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媒体人要培养和树立敬畏意识
【摘 要】本文从揭示当前存在的新闻失实等媒体乱象入手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媒体人要树立敬畏意识,并阐述了敬畏意识的涵义及媒体人树立其的必要性,然后从受众、新闻事实、法律道德、生命四个方面对媒体人提出了在履职中树立敬畏意识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失实;敬畏意识;媒体责任;法律道德;人文关怀
  当今时代,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信息发达、新闻普及的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和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强烈,新闻的作用与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与功利思想对媒体人产生了不良影响,随着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一些媒体人在面对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出无知与无畏,造成了虚假失实报道频发,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一、敬畏意识的缺失是造成新闻失实乱象的根源
  2013年8月底以来,网络上接连爆出雷人新闻。8月28日,《南风窗》刊发报道“村官腐败透视”后,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大量转载,迅速形成网络舆论热点。但时隔不久,网上就出现《南风窗》杂志社致函三门峡市委宣传部的致歉信,承认该刊今年第18期报道“村官腐败透视”一文,存在采访不够深入、把关不严的问题,其中提及村支书称‘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把这句私底下吹牛的话写入文章,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9月7日,“全国开征交通拥堵费”的消息又在媒体和网上热传,结果,次日环保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出来明确表示:此消息不属实。
  更有甚者,9月9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宣布东京获2020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而央视直播时却宣布“东京被淘汰”,新华社更报道称获胜城市是伊斯坦布尔。Www.11665.cOM长沙晚报社副总编辑发微博申诉:新华社摆乌龙,长沙晚报几十万份紧急追回,改版重印,损失巨大。
  一连串的虚假新闻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暴露了媒体责任意识的缺失,甚至连我们最权威的主流媒体新华社和央视也存在调查不深入,审查不严的现象。的确值得所有媒体人警醒和反思。
  近年来媒体的虚假新闻、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明星绯闻、跟风炒作等,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破坏了平静有序的社会状态,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究其根源,不仅是责任意识的缺失,更是媒体人敬畏意识的缺失。缺乏对社会、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敬畏之感、敬重之心,必然带来新闻乱象的频发。
  二、树立敬畏意识是媒体人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畏”指“慎,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敬畏是人人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情感。倘若没有敬畏意识,人往往会肆无忌惮,忘乎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凡注重德行修养之人,都有相应的敬畏观,儒家有“畏君主”、“畏长辈”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则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
  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就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了有关培养和树立敬畏意识的重要论述。树立敬畏意识,坚持行有所止。“敬”反映一种认识态度、一种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要“有所作为”;“畏”则表示一种界限、一种自省,警示人们应“有所不为”。没有了敬畏,也就没有了底线。敬畏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自觉地按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办事,追求真善美;一个人心无畏惧,则会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其结局是十分可怕的。
  “敬畏”与“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责任”是指人的社会、家庭以及职业角色所应尽的义务,似乎是来自外部的约束。而“敬畏”则是一种内在人格的表达,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和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只有具备了敬畏意识,才会增强责任意识。
  当今社会,新闻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公众生活和情绪、左右社会舆论的关键载体和重要因素,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对社会负责任,既是新闻媒体存在的意义,又是新闻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然而,从不断发生的新闻失实案例及乱象中可以看出,仅仅强调媒体责任是不够的。我们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上级主

部门三令五申,几乎天天强调“责任重于泰山”的背景下,审查制度不可谓不严,三级、四级审稿制,层层审核,结果还是频频出问题。“责任”变成了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标语和口号。究其原因,有不负责任的心态和行为,更多的是敬畏意识缺失造成的后果。
  作为社会信息传播者和舆论引导者的媒体人应该培养和树立敬畏意识,把敬畏意识当做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的的组成部分。敬畏我们采访和服务的对象——广大的人民群众,敬畏我们所从事的传媒职业及其职责,勇于担当社会良知的角色。有敬畏才有使命感,才能守规矩,有所为、有所止。
  三、敬畏意识在媒体人履职中的具体表现
  联系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文化特点,深入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现状,媒体人要从确立社会价值导向出发,大力培养和树立敬畏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爱人的生存状态,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重申媒体的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及道德底线。?把对工作的敬畏意识贯穿于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
