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议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之困境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弱势群体 户籍制度 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
  [论文摘要]弱势群体在社会上被称为处境不利群体,而弱势群体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更是弱势群体,因弱势群体所处背景、经济地位、文化7k平等因素,导致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状况堪忧,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有的开始滑向犯罪的深渊。因此,如何保护和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权利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涵义及范围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社会成员。目前我们所说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人:首先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是“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第三是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还有一部分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集体企业退下来的,退休时工资水平非常低,原来的单位现在要么破产,要么奄奄一息,没人为他们交纳医疗等社会保险。因处境不利等种种因素,导致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状况堪忧,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有的开始滑向犯罪的深渊,因此,如何保护和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权利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之困境 
   
  困境一: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制约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根本原因,导致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未能达到广泛性、普遍性。Www.11665.cOm所谓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我国的户籍带有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异性,享受的待遇明显不同,有不同的福利标准;农村居民的子弟除考学等少数途径外,绝大部分都承袭父母的农村户籍。因此,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流动的同时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已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户籍制度影响了弱势群体中农村籍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不合理地夺去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利,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子女,特别是弱势群体中农村籍未成年子女若想到城里接受教育,就会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而遭受种种不公平的待遇。 
  困境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较差是导致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直接原因,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某些教育政策和福利的倾向性,加剧了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的代价之一,弱势群体已经浮出水面,众所周知,弱势群体家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们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由此导致其教育支付能力相对不足。不少家庭生活贫困,温饱还有待于解决,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只能放在次要的位置,有些家庭连孩子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些基本费用都无力承担,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这样难免使得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层次偏低,受教育年限不高。对于大部份弱势群体家庭而言,未成年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其家庭唯一向上流动的机会。然而,高昂的教育支出完全超出了弱势群体家庭的能力范围,他们子女的教育必然将成为社会问题。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期,地方发展绩效的考核指标核心都是短期的gdp等经济指标,而忽视了义务教育等基础领域的发展情况,又因义务教育收益的远期性,这就使得教育财政供给的收益更具有巨大的代际间外部性,从而教育供给涉及当前的政府和未来的政府之间的协调问题,而这可能更难以自发实现。所有这些,都使得地方政府有意无意会忽视当前的义务教育等基础领域投入。 
  多年来,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一些比较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大多为公办学校。弱势群体中农村籍未成年子女要想在流入地公办全日制学校借读,首先要得到学校甚至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紧接着还要为能享受到这些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交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无形之中抬高了这些社会地位处于劣势的弱势群体中农村籍未成年子女入学的门槛,其他弱势群体家庭中非农村籍未成年子女,因为贫困无力支付住宿费、生活费、书本提纲费及其他费用,导致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整体入学和升学率偏低。 
  困境三:知识与文化的贫乏,也是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继续留在低社会阶层中的原因之一,而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欠缺科学的鼓励与惩戒的教育方式,无形中将顽劣学生过早地推向社会。 
  由于知识与文化的贫乏,弱势群体家庭本身对教育也不是很重视,“教育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之类的思想严重限制了其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家庭有时为了维持基本日常开支,常常要加班加点,有的还必须多打一份工,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于挣钱养家糊口,生活处于勉强温饱状态,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程度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如何培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态度、学习习惯方面、为人处世方面,在如何引导未成年子女的人生观、科学观、世界观方面以及在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困惑等方面均存在难以沟通、难以说服等问题,导致出现不少问题孩子。如我区2009年已判决20名少年犯所接受教育程度,其中90%初中文化水平,10%小学文化水平,他们所在家庭经济均较贫困,45%的人家庭经济一般,55%的人家庭经济属勉强或很差状态。可见,问题孩子家庭大部分均为弱势群体家庭,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同时由于教育部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未能把鼓励和惩戒两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学校只能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鼓励和表扬固然可以树立自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但却容易使其忽视行为的边界,意识不到不良甚至错误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危害和对自己的后果,容易造成个性过分张扬,时刻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很好地融入社会。而弱势群体家庭如上述种种原因,有的无法管教其未成年子女,致孩子脱离了学校和家庭的管教,提前踏入社会,或因社会经验不足,或因一时好奇及受朋友们的怂恿而滑向犯罪的边缘。 
   
  三、改变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困境之对策 
   
  对策一:要改革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加快全国户籍联网步伐,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实施相同的福利标准,实行“户口不迁移,国民待遇跟人走”的方式,允许人口自由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要改革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乡福利待遇的差别,才能逐步消除城乡户口的差异,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推进城市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可以实行人口异地居住登记制度,即“户口不迁移,国民待遇跟人走”的方式。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实行网上登记,登记卡在各地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均备案,当人口流动时,家长持登记卡连同外来人口的三证(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 作为入学的依据,减少入学手续上的繁琐,避免政策不健全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发生。这样,不论外来人口走到那里,都可以保证自己应享受的各种福利及教育待遇,只有将弱势群体融入城市化建设中,由弱势渐渐转为强势,这样才能保护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的各种合法权益,包括国家规定应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由于我国现在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在现实生活中,已出现很多城乡不分的情况,如我国一些地区政府已在农村实行“村改居”,即政府将农业户口直接转为非农业户口;在城乡实行全国统一的医保;在城乡实行最低生活困难补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户籍系外来农业户口的人员,只要在当地城镇所在地居住满一年以上,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就可以按当地非农业户口予以赔偿。据2010年4月29日中央台报导,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户口已达5亿多,占全国人口的43%,与2002年相比上升了4.8%,从这组数字来看,我国已经在逐步加大城镇化步伐,并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由于城市贫困户增多,即城市失业者增多,还出现为了得到农村七地补偿费而将城市户籍迁入农村,成为农业户口,争抢因农村户籍才能得到福利的现象,甚至存存一些农村青年为了以后得到农村土地补偿费不娶城市女之现象。其实,现在城市的福利待遇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因为城镇片区分布较多重点学校,重点学校在师资、仪器等方面配备较全,城镇非农业户口子女可在所分城镇片区学习,城镇非农业户口和城镇农业户口在就业方面基本无差别,因此,即使我们逐步消除了城乡户口的福利待遇的差异,也不会出现人口无限制的涌入城市的现象,因为人口是否自由流动取决于能否在当地得到经济利益,能否找到工作,工钱是否合适等情况。 

