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论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高中物理概念可分为旧概念和新概念两大类。我想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要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旧概念教学;(2)新物理概念的引入和形成;(3)通过“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4)编撰适应例题,巩固物理概论。
  关键词:物理 概念 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当然就谈不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物理概念呢,笔者从实际教学的经验中体会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可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以下是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归纳的一种概念教学方式,愿与同仁一同探讨.
  
  一、高中物理概念分类
  
  基于发展观点,我认为高中物理概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中已形成的初浅的,甚至是不完整的概念。此类概念在学生脑子里已经形成,但不是很成熟,甚至可以说还不是很科学,称之为旧概念。旧概念教学要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使其完整化、科学化,变得更严谨。另一类是属于全新概念,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新概念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wWw.11665.cOm要理解概念的内涵(既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量”),又要理解概念的外延(既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一个个,一类类现象或事物)。
 

  二、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下面以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为例,阐述概念教学设计。本节包括参考系、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等概念。把这些概念进行分类,参考系(相当于初中的参照物)、时间与时刻、路程应属于第一类,是初中已经接触过的概念。而质点和位移是新概念,属第二类。
  1、要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旧概念教学。由于参考系、时间和时刻、路程这些概念都是在学生头脑里已经初步形成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要让学生表现出他已有的知识水平。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
  2、新物理概念的引入和形成。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从而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新的物理概念。
  例如:“位移”概念的引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路径acb、adb都从a地抵达了b地,如图所示。路程分别为25km和30km。然后向学生提问该两种路径有共同之处吗?学生可以观察出两种路径的初位置与末位置是相同的。从而引发出路程无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只能引入新概念位移:即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如:从a到b的位移为22km,与路径无关。再问:如果从a地出发经过位移大小为22km后一定能到达b地吗?进一步引出位移的矢量性,即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通过这种设置新情景,层层诱导让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位移”,位移具有矢量性。
  3、通过“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了深入理解概念,除了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外,还应找出概念与构成它的要素或与它相近的另一概念的异同点及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体系,所谓概念体系是指由相邻概念(如静电场与重力场,电力线与磁力线,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等),相似概念(如质量与重量,动量与能量,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电压与电动势等),相反概念(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正功与负功等),并列概念(如电场强度与电势),从属概念(如电场强度与点电荷电场强度等)组成了系列概念,只有当学生弄清这些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概念,防止错用概念,提高运用概念的能力。
  4、编撰适应例题,巩固物理概论。概念形成之后,为了巩固新概念,可在概念上容易出错的地方,编撰适当的例题,变化条件,多方设问。这些问题要很容易把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暴露出来,然后澄清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便会形成正确概念。
  总之,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一番设计。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有几个概念一起教学,如果不经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可能就是一盘散沙,最后也就无法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幅能够反映现象之间密切联系的,完整的物理图景。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建民、周彩莺主编:《高中物理新课程目标教学引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2、盛群力、李志强主编:《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苏忠海 [标签: 高中 物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中英语——统筹兼顾
    幽默教育法在高中英语中的运用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策略探讨
    论高校改革中的学校效能建设
    利用教学空间建设高中数学优质教学资源库的…
    关于高中后进生的转化的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