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观浅议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观浅议

 人类社会文明史的进步,得益于不断的社会变迁。变迁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正确的审视和认识历史,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以古鉴今,也是中国的历史优良传统。在党的十五大时,报告曾提出了对近现代百年思潮“三次历史性巨变”的认识。“程歗教授认为,可以将近代思潮的主题归结为:争取论文联盟http://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的现代化。”[1]这些认识较过去阶级革命史观单一的认识已十分全面,令人信服。而在学术领域,历史观历来就有争议,如马基雅维利突出权力精英,马克思强调生产方式,韦伯重视社会精神等等。因此,历史观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对历史认识的多样化。近年来学术界也不断采取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带来了不少新的争议。即使在李泽厚于《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表达了近代史的发展趋势就是“救亡压倒启蒙”的重大影响之后[2], “救亡”和“启蒙”两大观点争锋依旧。为了对这类争论有更深刻的认知,以下就“东南互保”事件做一定的分析,以期对近现代史观进行一点尝试性的探讨。
  一、“东南互保”与复杂社会历史背景
  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政治与社会的基本关系,而历史学注重史实与史料但二者在探索人类社会客观存在和运行规律上又走在了一起。在线性史观中,我们可以看见政治与社会的简单联系,甚至因果关系。WWw.11665.COm然而,社会变迁的历史时空错综复杂,往往是源于社会的多种关系纵横交织,相互作用。探求真知,就要透过历史的雾霭,去解开一道道疑问的枷锁。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饱受欺凌,多种“救亡与启蒙”的社会思潮和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东南互保”事件常常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历史的答案。如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时分,清政府在慈禧疯狂“保权”的欲望支配下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北方京畿之地战事危机,而整个东南之地却为什么独享太平?自甲午战败,清廷上下在军事上一向重视,不断边练新军,购置设备,而在重要的京畿战场,怎么会糊涂到重用几近赤膊的“义和团”众?等等。事实上,“东南互保”事件既给了清政府最后的一次喘息,又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来了一次预演。“救亡和启蒙”在其中的交织,可见一斑。
  1、“东南互保”事件概述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对列强诸国宣战,在八国联军之役中,中国东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与列强开战,东南各省督抚并于1900年6月26日和英美日帝国主义“东南互保”协议,并获得双方实施的事件。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刘、张等清臣也有此意。后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与中名流谋士从中牵线策划和社会各界的默许支持,由上海道员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磋商后,议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互保协议先后得到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十余位督抚的应允和支持,也得到了其它帝国主义的承认,从而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东南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史称“东南互保运动”。
  2、历史背景简介
  1900年的晚清统治犹如风中残烛,油尽将熄,整个中国在其腐败统治下,内忧外患,日益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在当时,整个社会空间矛盾重重。除了传统上认知的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外,还存在着几对重要矛盾。
  首先,清中央政府与诸国列强的矛盾。虽然此前双方有过共同镇压人民起义及洋务运动中的合作,但清廷面对帝国主义对其权力的侵蚀也当然的不快。戊戌变法期间的外交争执,加剧了清廷对列强的不满。而在清廷“废旧帝立新储”期间,慈禧听闻到东郊使馆“归还权力”的不实情报,积久的矛盾终于激化,慈禧和顽固派大臣利用义和团微弱之力竟向十一国宣战。
  其次,清帝国政治系统的矛盾。这具体表现在顽固派与洋务派、立宪派等由来已久的,关于政治经济变革,权力分配的矛盾;满汉大臣权力争斗;中央权力集中与地方权力离心等方面。
  再次,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新旧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半殖民地化的中国成为新老帝国主义觊觎的重点对象。在瓜分中国浪潮中他们所得利益不均,相互之间矛盾很深。
  二、“东南互保”成因体现了社会与政治相互作用
  基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空间背景,“东南互保”事件的成功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和各方面的有利条件,这一事件突出的体现了社会与政治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第一,拒不开战、议定和约避免战争对东南的破坏,这反映了东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南互保”运动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响应和支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江浙地区与东南沿海一直是富庶之地,又因为较早地被迫开放通商,资本经济较为发达。在政治和文化上深受西方的影响,有一定的市民意识和民族国家意识。在关于维护和平发展和民族生存等重大议题上,社会各界有相对较高的共识。张之洞、刘坤一等清流派大臣历经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深悟政治之道,不想让一生的成就毁于战火;盛宣怀等买办资本,急于保护自身利益,“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维新派人士远赴东南办学会,举实业在一定程度上聚拢成势;兴中会等革命派在南方也开始活动,并形成一定影响;一些仁人志士甚至帮会首领等都对此赞同和支持。
