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摘 要:牧区生态移民收入能否增长,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由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生存环境的脆弱以及赖以生存的草原畜牧业的弱质性,如何在草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挖掘草原牧区资源潜力,改变生态移民生产和消费方式,鼓励和扶持生态移民后续绿色高效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使搬迁牧民能够“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移民收入增长后续发展对策
  
  一、研究意义
  解决“三农三牧”问题,促进牧民增收,提高农民牧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并未实现与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保持一致,农牧民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而作为农牧民当中的弱势群体,牧区生态移民的收入增长就显得尤为困难。如何增加移民的收入,使搬迁牧民能够“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系到农村牧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收入现状分析
  内蒙古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为了减轻阴山北麓生态脆弱区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对该地区启动实施了首批生态移民工程。2001年内蒙古制定出台《实施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程的意见》,以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对荒漠化、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内蒙古生态移民战略的实施,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wWW.11665.cOM但是,在生态移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搬迁后,移民畜牧业收益不高,外出务工难,导致收入水平下降;舍饲圈养的生产支出较大,牧民的经济压力大;转移到城镇后,移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等,造成家庭收入的减少,在有些地区生态移民政策甚至导致大面积的贫困化现象。
  (一)生产和生活支出增加
  移民搬迁之后,以从事奶牛养殖业为例,生产支出结构比例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搬迁后干草费用开支比重加大,由于舍饲圈养基本无放牧条件,加之草场也基本不具备打草条件,即使有一定的产草能力,由于搬运等条件限制,也无法减少购买饲草的量。对饲料玉米需要量较大,加之玉米价格上涨等影响相应的开支也较大,加大了生产支出。移民户大部分搬迁之前以浩特为单位居住在偏远的牧区,浩特与浩特之间距离较远,通电较难,并且很多移民搬迁之前两季轮牧,即使通电,只在固定住所一处,因此电费支出非常小,搬迁之后居住到“五通”的移民区,电费支出比例增加。移民户在原居住地时,主要以牛粪作为燃料,购买燃料如煤等支出较少,搬迁之后,移民户主要以煤和煤气作为燃料,很少烧牛粪,因此,燃料支出增加。蔬菜、肉食、通讯费比搬迁之前增加。
  (二)收入结构不合理
  移民收入来源主要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为辅。来自家庭经营的比例较高,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较低。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农牧业的比例显著较高,而来自第二、第三产业的非农收入的比重较低。目前,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已经接近50%,工资性收入比重已占到1/3以上,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0%左右,来自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与此相对应,内蒙古农牧民的收入中,据统计2009年人均纯收入493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仅900.4元;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较大,为3277.5元。虽然2004年以来,自治区大范围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加大支农力度,转移性收入有较快增长,但受农牧民资产存量有限、投资意识差等因素影响,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比重仍比较低,为759.9元。这说明家庭经营是内蒙古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的牧户如同一盘散沙,难以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和进行农牧业技术改造,同时也不利于大型机具的使用,农牧民集体组织的弱化,难以将分散的劳动力集中起来,削弱了农牧业发展的后劲。农牧业经营规模小,单家独户的农牧民,势单力弱,在激烈的市场交易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与利益受损者。


  (三)移民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
  移民搬迁方案中罗列的各类补偿资金在逐级下发的过程中,或是被截留,或是到达移民手中时,被各级机关部门以半公开式或完全掩盖的方式压缩去了一大部分。由于对补偿金分配和使用的监管渠道不畅或者缺失,导致类似任意克扣现象严重,经过层层盘剥,生态移民实际享受的补偿很少。对于生态移民应当给与的补偿及相关问题,很少有行政机关予以及时公布,包括最基层机关。移民们根本不了解自己应当享受哪些补偿,补偿的标准到底是多少。知情权是生态移民得到实际补偿的前提,如果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不能实现,生态移民又如何保障自己被补偿的权利实现。
  三、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移民文化层次和谋生能力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转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牧民是农村牧区城镇化的主体,思想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成败。要使劳动力顺利转移,农牧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必须提高。因此,关键是要缩小城乡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的差距,实现城乡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的趋同。要从思想上、制度层面上重视农村牧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普及基础教育和开展各种农业职业教育,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牧区人力资本的集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移民扶持资金使用的重点也应放在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上。在后期扶持工作中,应当鼓励移民区青少年进城读书,缓解移民就业压力。除要加强九年义务教育,还应切实加大对移民的培训力度,加大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的投人力度,切实提高移民技术水平,实现移民收人的持续增长。
  (二)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跨地区输出劳务,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解决牧民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扩大牧民就业。在挖掘畜牧业产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移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和促进移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解决移民生产资料不足、拓宽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根据市场需要,开展移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移民的生产就业技能的培训,既可以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收入来源;又可以缓解移民安置区生产资源紧缺的问题,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建立完善和长期的生态移民补偿机制
  在建立补偿机制时,首先应当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来计算补偿金额。应该是中央有、地方有,迁出地有、迁入地有,将目标任务、方式途径、资金配置、社会配套、政策保障等一一明确,必要时可经各级人大审议并监督实施补偿金是否落实到位。其次,应该吸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德国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的特点是资金到位,核算公平。资金支出主要是横向转移支付。所谓“横向转移”,就是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换句话,就是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最后,必须探索创新移民安置模式,实施长期补偿,让移民分享生态移民工程效益,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l.
  [2]鲜祖德.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李媛媛,马军.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合理化研究[j].乡镇经济, 2009(11).
  [4]王素芳.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 2009(4).
  [5]刘小强,王立群.生态移民对农户收入支出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j].林业经济,2010(3).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李媛媛 [标签: 内蒙古 收入增长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