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韩国汉城第二届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大会上说:“可以不夸张地说,在未来,对一个国家来说,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骨干将是专业技术人员。这应引起政府的关注,重视教育并给予高等职业教育相当的投资。这对于各国适应全球化尤其重要!”。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挑战。  
    
  一、我国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的特征  
    
  我国产业集群人才需求表现为四大特征:  
  第一,制造业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传统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化纤纺织、丝绸纺织、制衣、制鞋、电子、信息、医药、塑料、汽摩配件、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行业。以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分类,我国产业集群集中分布在第二产业,其中尤以制造业的集群居多。以轻重工业分类,大多数产业集群又集中在轻工业当中,众多产业集群生产出的产品也是以居民消费品为主,其中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纺织行业的产业集群现象也最为突出;重工业当中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点比较明显,在其他大中型机械设备制造业和能源行业中,产业集群则出现较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在几个高科技园区,规模数量十分有限。我国产业集群由于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导致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主要集中在与产品的生产、加工最紧密的技工类人才上。这从我国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技工荒可见一斑。WWW.11665.cOm2002年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旷日持久的技工荒。从地域上来说,技工荒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最为密集的浙江温州、浙江绍兴、浙江义乌、广东东莞、广东佛山等地;从原因上看,单个行业人才紧缺很难形成全国性的技工荒,只有具有相当规模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才会在短时间之内达到非常大的量。因此,培养制造业技术性人才是产业集群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  
  第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人才需求集中。我国的产业集群的现实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地区。尤其在浙江和广东两省,产业集群分布最为密集,特点也最鲜明,发展速度和水平也要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集群。我国产业集群的高度集中导致人才需求呈现明显的集中性。我国产业集群发达地区人才需求的集中性从流动人口的数量可见端倪:2003年产业集群发达城市东莞流动人口440.45万人,深圳406.48万人,广州276.86万人,佛山206.62万人,杭州142.32万人,温州136.67万人,中山102.52万人,宁波93.2万人,苏州89.84万人;而人口基数较大的上海的流动人口才350万人,北京的流动人口才327.79万人。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的背后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培养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紧缺人才,对于这些区域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有效提升非常重要。  

第三,经营、管理、外贸、物流等专业性人才缺口大。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由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而成。其主要特点是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以获取外部效益为主,不少企业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甚至只能把低质低价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可持续战略的推行、中央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集群企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新的优势。产业集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在人才的专业结构上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经营管理人才缺口大。以浙江为例,浙江集群企业过去大多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随着产业集群的调整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需求急剧扩大。二是外贸人才缺口大。我国产业集群最密集的广东、浙江两地也是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两个省份。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经济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我国对外贸易权限的下放,使得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大。三是物流人才缺口大。我国的产业集群经济属于微利时代,急需大批物流人才。经营、管理、外贸、物流等专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软肋,因此,产业集群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问题必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第四,技术自主创新性人才紧缺。技术自主创新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人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素。首先,产业集群的发展关键是要有技术自主创新的人才。由于产业集群直接来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因此,要求劳动主体不仅要具有操作的技能,而且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即他们必须是受过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的知识型劳动者。已步入知识经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主要成员国中几乎没有不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劳动者。在受过中、低等教育的人口中,失业率是10.5%,而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的失业率则为3.8%。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知识经济的产业集群与工业经济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制造业的劳动者的工作范围在几米左右,加工对象易为劳动者感知,并可直接操作。产业集群的劳动主体其劳动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机器的附属物,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利用智能型劳动工具,变革复杂的劳动对象,以自己的智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则说明,产业集群时代高科技已渗透到制造业,从而对劳动者基本技能的要求也大幅提升了;原来适应本岗位的人员,必须接受新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其次,技术自主创新过程需要技术型人才。知识经济的支柱是高技术产业,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是技术自主创新。由于技术自主创新产品的知识含量的提高,要求劳动者不仅能动手,而且会动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非常规的矛盾,解决营销过程中市场的培育、信息的获取以及与顾客的互动和沟通等问题。因此,只有培养技术自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过程的发展。最后,技术自主创新各层次离不开技术型人才。技术自主创新有一个共同点:创新以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应用研究为中介,以技术开发为重点,以市场开发为导向。整个过程充满着风险,不仅需要以巨额的资金投入到探索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有意向性的应用开发、目的性明确的市场开拓,而且需要先进的实验仪器、完备的开发手段、精良的生产设备,“还需要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力的创新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更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和一流的工人。”显然,一流的工人就是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人才。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二、我国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第一,我国产业集群由于缺少人才而缺乏持久的竞争优势。奥地利经济学家蒂奇(tiehy)借鉴佛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能力应该放在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周期中来考察。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与外部单个的企业相比,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成员企业保持规模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从而使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经济效应和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兼容。通常,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这种通过成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专业分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会随着产业集群内企业数目的增长而迅速提高,但是当产业集群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产业集群内成员数量大量增加,成员企业的行为将不再是仅仅受到内部协调费用(管理费用)和利用市场协调资源的费用(交易费用)之间权衡的影响,而且为了构建和维持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出现了额外成本的追加——网络成本的产生。产业集群的网络成本在进人成熟期之后会大幅上升,部分抵消聚集经济带来的收益。当网络成本高于产业集群经济带来的收益时,产业集群就会逐步走向衰退,甚至崩溃。产业集群的发展总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但是不同的产业集群存续周期的长短是有较大差别的。一些产业集群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如日本的燕市地场产业就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日本燕市地场产业在18世纪开始形成,至今仍然保持兴盛,其生产的产品从最初的“和钉”、钢制品到后来的烟管、西洋餐具、厨房用品,20世纪80年代又转产复合金属加工用品。近三个世纪以来,燕市地场产业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信息变化及时转换产业或产品,始终保持着对产业集群外企业的成本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与燕市地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相比,从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来看,一些产业集群甚至尚未经历成熟阶段就步入了衰退阶段。一方面,我国的产业集群由于缺少人才,往往使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较短,难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给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浙江的一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就已经开始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如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影响,出现了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有限的市场空间的矛盾。温州桥头纽扣产业集群由于缺少实用性技术操作和管理人才,导致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近年来也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以传统的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制鞋、五金制造等等,利用的是当地劳动力、地租廉价的优势,倘若这些富有的劳动力资源具备现代企业所需的技术性和先进性,产业集群仍然可以焕发出生机,延长其生命周期;否则,其发展必然受到极大的制约。波特认为:这种建立在初等生产要素上的竞争优势是浮动的,当其他国家或地区踏上发展的相同阶梯时,也就是这种竞争优势结束之时。我国目前产业集群由于缺少人才使得某些优势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竞争力。 

