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温度; 蛋白醋纤膜; 电泳
1材料和方法选用浙江台州路桥四青生化材料厂生产的薄膜条,切成7 cm×2 cm大小计 80份备用. 按常规电泳过程操作[1],时间45 min,染色5 min,再将载有漂洗液50ml的表面皿放置 0℃,10℃,25℃,37℃,45℃,55℃,65℃的恒温水浴箱中,直至与水浴温度相同时进行漂洗,每温度10张薄膜条,每张薄膜条漂洗4次,直至背景完全漂净呈白色为止,再在清水中漂洗30 s,保留所有漂洗液用盐析沉淀后再离心测定蛋白质浓度. 从开始漂洗至漂洗结束计时(s),此时间减去 30 s即为漂洗时间. 并对漂洗后的薄膜条进行测量,在原长度7 cm减去测得的值(cm)与原长度(7 cm)求百分比;蛋白质浓度计算方法:测定管吸光度值/标准管吸光度值×标准血清蛋白质浓度(μg/100ml),用phs25型ph计测定漂洗结束后漂洗液的ph值. 漂洗时间、漂洗液的蛋白质浓度、漂洗液的ph值两两之间进行t检验,薄膜条的缩短百分比进行χ2检验.
2 结果相邻两个温度间漂洗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37℃和25℃之间、37℃和45℃,55℃,65℃间漂洗时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蛋白质浓度测定发现,温度越高蛋白质洗脱出来的可能性越大,而37℃与25℃之间、37℃与45℃,55℃,65℃之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 通过测定漂洗液的ph值发现,相邻温度之间进行统计学处理,37℃与25℃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1). 表1漂洗液温度对漂洗的影响
3讨论两个β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相连形成二聚体,构成纤维素多个二糖,聚合形成直链结构,βd葡萄糖上的羟基经乙酰化后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2]. 而其中羟基或乙酰基的羰基上的氧和另外一个葡萄糖上的氢形成氢键后,就形成了具有泡沫状网格结构的醋酸纤维素[3].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温度逐步升高,薄膜缩短首先从中间开始,两端较慢,并且在温度降低时其缩短现象仍然存在,并不因为降低温度而再延长,因此缩短是由于热能引起纤维素的氢键断裂,网状结构塌陷所致. 由于泡沫状网格结构边缘结构稳定,而中间结构相对不稳定,因此塌陷现象以中间为剧,边缘相对较好.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醋酸纤维薄膜中氢键逐步断裂,从而使其泡沫状网格结构完全倒塌,从而薄膜条自粘. 温度升高,纤维素酸酯在乙醇中溶解度加大,使薄膜条脱色逐渐加快. 同时漂洗液中的醋酸挥发,引起漂洗液的ph值逐步升高,使蛋白质所带电荷由正转为兼性或带负电,使氨基黑与蛋白质之间原有的正负结合变成同电相斥,导致蛋白质溶解,引起漂洗液蛋白质浓度逐步升高. 因此,在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时,如室温过低,可将其放在恒温水浴箱中,以提高漂洗液的温度,但以不超过25℃为宜,从而达到节约实验时间而又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友基,王钦利.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的标准化问题初探(j).江西医学检验,2002,(20)6:399.
[2] andrew a t. electrophoresis:theory, techniques, and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6:1-4.
[3] 徐文俊. 影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操作因素探讨(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