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民法论文   经济法论文   国际法论文   法学理论论文   司法制度论文   宪法论文   刑法论文   行政法论文   程序法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法律资料库   法史学论文   诉讼法   劳动保障   商法论文   经济法   法理学
论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论文摘要 移民社会融入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内容。三峡移民在安置地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是整个三峡工程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国外的移民社会融入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有关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进行归类总结,并对其作简要评述。

  论文关键词 三峡移民 社会融入 健康发展

  三峡移民在形式上分为就地后靠移民和跨省外迁移民。其中跨省外迁的三峡移民大多具有非自愿性迁徙的特点,这种以大规模、远距离为搬迁特征的外迁三峡移民在缺乏基本的社会心理认同感的情形下,其生产结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支持网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民在安置地区能否生活稳定与健康发展,关系到地区的稳定发展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移民的研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成果颇为丰富。本文力图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对已有的三峡移民研究作述评。

  一、国外的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国外有关我国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较少,但是对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却是西方移民研究中的重点。国外早在工业化时期就有了对各式各样的移民比较详细的研究,西方学者对移民融入方面的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国外对于移民社会融入研究使用的概念大致有:社会同化(assimilation)、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社会吸纳(social inclusion)与社会并入(social incorporation)等。wWW.11665.cOm这些概念的侧重点不同,它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界定、描述移民的融入状况。
  格雷泽(glazer)和卢卡森(lucassen)指出,社会同化是指移民被流入国完全接纳,并归属于某一特定群体,其后代有着与其祖辈不同的社会认同,成为该国的公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同化主要是从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身份认同等层面来进行概括,并且着重强调了移民群体的被动适应过程,移民最终能否融入主流社会取决于是否完全接受流入国的社会价值体系。因此,同化更加突出社会成员同质性特征。
  社会适应指的是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适应以及他们在面对特定的社会环境时所作出的反应。马腾斯(martens)指出,移民的适应过程不仅包括主流社会对移民的吸纳与整合,还包括移民群体对新社会价值体系的认知、选择、行动与内化过程。移民通过内化了的行为准则与价值标准来实现对新的生活与文化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更多地强调移民群体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
  社会融合的概念相对更为宽泛,是指移民在主流社会的融入状况,包括移民的生活状态、移民融入的演变过程等多个方面。艾林森(w.ellingsen)指出,移民社会融合是指移民平等地融入主流社会的状态和过程,体现了移民与其所融入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是一种双向适应的过程。社会融合既包含个体层面的融合,又包含群体层面的融合。此外,社会融合的研究内容也包括诸多方面,学术界倾向于从移民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关系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界定。
  文化适应最经典的定义来源于1936年雷德菲尔德·林顿(redfield linton)和赫斯科维茨(herskovits)的界定,指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移民进入到新社会中,通过持续的互动与联系,其自身原有的价值体系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从狭义上来看,文化适应是指移民对主流社会文化习俗的适应。但是文化适应仅是移民实现社会融入的某一具体阶段,移民在文化上适应了主流社会,并不意味着移民完全融入到当地社会。米尔顿·戈登(milton gordon)在1964年的研究中指出,移民融入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过程,其中的文化适应仅是移民融入的第一步,包括对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文化特质的适应等。他还指出,初级阶段的文化适应与结构性融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恩泽格尔(h.entzinger)和拜泽韦德(r.biezeveld)也认同此观点。他们认为,文化适应并不是移民社会融入的唯一选择,也不是社会融合成功的必然要求。移民虽然接纳了主流社会的某些重要价值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移民对其自身原有文化的全盘否定与丢弃。
  社会吸纳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洲医疗与福利危机,带有一种公共政策和福利研究的社会意味。这一概念起初是用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后来又用于对移民群体、少数族群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研究。它将移民群体看作是社会行动的客体,更多地突出流入地社会的积极能动作用。它的目的是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消除社会生活的障碍与预期风险。
  社会并入的内涵与社会吸纳比较类似。它主要是针对移民在劳动择业、文化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网络等诸多方面的融入。因此,社会并入政策是通过创造均等的教育培训机会,为移民提供语言与技能等方面培训,从而提升移民等其他弱势群体的社会生活能力,进一步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合。

