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基于转型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究
论文关键词:平均利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从马克思的利润学说出发,分析了中国目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认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利润”这一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要素市场自由流通,同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最终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马克思利润学说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马克思利润学说的主要内涵 
  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提出了“利润学说”这一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中?由于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的作用,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权力”所要求“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规律(即平均利润学说);同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就必然会表现出利润率下降和利润总量增加这两种带有规律性的趋势。 
  在市场经济中,各个部门由于其投入资本量的有机构成不同,会产生极不相同的利润率。这时,资本由于追逐利润的本性,便会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抽走,投入利润率较高的其他部门。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出和流入,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使得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的售价就不按价值,而是按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出售了,这样会保证各个部门的资本家在收回生产成本后,获得等量的平均利润。 
  此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积累不断增加,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改善和进步,尽管劳动生产率会相应地上升,利润总量会增加,但利润率的总趋势是趋向下降。同时,不仅不同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其利润率水平不同,而且同一产业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其利润率水平也不同。 
  (二)这一理论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启示 
  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平均利润率的作用,资本将在各个产业之间不断流动,最终使得利润率趋于一致。各产业(部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同产业部门在不同利润率信号的引导下?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而促使这一过程逐步实现的主要手段就是资本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这便要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因此,我们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要消除或减弱各种不利于竞争和资源流动的因素,创造有利于市场调节的环境。 
  由于利润率的不断下降是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紧密相关的。这将促使资本的集聚,要求我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分不开的,但劳动力的过剩会使得工资被压低,从而会促进一些以利用过剩劳动力为基础的,依靠劳动力低廉占优势的新部门建立。在这些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而且工资低于平均水平?从而使得这些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都非常高?进而阻止利润率的下降。这也表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中应该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从而解决农村剩余人口过多的问题。 
   
  二、我国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农村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不协调 
  在农村“三次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次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并不相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从1978年到1997年,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总产值由原来的640.5亿元增加到76 181.3亿元,第二、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75.6%,比1978年上升了44.1个百分点;在农村就业结构中,大约有13 526.8万人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4%,而在1978年,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仅为149.6万人,所占比重为10.3%。到2003年,我国农村三次产业比重已经达到15∶53∶32。 
  农村三次产业中非农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在非农产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多,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的表现。但与合理的“倒金字塔结构”相比,即第一产业占的比重最小,第二次之,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最大,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表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二)农村三次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仅三次产业间比例结构不协调,而且三次产业内部也不协调。 
  从第一产业农业来看,当前农业中基本作物的种植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而相关的养殖、经济型作物的种植占的比重却较小,形不成规模。而在农业产业中,基本作物的种植是处于产业的最底端,附加值较低,这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农民的增收。 
  在第二、第三产业中,也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如第二产业建设中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主要依靠粗放式经营方式等;在第三产业中,农村相关的消费、服务等配套措施不健全等,这影响了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均衡发展,也制约了农村消费的扩大。 
  (三)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偏重短期利益 
  当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主要注重短期利益的获得,而忽视长期利益。如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忽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制约农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这不仅不利于二、三产业发展,而且由于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将会使三次产业结构之间更加不协调,使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四)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不利于农村产业竞争力的形成 
  现在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产业结构的提高有利于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依然在低层次上发展,这造成了农村产业经济效益不高,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形成。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放开,必然要求产业竞争力提高,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农村的产业结构层次。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这是三农问题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便显得十分必要。 
  现阶段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产业的发展不符合市场规则,从而使农业效益低下,增收困难;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发展缓慢,造成了农业产业链较短,不利于农业增加附加值,成为制约农业深度发展的瓶颈;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不能适应一、二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不完备、产品贸易市场的不健全,这也使得一、二产业进一步发展困难。 
  除此之外,我国经济全面放开后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农村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现在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也迫使我们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党中央已经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建设新农村的目的也是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也势必要求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我们农村的各种问题才能不断得到解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如何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依据马克思利润学说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一)加强农村要素市场的建设,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 
  目前,我国农村各种要素市场十分不健全,如生产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力在农村并不能自由流动。农村金融的落后直接制约了资本的自由流动,现阶段各种行政法规和户籍制度更是使得劳动力只能在小范围内流动。这些制约了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得“平均利润”这一机制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作用甚微。因此,我国农村目前要逐步建立完整的要素市场,同时政府要放松对要素市场的管制,这样才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 
  (二)在农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富余,使得工业可以大量使用劳动力的同时还可以压低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低廉,会使得一些资本有机构成低,依靠低劳动成本优势的企业建立,这类企业按照西方经济理论是符合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的。此类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二、三产业的比重,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人口从农业转移出来。这不但有利于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也能促使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合理分配。 
  (三)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主导产业 
  龙头企业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在这些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得以体现,龙头企业战略是我国农村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要把有限的资本流向某些企业中,使这些企业成为产业的龙头,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带动这些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 
  (四)建立完整的企业进退出机制 
  依据利润理论,势必会使得一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退出来,同时也会使新企业进入,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政府要减弱对企业进入退出的规制,同时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使得企业退出进入成本降低。同时,政府要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企业免除后顾之忧,这样也可以使得劳动力能进一步流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王建优.马克思利润理论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当代经济研究,1999(100).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桑铁柱 王永杰 [标签: 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评价理论的《纯真年代》中埃伦的话语分…
    基于岗位群的递进式—模块化高职课程体系构…
    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基于移动设备的图书馆发展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上位…
    基于职业角色的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程
    基于SPSS分析法的高校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相…
    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研…
    基于消费者参与方式下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基于消费理论对拓展农村金融理财影响的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