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人各一面,形神合一
摘要: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诗歌点集《诗经》,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达天子,下至黎庶,反映了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其中《诗经》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传神,对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刻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诗经》刻画士性形象的手法主要有言行刻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对比与反衬、心理描写等。
  关键词 《诗经》;女性形象;刻画手法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反映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其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达天子,下至黎庶,人物形象人各一面,形神合一,可以说《诗经》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其中尤以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传神,多集中于《国风》的爱情婚姻诗中。诗中女性形象或纯真烂漫,或热情泼辣,或哀婉悲戚,或情重绵长,无不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这与诗篇所采用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刻画手法有密切关系,值得探讨和总结。
  
  1 以言行来刻画形象
  
  1.1 语言刻画
  《诗经》中以语言刻画形象较典型的有《郑风·襄裳》、《召南·野有死旖》、《郑风·溱洧》,《王风·大车》等。
  《郑风·褰裳》:“于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成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是一个热恋中的少女隔河对她的情人喊出的一番话:你如果爱我想我,就提起衣裳蹚过溱水来会我。假若你不思念我,难道就没别人了吗?你这最蠢最笨的小傻瓜哟!话说得泼辣坦率,饱含真情挚意。WwW.11665.coM特别是末尾一句戏谑之词,既是玩笑,又是真情,表现了她对恋人的炽爱与亲呢。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大胆、活泼、多情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召南’野有死麝》和《郑风·溱洧》,两首诗都刻画了恋爱中的少女形象,但从主人公各自的语言中,可看到两人不同的性格,《野有死麝》中的女子爱上了年青英俊的猎手,却悄悄叮嘱:“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悦兮,无使龙也吠!”短短几句话,可以说只是略作点染,一个天真、纯洁、羞怯而矜持的少女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而《溱洧》中的少女又是另一种情态。她大胆地邀请喜欢的男子一同去游玩:“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虽游过,不妨再去走一走! 一走走到洧水河,地大人多其快乐”,从女子热烈的恳请中,我们不但可以体会出少女对男子的爱恋之意,而且笔墨之间她那少女特有的活泼妖媚也都宛然在目。
  《王风·大车》中的少女,为了能与所爱之人结合,为了打消情郎的犹豫和胆怯,她果断地指日发誓,“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撽日!”这是少女生死不渝的爱的表白:既然活着不能同居,但愿死后埋在一起。我说的话你若不信,皦日可以作证啊,我向你发誓。同样是寥寥数语,刻画了一个大有“不同生则同死”的现代性爱思想和为追求幸福而顽强斗争精神的少女形象。
  
  1.2 行动刻画
  《诗经》不但注意使用语言刻画形象,还注意运用人物的行动刻画来突出其形象,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宾彼周行。”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罹远行丈夫的妇人提着小筐到野外采卷耳,企图排遣心中的郁闷。然而,采了又采,卷耳却总装不满一个浅浅的小筐,最后索性把小筐放在路边,独自陷入了幻想中,这里就是用一种不由自主的动作,揭示了人物内心的隐蔽活动,把一个心不在焉,神思恍惚的思妇形象表现得具体、生动。
  《陈风‘泽彼》写的是一女子爱上了一位“美男子”,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无缘亲近。于是只有在梦里醒里思念着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这一系列动作表现,把一个因思念而夜不能眠的女子形象地勾画出来,表现了少女真挚、纯洁、炽烈奔放的感情,这与《关雎》所刻画的一男子形象在手法上有同工之处。
  
  2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风诗中采用正面描写刻画女性形象最突出的诗篇是《卫风·硕人》,诗中对庄姜外貌、服饰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硕人其硕,衣锦襞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这是对庄姜外貌静止的描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笔动态的描写使前面静止的描写变得生动起来。微笑在她嘴角轻轻流动,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精神采飞扬。顿时,庄姜笑靥双生,美丽动人的模样便浮现在我们眼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精采的一笔给后代女性形象的表现艺术以很大的影响,方玉润评:“千古颂美人无出此二语,绝唱也。”
  《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侧面烘托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其他人物和场面的烘托,如《硕人》中的几句:“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刑侯之姨,谭公维私。”这里就是通过铺叙庄姜的亲族来写她的。既然她的父兄姻亲垒是王公侯伯,那么她自身的雍容华贵就可想而知了。诗的末章描写庄姜出嫁途中的一个盛大场面:“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最滹滹,滹鲔发发,葭菱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河中水流哗哗晌,鱼几活蹦乱跳。岸边的芦苇青翠挺拨,侍女个个艳装丽服,随从的武士高大健壮。这里虽一字未写到庄姜。但我们可以想见到置身于如此繁盛场面之中的庄姜该是何等娇艳和高贵。方玉润评论这首诗刻画形象之妙处就在于“从旁摹写,极意铺陈,无非为此硕人生色,画龙既就,然后点睛,渝晴云已成,而月自现”。二是以写景来衬托,如《陈风·月出》,《秦风·蒹葭》、《周南·桃天》等。诗中对女子的眉眼、身段、体态几乎无一笔涉及或涉及很少。她们在诗中都是若隐若现的。但我们可以根据诗中对月亮“皎兮”、“皓兮”、“照兮”的描写,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清秋景色的描写,对桃花“灼灼其华”的描写可以想象到女子娇美动人、美貌若仙的风姿。
  
