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适应社会 走向成功

  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的今天,高职毕业生数量占据半数的现在,如何才能发挥自身优势,着身定位寻找属于自己的岗位。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介绍了招聘应试的相关技巧。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分析技巧
  
  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难题,不仅关乎到学生个人和家庭未来几年内甚至更长远的发展问题,也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要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只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规范化、实效化加大调控力度,学校加强对就业学生方向的引导教育,学校、家庭对学生个人就业目标的实际化出发,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缓解就业人数增加带给个人的就业压力。
  
  1 目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各大、中专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在指导对象和内容上:对职业指导的理解还不全面,只是一种狭义的就业指导,其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就业指导的对象范围仅仅指向毕业生,忽视了各大、中专院校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呈现空白。这就使得对大、中专学生的指导实际上处于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状态。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指导的功能上: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职业,毕业生找到工作就是万事大吉,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观、创业意识教育。Www.11665.COm实际上,就业指导所要完成的职业指导功能远非如此,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以及学会做出现实的职业决策的技能。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大众化”水平,而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仍停留在原有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在择业和就业方面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些都是需要在职业指导中予以纠正的。
  3)在组织构成上:尽管大部分各大、中专院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或由专人负责,但就业指导工作往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这两项内容,对于其他本应开展的各大、中专院校职业指导内容难以完成。在对各大、中专院校各年级学生实行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职业指导方面做的显然不足。究竟如何组织现有的就业指导机构,如何满足其人员构成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是摆在当前各大、中专院校职业指导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在指导的形式上:由于上述原因,当前我国各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的形式也非常单调,只有很少的几所各大、中专院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其他各种各样的职业指导形式尚未有计划、有目的地得到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以为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2)树立职业指导的理念
  要改变就业指导“以大四学生的就业环节为主”和“以完成签约手续为中心”的局面,必须树立全新的思路,树立“就业指导”的新理念,解决好工作定位的问题,达到与国际的接轨。这是我们走向全面市场化应当树立的重要工作范畴,其基本理念是促进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全程指导、注重服务、面向市场”几个方面的理念。
  1)树立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为了人的终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要与国际接轨,就要符合国际性的就业指导理念,从完成毕业生“出校门”的就业具体手续的工作状态,上升到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层次。这不仅应当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理念,而且也是构成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职业生涯的理念体现为:引导大学生从广阔的视野审视个人职业问题,帮助其正确进行人生定位和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帮助其正确地选择职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和较快地适应工作,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全程指导的理念
  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做起”、进行四年全程指导服务的理念。在大学一年级,侧重进行专业与职业规划教育,将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的素质要求和就业出路相联系。大学二、三年级是学生积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阶段,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社会需求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适当的技能培养,以塑造适应未来就业市场需要的“全人”。大学四年级是实现就业的关键性阶段,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就业制度政策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并注重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其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因此,就业指导教育应贯穿大学四年之中。
  3)将管理性转变为服务性
  不论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就业指导机构,还是学校内设置的就业指导机构,所从事的都是非行政化的工作,其机构的性质类似于事业单位,本质上是完成在大学领域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此,要淡化和去除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行政色彩,将习惯性的、具有一定居高临下特征的“管理”面孔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热心为学生服务的新风貌,通过快捷、可靠、优质的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2 作为高校毕业生自身,要审时度势,了解社会背景,掌握应聘技巧
  
  2.1 了解社会背景 独辟蹊径就业
  无论从全国还是山东省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的矛盾仍然是阻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有数据表明,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东部发达省市和大中城市吸纳了全国50%的高校毕业生,而西部一些省市及至地级城市,吸纳的毕业生人数不足20%;在山东省以省会城市济南和青岛、烟台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吸引了省内半数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而靠近内陆其他地市的一些中小型城市吸纳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日趋减少之势。宁可回家“啃老待业”或准备另行考研,也不愿意“屈就”。
  针对这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习惯性就业情况,解决之道除了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方向上的宏观引导及政策扶持外,学生所在的高校在学生就业教育方面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除了地域性人才吸纳偏颇之外,学科性就业的不平均也是使一些文科类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工科类毕业生则在就业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有些地区,部分高职类毕业生竟然比大学毕业生还受用人单位欢迎,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家长纷纷让中考的学生直接进职业中学,职业中学招生率一年高过一年的关键因素。以上这几点,是近几年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新状况。
  究其原因,有专家指出,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所致。本科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在大学期间受到的教育只是奠定了一种职业发展的基础,在这期间,学生最应掌握的是一种能力的培训,包括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能力接受的过程就是学生本人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大学里的专业教育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应用到就业的过程或以后参加工作的过程中,这也就是用人单位在接受大学生应聘的时候,大多数并不是看重其专业背景,而更看中应聘者个人的实践能力,在单位实习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相关的数据表明,只有不到30%的大学生就业时能够“专业对口”,70%多的大学生毕业时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这对于那些执著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来讲,“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方式不啻为一个可供借鉴的方式。
  2.2 大学毕业应聘需掌握的几种基本知识
  针对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种种情况,大学毕业生本人只有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使自己具备比别人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或是更加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面临就业时,就需要多收集一些就业相关的知识,以便能为找到一个可心的工作增加些成功的机率。