  对策二:提高教育经费比重,用法律规定以是否落实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作为考核各地政府首长之主要业绩,确实重视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加强弱势群体家长的就业技能培训,促使家庭经济状况好转。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存在权责不明、教育投入少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笔者以为,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应当改变教育经费中各级政府开支的比重,扩大中央政府在教育经费支出中的责任,扩大对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支持力度,拔出专款专户给予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之用。树立先抓教育后抓经济的理念,用法律形式予以明确,以是否落实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作为考核各地政府首长之主要业绩,确实重视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增长。对发生侵犯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者追究各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而作为当地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弱势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扶持弱势群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加大对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稳定弱势群体的军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策三:借鉴美国的“学券制”制度,我国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可采用以申请为前提的封闭式学校(引入惩戒教育法)学习并根据不同分类偿还生活费,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国教育部门因户籍的划分而产生如借读费、赞助费的出现,以及外来人口所要办的各种繁杂的手续等,导致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权力存在缺失。据此,政府应主动承担它应尽的责任,并借鉴美国的“学券制”制度,挽回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渐趋低下的趋势。 
  所谓“学券制”是指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办学,免除教育的私人负担。弗里德曼建议政府把资助公立学校的款项,全部以学券形式发给有学龄孩子的家长。家长们手持学券,在众多的公、私学校之间自由选择。选中了,就拿学券付学费,而被选中的学校凭收到的学券到政府兑换教育经费。学券只能用于教育开支,保证社会用于教育的投资不被移为其他消费。在中国,实行教育卷的主要宗旨是缩小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才能达到目的。同时我国教育部门应转变教育理念,确立惩戒与鼓励同等重要观念,正确区分正当教育惩戒与体罚的界限,学习韩国制定《教育惩戒法》,防止不良习气在学校漫延,既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笔者以为,国家应采取“三结合”完善对弱势群体家庭的救助体系。 
  一是国家财政补助和社会救助资金相结合。对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救助必须制定《弱势群体教育保障制度》,对经费来源、组织管理、政府责任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成立专项资金或由政府利用债券、股市等融资渠道结合社会救助资金进行教育融资,把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教育保障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长抓不懈,同时成立《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资助中心》以统筹规划、安排教育弱势群体的资助工作,实现资助体系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种资助措施的作用。 
  二是家庭申请封闭式教育与国家强制教育相结合。根据弱势群体家长、子女直接申请或由国家相关部门主动替已辍学、当童工的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申请,经社区及教育部门审核核准可入封闭式学校进行学习,以每星期、月或学期才回家的方法进行封闭式教育学习,学校提供免费住宿,生活费可根据申请时所划分的不同标准予以对待,采用生活费全免、部分免交及生活费全额缴交的方式予以缴纳并在适当的时机偿还。第一种类型为生活费全免型:对那些残疾人、五保户、在城市或农村申领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其未成年子女上学生活费一律全免;第二种类型为生活费部分免交型:对那些孤寡老人、单亲及那些虽不属于贫困线以下,但生活较为困难,刚达到城市基本生活标准的家庭,其未成年子女上学生活费可部分免交;第三种类型为生活费全缴型,指那些经济方面基本可以解决温保状态,但弱势群体家长没时间管教或无能力管教,主动要求其未成年子女住校接受教育。 
  三是享受权利和承担责任相结合。应当鼓励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到封闭式学校接受教育学习,这种教育从小学开始直至大学,并在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完成学业并工作以后,根据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缴费情况适当偿还费用以达到回报社会的目的,而该笔偿还款也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同种用途,即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在校的生活费及奖学金,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由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在有关教育经费比例、财政拨款等方面政策存在不完善,加上各地学校管理不规范,且弱势群体家庭自身处于社会阶层的较底阶层,能力不足导致其未成年子女受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对弱势群体家庭的资助体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才能保障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益,促进教育机会平等,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参考文献] 
   
  苏天从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洪军炳等关于服刑少年犯的调查分析报告[eb/o l].http://www.smjcy.xm.fj.cn/news/show/?id=4062. 
  鲁生,没有惩戒的教育看似保护实则不然[eb/ol].http://www.jcrb com/pinglun/jrkd/200905/t20090518—220451.html.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张巧红 [标签: 群体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社会弱势群体的特点及成因
    浅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浅议如何让企业文秘工作促进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议气井生产预警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浅谈弱势群体及其保护
    浅议国库集中收付内控制度之构建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中外联合办学
    浅议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浅议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建立
    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事档案管理
    浅议服务性新闻的几种途径
    浅议事业单位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