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浅析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石化现象
 编者按: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收效不大。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抓住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现象,对其实施理性认知和合理解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姜毓峰、桂林、杨爱英和孙先洪);同时,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不能满足于具体现象的反思,有必要在反思具体现象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理论探索,“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构”就属于此列。应该指出,桂林老师的文章很有特点。虽然其持有的语言观并不多见,但至少说明语言和语言研究对象也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提 要:本文在石化现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自主学习实践,利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调查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的石化现象,并对调查结果及石化现象实施详尽的发生学分析,最后就如何改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防止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石化现象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大学英语;石化
  
  
  an analysis of fossiliz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study
  in the webassisted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jiang yufe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fossiliz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in the webassisted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t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and relevant factors leading to fossilization, with some suggestions proposed concerning how to improve the webassisted autonomous learning pattern and avoid fossilization in the circumstance of new technology.
  key words: webassisted autonomous 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fossilization
  1 引言
  综观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通过一定学习策略,在目标语输入基础上建立的第二语言系统,称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WWW.11665.cOM它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标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中介语的发展过程与第一语言的发展过程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selinker发现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将近95%)未能达到目标语能力,即“中介语连续体的终点”(白凤欣 2007: 115)。当中介语中包含一些有别于目标语的规则时,石化现象也随之产生。根据这一理论,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或“高原期”现象。
  石化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且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分析石化,研究石化无疑成为众多语言学家的热门课题。
  三十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深入细致地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于石化的理论研究,大都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背景。
  可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迅速地“介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曹群英 2009: 174)。新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节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独立获取信息,训练自我约束能力,但新技术未必就能保证消除石化现象。
  为此,笔者力图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尽可能合理地解决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英语学习者的石化问题。
  2 关于石化现象的理论
  2.1 概念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石化现象”这一概念由larry selinker1972年首先提出。selinker认为,在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存在着一些趋于保留的、与目的语有关的石化现象,其特点、语法规则及次系统特征不受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接受的外语教育程度等(selinker 1972: 209-231)。石化了的结构常以潜在方式存在,在表面清除以后,会在学习者的输出中重新出现。1992年,selinker补充道,如果过渡语的结构系统不再进一步发展,也是石化的表现(selinker 1992)。随后,selinker还对这一定义进行过增补,并于1996年将这一现象重新定义为,“语言的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僵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还是会在过渡语的使用中出现” (胡罡等 2007: 227)。
  lenneberg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段时间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的习得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便是语言习得进入石化阶段 (lenneberg 1967)。
  leech, g. (1974) 在《语义学》中曾用过“石化现象”这一术语,用以指一个词条的约定俗成的意义(所指范围)发生变异,从而使之形成习惯用法的固态化 (王寅 2001: 275)。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将中介语石化现象解释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这样一个过程,有时出现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性地成为一个人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式,发音、词汇用法和语法的各个方面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会固化或石化。发音特征的僵化造成一个人的异国口音”(richards, plat, et al. 2000)。
  han认为,在认知层面上,石化是一些导致中介语形式永久性固化的认知过程或潜在机制,石化是由一些过程构成的一个认知机制(han 2003: 95-128)。
  2.2 分类
  根据selinker的观点,石化现象在形式上分为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两个基本类型。其中,学习者个体石化大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错误石化(error reappearance),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并且视为已经清除了的错误的反复出现;(2)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表现为学习者个体的中介语在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指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常现
象,而这会导致一种新方言的出现(戴炜栋等 1999: 10)。

 戴炜栋根据性质,将中介语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这一区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学生的中介语石化大多属于前者,即暂时性石化(戴炜栋等 1999: 10-11)。许晓艳则提出异议。她认为石化现象最显著的特点是永久性,根本不具备“暂时性”的可能。根据语言现象形成的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许晓艳将石化分为有意识石化和无意识石化。有意识石化包括社会因素、学习者情感因素和学习者认知风格导致的石化现象;无意识石化现象则包括语音环境、生理条件和年龄因素导致的石化现象(许晓艳 2005)。关于石化的分类,学者们众说纷纭,这或许可以归因于石化本身的抽象性和难以界定性。
 3 大学生英语石化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新兴教育形式下的大学英语石化现象值得广大外语教师关注。不可否认,人手一机的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但也很容易产生一些英语学习石化现象。
  2011年 姜毓锋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石化现象分析 第1期