  二、国内的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三峡移民问题是整个三峡水利工程的关键之所在,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三峡移民的研究有助于国家进一步完善移民政策,为以后其他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与指导。三峡移民在迁移人数与迁移规模上当属世界之最,尤其是外迁移民所面临的不仅是地域上的变迁,更是在缺少社会心理认同感的情形下,生产结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支持网等的巨大与深刻的变化,因此三峡工程从实施之初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水利工程建设所导致的移民迁徙是移民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三峡移民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成果,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水利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保健、建筑工程、新闻传媒、法律制度等多个层面。

  第一,三峡移民扶持政策方面的研究。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峡水利工程实施的第一阶段,研究内容大多涉及水利工程的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资金的运作监管、移民的拆迁安置、国家补偿政策等方面。例如,徐琪、刘逸农等(1993)的《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袁宏全(1994)的《三峡移民工程管理方法研究》。
  第二,三峡移民经济融入方面的研究。大致从1999年以后,国内学者对移民的研究逐渐开始涉及经济发展这一层面。随着三峡工程的进一步展开,移民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移民的经济融入状况与移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整个移民工程不仅是移民能不能迁得出的问题,更是移民迁出后在安置地能否稳得住、经济生活能否得到较快恢复,并持续发展、走上富裕道路的问题。例如,罗凌云、风笑天(2001)的《三峡农村移民经济生产的适应性》,马德峰(2005)的《我国水库外迁移民社区经济适应研究——以大丰市三峡移民安置点为个案》,张燕(2007)的《水库外迁移民在安置地的社会经济适应研究综述》,刘志军、孙泽建(2012)的《浙江首批三峡移民的经济适应——兼论模糊人情化扶持及其超越》。
  第三,三峡移民文化心理融入与稳定性研究。三峡移民迁移模式分为就地后靠与跨省外迁,不同的迁移模式与安置方式对移民的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还容易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例如,刘震、雷洪(1999)的《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中的社会心态》,何泽仪、彭婷(2005)的《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刘伟(2007)的《从“乡土”文化结构探究三峡移民心理困境原因》,彭豪祥、段跃芳(2009)的《三峡工程移民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研究》,喻婷婷(2010)的《论后移民时代三峡移民的生活融入与文化认同》。
  第四,三峡移民社会整合方面的研究。随着移民工程的进一步展开,移民在安置地区的社会生活已经全面铺开。但是随着后移民时代的来临,各安置地已经进入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移民更深层次的社会发展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例如,杜健梅、风笑天(2000)的《人际关系适应性:三峡农村移民的研究》,艳梅、雷洪(2001)的《对三峡移民社区环境适应性状况的考察》,刘晋飞、黄东东(2008)的《三峡移民社区的整合机制分析——兼论移民纠纷框架下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构》,马佶庆(2011)的《移民的社会网络与适应层次研究:以广东峣山村三峡移民为例》。
  第五,三峡移民工作总结与移民精神的研究。大致从1997开始,国内学者就开始对移民工作之初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进行研究。例如,辛文、焦成斌(1998)的《三峡工程四川库区十年移民工作回顾》。随着三峡水利建设的告捷,对移民工作的回顾性文章也较多,主要论述了移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移民扶持中所需注意的问题。例如,张宝欣(2008)的《三峡外迁移民工作回顾与思考》,傅秀堂(2010)的《三峡移民规划和论证工作回顾》。此外,对三峡移民精神的总结研究也颇多。例如,中宣部宣传教育局(2006)的《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龚举品(2010)的《三峡移民精神的弘扬与库区建设》等。

  三、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简评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国外对于社会融入概念的研究,并不具有排他性,它们在内容上或是交叉或是互补,有的概念是针对移民融入中的具体层面展开,或是对移民融入过程中的某一具体阶段进行描述,或是从不同的维度对移民融入状况进行综合阐述等,以上这些都为我们了解与分析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第二,从国内学者对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对三峡水利工程的研究开始的较早,而对移民问题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晚。并且现有的成果多侧重于理论研究,而从实证角度进行的研究是在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而且从文献整理的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对移民融入的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大多仅涉及三峡移民的经济生活融入、文化环境融入等某一具体层面,而缺乏对移民精神生活、政治法律生活、社会关系等层面的研究。此外,涉及到具体地区,特别是对跨地域、跨文化的三峡移民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法律生活、社会关系等层面的综合性社会融入状况的研究亟待加强。

  • 上一篇法学论文:
  • 下一篇法学论文:
  •  作者:范晶晶 [标签: 三峡 三峡 三峡 三峡工程 三峡 三峡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三代党领导核心的宪法观——试论三个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