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论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摘  要】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是“权威”,学生是被动接受音乐知识,教师说一,学生不能说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方法与条件,因此,音乐教学效果较差。而在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的作用从原来的主动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转变为主动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课程改革;学习伙伴;协助者;交流者;指导者
        在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改变。“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1]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的给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主宰者和指挥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还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协助者、交流者和指导者。
        1.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唯一来源,走上讲台,教师就是权威,教师的答案就是标准。WwW.11665.Com而在音乐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知识突破了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有的知识关注音乐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有的知识需要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综合起来研究。知识的广泛性大大削弱了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势,经常会感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信息社会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我们的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原有在师范院校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已不能胜任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去重新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如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的宋蔓蕾教师在《爵士乐》一课结束时说道:“今天,我们通过音乐了解了一种文化,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是你们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让我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爵士乐’,谢谢大家。”宋蔓蕾教师在教学后记中还写到:“我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的作业给了我信心、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提供了所有的素材……最终让我了解了这种能触动人的‘灵魂’的音乐”。“而收获最大的是我,课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在教法与学法上的突破、对学生潜能的发掘以及师生交流所产生的良好效应,都是我尝到了甜头”。这充分说明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2]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音乐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合作的对象自然也包括学生,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帮忙协助解决。如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一些技巧问题、学生需要却无法获得的音像资料等等。比如笔者在“不同版本的乐、歌曲的演奏、唱形式”的比较教学中体会到:获得多方面的资料是学生遇到的难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些资料的有效获取之处,以教师的知识和其音乐素养,协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同时因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可能还远不止限于教师和学生,还包括家长和社会各方面人士,那么教师要协助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如耐心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乐意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开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能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在音乐交往活动碰到难题,教师不可能全部予以解决,这就需要社会相关人士的协作了,我们甚至可以与某些社区或社会单位建立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如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的杨静芬教师在讲授《客家山歌》一课时,教师本人不是客家人,对客家山歌了解甚少,但教师动脑筋、想办法:把学生带向社会——“走出去”,来到广州烈士陵园——客家人聚会唱山歌的地方,提供机会让学生与客家山歌手面对面直接交流。最后教师与学生商量决定邀请两位山歌手到学校课室内教学生说客家话,并感受体验“对歌”,充分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唱一首短小的客家山歌,而且了解到了更多的与“客家山歌”、“客家人”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师、学生与客家人建立了感情,学生对客家人为什么喜欢唱山歌有所了解,增强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唱山歌的兴趣。教师的有效引导、协助学生与校外进行交往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交流者
        音乐课程改革主张师生共同讨论,教师亲身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但教师应该注意不要以权威的身份加入,而是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融入,接受学生的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能最快地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途径是建立平等关系。热爱学习和师生间、同学间的互相爱戴,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3]教师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应该面带微笑给与学生鼓励的眼神,“在与学生交往中设身处地的以学生的想法体察其心情”,[4]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仅仅是他们的良师而更要像是他们的益友,力争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点亮他们抒发自己见解的自信,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价值。如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宋曼蕾教师在高中音乐课例《什么是爵士乐》的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负责了解爵士乐一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小组展示他们搜集的有关爵士乐的文字材料,有的模拟爵士乐的表演风格,有的演奏爵士风格的钢琴曲,教师作为欣赏者和评价者,和学生们一起感受爵士乐的魅力。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陈运成教师在小学课例《东北好》上的教学过程则更多的是让学生们进行现场讨论,创作节奏、创编歌词,教师穿梭在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指导。这两节课的,都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在活泼而温馨课堂气氛中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去发掘美,体验美。
        北京市第八中学特级教师李存还说过:“不要把学生当观众,不要把听课教师当观众,而是要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在《唱响国歌》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李存教师巧妙地从听辨大小三和弦的音响效果入手,采用音乐语言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就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思维来思考问题,把握音乐情感的要素。在《唱响国歌》的最后一个环节——万众一心的歌中。台上40名学生挥动双臂,台下全体教师同唱国歌。在他的音乐课堂中,没有教师、学生、听课教师的角色分别,有的只是共同被音乐感动的人,共同参与教学交流活动的人。对于“在这个岗位上,最终在做什么”,李存教师的回答是“和学生一起在音乐中感悟人生”!这是一位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独特领悟。[5]

        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艺术及其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6]在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由于他们的不成熟,对于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这种知识并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更多的应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在学生偏离主题却浑然不觉时,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时,在学生以马虎应付的态度对待学习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进行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北京市第八中学特级教师李存在高中和初中讲授同一内容《京剧》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了不同的导入指导。李存教师分析认为初中生各个方面都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具有思维活跃,比较叛逆,对事物的兴趣维持时间不长等特征,他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所以在上初中《京剧》这一内容时,李存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武场的乐器(武场中使用的都是打击乐器,学生很容易学会),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来摸摸、敲敲,这样首先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了,然后再让学生跟着教师学走京剧中一些简单的台步,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京剧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注意力也就越来越集中后,李存教师便问学生想不想看京剧艺术家是怎样表演的。可以想象,这时学生一定很迫不及待地想看了,看后,有的学生就会主动要求学唱几句,更有趣的是,下课后,很多学生都不愿走,都争着向李存教师借碟片看,有几个学生还在教师面前摇头晃脑地模仿京剧艺术家的动作,这也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而对于高中生,李存教师认为高中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心理上趋于成熟,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则尽可能地启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接受。如在讲述刚才《京剧》这一内容时,他用这样的话进行导入,“虽然京剧对于大家来说,都很陌生,也许你们很多人并不喜欢这门艺术,但是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我们作为高中生有必要对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解,这会提高你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你们今后的生活品位,因此,你们要好好听”。高中生听了这番话,通常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这节课要认真听。所以教师要懂得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7]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应努力体会课改的精神,尝试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学生关注的话题来设计每一节课,引起学生关注与兴趣,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继而形成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共同话题进行交流。教师要跟学生“打成一片”,广泛与他们“交流、合作”,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亲密学习伙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难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相互激励、启迪智慧、开阔思路、拓展视野,让音乐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人民教育》2001年第12期.32页
[2] 《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像课评选一等奖教学设计》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38-43页
[3] 【美】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刘春红、孙海法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11页
[4]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东方出版中心.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18页
[5] 杨迎,马达指导:“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音乐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8
[6] 【美】鲁道夫 阿恩海姆著;《对美术教学的意见》.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431页
[7] 杨迎;马达指导:“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音乐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论文.43页。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彭晔 [标签: 小学 音乐 改革 转换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对小学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作文的写作
    对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几点看法
    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
    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几点策略
    浅谈牧区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
    通过小学体育活动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误区及改进措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