  哈尔滨理工大学在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将学校的部分班级设定为教改班,教改班与其他班级在英语教学模式上有所不同。教改班采用清华大学的《新交互大学英语》读写译、视听说教材及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系统,在授课模式上采取“2+2+2”的模式,即每周2课时精读教学、2课时听力教学以及2课时网络自主上机学习。新模式降低精读课的学习比例,增加听力的比重及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欧阳建平张建佳2009:117)。
  笔者对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部分英语教改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研究需要,调查问卷在发给教改班学生之前已经做过前期测试,旨在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向学生解释石化现象的基本概念,以确保本次调查的科学可信。本调查问卷主要由“网络自主学习情景中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石化现象的分布领域调查”和“网络自主学习情景中的大学生英语石化现象的原因调查”两大部分组成。问卷采取客观选择题方式。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侧重点、石化的领域、石化的语言知识、石化的交际能力以及改善石化的自信程度等30个问题;第二部分则主要由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情感等因素及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和环境的看法等15个问题构成。2010年4月,笔者对300名教改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0份。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3.1 英语基础知识的石化分布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语法、词汇都存在石化现象。其中,学生的词汇知识石化最为严重,石化比例达到57.3%;在语法掌握方面也出现较为严重的石化现象,约占47.3%;语音方面石化比例较小,约占17.3%,这主要是因为基于网络的教学能提供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逼真、更加充实、更加具有形象化和更加具有吸引力,学生在英语网络学习系统中接触到大量地道和纯正的语音现象,从而不会被其他错误发音影响。
  3.2英语应用能力的石化分布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网络自主学习情景中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石化较为严重,达到55.7%,接下来的是阅读能力,约占49.3%,这与精读课程的比例下降有关。但口语石化的比例约为40.3%,听力能力石化比例约为15.3%。
  3.3 石化现象的发生学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96.7%的教改班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持肯定态度。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后,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其工具性和交互性有利于线性和非线性地呈现大量自然、真实和鲜活的学习材料,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左右脑并用,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因此,学生可以在网上搜寻到一些地道纯正的口语交流信息,而且可以进行大量的仿真交际。这就是学生的语音知识和口语能力的石化相对较弱的原因。但是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语言问题,其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容忽视。
  3.31 网络环境因素
  第一,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们缺乏情感交流。然而,传统方式授课条件下,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习内容时,却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当使用网络课程学习时,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一个冷冰冰的、不动声色的、毫无感情的各种现象或实体。当学习者面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时,有时会记不住最初要搜寻的信息。这似乎就是由于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渠道和足够的信息交流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正是交际者缺乏情感交流的网络环境成为外语学习者外语石化现象产生、存在的原因之一。
  第二,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上寻求信息资源时,往往会陷入困境:一方面会感到身处信息海洋,却要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因为在网上找不到更多自己可用的东西;另一方面,学生有时难以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准确、及时、有效地找到与自身需求相关的、合适的信息。相对于学习者需求的网上信息资源匮乏,已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成为相应石化现象产生的又一原因。
  第三,网络课程的学习容易产生疲劳。面对一个固定的机器,眼睛长时间盯视屏幕会带来视觉疲劳。此外,身体的固定姿势加上有时枯燥的学习内容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往往是有些学习者放弃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这是石化现象产生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实验室的计算机本身会产生一些故障,如设备老化导致的性能降低、计算机网络不稳定、硬件损坏、病毒和木马入侵等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32 认知因素
  第一,网络环境中有大量现成的信息唾手可得,这就导致学习者在借助网络解决问题时,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而且,网络信息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学习者用“眼睛”或“耳朵”而非“大脑”或“手”解决和分析问题。学习者则会进入一种过度依赖网上信息而轻视实践操作的恶性状态,容易引发思维障碍。因此,学习者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就会逆向增长,阅读和写作能力将随之减弱。
  第二,在参与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前,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习惯老师在课堂上的支配地位,一旦遇到教师远离自己,把主动权交给自己的新情况,就会感觉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整个学习计划呈现出一种无规划性及无系统性的状态,学生一下子不知道该学些什么,如何学。
  第三,网络学习者普遍对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困难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从而导致学习者心理问题的不时出现。例如,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的各个部分是已经编制好的,并且各个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如果学生前一部分的任务没有达到要求,则无法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因而,学习者发现学习内容过难、进度太快或者远远地落后于其他学习者时,经常会出现焦虑、烦躁甚至自我怀疑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3.33 策略因素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及学习者之间交流的机会。但是笔者在查看平台反馈信息及对个别学习者的访谈后,发现大多数学习者专注于自我学习,而很少与其他人沟通或者探讨问题。因此,在缺少教师及同伴的监控下,学习者有时未能察觉自己在交流中出现的错误,长久下去,必然形成语言石化。这也是合作策略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流失现象的影射。相比之下,交际策略中的“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及“概念的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在学习者的写作中频繁出现。笔者发现,学习者在用词方面有所提高,不再局限于一些简单词汇的使用。这似乎是网络上便捷的“在线词典”的功劳。可是,仔细阅读学习者的作文后,容易发现有些单词的运用不符合语境要求,一些句子完全是不假思索地“汉英直译”。因此,学习者在语法、词汇和写作能力上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石化现象。


 sim提出石化的形成可能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有关(sim 1989)。他认为学习策略有助于深层次的认知处理过程,能促成更完备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策略有问题,学习总是不完备,也就容易造成石化(杨连瑞等 2006: 41)。
  3.34 情感因素
  通过对部分学习者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网络学习任务完成较顺利的学习者大都是“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较强的成就动机,能自觉克服学习中障碍,能积极持久地学习”(刘金侠 2009: 120)。相反,有些学习者对英语抱有抵触心理,认为英语学习枯燥乏味,消极学习只是为考试作准备;有些学生对网络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学习者缺乏信心,遇到挫败就会产生羞愧感和孤独感;有些则因为网络或计算机偶尔出现故障而表现出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些学习者会选择逃避学习,对信息材料只作表面、机械的加工及记忆。这种情感或动机如恶性循环下去,势必导致网络学习环境中石化现象的产生。
