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局部 蓄势

摘要: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蓄势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局部蓄势的重要性,阐述了局部蓄势的有关环节。
关键词:蓄势;整体蓄势;局部蓄势

         “文似观山不喜平”,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非常讲究“蓄势”的,因为平铺直叙的描写,往往是看头而知尾,平直如线,看之如嚼水,平淡无味,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只有通过精妙的蓄势,悬念环生,一波三折,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同样,一堂生机勃勃的语文课也需要诸多环节的蓄势,因为平铺直叙的讲授,犹如死水微澜,只会令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蓄势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多方面创设有利于教学展开的情景,巧立悬念,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心绪渐入佳境,达到“愤”“悱”状态的过程。从宏观上把握,课堂教学中的蓄势可以分成整体蓄势和局部蓄势两种情形。整体蓄势是建构在局部环节蓄势的基础上的,离开了局部环节的蓄势,整体蓄势也就难以为继,甚至失去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处理好局部环节的蓄势对整个的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一、导入蓄势: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导入蓄势指通过设疑、热点、创设情境等手段导入新课的过程。WWw.11665.COm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通过一段精心设计、语言精练的导语来蓄势,经常能取得良好的课堂开端。一段精心设计的导语,不能仅仅让学生发出赞叹,重要的是能用很少的时间达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目的,能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进入课文的情境,仿佛“山雨欲来风满楼” ,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后事如何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时,就可以从《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导入:“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被又深又宽的天河隔离,每年只有农历七月七的晚上才可以靠喜鹊搭成的鹊桥相会一次,其余的日子只能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度过。如果牛郎织女能够在天河里自由的来往,那该是多好呀!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写进了他的诗歌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触人心弦的诗篇……”以此导入《天上的街市》。这个导入,通过情景和悬念蓄势,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期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过渡蓄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是指教学过程中某两个教学环节或某两个知识点的教学衔接。在课堂教学中,在上一个教学环节或上一个问题已经结束,而下一个问题尚未开始之际,学生的学习的情绪往往最易产生疲劳,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跌入低潮。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蓄势,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不仅可以避免疲劳和兴趣低落现象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学生振作精神,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如在教授《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课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是儿童心中的乐园后,用一段文字写了家里送作者到三味书屋去读书时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留恋和依依不舍的心情。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蓄势:仅仅是百草园的美景、趣闻、乐事让作者这样不舍,还是因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枯燥无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又是如何的呢?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在讲完第二部分“梦境”(梦中遨游天姥)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诗的诗题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应是一首吟别诗,可是为什么写到此时,诗人还尚未写到“留别”?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这样的提问来蓄势,便很自然地使课堂教学过渡到下一个阶段(本诗的第三部分:作者的“感愤明志”)。这样的蓄势设计不仅不会使学生因为两个知识点的衔接而情绪低落,而且还会激起他们探索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激情。

       三、高潮蓄势: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课堂教学的高潮是通过逐步的蓄势,层层深入达到的。“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非常善于在教学诸环节中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不断地为课堂教学的高潮蓄积力量。当教学高潮出现时,学生会因急于知道某种结局而凝神思虑,会因解决某一难题而释然愉悦,也会为有了新发现而拍案惊喜。此时,学生整个身心处在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中,感知、想象、思维等理性活动异常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但是,当学生知道了结局,解决了问题后,可能又会陷入新一轮的迷茫和困惑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在教学高潮后进一步蓄势,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挖掘文章的内涵,开拓更新的意境。例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教学的高潮与故事的结局同时到来,作者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来蓄势: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有死?“大约”和“的确”该如何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做进一步的挖掘——根据最后一次到店的情景,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而且在当时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像孔乙已这样的人物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没有人去关心孔乙已这个只是充当人们笑料的小人物的死活,因而也无从考证孔乙已究竟死了没有。这种结局深刻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已这一悲剧人物的无限同情。相反也可以让学生想象孔乙己这样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依然存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的典型性。
         四、结尾蓄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的结尾应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同“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意境,在结尾部分蓄势,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自然地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中去,还可以为学生留下更多、更深的回味空间,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教学中,特意安排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化蝶”部分。由于《孔雀东南飞》结尾部分焦仲卿,刘兰芝徇情化“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的故事与粱祝殉情化蝶的爱情悲剧有相通之处,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这样的蓄势便有助于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悟鉴赏,沟通心灵。学生沉浸于伤感的旋律里,更进一步地体会了该诗的主题,有一种“美”被撕裂和毁灭的悲剧感受,整首诗歌的内涵与思想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
        “课”似观山不喜欢平,局部环节的蓄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巧妙地运用蓄势,是活跃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楼利香.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蓄势[j].新课程(教师版),2005(9).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by anticipation in chinese classrom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classrom teaching, raises the importance of partial anticipation and expounds some steps of partial anticipation.
key words: anticipation; overall anticipation; partial anticipation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钱正华 [标签: 语文 中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谈甲方施工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
    浅谈做好大型建筑工程全面项目管理
    点亮“对话”,引导语文教学走向自由
    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构建大语文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语文自主课堂的建构与效能评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