 第二,我国产业集群由于缺乏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无法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不少企业购置了高精尖设备并引进了高新技术,但有的企业却出现了买得起先进设备而无“先进性”人才操作的局面。“要保持产业集群持续、稳定的协调发展,其科技人员的比例应该在15%以上。”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工人不足,各行业在人才引进中不约而同地遭遇到研发人员紧缺、技术工人难找、人才流失严重等人才危机,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国内一线的技术工人有7000万,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术工人结构成典型的金字塔型,与发达国家高级技术工人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并且我国高级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25~35岁的技术工人只占技工总数的20%,其中我国仅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缺口就高达60多万。我国一些地区的人才短缺现象更是严重。据对北京市企业的调查,北京市目前技术工人的缺口达30多万人,技能型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北京市企业在“十五”期间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占企业职工总量的40%,而供给只能满足需求的30%,相差的这10%具体到人数上就是30多万人。在天津北方人才市场注册的4万多求职者中,技工类的只有251人,而用人单位大多数招聘的是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摩托罗拉、三星等一些企业长期在人才市场招聘高级技术工人,但结果并不理想,常常是空手而归。因为在整个天津北方人才市场上注册的高级技术人才只有50个左右。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的加快及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吉林省汽车、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始复苏,招聘汽车研发、营销、维修、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岗位技术人才的单位急剧增加;而且从趋势上看,技术人才今后将更加紧俏。但从本地市场人才储备来看,大有供不应求之势。因此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基本上都是靠企业自己培养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使得产业集群无法持续。 
  第三,我国产业集群由于人才聚集,凸现严重的地区落差布局,呈现条块分割。我国产业集群的布局呈现严重的条块分割:产业集群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北等东部沿海省市有一定的发展,其主要集中在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集群和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地区“块状经济”产业集群,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这种产业组织形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器机械制造业在全省地位突出,与珠江东岸的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含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的几十个镇,规模在3 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及珠江西岸的电气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含顺德、中山、南海、江门、珠海、广州等城市的十几个镇,规模在1 300亿元人民币)是密切相关的。并且正是因为这些产业集群的存在,使得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全国的26%,电气机械产品出口占全国的45%。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调查汇总,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形成了产业集群;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3个,50亿元到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26个,10亿元到5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118个;产业集群总产值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分布在175个行业,涉及工业企业23.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390.1万人。例如,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的防风打火机集中于温州的鹿城区和欧海区,金华永康的衡器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海宁的许村、许巷的装饰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这些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快3~5个百分点,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依托这些专业的产业集群,浙江有超过l万家民营企业从事出口商品加工,其中近一半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全国523种主要工业产品最终产品的产量,浙江有336种进入前10名。再以我国的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其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浙、粤、苏三省。据统计,这三省的纺织工业总值、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均占全国的50%强。2002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了10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29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产业集群试点单位,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又确定了9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17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浙、粤、苏三省都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这既是这些省份的市场化进程起步早、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快而形成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从而制约了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虽然产业集群布局分布呈现出的条块分割和发展不平衡状况,有产业集群发达地区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客观因素,以及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等制度方面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人才的落差而导致的经济落差,是因人才聚集而形成的严重的地区差异。它严重阻碍了产业集群在全国遍地开花。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未知 [标签: 增强 竞争力 有效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第二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暨生物天然气产…
    企业的三大畅想:贸易便利化 投资自由化 金…
    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中的国际重复征税问题…
    商事仲裁国际化势在必行
    贸仲委涉外仲裁实践 推动了我国仲裁立法国际…
    国际航空业增长强劲
    加强节庆文化创新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高国际经济学教学效率的研究
    从美国《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浅谈中国…
    浅析国际经济新秩序下的国际贸易多边规则
    基于区域优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培育…
    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