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社会转型”概念的理论发展与其限制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 概念发展 子转型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作为一个社会学本土化概念已经发展了近30年。正确认识此概念及其理论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发展态势,和其所面临的限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社会转型”概念滥用现状的一个尝试。
   
  一、“社会转型”概念的使用频率 
   
  通过统计的方法调查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记载的1982年至2005年间标题内含有“社会转型”字样的论文数量,以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记载的2000年至2007年间标题内含有“社会转型”字样的文章数量。以此来了解“社会转型”概念在国内学术界和报刊媒体中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 
  为了便于比较,把1982年至2005年这一时期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有6年。标题内含有“社会转型”字样论文的统计数量。在此数据库中,1979年至1987年没有符合条件的论文发表,1988年至1993年有41篇,1994年至1999年有1073篇,2000年至2005年有2482篇。2005年数量是1995年数量的4.7倍,是1987年数量的602倍。对“社会转型”概念出现初期的相关论文进行查阅,笔者发现对此概念的应用主要是将其简要地作为一种已存的背景,缺乏必要的概念论述和理论基础。同时在搜索到的大多期刊中,标题的格式单一:大多是“社会转型下的xxx”,“社会转型期的xxx”。WwW.11665.COM这主要是因为“社会转型”概念的描述性过强,所以它在贴近人们对社会状况认知能力和形式的同时,也使人们对深入了解转型内部机制等不抱兴趣。大多数人似乎更乐意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背景,一种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原因。 
  (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统计 
  因为数据库收录年限的限制,2000年无记录,故只能统计2000年之后情况。笔者统计了2000年到2007年的每一年情况,标题内含有“社会转型”字样文章的统计数量,可以看出虽然能收集的资料只局限于2000年后,但是在2000年至2005年标题内含有“社会转型”字样的文章统计数量还是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大众和官方越来越能够接受这一概念,并乐于使用这种时髦的学术词汇。 
   
  二、“社会转型”的西方现代化内涵 
   
  社会转型一词源自西方的社会学现代化理论。它是英文social transformation的译释,体现了社会学家对生物学“transformation”一词的转用。在生物学中,transformation为生物演化论,特指一物种变为另一物种。而transformation在国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诠释为“微生物细胞之间以‘裸露的’脱氧核糖核酸形式转移遗物物质的过程”。转化与性变乃是认知此该概念的关键。西方社会学家借用此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有的称演化)意义的转化和性变,通常是指传统的原型社会的规范结构向“发展逻辑”(developmental logic)的更高层次的演化。在这种社会进化论思想的作用下,社会转型从一开始的引进就带有浓厚的传统——现代的发展观。 
  在国内引进了这一概念后,这种传统——现代的发展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一致认可。郑杭生把它作为一个有特定含意的社会学术语, 认为其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 说详细一点, 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 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而社会转型论就是一种主张传统和现代既对立又统一的新型的现代化理论。
  三、“社会转型”理论体系及其限制 
   
  国内在“社会转型”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比较有成就的首先当数郑杭生,他在总结各种社会转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并说明了其社会转型理论体系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社会转型度”作为一级概念 , 可具体区分为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和向度五个次级概念。“社会转型势”则是一个衡量指标,根据它的不同, 可以把中国社会划分为优势级、中势级、弱势级等三级不同的转型地区。郑杭生进一步指出,中国大陆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身份制和单位制;义利观和公平观;甄别机制与激励机制。 
  这种以“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为指标的转型描述,能够比较全面地涵盖当前中国社会变化的态势,从整体上把握发展的速度、广度、程度、方向以及地域差异等特点。使“社会转型”概念的可操作化程度提升,更具有学术探讨意义。 
  但是这种对“社会转型”概念的运用也只是停留在这种整体式的把握基础之上,在面对具体的内容时(比如上面所述的次级制度,价值观,阶级与阶层等;或者刘祖云在2005年划分的两个层面的内容“宏观上可分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观念、组织的转型;微观上可从社会个体的行为模式角度分类”),“社会转型”是被悬置的。它总是以一种大背景的身份而客观存在,因而在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中,往往缺乏将其细化到具体事件的能力。如前所述,一方面是浮夸和浮躁学风促使,但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特点。比如刘祖云所强调的“社会转型”是整体性的,孙立平强调的“共产主义文明转型”所具有的宏大的文明转型特征。 
   
  参考文献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2]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1992,(5).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 社会学研究2005,(1).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杭苏红 [标签: 理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第一夫人”外交
    当代美国主流社会亲犹态度的原因探究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
    学生个体差异在社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研究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从科学与社会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
    尝试教学法模式在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的运用
    阿尔伯塔省中小学社会学科教学大纲分析
    瑜伽热的社会学断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