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高校体育文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与课外体育进行比较与研究,结合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提出了高校体育工作应从体育课程转移到课外体育上来,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与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一一以课外体育为中心,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高校体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课外体育;园体育文化;高校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体育课程的建设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然而这种以课程为中心的高校体育体系模式却使课外体育发展严重滞后,出现了课程与课外体育发展的不协调性,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高校体育的整体效益。目前各高校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较为完善,主要问题集中在课外体育方面,发展水平低,同体育课的差距较大。课内外一体化在实践中难于落实,高校体育难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效益。
  一、体育课与课外体育
  体育课是按照《教学大纲》授课的,《大纲》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学时与教学内容等计划,致使教师与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教与学,并围绕着达标、考试而进行练习,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锻炼兴趣,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体育教学呈被动局面。从大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兴趣、爱好日趋稳定,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成熟,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体育课,而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形式——课外体育。课外体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充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锻炼的机会,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www.11665.cOm
  高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增强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力,培养自我锻炼习惯。然而,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仅90—100分钟,无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次数来说,都难于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而课外体育无论在锻炼时间还是内容上以及实效性上均优于体育课,课外体育时间多、空间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的实践水平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同时,课外体育有许多都是大学生自行筹划的,这又为其提供了锻炼的条件,能有效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与交往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完成高校体育任务,实现高校体育目标,课外体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
  1.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教育的过程是使学生如何养成锻炼习惯使其终身收益的过程。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依赖什么?绝非每周两课的体育课所能达到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自觉意识的培养,如同一个人学习外语,必须有一个语言环境一样,必须形成一个赖以养成的空间和环境,即称之为“体育文化氛围”。所谓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理解为: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具有普遍性、经常性、群众性等特征,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氛围与环境,是校园文化、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体育课是“强制性体育”的话,那么课外体育是一种实现学生个性特征的体育。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建立一种以课外体育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新模式:扩大教材领域,对教材时间弹性化,课内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课外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自觉参加,逐渐养成习惯,体育不再是一种“苦差”,而在这种体育文化氛围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与享受,收益的不仅是体质的增强,而是通过运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习惯,在参与和体验中实现了个性特征的升华。相信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定会产生巨大的教育效益。

  2.课外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支点
  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理解为: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项目为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或正、或负、或大、或小的作用。课外体育做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形式与内容,始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它对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1)课外体育有助于创造校园体育文化的生动丰富性,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青年学生最富有朝气和活力,他们不仅需要课堂学习,而且需要娱乐,需要友谊,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情感的宣泄,课外体育活动恰好是满足他们这些需要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出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同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给校园文化注入勃勃生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校园体育文化也因此而产生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2)课外体育有助于冲破校园体育文化的封闭性增强开放性。封闭式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不出具有现代思想和现代能力的现代人,只能造就出一批无法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书呆子”。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加强这种开放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可通过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以体育为内容的交流,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开阔眼界。其次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再次,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往往可以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显示其雄厚的实力。
  (3)课外体育有助于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课外体育为学生的运动才能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发展运动的特长和爱好。“鼓励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灵魂。缺少体育精神的校园体育文化是跛足的、不健全的。课外体育依托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与创新,日益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食粮,校园体育文化也在课外体育的发展与创新中、得到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最大效益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抓好课外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我们应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改变观念,加强领导,建立管理机构,构建课外体育的运行网络。使领导和广大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意义,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三条线”的管理模式:一是体育部、体育教师的指挥和指导作用;二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三是院系、班级实施组织,参与工作。
  第二,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一是增加运动场地、设施,开发新兴运动项目,特别是娱乐性、健身性较强的休闲余暇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体协及各单项协会的投入,为课外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三,统一布置,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我国高校课外体育的评估体系。每年对课外体育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表彰。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姜智东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对策
    实战型竞赛对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
    高校安全保卫人员职业倦怠特点研究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OEC管理模式在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效能控…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人本理论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初探
    论内蒙古自治区苏木嘎查新农村体育文化的构…
    高校生物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虚拟化运行模式可行性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