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其资源的利用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内容 资源利用
    论文摘要: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挫折观的教育,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状态的正常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校园活动和校园音乐活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各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教学,为了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等资源,使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素质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其资源利用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包括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挫折观的教育,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状态的正常发展等。 
  1.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内容。WwW.11665.Com自我意识可分为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表现为自我认识全面而客观,既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悦纳自我,即能够欣赏和接纳自己;具有开放的自我结构,当经验发生改变时,自我意识结构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够吸纳新经验,调整自我意识的内容,使自我意识始终能够与经验保持一致和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一致。根据积极自我意识的构成,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识教育,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的教育和理想自我的教育。 
  2.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人际关系和谐的学生,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得需要的信息和帮助,学习和生活比较顺利,心情愉快,自信乐观,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而人际关系失调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处处受阻,心情抑郁,容易产生自卑、自傲、孤独、敌对等不良心理,危害其心理健康。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主要包括人际关系认知的教育,人际交往技能培养,感情移入的训练和避免人际冲突的心理教育,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人际环境和活动,通过校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环境和交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主动打开心扉,排除心理的闭锁性,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3.挫折观的教育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挫折,儿童青少年也在所难免。虽然挫折在人的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是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挫折对于他们的意义也不一样。有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应付挫折,他们在挫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能够冷静地分析自身遭受挫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消除挫折带来的负性情绪,变挫折为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力量。而有的人则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挫折,甚至对挫折采取消极对抗的行为。积极地对待挫折的态度是有利于个体的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而消极地对待挫折的态度,则容易使人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之中,破坏个人的自我观念和心理健康,甚至引发多种心理疾患。在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当中,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他们过分保护现象比较严重,而学校的一些正规课程也很难涉及到在这方面的教育,因而导致不少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挫折观教育,增强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4.其它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它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状态的正常发展。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集中体现在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心境,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力,沉着、稳定、轻松地面对各种重大学习任务的自我控制力,善于与他人共事、交往相处,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如果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则上述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比知识更重要,即更具有适用性和持久性。更何况在信息社会,有许多获取有关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学校教育应更多地注意教学环境中能力、态度、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熏陶,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隐性课程的主阵地。一方面,应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入手,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的状况,促进健康个性、情感、态度、挫折观、价值观等对教学过程的渗透,实现知识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的有效融合,使课堂教学进入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统一的新境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以爱心和对学生的尊重去赢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外,还应该把教师本人的、品德、行为、意志、情感、态度以及需要、动机、理想、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显露给学生,从而对学生起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真正能把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和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潜在课程教育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装束,做到举止文明,行为得体。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和个性修养,培养利他意识和遵纪守法等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隐藏着能力、技能的培养以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其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学习学科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关键的是使这些内容渗透到心理健康中去。一些隐藏着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等潜在的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剖析、启发,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以一种亚文化面貌出现,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相比,它是层次最高的一种,它以其独有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各种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应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渠道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非常重要,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基本手段。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如文明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尊师重学的风尚,优美和谐的校园场所,这是靠纯理论说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不能及的。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因此,首先要做好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如注重校园绿化和建筑物的设计,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栏以及教室、寝室的陈设和装饰等,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调节情绪的功效。优美的校园环境,再配以催人上进、鼓舞人心的名言警句,则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
   3.校园活动 
  课堂教学虽然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但它毕竟受到教学时间和课堂内容的限制,不够广泛全面。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举办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竞赛,文体活动,如大自然摄影展、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有奖征文,开展演讲赛、书法和美术比赛等活动,举办校园运动会、篮球赛等体育竞技活动,组织旅游兴趣小组、计算机兴趣小组等兴趣小组活动。这些活动本身蕴涵着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人际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4.音乐活动 
  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也是人们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可以用独特的旋律,唤起人们的思维与联想,进而在其意识中再现生活的具体形象。在临床心理学上,音乐治疗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手段而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能够对人的混乱无序的身心起到调节作用。音乐的次序和结构,特别是节奏因素会帮助一个人重新组织自己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一些儿童甚至很多成年人的内部世界常常是迷惑混乱的,音乐有序的结构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从混乱中解放出来。音乐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可以训练个人的社会合作、协同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的社会行为,行为的自我克制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评价。音乐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的桥梁。当疾病使人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减少,产生孤独感的时候,音乐是弥补这种情感需要的一种良好的手段。音乐活动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患者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使他们的各种心理和情感的困扰得到缓解。患者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了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机会,从而增加了自信心,恢复了心理健康。音乐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音乐是直接抒发情感的艺术。由于音乐发自于心,所以能动之以情,音乐通过人的听觉让人感知,它的优美的旋律容易激发人的深切的情感。当一个人处于悲伤、不满、压抑、痛苦中时,利用音乐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缓解,解开心中的情结,从而抒发情怀,净化心灵,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31-32. 
  [2]姚贵平.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义泉 [标签: 心理健康 资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谈甲方施工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
    浅谈做好大型建筑工程全面项目管理
    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论高校改革中的学校效能建设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作文的写作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浅谈托福阅读事实信息题的解法
    赢在学校,输在职场——女性的困境
    浅谈教育管理学学科属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