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的魅力
一个热爱语文教学的教师,一定深知如何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向往的科目。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那么这种魅力是怎么造就的呢?这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烈的亲和力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有吸引力,进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语文学习当作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首先,教师要平视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临下。一个闷热的下午 ,学生昏昏欲睡,我想让他们读课文提提神,就说:“大家注意,开始读课文了,是你们读还是我读?”想不到同学齐声说:“您读”。我一愣,学生们则笑起来。但我没有板脸孔,而是平静地说:“我读就我读吧。”于是我抑扬顿挫得读了一阵,大家看我读累了,便说:“老师,还是我们读吧。”他们一口气读完了,读罢,士气大增。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
 无论是课堂评价用语、作文讲评还是不置课后作业,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
 再次,教师要学会倾听。
 课堂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会很快领会教材 和教师的用意,常常要东拉西扯地绕弯子,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要尽可能地点播引导;讨论时,学生的想法和老师不一致,此时教师要敢于放弃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的说法能自圆其说就行。WWw.11665.CoM比如学《小橘灯》时,就文章是什么体裁,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小说,因为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样样倶全 ;有的说是散文,因为本文重在抒发作着的莫种感受,一股强烈的感情贯穿作品的始终,动人心魄,并不以人物的栩栩如生情节的跌宕起伏为特点;有的则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坚持说是记叙文,作者真实地记叙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意在告诉读者一些什么,并不以文艺手法和笔调为目的。对这些看法,我都表示肯定,因为我想,学生对课文能有自己的理解,至于到底是什么体裁,已无足轻重。
 第四,教师要学会赏识。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杨其所长,通过赏识其某一方面的素质,促使其其他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想火花也要抱欣赏的态度,不能轻易扼杀。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一句话:“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里,“横”字妙在何处?比较好的理解是:横是平躺的形象,远远看去死气沉沉,没有一些向上的景象,与“萧索”、荒凉的意境十分和谐。有一个学生说,那时的房子比较低矮,小说中的“我”又是在低于地面的河中,这样看远处的房子,所以给人“横”的感觉,说明鲁迅很客观,用词很准确。学生的这种理解虽浅显,但他们善于开动脑筋,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值得肯定。

二、非常的鉴赏力
 这里说的鉴赏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鉴赏力,而是要有在细微处见不平凡,平常处见奇崛,枯燥处见生动,精妙处见新颖的非常功力。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文的细微处悟出作者的匠心,从而带领学生沉清到美的氛围当中,品味词语的芳醇。
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初看平淡无奇,但孟浩然的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语),是“语淡而味不薄”(清代沈德潜语),我们教师的本领就是要在清淡中品深情。诗中主客两人性格随和,友谊深厚,佳酿美酒,不求酩酊,但求尽情,指点青山绿水,议论桑麻长势,洋溢着农家乐趣。分别时,说“再来”是主人的邀请,亦是客人的心愿,是共同志趣使其投缘,还是对社会的失望使其真正融入自然,这个中滋味,让人久久回味。这样一咀嚼,学生便会充分领悟到课文之美,进而把学习 语文当作一种向往。
 三、敏锐的创新力
 无论是研读课文,还是上活动课,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觉、情感,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创新空间。在一次语文课上,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感到《春》的结尾有点不对劲。“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也不错。可既是娃娃、小姑娘,怎么就忽然有了这么一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娃娃和小姑娘一下子有了“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是不是太突然了,而且“铁一般”似乎也不是春天的特征,而应是夏天的才对,再说作为文章的结句,前文并没有着墨于“力”的描写,这一句突现,真是飞天走石。我当时一听,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是啊,教了这么多遍《春》,从来没有人对它提出半点异议。今天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也不能说不能没有半点道理。但这是名篇啊,于是我便找出种种理由说这句话的妙处,什么结句收束有力啦,什么前文有突出力量的,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等等,但不管怎么说,学生总不信服,我心里也不踏实,后来一想,学生有这种感悟,就让他去感悟吧,也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具有一种创新的品质,不死搬教条,不因循守旧,只有具备这种素质才能把课文上活了,才能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四、独特的诱导力
 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为教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动才有意义。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下面两点:
 1.引导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一是每篇课文中的生词生字,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把不懂的弄懂,不需要统一规定每个人写几遍;二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提炼板书,这样,既可以练字,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三是让学生自己整理作者的档案;四是让学生自己概括课文的内容提要。一篇课文,学生要掌握些什么内容,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梳理,如果他们理解不到位、不正确,教师再进行修正、补充;五是学生的作业由学生自己去改。
 2.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我在单元教学中,非常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一个单元五篇课文,我一般精讲一两篇,因为名篇、重点篇目还是需要教师带学生去细细咀嚼品味的。因为没有教师的精讲,学生很难体会到文章的精妙。剩下的三四篇,我则十分注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一篇文章学什么,由学生讨论后确定目标,目标定好后,我跟学生一起设计学习活动来完成。
 总而言之,学语文,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应让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不断有新的领悟,新的提高,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陈雁平 [标签: 语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突显“过程性”,追寻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味
    对小学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点亮“对话”,引导语文教学走向自由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构建大语文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语文自主课堂的建构与效能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充分发挥教师在自主推荐课中的主导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