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谈清教主义教育观对推行全人教育的启示

摘要:一般认为,全人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旨在培养博雅通达、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建基于清教主义教育观的北美新大陆教育,坚持“以上帝为首、以学生为本、以家庭为重”的全人教育实践,为今日美国教育的兴旺发达奠定下坚实基础。在我国教育界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全人教育实践的当下,研究清教主义教育观,借鉴清教徒全人教育遗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清教主义 全人教育 启示 

   全人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旨在培养博雅通达、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即所谓的“全人”。在西方,对教育怎样培养“完整的人”的艰辛探索,可以上溯至17世纪初期,清教徒在北美新大陆的教育实践。建基于清教主义教育观的北美新大陆教育,肇始于宗教,脱胎于英国教育传统,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以渐进的步伐,基本完成了从宗教到世俗,从出世到入世的嬗变过程。毫无疑问,没有清教主义教育观引领下的,以塑造“完整的人”为指向的北美新大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今日美国教育领先全球的兴旺发达。在教育界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全人教育实践的当下,研究清教主义教育观,借鉴清教徒全人教育遗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清教主义教育观之“三为”理念探析 
   
   清教徒是16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国教内部分离出来的宗教派别。17世纪初期,为躲避国内政治和宗教迫害,英国清教徒大批移居北美。wwW.11665.COM在北美最早的13个殖民地,80%的教会都具有清教倾向。作为北美的早期移民,清教徒所倡导的清教主义毋庸置疑地主导着美利坚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尤其在文化教育领域,清教徒以在北美建立基督徒新型宗教生活模式为愿景,激发出强烈的文化教育动机,齐心协力,大兴教育,为美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下坚实基础。1636年,清教徒到达新大陆仅仅6年之后,马萨诸塞州议会就决定拨出当时税收的四分之一(400英镑)兴办高等教育,建立起以剑桥命名的学院,即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的前身——剑桥学院。几年后,马萨诸塞和康涅迪克州立法,规定每一座城镇都要开办一所学校;1655年纽黑文立法,要求父母和雇主必须给其儿女和学徒提供教育。清教徒大力兴办教育的动力来源于宗教的需要与追求。他们认为,每个个体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而与上帝直接交流的途径就是研读《圣经》。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教会每一个体读书识字,为其读懂《圣经》创造条件。由此形成“以上帝为首、以学生为本、以家庭为重”(简称“三为”)的充分彰显清教主义价值的全人教育观。 
  (一)以上帝为首 
   培养学生阅读《圣经》是清教徒兴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清教徒认为北美应当是一个山巅之城,理应成为世界基督徒社会的榜样和示范。清教徒相信“神圣的圣经包含了一切必要的救赎”。虽然通过阅读圣经并不一定能给人带来物质上的成就;但作为一个好的清教徒,就必须为自己寻找圣经真理。清教徒强调让孩子们从小读圣经,让他们不是为了赚钱和有用而学习,而是为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学习。正如17世纪著名牧师科顿·马瑟所说,“在一切之先,在一切之上的,就是父母应当教育他们儿女关于基督教信仰的知识。关于其他事情的知识,它们是非常之好,我们的孩子没有它们也可以达至永远的幸福。但是对主耶稣基督话语里敬虔教训的认识,对他们来说是一百万倍更加需要。”所以,马萨诸塞儿童使用的《新英格兰识字课本》,实际上是经过简化的宗教经文,《儿童教义问答》、《教义问答手册》和《美洲儿童精神乳汁》则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初级教材。在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中,神职人员构成了核心和骨干。校长和教师大部分是牧师。牧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受过教育的文化人,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行,承担识字教育和宗教课程,同时讲授古典语言、数学和法律等。教会代表定期考核学生熟悉和理解《圣经》的程度,以此衡量教师对宗教知识、教义问答和赞美诗掌握的水平。 
  (二)以学生为本 
   锻炼学生良好品格是清教徒兴办教育的重要动因。清教徒认为人的本质是邪恶的,教育将为人类指出克服罪恶本性的途径,以拯救堕落中的芸芸众生。因此,把培养孩子良好品格与坚定的宗教信仰视为头等大事。认为学生不只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产品,更是教育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是教育存在的全部价值之所在。早期,这些学校设定的教育目标,首先是按照本教派的需要,为教会培养信仰虔诚、举止优雅、具有良好教养的年轻教士;其次是造就笃信基督、“正直”和有气质风度的绅士。因此,1754年,耶鲁学院院长在谈到办学宗旨时声称

