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平山文庙大成殿探析

 【关键词】河北;平山文庙;大成殿;元代建筑
  【摘 要】平山文庙大成殿是元代文庙建筑的代表作,柱网分布为典型的元代建筑平面布局风格;梁架举架较大,用自然材,简洁生动,彻上露明造,是早期建筑的范例。
  文庙,又称孔庙、至圣庙或宣称庙,是祭祀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名儒先贤的礼制建筑。平山文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现存大成殿年代为元代,为石家庄地区现存文庙大成殿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文庙概况
  平山文庙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县城南街文庙路(原八炸庙胡同),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始建,明代大规模扩建,清代总体布局定型,形成东、中、西三路建筑群。中路为文庙,即祭祀和纪念孔子的殿堂,东、西两路分别是附属于文庙的教育机构西学署和东学署。总占地1.5万多平方米,原单体建筑达47座之多。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分布照壁、泮池、状元桥、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圣迹殿、碑亭(敬一亭),两侧对称分布着金声门、玉振门、神厨房、东西腰门、东西配殿等;西学署自南而北依次分布西大门、泮池、明伦堂、名宦祠、尊经阁、号房、教谕训导斋等;东学署建有东大门、德侔天地门坊、文昌宫、乡贤祠、崇圣祠、天桂书院等。现庙内保存有大门、耳房、戟门、宰牲房、神厨房、东西配殿、大成殿等建筑,其中大门、耳房为20世纪80年代复建清代风格建筑,戟门、宰牲房、神厨房、东西配殿为清代建筑,大成殿为元代建筑。主要的附属文物有金代碑l通、明碑2通、清碑3通、民国碑2通。
  二、文庙历史沿革
  据清咸丰九年(1859)刊本《平山县志》载:“学宫旧址在县治东,唐开元二十九年邑宰李立允创建。wWw.11665.cOM宋崇宁二年知县韩实徙于县西南隅。”平山博物馆现存金泰和八年(1208)《平山县新建庙学记碑》记载:金明昌至泰和年间,李氏父子在县城南择地十五亩,新修庙学三十三楹,立孔子及弟子像,建有学堂、教席、客楼、膳房等。
  现存于平山博物馆的明清时期碑刻也记载了明清两代修建和维修文庙的具体情况:明洪武二年(1369)县丞叶踽重修,嘉靖十六年(1537)知县郭滋大修,隆庆四年(1570)知县李迟春、万历四年(1576)知县李际春相继增修,历时七年告成,规模大备。清顺治十年(1653)知县范平在明伦堂后增修教谕训导斋各一所,十五年(1658)知县王勤民重修明伦堂。康熙十年(1671)训导李乔林在崇圣祠前督修名宦祠,十七年(1678)知县张京俊重修,四十四年(1705)知县刘凌云重修。雍正元年(1723)启圣祠改崇圣祠在文庙左,二年(1724)崇圣祠前建忠义孝悌祠。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庄学愈重修,未就,乾隆四年(1739)知县吴方平成之。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张煜倡议并捐俸,重修泮池,工竣立碑;二十三年(1758)重修文昌祠;三十年(1765)迁建魁星阁于文庙内西南隅;三十八年(1773)知县员家驹捐俸在学宫旁建天桂书院(今县粮食局一库),学宫后立蒙学一所,仿古小学之制;四十二年(1777)知县员家驹与候选知县商链等人及孔庙师生捐俸拓宽棂星门泮池,并立碑;五十二年(1787)捐修庙学,立碑作记。嘉庆十五年(1810)知县吴应辰重修文庙。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胡浚之、周尔堂等人捐修文昌祠,十九年(1839)知县周荣鼎重修天桂书院。咸丰三年(1853)署知县黄开泰、知县王涤新相继重修文庙。
  由此可见,文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宋崇宁二年移建于现址,金、元、明、清历代重修与增建,明代中期文庙中路建筑基本成型,形成一定规模。清代增建东西学署建筑,文庙总体布局成型。
  三、大成殿建筑结构特征分析
  大成殿是平山文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北端,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琉璃剪边单檐布瓦顶悬山建筑。明清两代多次修缮,1984—1987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平山文庙大成殿进行了落架大修。现梁架、屋面保存基本完好。
  1.平面
  大成殿平面呈长方形,台明宽26.6米,深16.73米。面阔五间,明间5.4米,次间5.18米,稍间3.77米,通面阔23.3米;进深三间六架椽,明间4.4米,次间4.58米,通进深13.56米,通面阔与通进深比为1.72∶1。殿前有宽23.3米、深7.6米的月台,月台东、西、南三侧分设五步踏跺(图一)。殿内为减柱造,只有四根明、次间后金柱,殿内空间感觉非常空旷。根据现场勘查

前檐金柱应为大殿建成后,清代维修时所加,以缩小四椽栿跨度,增强建筑的整体稳固性。
  2.立面
  屋顶亦为20世纪80年代维修之物,屋顶举折为1∶3,坡度较为平缓;单檐绿琉璃剪边布瓦悬山顶,脊步、前后金步(内檐)椽上施望砖,望砖之上施苫背层及瓦面,前后檐步(外檐)用望板。屋面前后坡各设一个琉璃方心,当心间方心十七垄。屋面正脊用绿、黄两色,雕饰八条金龙,正吻为鳌鱼大吻;四条垂脊下端饰瑞兽和小兽,垂脊和戗脊作瑞草纹饰(图三)。
  3. 梁架结构
  四、大成殿形制特征分析
  1.平面布局及建筑构件的用材比例和做法具有显著的早期建筑特征。
  大成殿的柱网平面布局采用了“减柱造”,仅用4根(清代维修又增加4根)内柱,将大殿下净空加大, 突出祭祀中心的庄重气派和高规格的建筑等级,显示了建筑构造设计之灵活和精巧,是早期建筑的一大特征。大成殿梁架采用彻上明造,为六架椽屋乳对四椽用三柱,结构简洁疏朗,是早期建筑大木作制度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
  2.大成殿建筑构件风格的多样性展示了不同时期建筑营造的风格特征。
  由平山文庙历史沿革可知,大成殿从宋代迁建于此,历经金元明清,曾多次维修,其梁架四椽对乳、彻上明造、屋顶举折之法、五等材斗拱、出檐深远等结构形式,以及梭柱、驼峰等建筑构件的施用,突出体现了建筑的早期风格特征,而后加内柱、角背、瓜柱、小叉手等构件运用,乃清代修缮痕迹,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特征。这种在早期建筑(元代)构件基础上,经历代维修加固而出现的一些晚期手法,为大成殿的历史提供了各个不同时期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讲,平山文庙大成殿体现了早期建筑风格与明清建筑风格融汇的特征。
  3.大成殿屋顶的特殊性。
  大成殿作为文庙的主体建筑,按建筑等级来讲,应为歇山顶建筑,石家庄市周边现存的五座不同时期的文庙大成殿均为歇山顶,且平山文庙大成殿为面阔五间,比石家庄周边现存五座大成殿通面阔尺寸均大,但平山文庙大成殿却用了等级较低的悬山顶,其屋顶样式与其建筑等级极不相符,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五、结 语
  平山文庙大成殿自创建后,虽经历代重修,顶部梁架、装修、瓦顶、墙体等已非原貌,但其平面布局、大木构架却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具有我国北方早期(元代)文庙建筑的典型特征,同时历代加修而出现的一些明清建筑手法,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平山 文庙 大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教育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