  第二,“东南互保”运动是清政府系统内部满汉斗争、外强中干之势长期发展,形成二元权力体制的结果。晚清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迫于无奈利用地方汉族地主势力,地方派并在长期发展中实力不断增强。在清政府的依赖和纵容下,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大。中央圣旨权威在下降,所以才有了李鸿章“此乃乱命,粤不奉诏”行为,这极大的鼓舞东南各路馆员拒战讲和的心理。东南实力派在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实力的基础上左右中央政府,自然符合逻辑。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第三,“东南互保”运动符合帝国主义各国在华的侵略利益,得到了列强的支持与合作。英国是在华主要利益获得者,利益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此时,英荷在南非战士焦灼,不愿多对东方投入;美坚持“门户开放”,美西在菲律宾也在鏖战;俄已出兵我国东北,兵力不足;日本生怕瓜分利益不足,也行动犹豫等等,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以图未来,列强都先后赞同和支持和谈。
  第四,“东南互保”的实现也是地反实力派官员和谋士善于利用列强矛盾、官商关系,列强惧怕革命心理的结果。行动参与者,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特点非常清晰,善于运用智慧,运筹帷幄,终于成事。
  三、历史评价的争议与“救亡与启蒙”的激辩
  关于“东南互保”的历史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在过去强调意识形态的时代,阶级革命史观认为,“东南互保”运动在义和团于京畿之爱国抗敌,列强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达成和议,这反映了西方列强与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合作抵制义和团的阴谋,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现代反思认为,“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之一,在清政府默许下,东南封疆大吏积极划,列强诸国予以配合,最终达成和约,它的出现有其深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其避免了东南战乱,维系了东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克罗齐在其《美学的历史》中,表达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3]的观点,虽然片面,但有其镜鉴历史的合理性。然而,出于客观辩证的态度,我们今天不能认为“东南互保”仅是“置国家于危难而不顾”或者“救国家于水火之中”。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历史空间的复杂性,在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下,不同的派别和力量有着不同的方向,历史是一组合力作用的结果。各个力的方向都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洋务派官僚维护自身利益但也壮志报国,张之洞等行为体现了忠君卫道;买办官僚,有屈膝于外虏之嫌,但也致力和议;维新派变法图强,失败后坚守立宪变革之念,支持东南和平发展;革命派积极发展,蓄势以图未来等等。在这次事件中,我们更应该看到历史合力的趋势,如立宪派帮助了帮助洋务派成就了和议,预演了在将来革命派起义之时向清政府倒戈之剧,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等。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重视点的不同常常带来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史观的激辩,但其相辅相成凝结为一论文联盟http://体的形态不能忽视。
  对历史观的争议常常反映在现实问题上,通常认为在“救亡”和“启蒙”交织的状态中,历史重任的“救亡”后来压倒了“启蒙”,[4]但“启蒙”的任务仍未完成,从而带来了“国家富强”和个人自由的争辩等等。如果这些仅是学术上的争论未尝不可,但不能重蹈意识形态“左右”之争的覆辙。自乾嘉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就不断引领和推进中国近现代思潮,从“经世致用”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启蒙”促进“救亡”,以“救亡”发展“启蒙”,一边学习外来文化,一边重新发现自我文化,更努力在两者基础上不断创新。客观的分析近现代史的思潮与运动,理性地对待“救亡”和“启蒙”史观争议,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上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王佳炎 [标签: 政治 中国 现代 视野 中国 现代 视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论徽学家程敏政的政治观
    社会学视角下的“第一夫人”外交
    论教师在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方式实施中的作…
    当代美国主流社会亲犹态度的原因探究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
    学生个体差异在社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研究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从科学与社会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
    尝试教学法模式在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的运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