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析文化社团在提高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文化类社团 工科院校 人文素质 作用 
  【论文摘 要】本文指出工科院校过弱的文化陶冶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对缺乏;文化类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和拓展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载体,工科院校应充分发挥文化类社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大学人文精神。 
   
  “人文”,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人文素养可以而且必然会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因此,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容忽视。 
  一、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日趋严重,具体表现在一些大学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信仰复杂,追求盲目;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人文基础的薄弱直接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足,对世界、人生的看法有所偏颇。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撞击,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面临严峻挑战。wwW.11665.COm另一方面,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盲目模仿前苏联的教育和办学模式,片面强调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逐步失衡,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等旧的教育和办学体制、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 
  因此,从国内高校教育的实践来看,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二、文化类社在提高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团作为活跃在校园里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丰富在校大学生课内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并逐渐被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中,成为大学生校园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是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和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在大学校园里,社团活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是在全日制大学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几乎都参加过学生社团活动或从事过社团工作。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大学生社团以它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特点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学生按照兴趣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性组织,社团成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共同的兴趣。他们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文化类社团对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突出。文化类学生社团对于促进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化类学生社团最直接承载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对于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从文化类学生社团的构成形式来,包括了语言类英语协会、日语协会等,艺术类的有文学社、诗歌协会、绘画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历史类的有传统文化协会等,这些文化类学生社团必然是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密不可分的。文化类社团的办团宗旨高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以引导,以创新为追求”的人文价值;无论是在其针对社团骨干组织开展的小众活动如沙龙、自由谈、小型或专业性演出、小型聚会等,还是在其针对更广大学生群体甚至社会群体的普及性活动,如雅俗共赏的讲座、文化月文化节系列活动、参与性强的拓展活动等。其立足点均在于培养大学生具备科学素质的同时具备道德伦理素养、哲学素养、艺术素养、历史素养等人文素质,具备批判和审美的能力,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无论对于他们自身发展还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都是必然的选择,由此也才能适应世界进步的潮流。 
  三、结语 
  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当今时代和现实赋予高等学校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特别是文化类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积极作用,结合主题教育、形势教育、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大型文化活动,面向全校学生组织举办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主题新颖的人文教育专题活动,营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努力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资料 
  [1] 吉海霞.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原因探析 [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武艺.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2) 
  [3] 康琳. 论加强对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4] 汪建华.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j]. 《科技信息》,2007,(34)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孙玉平 [标签: 中的 作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配音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刍议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浅析盾构掘进质量控制要点
    浅析中苏政治体制改革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对策
    浅析人本主义语境下的广告创意
    绍兴地区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初探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析PE基金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论内蒙古自治区苏木嘎查新农村体育文化的构…
    母语教育中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