  krashen认为,情感因素关系到第二语言习得的成败。他提出学习者的情感就像一张过滤网,如果学习者对第二语言采取消极态度,其情感过滤器就会增强,获得的语音输入就少。反之,持积极态度的语言学习者会有较低的情感过滤,语言输入则会很容易达到大脑的更深层次(krashen 1982: 43)。
  3.35文化适应因素
  schumann认为,文化适应是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schumann 1978)。由于学习者与目标语有一定社会和心理距离,学习者总是重复有限的语言行为,学习者缺乏与目的语文化交融的内在动力,使目标语使用受到局限,产生石化(杨连瑞等 2006: 42)。
  笔者有时会看到学习者通过一些网络软件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如qq和skype等。这说明学习者在有意识地接触目标语,训练口语和听力能力。但很少学习者会浏览一些英文网页,阅读一些英语新闻等,遇到疑难,总是“就事论事”,很少考虑文化背景因素。在搜索信息时,也很少用英语作为关键词,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减弱。在写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学习者试图运用一些定语从句、倒装、虚拟语气等语法项目,但运用不当。这种情况长期下去,会使习得的语言变成洋泾浜语 (pidgin)。洋泾浜持续下去,学习者习得的中介语便会石化。
  3.36教师因素
  第一,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到目前为止还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主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弥补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不足。不可忽视的是,英语教师本身英语水平的石化,也是学习者缺乏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部分英语教师如果抱残守缺,不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接受并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必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第二,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有些教师会产生恐慌心理,认为网络是一本全方位的教学参考书,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从背景知识到课文讲解,再到练习题答案等,可谓面面俱到,应有尽有,因此抱有“讲与不讲一个样”的错误心理,难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
  第三,教师应承担起学习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曹群英 2009: 175)。但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时,很少有教师在现场指导学生,教师的主观监控作用全然丧失,一方面,自我效能低下或意志力较弱的学生就会产生网络迷途现象;另一方面,学生遇到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造成学生学习停滞不前。
  4 大学生英语“石化最小值”方案
  第一,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任务是将英语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系统之中。因此一定要将系统中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变得更加深层化、专业化,即建设一个庞大的英语教学资源数据库,要有大量的全方位的教学素材,如优秀课件、教学参考资料及练习题等,以便学生自主学习。
  在开发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承认学习的差别性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学习时间、高效学习方法等,确定网络课程的学习任务、所用资源的信息来源及获取信息的策略,完善信息加工、评价和分类机制,更加科学地建设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
  在技术上,要提供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关于技术使用方式的帮助和支持,应努力改善网络教学硬件环境,提高网站质量。
  第二,网络英语教师应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汪国军 2009: 188),教授方式应由“控学”转向“导学”,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的引导者。这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领域的专业文化知识,做到终身学习,而且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带来的交互性优势以外,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不但应传授全面的语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达到优化学习状态。
  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让学生在思想上接纳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法上,着重培养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环境等资源管理方法。在监督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文化重要性”的渗透,引导他们通过网络手段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鼓励学生利用bbs,msn,email等网络工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学习者之间更多的积极反馈和帮助,从而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此外,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教师应注意和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的网上教学辅导气氛。
  5 结束语
  笔者详细分析网络环境中大学英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具体处理措施,目的在于引起英语教师及大学生对石化现象的重视。目的语的石化现象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但如果及时转变观念,有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缓解石化现象,将其降低到最小值,最大限度使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接近目的语。诚然,本次研究仍有不全面之处。例如,网上学习系统推广以来,对于学生而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监控,自主学习变成“网上冲浪”,有的学生登陆qq通讯软件聊天,有的浏览网页新闻,还有的带着耳机睡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意识和态度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的监控功能不强。总之,网络教学中师生时空分离,没有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实时监控或权威辐射,学生缺乏必要的监控。可见,网络课上缺乏监控性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因此,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为了降低石化对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作用,开发出一套完善的学习监控系统仍是研究者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白凤欣. 国内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理论研究综述[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曹群英. 教师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j].外语学刊, 2009(6).
  戴炜栋牛 强.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 外语研究, 1999 (2).
  胡 罡盛 凡.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与过渡语僵化[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11).
  刘金侠.网络教学环境中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 外语学刊, 2009(4).
  欧阳建平张建佳. 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综合培养模式框架探索[j]. 外语学刊, 2009(4).
  汪国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j]. 外语学刊, 2009(5).
  王 寅.语义学与语言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许晓艳. 二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与停滞现象[d].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姜毓锋 [标签: 网络 自主学习 模式 大学 英语 化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配音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浅析盾构掘进质量控制要点
    新兴媒体环境下网络执政能力的研究
    浅析中苏政治体制改革
    湖南品牌服装网络定制服务分析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少儿阅览室工作
    浅析人本主义语境下的广告创意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融合困境的突破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微博时代的网络口碑营销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析PE基金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