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基于调动高校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积极性;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实地走访、查阅文献的方法,以高校一、二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如何调动公共体育必修课参与积极性为主题作了相关调查研究,阐述了影响上课积极性的因素,揭示了调动上课自觉性的对策与方法。
  1引言
  在每年一度的学生评课评教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现在的大学体育课表示不满。学生究竟对教学中哪些因素不满意,从而影响到其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运动的主动性,使培养运动兴趣成了一句空谈。
  2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缺乏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2.1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高校体育课的上课形式是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两个学时连上)。课堂教学程序一直延续着几十年不变的固定模式:开始部分(整理队伍、报告人数、宣布授课内容)一准备部分(慢跑和做操)一基本部分(两个基本教材的学习或复习)一结束部分(素质练习、放松整理、小结上课情况)一师生道别。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对于一名上了十几年学的大学生而言,太过熟悉以至于完全失去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是为了考试而应付上课。
  大学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本就应该是身心得到放松的一节调整课,一节运动兴趣引导课。作为体育课的组织、编排者,过多地研究了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运动心理学的研究。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体育课反不如一些中小学的组织形式,如:情感萌动一进入角色一思想导入一意念放松一情绪导出一角色退出,更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2教学内容滞后
  调查发现高校体育选项课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田径运动、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太极拳、健美操、交谊舞等。WwW.11665.CoM近些年一些学校还陆续增设了跆拳道、街舞、软式排球等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看似繁多,但仔细分析发现,基本上仍延续着“单一、传统”的内容设置。缺乏时代气息和新鲜感。连教师教起来都感觉乏味,更何况学生要学一个学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选择面的狭窄使得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的程度降低。
  2.3教学方法单调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改革是当今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以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的现象,以往那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抑制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学习独立性的发挥。受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会了几项运动技术,掌握了几项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学法研究和实践,常常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与指导上,很少考虑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很少以认知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法。

  2.4选课机制滞后
  高校体育课采用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的教学组织形式,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需求;然而在所有已实施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学校中,个个平行教学班的人数基本相同,但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项的人数分布又不可能如此的一致。于是出于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数量有限的因素考虑,在分班编班过程中,绝大多数院校是以现有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在选课系统中规定每项课程的选修人数和上课时间,再由学生自主选项,最后形成了“人数均衡”的格局。因此“选项目、选时间、选老师”的自主选课是基本做不到的。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出于无奈选择了对其毫无兴趣的项目;还有部分学生出于能在某些项目上得“高分”的目的,一连四学期选择同一运动项目,而占用了其他想选该项运动的同学的名额。
  2.5成绩评价不合理
  2.5.1评价内容单一
  高校现行的对学生学期成绩评价的标准是:学期成绩=体能评定(素质成绩)+运动技能评定(专项选修成绩)+课堂参与积极性评价(平时成绩)+体育知识评定(体育理论成绩),而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合作交往能力,造成教师只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社会性、体育态度、体育情感和体育习惯以及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使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厌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伤害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还是在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总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天分”较差,虽十分努力,成绩依然达不到优秀,这严重挫伤了后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削弱了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活动。
  2.5.2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
  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发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教学测验参考量表》,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绝对性评价。这种绝对性评价过于死板、封闭,只能让身体素质好和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就很难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甚至一次也得不到。教学评价中过多强调用秒表、米尺、重量和数量等单一的定量方法衡量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依据测量结果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奖励极少数优胜者,过分强调量化的评价手段,忽视质性评价的方法。人们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常陷入误区,似乎只有量化才科学、合理,运用质性评价方法反而有不科学之嫌。由于它更多体现的是甄别的作用,结果往往导致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盲目自大,不追求进步和发展;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则可能灰心丧气、动摇意志,失去体育学习的信心。
  纸笔考试(体育理论考试)、体能和运动技能测验是体育课程中的传统评价工具,而这些工具是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
  3提高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满意度的对策(新体育课程的设置)
  3.1新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
  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体育课程要从增进学生的健康这一目标出发,不仅要关注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要重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科学锻炼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要从课程的概念出发,不仅仅只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1.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高校(除体育专业外)普通院系学生必修的大学体育课程中,多学或少学一些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是否很规范(当然多学或规范一些更好),并不十分重要。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服务才是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在学生网上选课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按兴趣分班的这一难题可以在原有选定课(主修)的基础上,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兴趣补偿性”副修,这样学生既满足了兴趣又锻炼了身体。在课终评价时,将选修(主修)和副修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1.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新体育课程应建立平等受益的理念,最基本的做法是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教师及学生本人共同制定)教学目标,使所有的学生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2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管理
  3.2.1体育课的延伸
  高校体育课受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数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选择,但这一缺憾可以靠体育选项课以外的其他形式进行弥补。可采用如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家庭作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体育拓展训练、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能力。
  3.2.2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
  要重视简化,就是将那些过细的、与学生关系不大的、对促进健康不利的规则删除,使规则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要重视全面,就是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体育选项课上成某一专项竞技运动训练课。
  3.2.3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不断涌现,青年人喜欢追求时尚,自然对新兴运动项目兴趣浓厚。为了迎合学生这一心理,基于培养运动兴趣考虑,应适时积极地将一些新运动渗透到体育课堂当中去。如:沙滩排球、保龄球、拳击、轮滑、登山运动、定向运动、体育旅游、攀岩、操场高尔夫、门球、野外生存训练、动感单车、多米诺、壁球、斯诺克及棋牌类等。

  3.2.4特殊学生群体体育保健课类型的开发
  伤、残、病、体弱及特殊体形的受教学生由于在受教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大,学校对其开设的体育课程单一,对这部分学生缺乏新鲜感,使得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不仅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的提高,而且心理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由此可见,新体育保健课程的设置无疑改善、加大了他们的选项空间,使其兴趣程度得到提高。体育保健课的类型有很多可以借鉴应用,如:理论课程类(体育美学、运动医学、保健按摩、营养与健康等);体育休闲类(航模、台球、飞镖、棋牌类运动项目);体育欣赏类(奥运赛事、极限运动、民族传统类等运动鉴赏)。
  3.2.5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代的大学生不仅热衷于一些新兴的、国外引进的运动项目,而且对民族的传统的项目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些运动项目简便易行,活动场地和设施不受限制,易于开展,如:滚铁环、抖空竹、踩高跷、扭秧歌、踢毽球、打陀螺、摔跤等。
  3.3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3.3.1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中客观评价比较适合于对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式,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尊心和合作意识等。新体育课程应将目标定位在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整体健康方面,制定一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
  3.3.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终结性评价是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等级评定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应把这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3.3.3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
  在今后的学生课程评价中,应把单一的学期成绩=体能评定(素质成绩)+运动技能评定(专项选修成绩)+课堂参与积极性评价(平时成绩)+体育知识评定(体育理论成绩)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多元内容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②体能测试情况;③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运用;④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运动习惯等;⑤意志品质、情绪状态、自信心等;⑥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静 孟昭琴 [标签: 积极性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
    基于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基于阿莱悖论的内蒙古大学生投资创业心理研…
    基于漏电保护器的研究及选型应用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抄核收新模式
    基于EMC节能改造GSM智能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基于通讯模式的变电站设备时间质量监测方案
    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分析
    基于AR技术的文化旅游商品创新设计与开发研…
    基于知识转型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
    基于BSC的高等职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