,“学院是传教士的社团,以造就从事宗教事务的人才为己任”1。国王学院在成立时表示,自己明确的办学目的在于“教育和指导青年理解耶稣基督,热爱并服从上帝,养成优良习惯,获得有用知识”2。为了实现既定培养目标,各校都把宗教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各学院普遍开设由校长或著名神学教授讲授的“道德哲学”课,试图结合基督教义、理性和科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此外,传教布道、研读经书需要掌握的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也是各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总之,清教徒学校致力于办成著名诗人弥尔顿所期许的那种“让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让人成为一台冷冰冰的赚钱机器”的“全人教育”载体,培养出不少那个时代最优秀且最有学问的杰出人才,
 (三)以家庭为重 
   突出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责任是清教徒兴办教育的鲜明特点。一般认为,学校乃专司教育在处所,教育的g责任全在教师。而清教徒则认为,父母不单养育孩子,更要教导他们长大成人。因此,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毋庸置疑是父母,学校乃至社会只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协助者。清教徒将父母的责任分为三类:哺养、教养和教导。其中教养包括教给子女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使子女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相对而言,清教徒把教育看得比哺养更为重要。在世俗教育中,清教徒首先关心的是教给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因为清教徒将规范个人行为作为重建社会秩序的起点。良好的行为举止其核心是守秩序,讲礼貌。良好的行为举止覆盖日常生活的广阔领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谦卑。服从家长,尊重长者和上司,善待与自己地位相当和比自己低的人,做到尊卑有序,相互关爱;二是行事为人端正。言谈举止要得体,不好色,不酗酒,不纵欲;三是养成勤劳、节俭、守时的生活习惯,这是清教徒尤其强调的。清教世俗教育注重的另一方面,是使子女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为达成上述目标,清教徒教育子女很讲究方法。首先要折其志,使其学会忍耐和服从;其次,在衣食方面要有所节制;再次,父母应正其身,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最后,对子女犯错应予惩罚,以使其知错悔改。这些做法即便以今天的视角审视,对我们推行全人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清教主义教育观对推行全人教育的启示 
   
   全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和谐就是善”的思想、裴斯塔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观念,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论”,在本质上都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想。在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家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从人性和人的自由出发,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而清教徒在北美新大陆的教育实践,在世界教育史上堪称将全人教育从理论构想推向实践运作的最初尝试。作为清教徒全人教育成功标志的,莫过于北美人在独立战争时期表现出的极强的价值判断力与政治自觉性。1776年1月,托马斯·潘恩旨在动员社会公众支持北美独立的著作《常识》在费城出版后,当年即印刷25次,3个月发行12万册。在一个人口仅250万的殖民地里,总共售出50万册。这一切,显然建立在普通民众极高的识字率和良好的政治素养之上。更具说服力的是,在革命的过渡阶段自发产生的民间权力组织,在对自身权利的意识,尤其是克制暴力、克制自私的欲望,以及建立限制权力机构的能力等方面,彰显出此前民众受到的政治教育和养成的自治能力层次之高。从美洲实质性脱离英王控制到美国建国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北美殖民地就是在这样一些完全自治的民间权力组织的领导之下,平稳的过渡到共和国时期。今天人们时常提及的“美国精神”,比如对生活的信心,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善于创新、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都是清教徒精神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是三百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清教主义全人教育实践潜移默化的成果。 

   当下,借鉴清教主义全人教育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实施全人教育战略有重要现实意义。事实上,全人教育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目标。孔子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指的就是文学与历史并重、哲学与艺术兼修、待人接物的礼节和安身立命的素养兼备,实质就是一种全人教育。到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先贤也标举过全人教育理想。如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2011年2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此,我们应当顺应世界全人教育改革大趋势,在我国大力倡

导和实施全人教育战略,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全人教育理念引领通识教育实践,推动通识教育模式向全人教育模式全面转型。首先,凸显通识教育作为“人”的教育的特性。在全人教育看来,所谓人的养成,就是要把一个自然人、生理人教育成为一个文化的人、社会的人、理性的人、有道德的人。教育不仅是一种探索知识、培养技能、准备职业的途径,也是一个塑造人格、涵养道德、发展理性、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其次,弘扬通识教育培养“全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整体发展,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全人教育承继的是古希腊的和谐教育传统,把知识视作一个整体,一个有意义的背景,借助这个背景人们才能理解知识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全人教育所谓的全人,是指在智能、情感、身体、社会、审美和精神性等方面整体发展的人,整体发展的人是“包含了各种能力、潜力和创造性能量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知识的整体性、普遍性和“全人”目标等概念,对于我们理解通识教育仍然具有价值。再次,坚持通识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导向。以全人教育视角看,目前学校教育将各种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直接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全人教育提倡一种跨学科的整合学习,即围绕一个问题,从整体与联系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去理解和解决。通识教育致力于跨学科整合,通过学科之间的互动、影响和渗透,真正将世界还原为一个整体。最后,深化通识教育涵养人文精神的功能。全人教育思想洋溢着一种强烈的人文情怀,着眼于用人文教育的方法达到全人发展的目标。充满人文精神底蕴的全人教育,坚持两大原则,一是整合知性认知领域与情意爱恋领域,使之成为“平衡”的学习经验,为受教育者发展自我提供便利;二是信任经由整合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一定能引导人们迈向善良、和谐与不断的成长的健康轨道。 
  [注 释] 
  1 brubacher j s,rudy w.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a hist 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636~1956[m].new york:harper & r ow,1958:8. 
  2 cubberley e p.publ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ca mbridge,ma:riverside press, 1919:265. 
  参考文献: 
  [1]赵文学:论清教主义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3). 
  [2]赵文学:清教在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史学集刊[j],2009,(4). 
  [3]王秀华: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妇女教育,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j],2008,(1). 
  [4]张 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高教探索[j],2006,(1). 
  [5]于 可:当代基督教新教[m],东方出版社,1994年. 
  [6]韦恩·厄本:美国教育:一部历史档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网在线: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清教 三清 清教 清教 美国 清教 清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清教主义教育观对推行全人教育的启示
    试析摸清教师需求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