  1.要树立对广大受众的敬畏意识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接收者,是媒体存在的前提,从宏观上讲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对受众的敬畏,即对新闻传播规律、传播效果的尊重。“有所畏才有所为”,媒体人对受众的敬畏应该表现为发自内心的爱和尊敬,应该从心底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充满爱意。站在读者、观众、听众等受众的立场,走近他们的身边,关注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研究受众心理,以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这样,媒体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担当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责。  2.要树立对新闻事实的敬畏意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价值。新闻报道从本质上就是对事实的文字和图像再现,没有“事”也就没有新闻。事实,居于新闻传播的核心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新闻从业者要出于对新闻事实的敬畏。怀着审慎的态度,认真、严谨地采访,深入调查核实。不能为了抢新闻、抢时效而主观臆断,“合理推测”。比如作为权威发布媒体的新华社、央视对入选202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失实报道,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如果发稿前再认真核实,后期严格把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9月9日,《人民日报》就《南风窗》事件刊发了题为《敲响“新闻想象学”丧钟》的评论,评论说:“把采访中捕风捉影的东西,根据读者偏好进行想象加工,以求吸引受众、引起轰动,这种风气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新闻界需要克服的顽疾。”“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新闻一旦发布,就会造成极大影响,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不容半点夸张,更不能去想象,要想做出好新闻,只有下苦功夫、真流汗水、用真脑筋。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真实性原则,唯有严格按新闻职业道德办事,方能不犯功利主义错误。”
  3.要树立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意识
  敬畏法律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准,提高公民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是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敬畏道德则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传承。媒体人要用虔诚的态度来面对法律的规范和道德的要求。“敬畏法律”要做到行守有矩不越轨,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敬畏道德”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
  现在的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哪里有新闻,有热点,记者们便蜂拥而至,对当事人围追堵截,打破沙锅问到底。有些灾难事件,一些记者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顾遇难者家属的心理感受,一遍遍追问“经过”、“感想”,甚至带有强迫色彩。这种行为看似敬业,实际上是无视当事人的权利。
  新闻从业者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内心深处要有对道德的敬重和对法律的恪守。在新闻工作中尊重报道对象的人权、隐私权。自觉抵制暴力、血腥、追星、窥私等低俗和恶俗之风。
  4.要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
  对于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是一种思想感情。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文关怀成为媒体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也是衡量新闻作品优劣的一项硬指标。“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学者史怀泽80多年前提出的,对于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作用。作为一名媒体人,学习借鉴“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意识,对于其人文情怀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有关生命的事实报道中,媒体人要用人文关怀的态度来对待生命的描述,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曾经看过两则有关生命的报道引人深思,一则是广东某报报道,一男子站在天桥上对着桥下铁路边的高压线撒尿,由于尿液导电,他“被烧成烤鸭” 另一则是,台湾岛内一女子三番五次跳楼,消防单位10次救援,至少已经花掉100万元社会成本。
  “对高压线撒尿被烧成烤鸭”,这是广东那家媒体赫然为前一则新闻做的标题。这个标题以及报道中的有些词语读后让人很不舒服。或许这个记者很幽默,但他忘了这次“幽”的是生命逝去的“默”。对于生命,我们这个社会的伦理底线应该是敬畏,只有全社会都树立了敬畏生命的意识,一个人的生命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把一个人被烧死比喻为“被烧成烤鸭”,且在形容其死因时用了“潇洒”(尽管加了引号),分明是对生命的嘲弄,敬畏生命的意识在此处甚至成了负数。这不由得使人对后一则新闻中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感到由衷的敬佩。一个女子自杀10次,消防单位救援10次,其背后凸显的就是生命为本的意识。这个女子的行为,我们可以说她是在“折腾”。但是消防单位的10次救援,却一点儿也不是“折腾”。因为对于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有所敬畏。对所有生命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综上所述,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体现的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与为人的境界。作为新闻从业者,知所为、知所不为是体现职业使命的必然要求。心存敬畏,要求新闻从业者始终保持“如临深渊”的敬畏意识,恪守新闻工作的职业和道德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增强人文情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真正把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媒体 养和 意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新兴媒体环境下网络执政能力的研究
    论新媒体时代的奴役与隔绝问题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融合困境的突破
    新媒体应用到高等教育的优势分析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宣传媒体的思想政治…
    中西媒体对“江南style”的报道差异分析
    “草根媒体”刍议
    分析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新媒体语言研究十年
    我国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新媒体传播的文化考量与商业价值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