴近大地的泥土,越是符合自然人性,因而表现危机的乡村和苦难的乡民,成为不证自明的道德优越感的标识。当然,这其中的奥秘,除了创作观念和实践中的伦理意图与道德情怀之外,还有他们面对急剧变幻的城市生活,缺乏理性的把握和心理的自信。与此同时,一批道德理想主义批评家,关于城市文学的批评过于苛责,缺乏自由的心态和理性精神。他们自以为是地站在自设的道德理想主义高地,居高临下地指点江山,如90年代对于何顿、朱文、卫慧、棉棉等城市文学作家的批评,就有不少“道德民兵”式的批判。
  总之,当代文学前30年,主要是客观上不具备城市写作的思想文化条件;近20年则主要是文学知识分子主观上对于城市的快速扩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自觉的理性意识,因而整体上滞后于城市现实。对此,我想说的是,对于城市文学明显落后现实的某些外部原因,我们无须怨天尤人,文化转型该变化的就得变化,文学担当该承受的也得承受,这就是城市文学的宿命。况且,城市文学的现实和前景,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悲观。从文学的内部关系来说,我们更不是无所作为的,“新生代”作家城市书写的社会现实与个体生命体验,业已接近成熟。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宗法社会的文化情结与民粹主义的思想倾向,无形地阻碍着我们贴近文学城市,我们似乎至今还没有清醒意识到文学城市想象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有勇气承认,城市化是一个民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明标志,城市社会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不管文明的未来是兴旺还是毁灭,那么城市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思索。虽然我们不敢说当代文学的命运将取决于城市文学的发展,但是可以说,当代文学的重心注定要从乡村转向城市,因为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文学的传播与阅读,以及国民的文学教育,都越来越依赖于发展着的城市社会。
  
  二、当代城市文学的现状辨析
  近2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翻了一番,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远远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同时,因为城市扩张规模和变化速度导致的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也超乎我们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理性限度。因此,当代文学难以全面与深入地表现城市社会的丰富内涵和复杂形态,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如果我们悉心梳理近20年的城市文学,不难发现,虽然它们还来不及参透城市社会的巨变,没有创作出足以影响社会的鸿篇巨制,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庸。凭心而论,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表现形式,它们都全面超过以往文学史的城市想象。为了进一步思考当代文学与城市社会的关系,我想就自己有限的阅读视野,对90年代以来的城市小说进行梳理和辨析。需要说明的,本文主要是通过阐释现代都市知识分子形象,来辨析城市文学的地形图。这不仅是因为篇幅限定的缘故,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知识分子作为城市社会的代表性群体,对于变化着的城市现实,拥有较为敏感的外在印象、丰富的内在感受和较为深刻的理性思索。
  首先是沉浮在金钱与权力漩涡中的知识分子。上个世纪80年代尚是个充满乐观主义的新启蒙时代,城市作为一个文明的象征,寄托着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愿景。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强调理性和技术力量的启蒙思想,实质上是把城市作为控制自然以获取财产的手段。④进入90年代后,城市在闪烁诱人的繁华之光的同时,显现人们不曾意料的诡异特性,它将多少年来传统文化刻意压抑的人的贪欲本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993年何顿连续发表《生活无罪》、《我不想事》和《弟弟你好》等小说,引起广泛关注。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方式,真实呈现出市场经济原始积累时期的粗鄙现实。小说的主人公原本都是中小学教师,因为不堪卑微人生的生存困境,投身市场经济的激流。尽管混乱的市场充满了各种风险,也无法动摇他们不择手段攫取金钱的人生目标。利益追求既盛行于恶劣的环境之中,也隐匿于充满欲望的个体身上,两者一旦相遇便相互激化,加速了人性的堕落。深陷其中的人既显现出勃兴的生命活力,也诱发出自私的动物本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现代都市既显现出诱人论文联盟http://的魅力又是无情的人性陷阱。
  由于经济市场处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前市场经济的权力仍然在城市社会起着主导作用,并且与市场经济的金钱暗通款曲。完全可以想象,一旦恺撒既有权力又有金钱,并且缺乏民主政治的体度制约,那么腐败也就应运而生,社会运行的秩序难免混乱。同时,在社会失序的重负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破碎。2011年阎真的《沧浪之水》,写一个知识分子的官场沉浮故事。主人公池大为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步丧失自我,由一个清高的学者蜕变为成功的官员。这里显示的权力诡异之处,在于它的隐形特质,你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明确感觉到它的无处不在,而且法力无边,但又无迹可寻。其实,世俗权力本身并不神秘,神秘的是权力面纱后面的“潜规则”。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无论是叙事视角置于外在现实还是内在个体,上述小说的共同特征在于,创作主体极力压抑生活意义的意向,简化人性的复杂性,把人物性格限定在行为主义和环境决定论的范围。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人公丧失了终极价值关怀,缺乏内在的理性主体和道德反思,在严酷的现实中或者为了摆脱清贫的困境,或者为了维持个人与社论文联盟http://会的有机联系,屈服于金钱和权力。这些小说试图表明,作为城市法则的金钱和权力,统治了城市社会及其人际关系,也规定了人的行为动机,从而构成铜墙铁壁一般的现实。在这个坚硬而庞大的城市社会中,个人无力无能也无奈,只能在浊世中随波逐流;体现城市社会法则的金钱和权力,由此显示出“合法性”和“合理性”。
  其次是漂浮在陌生城市中的青年知识分子。90年代上半期,60年代生的作家群体浮出水面,这些被命名为“新生代”的作家群,以韩东、邱华栋、朱文、鲁羊等为代表。他们以个体书写的方式,表述自身城市生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困境。应该说,他们是最接近本雅明所说的现代中国的又一代“波希米来人”,即在城市中漂浮,“心存诗意却被时代抛在后面的现代人”。⑤其实,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他们并不像上一代知青作家那样抱有偏见,而是爱恨交集。面对城市这个陌生的庞大空间,他们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自己兴奋而失落的震惊体验,以及被物质主义激发出来的欲望与焦虑。邱华栋《环境戏剧人》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是:
  远处,国际饭店、鸿基大厦和其他高楼直逼我的视线,让我有一种推倒积木似的强烈愿望想推倒它们,因为它们给了我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我现在仍然感到这座带给我激情和梦想的城市是如此的陌生。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颜敏 [标签: 城市 文学 中国 文学 文学 文学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应用型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性转换
    聚焦:当代优秀影视小说人物语言的社会文化…
    鲁迅作品对当代青年成长的教育意义
    网络传媒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分析
    当代文学文献史料研究的历史困境与主要问题
    浅析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娱乐化现象
    聚焦当代文学前沿问题 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邢台当代文学发展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樊星新著《当代文学与国民性研究》研读
    论现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
    浅析网络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