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探析美术欣赏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美术欣赏 文化情境 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并且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从文化情境方面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首先需要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其次,还要尽可能创造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进行课堂讨论,开展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总之,要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美术知识,使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发挥。 
  (一)美术与音乐的完美融合。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欣赏必然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把音乐引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展开想像的翅膀,领会艺术的真谛。wWw.11665.cOM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面的意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在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上好一堂课需经过较烦琐的准备过程,美术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很少,插图因为印刷的原因质量较差,需要准备大量的幻灯片资料,在讲课时还是以大量的口头讲解为主,学生对这些乏味的欣赏课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读、析、思同步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只靠幻灯片和挂图的单一讲解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感受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课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如下好处:一是光盘资料容量大、选择性强,在学校里能以极少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图书室;二是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三是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多看”成为现实。如在进行《中国民间美术——剪纸》的欣赏中,考虑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容之一,其历史悠久,样式丰富,制作手法也多种多样。如果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古老的民族文化灌输给学生,势必起不到本课“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教育目的。所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插入优美的古典音乐,制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导人,并创设情境导入的背景文这样,学生看着精心设计的图片,伴着悠扬的音乐,听着老师的解说,在一种特殊的文化情境中感受到民间美术特有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要学习的欲望。 

  二、在欣赏中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一)美术与文学的渊源。文学语言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欣赏中或激昂、或低沉、或愤怒、或柔情的语言都能从另一个侧面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不同美术作品产生不同的情感波澜。美术欣赏活动首先表现为一种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欣赏活动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对思想情操的陶冶过程。然而,美术并不是单纯用来进行道德说教的工具,美术的教育作用蕴含于作品的具体形象之中,它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去肯定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鞭挞和嘲讽对社会有害的东西,或含蓄或直接给欣赏者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进而有所发现,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五十年代后期,王式廓所作的革命历史画《血衣》,以斗争地主大会的场面,勾起了人们心中郁积多年的万千痛苦回忆,唤醒了人们的阶级觉悟,他在汹涌的人群中煽起向反动阶级讨还血债的复仇风暴。教师可用用低沉的语调介绍此画中的人物形象,渲染出主体人物的悲惨情境,学生看着图片,听着动情的解说,也会被深深地感染在这一氛围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美术作品,同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背景故事感悟心灵。很多美术作品创作的背后都隐含着这样或那样的趣闻轶事,让学生用智慧的双眸去看大师,去看大师背后的故事,更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故事,学生一旦被带人情节,便会被情节中的戏剧冲突所吸引,这种情感甚至会占据他们的整个心灵,让他们的心潮为之澎湃和感动。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然而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向日葵是凡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凡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凡高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无论每一副优秀的作品,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介绍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是美术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线索”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人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它也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绘画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既自觉地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既了解了中国的艺术,又提高了民族荣誉感。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田卫平.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创意》朱施南.武汉工业出版社2003 
  [3]《美术鉴赏》陈洛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黄剑君 赖宝山 [标签: 作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础美术如何开展个性化教育
    探析民用建筑防渗漏施工监理
    探析我国民主行政的有效运行
    从收藏角度探析漆器的修复
    探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美术史的基础与土壤
    美术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探析预应力空心板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学生审美心理与人格完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应…
    重视美术教学 促进素质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