  3 强烈的对比和反衬手法
  
  3.1 对比是指把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性格的人物安排在一起,使美者愈显其美,丑者更见其丑。
  《国风》中的一些诗歌也注意运用对比手法塑造女性形象,如 《卫风·氓》,就是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氓”与女主人公在对待爱情及家庭的不同态度,突现了女子和氓这两个思想品德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氓”起初嬉皮笑脸,以“贸丝”为名来向女子求婚,善良的女子情真意切:“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并定下了婚期。这里初步显露了女子的善良忠厚和氓的虚假。婚后,随着女子容颜的衰老,“氓”逐渐露出真面目,先是“士贰其行,士也闰极,二三其德。”而后又“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终把女子赶出家门,而这位女子呢?在“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艰苦条件下毫无怨言地辛勤劳作,一心一意与“氓”过日子,这里就是通过对“氓”三心二意,情志不专的描述突出了女子的高尚品德和纯朴的感情。
  此外,《魏风·葛屦》也是运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瘦弱、贫寒的缝衣女形象和一个骄横傲慢的贵妇人形象。“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槲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捕。维是褊心,是以哦为刺。”“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这贫苦的姑娘也是一个美丽的女孩,有着纤纤素手,还有缝制衣裳的技艺,但是衣服做好了,却是“好人服之”,富贵的美人穿上了它,而且神情傲慢、趾高气扬、扭捏作态、颐指气使,令人憎厌。从这两个对比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两个阶级地位与生活的悬殊。

  3.2 反衬手法
  运用反衬手法刻画形象比直接描写要含蓄隽永些。如《周南‘卷耳》中的第二、三、章,不直接写妻子对丈夫如何思念,而是写在思妇的幻想中,丈夫如何的跋涉艰难,“涉彼崔嵬,我马虺聩”,如何抑制不住思念妻子的感情:“云何吁矣。”通过这样从对面着想的描写。反衬出思妇对丈夫的悠悠思念,也反衬出她细腻温柔的形象特征。这种方法对后来文学影响较深,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不说自己见月思亲,却说对方见月忆人,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真挚而深厚的爱,这种反衬手法的渊源即可追溯《国风》。
  《鄌风·君子偕老》也是运用反衬手法刻画了一个外美内丑的荡妇形象。诗歌先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宣姜的美丽:“玭兮玭兮,其之翟也。鬓发如云,不屑鬈也,玉之璃也,象之梯也,扬且之晳也。”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个光彩照人、仪态万方的女子,而且是个身份高贵的妇人。诗人在这里竭力描写宣姜的美丽的高贵,并不是为了赞美她,而是为了突出她内心的丑陋:“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谁知德行太秽恶,对她真是无奈何!)这八个字便点明了题旨。这是一种“以美为刺,欲刺之故美之”的反衬手法。
  反衬手法这种较为复杂的诗歌技巧在春秋早期就能被如此熟练的加以应用,可算是《诗经》在人物形象表现艺术上的一个成就。
  
  4 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矛盾刻画形象
  
  要塑造出栩栩如生,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单靠外部的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索其内心世界。风诗中不少诗篇是通过对女子的心理矛盾的描写来刻画其形象的。如《将仲子》,这是热恋中的女子赠给恋人的情诗,“仲可怀也,父母之命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多之言亦可畏也”。这位女子一方面怀念情人仲子,一方面又害怕父母兄弟的责难,社会舆论的压力。爱而不敢,姑娘的心被苦苦折磨着,活泼开朗的天性消失了,变得胆怯、忧郁,充满了哀怨。通篇通过刻画女子内心“怀”与“畏”的心理矛盾,展现了一个追求爱情可又追于礼教的柔弱内向的女子形象。
  再如《卫风·伯兮》,全篇反复写一位思妇的矛盾心理状态:一方面她为丈夫的英勇杰出:“伯兮塌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而骄傲,另一方面她又被丈夫久征不归的思念所萦绕,不堪其苦:“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一方面希望“焉得谖草”以忘忧,一面又“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疼”。这就把一位对丈夫刻骨相思的思妇形象表现得血肉丰满,使人为之动容。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表现手法都是较为丰富的,对后来文学有着一定影响。当然,这些描写女性形象的诗篇绝大多数是抒情诗,主要是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情,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因而在形象塑造上还显得较简单、粗糙,但作为我国文学艺术的源头,《国风》中刻画女性形象乃至其他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已成为我国后来文学中刻画人物所常用手法。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陈梅 [标签: 合一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社会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