  大学生就业时,有许多知识结构需要“重组”。记住关键的几点对学生就业是有帮助的。首先,切忌盲目参加招聘会。参加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几乎是每年大学毕业生都要经历的。每年一二月份,寒假前后,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如期举办,并且各地招聘会基本都会主动选择同时召开,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参加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各地新闻媒体往往把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用“人头簇动、人山人海”等词汇来形容供需见面会的现场气氛之火热。然而,在这些表面现象之后,更隐藏着许多不和谐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学生交了入场费,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交纳了场地费却没有聘到可心的人才。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是有好处的,此举毕竟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应聘机会,为人才与用人单位搭建了方便的沟通桥梁。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了。四处参加这样的应聘会,让大学生更加盲目的“赶场应聘”,交通费、食宿费、入场费等大量增加,造成了就业成本的支出。
  因此,有专业人士支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不应盲目出击,只有全方位衡量自己希望就业的城市,权衡之后,再针对性的认清了解自己即将参加的招聘会的性质或参加单位,认真分析应聘单位的用人条件,从不同的方面思考自己如果就业将会给单位带来哪些改变或是其它一些有益的东西,而不是盲目发简历、千篇一律性的应聘,这样做不仅用人单位不太认可,对自身的求职经历也是一种“荼毒”。所以说,严肃的、认真的、有针对性的、慎重的应聘才会不至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其次,了解就业社会背景,依据自身的技艺专长有目的的选择性就业。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学生要解决的就业问题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讲,其实也有一个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就业毕竟是以后发展的一个基础。好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心理,认为自己几乎什么也没学到,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更就无从谈起。其实,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才会让社会上的人称大学生为“天之骄子”,大学生有许多可以畅想的未来,只要他们愿意,“通往罗马的大路总会有千万条的”。一条来自省内东部某沿海城市媒体最新消息报道,该地区获得“全省百名首席技师”称号的仅有一人,由此反应了地区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的现状。所以,从这一条新闻折射出来的问题可见,有些有技长的工科大学毕业生只要在某些专业技能方面能够掌握更多的“绝招”,不仅会为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就是以后的成才之路也是可以预期的。
  再次,广开就业渠道,多角度就业。大学生就业其实在考验很多方面,不仅是大学生自身,也在考验社会各个层面。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渠道不仅仅在于学校安排的供需见面会,或者是参加社会召开的招聘会,就是熟人、亲友的就业信息介绍,也是提高就业机会的一种方式。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中介公司,他们其实就是把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卖”给寻找就业机会的人,他们的“卖点”在于“信息集中、快捷”,许多人,不仅包括大学生就是社会上求职的人也会向中介公司伸出求助之手。然而就业必须得保证中介的可靠性,这是学生自己无法完全确认的,所以,当有单位用人的消息经亲朋好友知道后,让他们为自己穿针引线,搭建一个“短平快”的供需见面平台,然后再经过全方位的能力测试后,求得满意的职位,这不仅对个人,就是对企业也是有利的。所以,这种方式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单纯的大学生而言,不是简单的“走后门”,而是现代经济学概论中所讲的“降低甲乙双方投入成本”的一种。
  再有,有约在手不能迟疑。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就如同那个著名的“拣稻穗理论”所说的一样,在求职过程中面对各种机会,总以为“最大稻穗会在下一棵”,持这样的心理等到走出稻田却发现双手空空!笔者也有切身的体会,当初自己毕业时,参加一个大型的招聘会,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被一家地区性事业单位认可,他们当时只有一个条件:马上签约。然而,笔者却由于平生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没有经验,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稻穗”是不是比这个还要大,所以,眼看着身边的人急急签名,自己却放弃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的优惠政策,自己当时不知道当时错过了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经验比较缺失,没有迫切意识,以致机会错过不可重来了。眼下,大学毕业生人数一年多过一年,就业压力也比五六年前大许多,而学生毕业时的寻找就业机会的经验并不比那会增长太多,所以,遇到合适的就业签约机会可不能轻易放过。
  最后,再对已经获得试用的大学毕业生提出一点建议。那就是“认真做事,好好做人”。在试用期间,发挥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速的特点,对新工作、新同事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其中,不以“试用员工”的态度要求自己,切忌不能终日抱定“怀才不遇”的心态来工作,因为,只有将手中的工作做得格外出色了,才能证明自己有点“才”。就业是自己通往成长巅峰的必由之路,“万事开头难”,只有走好了这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以后的“成长通途”才会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而出现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只是对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我们相信,随着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人,必将促进我国各大、中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将促进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一幕幕精彩的乐章。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杨继军 [标签: 成功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第一夫人”外交
    当代美国主流社会亲犹态度的原因探究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
    学生个体差异在社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研究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从科学与社会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及专家化…
    尝试教学法模式在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的运用
    阿尔伯塔省中小学社会学科教学大纲分析
    瑜伽热的社会学断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